互联网+医疗市场已进入4.0阶段,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医疗阶段规模互联网电商医药平台

该报告回顾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的前世今生,并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的格局进行了展望。

导读

肆虐全国的新型肺炎于2020年2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全国各地区积极应对,采取一系列必要的防疫管控举措应对疫情。2020年3月20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下降至41例。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内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互联网作为赋能工具,在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与疫情舆论导向、保障民生、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等四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保障疫情信息的公开透明

话题已超过18亿人次阅读。

2.传递防疫抗疫医疗知识与疫情舆论导向

3.保障民生

阿里、美团、饿了么各类电商、O2O平台,提供民众生活物资服务,解决疫情下大众日常生活难题。阿里以旗下盒马为专门团队,在春节期间保障货物的供应和配送,并且为全国的医疗机构单位和独居老人,提供食物、饮水等物资配送;美团外卖成立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小组,从武汉疫区到全国范围,骑手的防护装备、站点消毒和测温措施向医护防疫级别看齐,为C端用户提供“无接触”配送,保障餐饮安全。

此外,各类通讯、教育、办公类互联网平台提供解决方案,实现远程教学、远程办公,保障教育运作和企业运营。

4.协调与配置医疗资源

4.1.线上诊疗

阿里健康、春雨医生、腾讯医疗、丁香医生、平安好医生、微医、好大夫等各大互联网问诊平台均开通“新冠肺炎”专栏,针对疫情匹配呼吸道、内科、感染科等科室医生,为大众提供线上问诊服务;好大夫在线、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平台还提供了新冠肺炎的快速问诊等服务,缓解了实体医疗机构的压力。

各地省级卫生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统筹打造互联网服务平台并鼓励各类医疗机构的上线。

1)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20年2月初,疫情期间各地公立医院上线超过200家,提供常见病问诊、慢病复诊处方以及药品配送等服务,并且根据自身科室特点进行模式创新,如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提供常见病、慢病的在线处方,以及“零接触”的院内取药和送药上门服务。

2)2月14日,海南卫健委公布,海南省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诊疗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整合海南16家互联网医院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4.2.线上购药

疫情期间,患者避免到医院和实体药店购药,同时,部分防疫物资在线下药店的库存应急,大量消费者涌入线上购药渠道。

阿里健康、京东大药房等各类B2C互联网医药电商、叮当快药、快方等O2O互联网医药电商,均迎来了大幅上涨的流量、活跃人次和购买。

4.3.线上慢病管理

疫情期间,减少外出是老年、慢病患者的首要防控措施,互联网慢病管理和续方服务成了一剂良方。

4.4.线上医保覆盖

2月23日,上海医保推出“医保12条”措施,其中包括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实行纳入医保支付。这也是自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合理定价、动态调整价格以支持医保覆盖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以来,首批实现方案落地的城市。

2020年2月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各省针对新冠疫情,积极开展在线咨询、在线居家医学观察指导以及互联网诊疗。

2020年2月7日,卫健委追加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省级部门统筹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或对已建成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进行宣贯,引导各科室医生上线,针对发热患者,提供线上诊疗、指导、宣教、复诊等服务。

2020年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2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

摘要

艾昆纬消费者健康咨询业务负责人唐正晔先生认为,在供给侧改革,以及新时代消费者升级、个性化以及数字化的医疗健康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战场。其中,“互联网+”数字化医疗和医药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在医疗供给侧改革、互联网+医疗产业的赋能下,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体系初现雏形,各类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和医疗场景悄然出现。这些创新医疗场景的涌现,离不开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玩家在价值链上的布局。

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和其他,以及下属的各类细分业态。五大类商业模式以及细分在患者/消费者价值链上的战略、产品和服务各不相同。

随着技术发展、政策支持、新晋玩家的加入,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将持续为医疗健康产业创造新的价值点,也正是这些价值点,将不断完善互联网+赋能的创新健康旅程,持续解决价值链参与者的各类痛点,提高医疗健康行业整体效率。

