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月总结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护理月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家中午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为加强全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区为老服务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服务质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养老服务劳动、尊重职业技能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经过汉阳区民政局的精心准备,在区福利院和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汉阳区2021年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开训仪式,今天按期召开,在此,向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

出席这次活动的领导有区民政局副书记、副局长余洪宝,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区社会福利院院长杨连贵、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杨武文、区社会福利院业务负责人江利平、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院长范晓松。

今天的活动议程有四项:

一是杨院长传达《汉阳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二是余局长作开训动员讲话;

三是范校长讲授《衰老体验》;

四是江院长讲授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

请杨院长传达《汉阳区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暨第五届养老服务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

根据这个方案安排,参加集训的护理员骨干于6月2日至17日,在区福利院集中培训和赛前培训。

其中,6月2日至6月4日,每天上午9:00至下午5:00,脱产在区福利院集训,中午休息一小时,集中进餐,照护学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5日至6月6日,各院自行学习培训。

6月7日至6月9日,脱产在区福利院集训,中午休息一小时,集中进餐,区福利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10日,200余名护理员参加笔试,选取30名骨干,入围实操初赛。

6月11日至6月13日,30名骨干,参加实操集训,区福利院安排专人指导。

6月14日,端午节,休息。

6月15日,30名骨干集训,健康照护学院派人一对一指导。

6月16日,30名骨干抽签,分两组进行实操初赛,从中选取15名骨干选手参加实操决赛。

6月17日,15名选手实操集训一天,健康照护学院派人一对一指导。

6月18日,进行实操决赛。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余局长作开训动员讲话。

..............................................

关于这次培训背景、重要意义以及培训要求,余局长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请大家务必领会精神,认真听课。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

请范校长为大家讲解技能培训第一课——《衰老体验》。

范晓松院长,是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健康照护学院院长、湖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会长、湖北省家庭服务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居家养老分会会长,多次直接参与国家、湖北省、武汉市养老护理技能大赛筹备及参赛选手的培训,担任比赛评委。对养老护理技能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备赛经验尤其丰富,请大家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

范校长为大家模拟老年人身体状况,让护理员们更多的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技能,提高老年人满意度。

感谢范校长的精彩讲授!

现在,休息10分钟,4:10准时到会场,继续培训。

休息期间,请大家有序走动,严格遵守防疫规定。

............................................

好了,继续培训。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

请江院长为大家讲授养老护理技能理论知识。

........................................

参加此次集训的都是各单位骨干,是我们汉阳区养老服务队伍的中流砥柱。你们之中还将有人冲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护理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将授予“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武汉市正在完善养老护理员积分落户政策;7月份,我们区还将组织养老护理职业技能鉴定,根据护理技能等级,给予岗位补贴,护理职业前景广阔,未来定有你们的一片天地。

过去一年,我中心就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紧紧把握养老中心发展机遇,推进落实各项养老工作任务。

一、中心规划

1、树立发展目标:把握需求,提供服务,注重实效,使老人过上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落实政策,开拓创新,办出特色,创建省级示范养老机构。

2、明确服务思路:中心以老年人家庭为基本服务单位,依托家庭(家属)和社区,有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资源,组建高素质专业服务队伍,与社区紧密合作提供服务,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果。

3、理顺服务关系:

与老人:以老人需求和家庭支持为基础,老人和家庭充分参与;与社区: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与社区紧密合作开展有效服务;与政府:用好政府购买服务资源,实实在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规范服务流程:中心建立了规范的服务流程,建立关系——需求评估——服务设计——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后续跟进。

4、打造专业团队:中心建立专业的工作队伍开展服务,目前全体工作人员20名,其中行政3人,社工3人,康复师2人,养老护理员10人,财务1人,厨师1人。

二、主要工作

1、中心建设,夯实基础

设施方面,在建筑面积有500㎡的营盘街社区的房屋投入资金进行装修和设备购置,安装了电风扇、电视机,配备了桌椅、饮水机、报架、书橱、培训室,铺设了地板,增加了户外健身设备,各种防火防电设施一应俱全,能同时容纳几十人共同活动;制度方面,健全了管理制度、服务指南、家政服务员工作职责、专职义工岗位职责、老年活动室制度、医疗保健室制度、志愿者服务探望制度等,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网络系统。

