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龄化加深及老人健康水平下降催生巨大医疗健康保障需求
按照联合国报告,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界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初级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为7%;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为14%,高度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为20%。我国在2000年时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7%;据2020年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占总人口的13.5%;到“十四五”末期,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1亿人,占比约15%,我国将迈入深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之前,我国将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
此外,我国老年人口整体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卫健委数据,目前我国有约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认知障碍老年人超过1500万人,这些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老龄化不断加深以及老人健康水平下降,催生出我国老年人口巨大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
2.发展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迫在眉睫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大支柱包括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目前以政府主导的第一支柱养老金为主。但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发展趋势,政府兜底难度将越来越大,保障水平也会持续降低。第二支柱则由于企业参与有限,渗透率较低。而第三支柱既可覆盖人群,又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因而发展第三支柱迫在眉睫。
二、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总体运行稳定
长期护理保险是指对个体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属于健康保险范畴。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开始于2016年,在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长春市等首批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0年,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增14个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达49个,制度总体运行稳定,参保人数超1.4亿人,享受待遇人数超160万人,报销水平总体为70%左右。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
2.国内长期护理险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长期护理险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1)长期护理险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在参保对象方面,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对象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和农村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三大类。但在目前的试点地区中,仅有青岛、苏州、荆门、上海、石景山、呼和浩特、上饶7个地区参保对象覆盖至农村居民,而我国农村失能老人比例高于城镇完全失能老人。
在筹资渠道方面,筹资渠道分为单一筹资渠道和多元筹资渠道,目前多数试点以多元筹资渠道为主,但这些试点地区缴费比例倾向于医疗保险划拨或政府财政补贴,在筹资渠道上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弱化了长护险的独立性和互济性。
各试点地区长护险筹资渠道
在筹资标准方面,长护险的筹资标准对待遇给付水平和照护服务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纵观试点地区长护险政策的筹资标准,各试点地区呈现筹资水平差异较大且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比例过低的显著特征。以首批15个试点地区为例,其中上海市、广州市等发达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给付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首批15个试点城市长护险基金支付水平
(2)国人认识不足导致长期护理险渗透率不高
根据中保协关于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2020),家政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是目前我国第三方护理的主要形式,占比达48.2%。而由于个人筹资水平较高,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和比例较低,在各类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平均只有8.2%,远低于医疗险、年金险、重疾险和人寿险。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9-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我国老人对长护险的支付意愿远低于实际支付水平,以及年轻人低估未来的护理需求,导致我国长期护理险渗透率较低。
(3)护理人员缺口较大
护理人员是长期护理险必要配置,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缺口较大。据数据,我国失能人员超4000万,按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但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万,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
2022年前国内,并未有规模化绿色甲醇项目投产,初步推算,2019-2021年中国绿色甲醇产量主要集中的实验室和试产阶段,产量较小。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彩票累计销售额5796.96亿元,同比增长36.51%;2024年上半年,全国共销售彩票3084.78亿元,同比增加345.79亿元,增长12.6%。分机构看,2023年全年福利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1944.41亿元,体育彩票机构发行销售彩票3852.55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财产保险产品自主注册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9月19日,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2265个。2020年8月底,保险公司在售的安责险产品达1686个,2019年8月底在售安责险产品1148个。未来,针对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要求,各险企可能会对这些安责险产品进行换代升级,以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多
2023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在疫情防控转段背景下呈现强劲复苏局面。2024年旅游市场加速复苏。2022年底外部环境优化后,国内旅游市场进入复苏阶段,2023年全年基本保持稳健复苏,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亿,同比增长93.3%。
虽然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规模体量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保持较快,随着未来企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更加广阔。截止2023年,我国信息化监理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48.9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近年来,受到政策、城镇化进程以及消防意识逐步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我国消防行业的保持稳定发展,2023年消防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791.41亿元,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市场来看,据估计,我国塔罗牌行业消费者总次数在疫情爆发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不过塔罗牌由于存在着替代品竞争,其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期那么理想,2023年我国塔罗牌占卜需求约为2.55亿人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60.2%增至2023年的66.16%,城镇化率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