1.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的前半生

1.1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分类

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至今,主要由五大细分行业组成,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和其他:

●互联网诊疗: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诊疗服务,目前的发展业态包括咨询、挂号预约、问诊以及家庭医生疾病管理等。

●互联网医药电商: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药品销售,目前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业态多以电商平台为主,行业玩家包括传统医药企业、互联网科技平台以及专注医药电商的互联网电商企业。

●互联网医保:通过开放医保结算系统、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连接参保人员的医保账户,实现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化,更好地支持医药电商和互联网诊疗的发展。

●线上公共医疗服务:公立医疗体系和政府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开展线上服务,包括预约、挂号、问诊以及复诊续方等。

“破茧成蝶”系列白皮书将主要围绕前三类业态展开分析与讨论。

1.2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回顾

医疗健康行业关乎国民身体健康,具有强监管的特性,在互联网化历程中,政策管控一直是行业发展的较大限制因素。自2000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新业态涌现,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的政策出台,为互联网和数字化医疗服务能力的发展指明方向,但是互联网医疗健康,身兼“医疗卫生”和“互联网技术新兴”两大属性,其政策导向并非“一帆风顺”。

图2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细分

图4互联网医药政策回顾

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由各类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政策加以监督和管理,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运营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政策框架下开展。回顾政策,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政策导向并不明确,直到医疗供给侧改革逐步开展,至2018年,政策才逐渐放开明朗,规范、鼓励、支持行业的发展。我们将政策导向分为4个阶段:

●2010年前是“寒武纪”,寒武纪时期地球上现代生命开始出现和发展,而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则出现少量OTC药品的线上销售试点。

●2011-2014年是“二叠纪”,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众多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新时期的到来。我们看到政策上首次出现了第三方互联网试点平台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政策意见。

●2015-2017年是“冰川期”,网售处方药禁售的政策使得行业发展陷入停滞。

●2018年以后是“侏罗纪”,侏罗纪是一个裂变的时代,大陆开始分裂,生物发展史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开始迅速发展。同样,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一些企业展现出领军姿态,各类创新创业公司百花齐放。

图5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阶段

1.3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数字化程度的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在回溯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发展历程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互联网+行业先锋电商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存在相似性。

1.3.1互联网零售发展历程

2009年以前:互联网电商1.0-萌芽期

上世纪90年开始,自互联网技术接入中国,中国互联网行业开始起步,搜索引擎、社交以及电子商务各类业态萌芽。1999年,8848、易趣和阿里巴巴以C2C的形式出现,开始试水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

2009-2011年:互联网电商2.0-探索期

2009年,移动互联网出现,互联网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在此阶段,C2C仍是网络零售市场的主导模式,网络零售市场较为分散,缺乏规范性。大多数消费者仍对互联网购物持观望和犹豫态度,对线上交易的可靠、真实、安全性抱有疑虑。此阶段,进口、国产品牌重心仍主要在线下渠道,尚未考虑上线。2011年,阿里巴巴宣布将淘宝拆分成一淘(搜索引擎)、淘宝(C2C)和天猫(B2C)三家公司,此次拆分后,淘宝着力于C2C领域的市场规范,同时拓展B2C板块。

2012-2015年:互联网电商3.0-人口红利带来指数型增长

天猫商城开始主动引导各大线下品牌入驻天猫商城。2012年开始,除了淘宝天猫,其他电商企业,如京东、1号店、苏宁等,也快速出现和崛起,部分具有前瞻性视野的国内外品牌开始意识到线上渠道能为品牌带来新的增量,于是开始开拓线上渠道。而互联网电商仍较大程度受益于人口红利,综合性电商和垂直电商全力争夺、积累用户流量,利用资本、营销、产品丰富度或精准化定位,不断分割流量,并且引入更多品类的产品和服务,增加用户的渗透率和成交额。2015-2016年,互联网零售呈指数型的爆炸式增长。在此阶段,各大品牌商对线上渠道的定位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仍主要扮演“售货渠道“这一角色,通过线上渠道的便捷性、可及性触达更多的客户。