2、考擦学习,厚积薄发

过去四个月,中心工作人员中心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打造特色养老工作,在前期分别走访了长沙市各区的居家养老中心,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了外省市和国外开展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方式,尤其是香港、上海等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养老服务特色,根据本区和本中心的资源优势,努力计划并逐步打造自己独特的养老服务特色。中心管理人员到长沙民政学院社工系、康复系考察学习,并邀请为员工开展培训。

3、员工培训,建设队伍

Abstract:Chinaisfacingthepressureofeconomicdevelopmentcausedbytheagingpopulation,agebeforerich,agebeforeprovisionandotherproblems.Insurancemarketandtheacademiccommunityhasbeenconcernedabouttheupsurgeofpensionfinancefornearlytenyears,buttheresearchonthefinancialservicesfortheelderlyisnotcomprehensive.Fromtheviewofexistingstatusofthepersonalpensionfinancialproductsandservicesandthenationalpoliciesandregulations,therearethefunctionofhomogenization,operationcontroversial,productupdatescannotfittosupportthedevelopmentofoldindustrialenvironmentandotherissuesinalargenumberof

"unique"insuranceproductsprovidedbytheinsurancecompany.Underthedevelopmentbackgroundofthepensionindustry,thedevelopmentoftheinsurancecompanytodispensepredicamentandexploreindividualpensionfinancialopportunitiesdependsonthetypeandfunctionofproductsimprovingtheproductsandmarketingservicesandparticipatingincreatingthepensionindustryecosystem.Atthesametime,thestateshouldintroducerelevantpoliciestostrengthentop-leveldesign,boostthedevelopmentofpersonalpensionfinancialinnovation.

关键词:保险公司;养老金融;困境;对策

Keywords:insurancecompanies;pensionfinancialproducts;obstacles;developmentstrategies

0引言

本文从两个角度界定保险公司发展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范畴。第一,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三大支柱与金融业的关系(表1)来看,保险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是保险公司参与其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交集,为公众提供自愿参加、收益独享的养老保险产品,目前以寿险为主要类型。第二,国家老龄委提出的六大养老产业之一“老年金融理财业”,在当今大金融资产管理的思路下,养老保险产品更多地被纳入个人终身资产管理的范围,养老金融是一种以养老为目的的个人金融服务。三大提供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中,以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为目标的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即是保险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概括起来,由保险公司开发的以获得退休金、提供养老保障为主要目的、客户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即为保险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如表1所示。

在针对个人养老金融方面,曹雪琴(2008)从现代养老金融基本模式出发,考察投保型养老金融发展的制度建设[6]。高林(2012)认为我国保险公司开发的养老型金融产品具有“同质性高”、“偏离保险优势理念”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缓慢”的缺点[7]。莫娇(2014)从老龄化背景下的家庭持有资产的角度研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家庭对保险产品的认识不足,为金融机构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提供未发掘的市场潜力的导向[8]。近些年,针对商业银行拓展养老金融产品业务的文献研究较为丰富。高鹏(2014)针对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推出的典型理财产品对比分析,针对丰富性、创新性、保障功能不足等缺陷,提出商业银行个人养老金融业务的未来发展对策建议[9]。冯丽英(2015)认为商业银行发展养老型理财产品具有技术、客户量、专业性等多元优势[10]。

可见,现有对养老金融中养老金制度、产业资金运用与经营模式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而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探讨商业银行应如何发展、创新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相较而言,缺少专门研究保险公司应如何发展创新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问题,这也是本文专注研究的方向。本文从公众养老观念、政府法规政策、市场现有产品比较分析的角度,结合养老产业兴起、保险资金进入养老产业的新环境,研究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发展的现状、困境和机遇,并提出创新方向和建议。

1保险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现状

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人口模式,至今老龄人口正伴随高龄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问题向经济发展施加压力。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1242万人,占比15.5%,65周岁以上人口占比10.1%,都远远超过联合国统计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的标准(分别为10%和7%),老年抚养比13.7%,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1.1养老保险公司快速成长

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全国几家大型保险公司筹建各自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服务于养老市场,经营公司金融和个人金融业务。从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保险公司营业收入趋势来看,五年来产生数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增长。平安养老和太平养老分别对各自保险业务收入和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占据最大市场份额是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在近五年发展最为迅速,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从不足1亿增长到近30亿人民币,目前占据养老保险公司原保险业务规模第二位。平安养老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从2010年42亿元,2014年数额翻一倍以上达到近89亿人民币,如图1所示。