图6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vs.互联网零售电商

2016年以后:互联网电商4.0-新零售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很快,人口红利带来的线上交易增长逐渐放缓,各大电商平台和品牌也开始放眼线下市场,用互联网思维捕捉线下流量和消费行为。2016年,马云第一次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并在此后投资覆盖了多类型的线下实体,包括百货、超市、家电,以及生鲜。此时,互联网零售迸发出一个全新的业态。从最初的将线下(offline)的货品搬到线上(online)进行售卖,到将线上(online)的品牌、运营方式和流量导向线下(offline),利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构建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型生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无缝式的全渠道购物体验。新零售也为品牌方和电商平台打开了新的局面,能够获取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辅助刻画更为精准的消费者画像,提高研发、供应链和营销效率。

相较中国互联网电商的发展路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但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的行业发展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宏观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监管,价值链其他玩家的发展程度,包括医疗体系资源供应、传统医疗机构的数字化程度等,由于行业的专业门槛较高,同阶段的行业成熟度或市场规模更低一些。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历经数十年,共分为四大阶段。

1.3.2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历程

图7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阶段

1)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1.0(2010年以前)-医药电商试水,资讯、知识科普叩响医疗健康行业信息化大门

2010年以前,中国互联网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还在萌芽期,医疗、医药资讯、疾病知识科普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也是众多医药零售、医疗服务的产品前身。

此阶段,少量医药电商企业成立,通过互联网售药的形式,向患者展示药品信息和用法用途。但这种形式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出现后,立即被国家出台政策叫停,直到2000年,国家层面、部分地方层面出台允许互联网零售非处方药的政策。2005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详细定义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交易范围、实施主体、监管标准等,其中包括互联网药品交易企业需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A证、B证和C证(注:A证适用于第三方平台开展B2B业务,B证适用于生产、批发企业开展B2B业务,C证适用于药品零售企业开展B2C业务),同时允许零售连锁企业向消费者销售非处方药。

图8互联网医疗健康1.0玩家布局(非详尽)

2)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2.0(2011-2014年)-互联网电商稳步发展,玩家以单个产品/服务介入医疗流程

在2000年国家、地方医药电商政策放开后,随着医药电商领域的新玩家不断出现,国家和地方陆续出台更多规范细节运营的政策条例。2013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CFDA”)规定零售单体药店不得开展网上售药业务,零售连锁企业网上只能销售非处方药,并使用符合GSP认证的药品配送系统自行配送;2014年5月,CFDA发布征求意见稿,允许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互联网平台网售处方药,可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进行药品或医疗器械配送,虽后续未实施,被业内看作未来处方药网络销售的正面信号。

与此同时,国家药监局在此阶段开始选取部分平台开展网上零售试点,分别于2013年11月、2014年7月、2014年7月批准了95095医药平台、八百方、1号店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试点。

彼时,传统互联网公司(BAT)、医疗行业价值链玩家,如流通商、连锁药店开始进入医药电商领域,通过自建或收购获得电商牌照,如阿里在2014年收购95095医药平台,获得了A证。行业规模也随着各类玩家进入开始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互联网医药OTC业务,B2C市场规模达到约20亿元。

在医药电商如火朝天的发展中,不少玩家也在思考,如何介入由互联网化解决了信息壁垒的新患者医疗路径。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首次提出医疗机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机构外的患者开展远程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此后,互联网医疗单个服务的模式涌现,互联网平台、科技公司、医疗保险,利用传统业务积累资源,开展单个服务的模式探索和尝试。此阶段主要的服务集中在挂号和轻问诊。从这两个服务作为先锋介入的原因包括:

●轻问诊:在供应端,自2009年,国家开始试点医生多点执业,到2014年,已推广至全国范围。此时轻问诊的供应端已得到了满足。在需求端,诊疗是患者医疗健康路径的核心环节,轻问诊作为精细化、客制化的信息收集途径,无疑是解决患者线下“看病难,就诊难“的一剂特效药。

在此阶段,虽然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产品形态涌现,但本质仍然集中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流通效率低的痛点上,患者教育以及付费转化率仍是较大的挑战点。因而,各类玩家更多着眼于自身资源和单个机会点,尝试介入并打通,在测试互联网患者对数字化服务的接受度的同时,也在不断试错和探索。

截至2015年,全国有6家互联网医院,但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如预约挂号、轻问诊、资讯、医生社区和慢病管理的玩家在这个阶段陆续涌现,但业务开展尚属早期,市场规模仍较小。

图9互联网医疗健康2.0玩家布局(非详尽)

3)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3.0(2015-2017年)-向前向后延伸覆盖核心线上环节,在政策规范和合规前提下探索发展模式

在2010-2014年医药电商蓬勃发展之后,虽政策尚未放开处方药线上销售,许多处方药通过O2O等灰色地带和手段在电商渠道上进行销售。在宏观层面尚未探索出合适的监管和健康发展模式之前,国家收紧和禁止了此类业务形态。2016年7月,CFDA通知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天猫医药馆、1号店和八百方三家获批平台关停。在叫停了零售试点平台后,2017年1月和9月,国务院先后取消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B证,C证和A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审批全部取消。同年11月,药监局起草《网络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令禁止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截至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药OTC业务,B2C市场规模达到约70亿元。

在此政策出台后,大量第三方平台,如好大夫、微医、丁香园、春雨医生、医联等20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受银川试点之邀,先后在当地设立互联网医院,在上阶段(2.0)的单个互联网医疗产品的基础上,向前向后延伸至面向患者的核心诊疗环节。

在此阶段,医保的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发展仍主要集中在政府开放结算平台,探索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但应用场景主要是传统医疗环节的支付便利化,如2016年,浙江省与移动支付机构合作,实现了社保卡与移动支付账号的绑定、个人承担费用的移动支付。此时,互联网诊疗和购药的结合相对较少。

图10互联网医疗健康3.0玩家布局(非详尽)

4)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3.5(2018-2019年)-政策导向渐趋明朗,各类玩家积极探索新模式

在经历了约10年的发展,2018年,一改先前收紧的态度,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互联网医药和医疗的政策性文件。2019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首次提出解除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可以经营处方药电商业务。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国家政策层面首次允许处方药的网售,是互联网医药电商的里程碑事件,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电商能够合法渗透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总规模达14000亿人民币的线下药品市场。据艾昆纬统计,2019年中国互联网医药B2C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

2018年9月,卫健委连续出台《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明确互联网医疗活动的准入、监管和运营规范,要求无论是设立互联网医院或开展互联网诊疗,均需依托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同时要求各省级卫健委成立互联网诊疗监管部门机构,在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服务中,只允许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服务。

在政策利好下,更多玩家迎头赶上,开始发力或者重启之前受政策限制的互联网医疗业务板块。2019年10月,卫健委统计全国已有269家互联网医院。

此时,互联网医院也演化出了多种建设/进入模式,主要分为医院主体互联网医院、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医院两大类型。

互联网医保方面,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互联网服务纳入医保,若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与线下相同的医疗服务,可以被医保覆盖。其他类型的互联网诊疗活动,只要符合互联网诊疗的定义,即可申请纳入互联网医保支付。

图11互联网医院类型

图12互联网医疗健康3.5玩家布局(非详尽)

5)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4.0(2020年以后)-行业头部玩家持续布局生态体系,价值链上各类玩家加速入局,构建新场景、形成行业新格局

2020年开始,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将进入4.0阶段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各类头部玩家持续布局生态体系,依据各自的核心优势纵向或横向延伸。各类价值链玩家也将加速入局,新工具、新场景和新入口将持续出现,形成新的格局。