1.2产品类型繁多

保费总额的迅速增长伴随着寿险公司数量的增加,同时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由向日葵保险网提供的商业养老保险专题页面,共列计40余家人寿保险公司提供养老保险产品,诸如太平洋人寿、长城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每一寿险公司都向公众提供数种保险计划,按保障的特色分成消费型、津贴型、报销型、红利返还、期满返钱、保单贷款、体检可优惠等十余种类型,保额十万到五十万不等,甚至筛选标准细致到性别,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筛选出相应适合的保险产品。

据平安养老、太平养老、国寿养老等大型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产品信息表显示,经人社厅函确认的养老金产品,国寿养老有21种,平安养老提供18种,太平养老提供11种,长江养老提供5种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其中产品类型包括货币型、债券型、债权计划型、股票型、信托型以及混合型等。

如此看来,中国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市场正处于高度饱和、竞争激烈的状态,细分市场的条款针对性的满足客户的特色需求,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有效率的市场。

1.3新型养老金融产品有所突破

“反向抵押贷款”保险是2003年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曾提议设立的,让拥有私人房产并愿意投保的老年居民享受“抵押房产、领取年金”的寿险。我国2005年在南京山刘元老年公寓首次推出“以房养老”产品。2013年9月13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公布由国务院引发的《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4年7月起,我国“以房养老”保险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试点;2015年3月,幸福人寿保险公司推出“以房养老”保险,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45户家庭62人签约投保这一产品。

2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存在的问题

从保险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市场供给来看,我国现有的养老保险公司提供大量“各具特色”的保险产品,而事实上,看似多样的产品的功能同质化,运作颇具争议,产品的更新不能很好契合养老产业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大致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养老险同质性强。目前保险类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多数是传统的养老险,包括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寿险和投资性质的保险。和讯网提供的“养老险”产品信息显示,共有50种养老险,其中护理险2款,老年意外险1种,老年重疾险2种,其余全部为一般的补充养老金保险,也即传统的养老险。传统的养老保险对保障功能、风险和收益有不同的侧重,一定程度上满足养老人群以收益、投资或保障为目的需求。

另外新兴产品中争议颇多的“以房养老”产品,自推出以来市场参与性并不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以房养老”主要争议点在于,如何从法律上界定老人是房屋的产权人,房产价格如何确定等问题。杨金培(2014)认为,由于此项业务盈利性不高,对保险公司吸引力不够,加上业务办理流程复杂,有时可能涉及到抵押债务关系,大量保险机构采取观望的态度。目前房地产市场并不是十分景气,未来房地产发展前景不明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推出以房养老产品的积极性[12]。

第三,政策缺乏针对性。国家出台政策法规大多针对养老产业,缺少针对性的支持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创新的政策规制。某些法规政策的实行对商业养老金融创新模式设定了一定的障碍。例如,为了约束保险公司以养老地产的名义销售商品房,中国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参与以及土地开发,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养老地产“只租不售”的模式使得养老地产的回收期拉长10年甚至20年,为了规避政策限制,泰康人寿和合众人寿通过提前销售与仍然在建的养老社区挂钩的保单,提前收回现金流。中国台湾则采取“保险公司专注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设计,投资REITs买断养老社区居住权,收取会员费并开发保险客户的方式”。

3机遇与建议

管理风险的不确定性是保险产品的主要目的,对养老产品来说,首要目标是保障功能的实现。养老的保障,主要是养老资金的保障,分红收益提升,而且包含日常生活的保障。虽然市场已有种类繁多的具备养老性质的养老金融产品,但目前我国社会年龄结构及家庭模式、养老体系不完善都对商业性个人养老金融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合众人寿董事长戴皓在2016年全国两会提案中表示,截至2014年,我国有21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5.5%,其中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将会进一步增多,加上由于疾病、意外带来的护理需求,失能、半失能人群对长期护理需求很高。同时,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社会保障制度等问题都体现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3.1产品完善

传统的商业养老保险仍然是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的主流,在保险机构与地产、社区、消费等开发商的战略合作,或自建完整体系的基础上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是主要的发展方向。对于此类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完善。