随着处方药线上销售的解禁,医药电商的渗透率将进一步上升,据艾昆纬预测,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药B2C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76亿人民币,预计2023年达到427亿人民币。随着各类新玩家入局、政策规范以及互联网医保的赋能,互联网医疗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各界数据,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市场有望在2020年突破940亿人民币。

图13中国互联网医药电商B2C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图14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2.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展望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一直以“治疗为中心,公立医疗体系为核心”发展,核心价值是治病救人,即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人口结构和健康状况也在发生变化,相应的医疗健康需求也发生了转变,预防、控制,提高整体健康质量的需求应运而生,这对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国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核心价值亟需从解决问题向预防和控制转型,从强调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型。

2.1医疗资源供给侧面临挑战

中国医疗体系正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最为突显的即医保资金面临的压力和医疗资源结构性缺口问题。

据艾昆纬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结余在2029年将会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风险,至2034年将面临亏空风险。同时,医疗资源分配面临结构性缺口问题。大量病人蜂拥至数量有限的等级医院。以2018年为例,全国医疗机构中占比不超过4%的等级医院接诊了超过40%的病人,而在占比近95%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诊疗人次仅占53%。

图15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年末滚存结余(万亿人民币)

图16中国医疗资源体系及分配情况

2.2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发生新变化

2.2.1人口老龄化致医疗服务需求频次提升

受整体死亡率下降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2000年至2018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从1.26亿增加到2.49亿人。同期,老龄人口占比从10.2%上升至17.9%,提升幅度超过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预计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3.29亿人,占比达23.6%。

老年人口罹患各类急慢性疾病机率较高,在老龄人数增加的前提下,对医疗资源的使用和医疗费用支出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以2015年上海市常驻人口统计为例,人口占比不到20%的老年人口,发生急诊人次占全市总量的60%,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0%和50%。人均医疗费用相对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医疗健康体系的负担将随之不断加重。

图17中国老龄人口变化

2.2.2老龄化及现代生活方式致疾病谱变化,诊疗需求呈现个性化

老龄化增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我国慢性病的患病比例高居高不下。肥胖、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胃炎、肠炎)等各类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见图18)

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治疗领域,药物适应症与疾病往往存在交叉覆盖,如多数药物可同时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卒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则需要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差异化的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指标检测和患者教育等。

图182017年中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

2.2.3新时代的消费者/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1)数字化——未来消费主力数字化特征愈发显著

不同于年长的患者,“千禧一代”和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群体的数字化基因深刻改变了他们的医疗行为和路径。过去被动、主要依赖线下、医生单向的医疗行为,已经被主动、利用高科技和线上工具、医患双向的诊疗行为所取代。人们也开始利用高科技可穿戴设备追踪健康状况、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收集等。

预计到2030年,20-40岁年龄段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将占据人口比重的30%。这一人群同时还将深深影响其他年龄人群的消费决策:其祖辈/父辈(60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24%)、其子女(占总人口的9%)。因此,预计将有约60%的人口会带有数字化基因。

拥有强大数字化基因的消费者,在医疗行为和路径中,将更多地选择在线诊疗入口和购药渠道。

2)消费升级——促进对于预防保健的全健康生命周期管理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高端消费群体涌现,中产阶级人群的快速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为消费升级奠定了基础,传统与单一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

消费人群对产品的疗效和体验、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产品+服务一体化的健康管理,都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

图19人群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及预估

图20中产阶级人群医疗服务需求转变

2.3互联网+有望赋能医疗健康服务供给体系,深化医疗健康供给侧改革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此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APEC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及,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其中医疗卫生、教育与交通等公共服务被列为需要增加供给总量、提高供给水平的重要课题。

2016年,国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医疗卫生体系的供给侧改革,旨在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供给侧改革以医疗、医药、医保作为核心抓手,提出三医联动的改革方案,以医疗资源优化、医保控费、医保改革为主要举措,实现医疗资源的再分配、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达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发展目标。

我们认为,未来在互联网+的赋能下,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将呈现三大变化:

2.3.1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将形成“下沉”与“上浮”两级市场

●基础性诊疗通过“分级诊疗”机制“下沉”至社区医疗机构,药品也将跟随患者流从高等级医疗机构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渠道。

●轻症和慢性疾病的诊疗需求,将“上浮”到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等新入口和新渠道予以满足。

●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新格局,根据患者的各类医疗需求,医疗资源分配合理性将进一步提高。

图21三医联动改革

图22医疗服务体系的两级市场

图23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场景与新渠道

图24中国医疗健康新格局

2.3.2患者/消费者对医疗产品、服务提出更高的质量与标准要求

●对药品疗效、安全性和个性化用药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良好的治疗体验、治疗方案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产品+服务体验一体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以患者/消费者为中心,医疗健康旅程从传统的治疗“医”,向前延长至诊前“健”和诊后“养”的环节

诊后康养:对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康复疗养以及复诊、复购的需求增加。

图25消费升级导致的医疗行为模式变化

图26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的医疗场景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红利、各类玩家加速入局的推动下,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将步入一个全新战场,在互联网+赋能下,创新医疗健康价值链和医疗场景悄然出现,“数字化”、“需求升级”和“覆盖全生命周期”将成为其三大主题。

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已演化出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保、线上公共医疗服务等主要商业模式和细分业态,从初时的以“单一产品/服务”切入市场,逐步围绕“以消费者/患者为中心、服务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趋势,依据各自的核心优势纵向或横向延伸。

图27消费者健康新战场

在复杂交错的商业模式背后,已然涌现了诸多创新的医疗服务场景,包括:

1)诊前:

●消费者/患者利用各类医学工具、社交平台,获取疾病、健康知识

●消费者/患者利用高科技、智能医疗器械,通过收集健康体征数据、监测监控状况、分析健康数据,实现自我诊疗与健康管理

●O2O家庭医生协助监测体征

●线上的病友社交

●后延用药需求的健康体检

2)诊中:

●全流程线上诊疗(问诊-->导诊-->挂号-->诊疗-->处方)

●利用互联网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购药、慢病管理

●O2O开放式诊疗场所的线下检查、治疗、手术

3)诊后:

●线上复诊

●线上慢病管理

●线上复购、续方

●寻求各类端到端,以“健康管理”为理念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图28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生态格局