3.1.1产业搭载产品,产品引领产业

德国、日本将长期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美国则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当被保险人进入需要护理的阶段,入住保险公司认可的养老社区,其护理费用将得到保险公司的报销,或者保险公司直接提供护理服务。受制于保险商不得销售地产的政策局限,“只租不售”和“可租可售”的选择、“自建社区”和“合作开发”的选择需要相应的政策引导、市场导向。无可争辩的是保险公司与地产、医疗、餐饮等行业的结合,形成新的养老产业生态圈,向市场提供保障性养老生活模式是养老服务金融的重要创新方向。

3.1.2其他服务与保险产品的结合

3.2政策出台

现阶段公众普遍缺乏养老规划的意识,养老储备方式也较为保守,因此,引导人们树立养老金融的意识,需要依靠顶层设计推动养老服务金融的创新。

完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三大支柱中,个人储蓄型养老方式作为第三支柱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取决于前两大支柱的运作情况。只有国民基本养老保险提供给公众的养老支持明确了,企业年金支柱建立、完善、发挥应有效用的前提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补充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养老金融的创新才能更具备针对性、有效性。

完善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养老金融业本身是养老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现有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这将涉及到保险、地产、护理等多个行业,保险机构探索养老金融的创新需要结合相应行业的发展情况,匹配保险类养老金融产品需求和产业所能提供的相应服务。

提出针对养老金融发展的优惠政策。养老服务金融创新在推广手段、精算技术、财税政策、关联产业合作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需要国家支持政策和财税优惠推进产品研发、迭代,跨产业合作的制度支持。对公众宣传保险类商业养老服务金融产品的优势,创新养老服务金融运营模式和产品形式,市场化的同时不失政策法规的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养老服务金融成为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支柱。

注释:

参考文献:

[1]孙博.应对老龄化需要大养老金融思维[N].中国经济时报,2015-12-17(005).

[2]王新星.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D].南京理工大学,2006.

[3]郭凯,钭旭杰.创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模式的探索[J].上海保险,2010,09:10-13,28.

[4]陈谊娜.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2.

[5]刘永合.老龄化背景下的保险养老产业[J].青海金融,2015,09:53-56.

[6]曹雪琴.商业保险与我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建设――谈我国投保型养老金融发展的政策[J].上海保险,2008(11):54-59.

[7]高林.保险资金进入养老产业的模式分析[D].辽宁大学,2012.

[8]莫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D].南开大学,2014.

[9]高鹏.商业银行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3):24-26,44.

[10]冯丽英.掘金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J].中国银行业,2015,11:97-99.

[11]张晓峰.我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07.

【关键词】苏州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

一、引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为老龄化社会,而14%以上则为高龄化社会。而苏州在1982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苏州1046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3.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76%;而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8.5%。

二、苏州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到2012年年底,苏州市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4.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2.3%。2015年1月苏州市老龄办公布苏州市老年人口数据:截止2014年底,全市60岁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4.0%。经测算,预计2020年达到180万,到203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上升到247.7万,老年人口比重将上升至37.4%。

(二)老年人口高龄化明显

国际上在研究老龄化问题时,把60-69岁称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称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年人口。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苏州市人口平均年预期寿命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8岁,高于全国平均寿命。2015年,苏州市老年人口寿命将超过82岁。苏州市的高龄老人人口从2000年的9.96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8.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1.46%增加到2010年的1.78%。而同时期低龄和中龄老人人口比例分别从2000年的7.3%和4.66%下降到7.09%和3.88%。

(三)老年人中男女比例失调

由于生理的原因,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更长,因此,老龄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老龄人口中女性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00年苏州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5.31岁和79.84岁,而2010年苏州市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5.83岁和83.70岁。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老年妇女单独生活,独居所带来的精神上孤独和生活上的无依靠问题更加突出。

三、应对之策

苏州市政府于2011年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若干补充意见》,《意见》指出到2015年苏州将形成“9064”的养老服务格局。90%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下居家养老,6%左右的老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人可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居家养老是目前养老的主体。目前全市9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养老服务中心,1900多个社区(村)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全市已基本建成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

经过多年的探索,苏州市创造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一)虚拟养老院

苏州市的沧浪区的“邻里情”虚拟养老院具有代表性。虚拟养老院的服务对象为75周岁以上的居家空巢和自我生活能力差的老人群体,资金来自政府补助和自费项目的收费,提供家政便民、生活配送、物业维修、医疗保健、人文关怀、娱乐学习六大类共53项菜单式个性化自选服务。引入“居家乐221养老服务系统”,通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建立老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的数据库,之后及时对老人进行回访更新信息。老人有服务需求,可直接联系服务中心上门服务。

(二)“集中居住”模式

张家港市永联村建设了1167套高标准老年公寓,每套面积约为100平米,老人只需缴纳24000元押金则可终身免费入住。依托“智慧永联”建设,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智慧养老”体系。为有需求的老人免费安装一键通,实行24小时接听服务制度,老人不出家门只要轻轻一按,在十五分钟之内就有人上门服务。同时开发了综合性老年人“智能腕表”,对老年人心跳、血压等重要健康指标以及老年人所处位置进行实时监控。

(三)“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院模式

太仓市开办的老年护理院结合医疗与养老为一体,既区别于社会养老机构,又不同于医疗结构,以生活难以自理的残疾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康复和保健等医疗服务、生活护理和健身娱乐等养老服务,同时还提供医疗救助和临终关怀服务。

太仓市探索出了四种医养结合的形式:

(1)公办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护理院。如娄东护理院,就是由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单独设立,设在医院内部,有100张床位。

(2)私立t院开设养老护理院。太仓市最早开设养老护理院的是民办的新安康复医院,设在太仓市福利服务中心旁边,2000年初就配合福利院为老人做好康复服务工作,2010年正式单独开设新安养老护理院。2014年,友谊、仁慈两家私立医院也相继开启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站与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合作提供老年医疗服务。现在,太仓每个社区基本都有卫生服务站,很多社区也开办了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提供各种服务,其中一项服务就是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4)居家养老服务增加医疗服务项目。对特殊对象和84岁以上的老人,太仓市政府为他们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家政服务,其中也包括医疗服务,为需要看病的老人送医上门。

【关键词】癫痫;骨折;康复护理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癜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作具有不确定性,加之老年癫痫患者病程长,长期服药,自知力差,身体机能减退,若合并骨折后,护理难度加大。本例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得以满意康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7岁时因惊吓等精神因素患癫痫,终年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痫药维持,常年与其母同住,生活由其母照料。2002年5月其母去世,发作频繁,经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由其弟送入养老院养老。入院后仍给予抗痫、止痉、对症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数次,均对症处置。2012年10月31日因癫痫发作时摔倒,致左股骨下段骨折,给予复位,石膏固定,口服骨折挫伤胶囊,患肢制动,卧床三个月,经精心护理,患者得以康复,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2护理

2.1生活护理因骨折需卧床3个月,且患肢石膏固定制动,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护理尤其重要。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及钙质的营养,并富含高维生素及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平整无渣屑,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压疮的形成。做好二便的管理,及时清理污物。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温湿度适宜,减少刺激。

2.2患肢的护理在骨折石膏封闭固定期间,严格观察末梢血运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每日按情况做功能锻炼,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孪缩,卧床期间要保持适当的床上运动锻炼。护理人员每天要为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按摩,避免肌肉萎缩,导致以后难以行走。帮助患者每天做股四头肌和踝关节背伸运动,对患者健肢功能进行适当运动,避免其功能的退化[1]。

2.3心理护理老人常年居住养老院,缺乏亲人关怀,又因为疾病因素,性格内向,骨折后需卧床休养,患者会有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多关心老人,多与之沟通交流,多疏导鼓励,让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护理工作中才能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聊天,倾听患者的感受,交流时注意语气语调,让患者有亲切感,多给予老人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与鼓励,最重要的是让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减少刺激,避免诱发癫痫发作。

2.4安全的护理

2.4.1环境的安全癫痫发作不确定,发作时患者意识不清,其所处环境若存在安全隐患,势必造成患者的伤害,要使物品及设施的边角尽量远离患者或经过处理,防止发作时受伤。为防止患者坠床,必要时加用床档。病室保持安静,防止吵闹及不良声光刺激,与其交流时注意语气语调,对那些情绪暴躁者调离病室,避免与之接触,减少不良刺激及他伤事件发生。

3健康宣教

选择适当的场合及时机与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简单介绍癫痫及骨折的康复知识,该患言语表达较少,但能听懂领会,尽量直接告之他如何去做,如果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后果。做好情绪的调整,让其积极配合治疗,懂得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4结果

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已康复,骨痂形成,可下床行走,期间未有癫痫再次发作,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1]火静兰,张佳音,马爱兰.1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13.5(25):123

【Keywords】Pension;GeriatricNursingEducation;Nursing;Teaching

First-author’saddress:ChangshaVocationalCollegeofHealth,Changsha410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2.043