图29互联网+赋能的创新健康旅程

本文作者

唐正晔NeilTang

消费者健康咨询业务负责人

IQVIA艾昆纬中国区管理咨询部

消费者健康咨询团队咨询顾问郑文欣、顾健俊,对本文亦有贡献。

THE END
1.首份网络消费指数发布“折射”新经济增长趋势央广网北京5月21日消息(记者王思远)国内首个网络消费指数《新供给-蚂蚁网络消费指数》今日正式对外发布。数据显示:从2011年1月到2016年4月,五年时间里,网络消费规模指数稳步上升,扩张了12.1倍。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消费2010年起出现一个令人惊喜的拐点,消费占比从2010年的49.1%左右到2015年的...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2FDTZYKAV4woyUJL5VXq160521
2.清华五道口: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024)(66页).pdf...研究报告,2024年第12期总第143期,2023年11月4日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全国城市新市民数字金融服务指数报告,22024024,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课题组,摘要,摘要,随着新产业,新...https://mip.sgpjbg.com/baogao/180633.html
1.网络消费持续发力5月指数同比大长40.7%6月22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蚂蚁金服发布了5月的“新供给-蚂蚁网络消费指数”(下称网络消费指数)报告,数据显示,网消规模和人均网消水平指数5月同比增速加快,其中,网消规模指数(季调)从4月的1150.6上升到5月的1176.8,5月的同比增速为40.7%,快于上月的40.1%、和上年37.5%的增速。 https://www.chinanews.com.cn/m/cj/2016/06-23/7914898.shtml
2.包头市昆都仑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2.0时代相比于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1.0时代,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出现了新的演进特征。价值贡献方面,从过度依赖需求侧升级转变为需求提升与供给效率改进并重;平台模式方面,零和博弈、寡头垄断、赢者通吃的“窄平台”被破除,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宽平台”成为核心;发展主体方面,掌握...https://www.kdl.gov.cn/detail/cid/1661/aid/113900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44期(总期143期)在线培训课程《报告》指出,三季度物价涨幅总体温和,但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第三季度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上涨较快,而出行住宿等服务价格受疫情影响涨幅不及往年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行总体较为温和。同时,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带动生产价格指数(PPI)涨幅持续回落,10月同比涨幅转负,预计年内将维持低位运行。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423.html
4.都做消费金融谁来消费?今年3月央行统计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月份的104.4快速回落到100,处于乐观和悲观的分界线上,也创下了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文章分析的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二是中高端消费品供给不足抑制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动力;三是股灾、问题P2P跑路导致的居民财富效应下降;四是CPI及房价的高企挤出了中...https://www.fromgeek.com/wemedia/267-55037.html
5.每日A股大参考●天津市长:天津正在积极申报“京津冀自由贸易港”(纳里?新概念,新提法?关注之,如:天津港、唐山港等) ●西湖景区与部分亚运场馆将覆盖5G试验网络(利好) ●投行人士:蚂蚁金服不在支持新经济企业上市名单中(明天蚂蚁金服概念合肥城建、永安行、健康元,恒生电子要承压了) ...https://www.cgws.com/ccweb/main/article/diurnalfile/diurnal_2018-03-07_C223.html
6.2022年电竞酒店品牌发展报告1. 整体品牌指数 根据迈点研究院数据整理得出2021年度电竞酒店品牌影响力TOP10为爱电竞酒店、创电竞酒店、5F电竞酒店、锦囊青年酒店、魔奇酒店、宜博电竞酒店、夜电竞酒店、飞宇影院式电竞酒店、蚂蚁电竞酒店和海豚愉悦电竞酒店。 数据来源:迈点研究院监测 据迈点研究院监测,2021年度电竞酒店品牌影响力排名第一的爱电竞...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919274
7.全面了解风控策略体系消费金融风控联盟行业生态:商业银行——监管科技——网络金融——金融科技——消费市场 只要消费市场还在,局就在,大家就...风险类型:金融的本质是将风险偏好不同的资金供给方和风险不同的资金需求方匹配起来,因此风控是所有金融...偿债压力指数:用户本人当前偿债压力指数的情况。数值越大,压力越大。 位置属性:常驻地地址、家乡地址、...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9659.html
8.财联社保险周报(5月11日)界面新闻2020年,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将聚焦汽车“新四化”,加强电动汽车、智能汽车风险识别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体系技术研究、测试评价和关联应用等领域工作,强化公益宣传和国际技术研讨,继续发挥“助推器”作用,为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提供决策参考,为汽车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保障。(今日保条)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359088.html
9.最新丨2023今日·保险中介榜单,揭晓!股票频道满足新形势下的监管要求,支持代理人展业、渠道分销、自营网络商城等各类型业务场景运用,助力保险中介公司完成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升级。 蚂蚁保 一直以来,蚂蚁保秉承“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坚定不移地以消费者为中心,将消保工作常态化、专项化,推动相关消保举措落地,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司将消保纳入公司...https://stock.hexun.com/2023-05-11/208571964.html
10.字节跳动被代理商告:索赔581万;小红书不通知会员自动扣费,设合同陷阱...21日,西南财经大学、蚂蚁金服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低收入阶层及自由职业者工作稳定和收入都受疫情影响较大,而且预期也不乐观,出现“报复性”消费的可能性不大。(中证网) 17.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已提起全球首例跟谁学集体诉讼 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21日发布声明称,2020年4月17日已代表一位中国投...https://www.iheima.com/space/2014/0327/3042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