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研究老年人群自身存在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学科,维持、恢复并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残疾,发挥老年机体的最佳功能[1]。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要求护理专业的发展也要适应我国国情[2]。为了更好地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探讨老年护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本校进行了本次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对我校700名3年高职护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年龄17~20岁,平均(18.22±0.97)岁;男42名,女658名。700名学生中,家中有4位老年人231名,有3位老年人173名,有2位老年人105名,1位老年人117名,无老年人74名。116名学生既往均已参观过养老机构,对之有所体会,700名学生均无家属在养老机构中养老。

1.2方法对7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量表由本校自制,量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等。第二部分为对我校老年护理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量表采用4级方法,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其中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计算不满意度。项目包括:(1)对老年护理教学师资力量是否满意;(2)对老年护理教学使用的教材是否满意;(3)对本校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条件是否满意;(4)对老年护理教学教学设备是否满意;(5)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6)对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课是否满意;(7)对老年护理教学的见习安排是否满意;(8)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自己的护理能力是否可以满足目前养老服务。调查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量表,并根据自己对老年护理教学情况进行调查。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700名学生中,对师资满意291名,教材满意324名,教学条件满意336名,教学设备满意213名,教学方法满意187名,实训课满意169名,见习满意182名。仅126名学生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够满足目前养老服务。其中学生满意度最高的是我校教学条件,与其他项目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77.78,P

3讨论

3.1老年护理教学的现状本研究对7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低。其中对教学条件满意度最高,也仅为48.00%,认为通过老年护理教学后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只占18.00%,说明本校老年护理教学急需改革,老年护理教育滞后,对于养老服务人才认识不够统一,教学资源不够完备,实践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需求。

3.2老年护理教学的改革建议

3.2.2调整实训课的比名和内容调查中显示,学生对实训课安排的满意度仅为24.14%,对见习安排的满意度为26.00%。因此,在教学中,应对老年护理课程理实训课比名进行适当调整,增大实训课的比例,增加见习的次数。可将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增加学生去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机会,也可将实践地点设置为养老院、老年患者家庭、老干部活动中心,甚至老年人活动较多的场所如公园、广场等[6]。在见习过程中,使学生不但熟悉老年患者的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健康指导,还要学会如何与老年患者沟通,如何进行心理护理等[7]。让学生尽早、尽可能多接触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患病特点、护理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8-9]。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老年人的身心变化特点,增设实训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学会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适时进行心理护理等,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提高学生护理技能、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进一步提高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10]。

尊敬的院领导:

本人自2019年2月18日入职,就任护理部主任一职,通过10天的工作及学习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护理管理方面

1、层级管理不明确,需建立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组长三级质控管理制度保证护理质量。

2、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文件及护士长手册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科室质控不到位,应成立质控小组,每月按质量标准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每个月末上报护理部质控率。

4、培训计划内容单一,应覆盖理论、技能、沟通技巧、感控知识,培训要有记录、护士有学习笔记,定期考核;建立护士技术档案;每年一次技能、理论比赛提高护士专业能力。

5、制度不完善,建立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保养使用记录。

二、制度执行方面

1、执行力有待提高。

2、各班职责不明确,未责任到人,需重新制定。

3、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需要进一步培训。

4、工作纪律不严肃,护士长及护理部加强监管。

5、记录不及时,加大质控力度。

6、仪表着装不规范、消毒隔离意识差,加强监督。

7、口服药发放交接简单,应注明药品名称及数量。

8、长期医嘱单无护士核对栏,建议添加。

9、夜班护士不核对医嘱,医嘱有漏签现象。

10、护士签名字迹潦草,建议加盖名章。

制定护理质量考核细则与绩效相结合,提高护理质量。

三、护理员管理方面

1、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即护理部护士长质检员,确保老人照护。

2、交班本记录杂乱,重新制定表格便于护理员记录。

3、护理员文化水平低,沟通表达能力差,制定培训计划着重沟通、

技能、记录、服务用语方面,定期考核,每年一次技能比赛,提

高护理员素质。

4、老人床上用品更换不及时,建立记录。

5、养老区毛巾建议分色管理。

员帮班。

部加强该时段的监督。

8、护理员加强仪表着装管理。

9、护理员字迹潦草,建议加盖名章。

10、每月召开护理员沟通会,重点难点老人照护进行讨论分析,收集建议,提高质量。

11、要求护理主任、护士长、质检员全院查房一次,检查护理

【关键词】秦皇岛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中心;存在问题;对策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内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与社会机构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海港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情况调查及特点总结

2014年秦皇岛市被列为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建立居家养老综合中心已经在全市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近1000万的投资力度,使秦皇岛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运营的典范。

2015年5月本市首家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海港区天洋新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行。8月海港区新闻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西城里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陆续投入运营。遵循“让老人舒心、安心;让子女放心、省心”的宗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如下几个特点:

1、市场化

与社会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不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采用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合作方式,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型养老方式。例如海港区东环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一家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于一体,专注于综合智能养老产业的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万寿集团投资成立,选址在东环里社区居委会,由居委会主任负责。

2、针对性

社区辖内的离退休老人都可以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但重点对象是高龄、独居、经济特困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社区居委会为重点服务对象摸底、建档,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使服务内容更有针对性。

3、包容性

一方面,社区居委会本来就有一定的养老职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此项职能,为社区老人提供质量更好、水平更高的服务。另一方面,将有偿服务、低偿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之中,比狭义社区服务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4、互补性

社区擅长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组织文体活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擅长提供康复、保健和日间托管服务,二者各自发挥优势功能又相互补充。

三、海港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困难及问题

1、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优势

(1)地缘优势。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距首都北京281公里,是建立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一环,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也被亲切地称为“京津后花园”。交通发达,气候宜人,风景秀美,使秦皇岛成为很多人工作和养老的理想城市。对于外来人员,秦皇岛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区为依托,老年人不仅不用离开子女生活,还可以享受上门服务,在生活上比社会养老机构更加便利。按照就近原则,在养老服务中心接受服务的老人居住在同一个小区或者临近小区。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与人际关系,降低了老年人之间的陌生感,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生活里。

(3)经营管理优势。“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按照这样的原则,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给兴办方以较大的自主性,利用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了兴办方的能动性,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更加灵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有娱乐室、阅览室、日间照料中心、老年营养餐厅、健身室等,集居家、养老、娱乐、保健、健身于一体,与社区公共服务和福利设施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并以托管和上门等多种形式为社区辖内的老人提供服务,付费采用有偿、低偿和无偿三种方式。在经营方面,雇佣专业人员提供低偿服务,招募社区居民作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充分整合了社区的人力资源,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2、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资金困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涉及餐饮、休闲、健身、医疗等各个方面,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光靠政府的床位补贴远远不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于投资的养老服务的企业和社区居委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举办老年活动或购买物资方面的资金,社区仍需依靠企业赞助负担一部分。此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低偿和无偿服务为主,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也为自身发展造成了困难。

(3)居民对社区了解度不高。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甚了解,对中心的信任程度有待于进一步加深。在走访中发现,仍有很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为老人提供哪些具体服务,对中心的了解仅停留在送餐和临时休息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宣传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在加深居民了解程度的过程中增进信任。

(4)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依靠养老服务业带动经济和就业大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服务人员多以“4050人员”为主,且以年龄偏大的下岗女工居多,虽然他们实际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文化水平偏低,又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仅仅通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很难满足老人特殊需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处于起步阶段,带动和吸纳就业的能力依然有限。

四、促进秦皇岛海港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良性发展的策略

1、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

2、运用“互联网+”助力宣传

3、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

众所周知,日本的民间组织和团体在社会救助、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和作用很大,而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广泛的民众参与。对中国来说,民众的社区参与还十分有限,参与的层次、形式和内容都还停留在表层。因此政府应在民间组织的服务形式和内容上予以指导,并鼓励民间组织深入到养老服务产业。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全市各级别志愿队伍的联系,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志愿帮扶。

4、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5、强化养老服务市场监管

政府是养老服务市场最主要的监管者,监管工作要将市场准入贯彻到实施的全过程,避免因监管不力造成老人身心受损等危害,保障每位老人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监督者和参与者,作为个体应增强主体意识,主动参与到建设与监督中来。

家庭养老模式与社区养老模式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进程而提出的探索性措施,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定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成熟和发展,最后以更完善的体系,更合理的制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更加从容地应对老年人养老问题。

探索不易,未来可期。希望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形成合力,致力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和谐局面,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灵芝,张建坤,石德华,王效容.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

[2]李利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研究[D].厦门大学.2014.

[3]徐寒冰.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4]聂兴超,潘虎,罗智楷,金碧姬,孙胜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秦皇岛市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4.

[5]陈笑楠.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吉林大学.2008.

[6]王锦辉.城市新建社区养老中心技术措施探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金丽英.宁波市海曙区城市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D].宁波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关键词:居家养老;人力资源;困境;解决路径

养老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一代人步入高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我国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涵日常生活料理,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另一种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一般是“三无”老人。

居家养老相比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他更多的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一种提炼和总结。中国五千年来,向来主张孝道,封建统治者也将孝作为衡量和评判官员的重要依据;同时,一直以来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在我国都是占主要地位,这种经济方式决定了农民离不开土地,也决定家人之间根据血缘居住在一起,养老方式主要依靠自己的子女。

二、居家养老中人力资源的困境

(一)人力资源的数量匮乏

家庭养老的人员减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造成了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家庭小型化、核心化的趋势。现阶段我国的养老最重要的支持是子女的供养,但是这种养老方式受制于子女的经济收入水平,一旦每个子女的收入有限,在保证子女自己的花费后,用于赡养老人的花销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之下,家庭结构发生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用于赡养老人的家庭成员人口减少。可以给老人提供养老的人数减少,支持力下降。专业养老人员不足。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的阶段,据民政部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16亿。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有4.8亿人步入老年,占总人口数的35%左右,届时每天将有3万人加入老年人队伍。老龄化日益加剧,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但是与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数量不100万,其中,经过专业训练、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不足10%。

(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匮乏

首先,专业技能单一。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涵盖内容较多,涉及家政服务、康复护理、文体健身、心理咨询、维权、热线服务等。但是,在实践中养老护理人员能给老人提供的服务往往比较单一,多集中在家政、文体健身上,提供的服务与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错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日的工作主要就是帮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聊天,更像是一个家政服务员和情绪调解员。一旦遇到突发状况,需要维修东西或者是突发病情需要采取急救措施,这些养老服务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就会束手无策。实践中,大部分养老人员都属于非专业人士,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队伍质量参差不齐。

(三)人力资源保障制度和资金投入匮乏

三、创新解决居家养老人力资源匮乏的路径

(一)完善制度,激发人才活力

(二)构建培训体系、提高养老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资金保证是解决居家养老人力资源不足的重要举措。因此,巧借政府购买的东风,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资金力度,提高养老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结论

当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处于不断摸索和发展阶段,经过政府和社会的不断努力,民众们已经逐步认可和接受了居家养老这一符合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培育了一批专业的、有效率的养老服务人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列的养老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的养老问题解决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有效的解决路径。

[1]任炽越.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J].社会福利,2005(01):8-13.

[2]戴卫东.居家养老―――应对“未富先老的可行性选择[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5月24日,第9版.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integratedmedicalcaremodelonrehabilitationofelderlypatientswithstrokesequelae.Methods150casesofelderlypatientswithstrokesequelae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4toDecember2015wereselectedasthestudysubjects.Theyweredividedintotwogroupsincludingtheconventiona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with75casesineachgroup.Thepatientsinconventionalgroupwastreatedwiththegeneralcaremodel,andthethepatientsinexperimentalgroupwasusedintegratedmedicalcaremodel.Thenursingeffectsbetween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DLscores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care(P>0.05).TheADLscor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ventionalgroupat12monthsaftertreatment(P0.05).Andthedepressionscor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ventionalgroupaftertreatment(P

[Keywords]Elderly;Strokesequelae;Rehabilitation;Medicalcareintegration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美国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确诊[6],所有患者病程均≥12个月,均处于卒中后遗症期,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未出现语言障碍情况,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同时将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进行性高血压,恶性肿瘤,呼吸功能衰竭,伴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排除。

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75例患者。常规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61~87岁,平均(74.23±3.52)岁;实验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60~86岁,平均(74.22±3.48)岁。将两组老年卒中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表示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1.3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ADL评分采取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进食、洗澡、刮脸、刷牙等,轻度残疾为评分超过60分,中度残疾为40~60分,重度残疾为20~39分,完全残疾低于20分[12]。

1.3.2抑郁情绪评分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价,无抑郁症状为评分低于8分,轻度抑郁为≥8分,中度抑郁为≥17分,重度抑郁为≥24分[13]。

1.3.3比较两组患者卒中复发率。

1.3.4比^两组患者医疗服务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行t检验,P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12个月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

2.3两组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

实验组随访中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67%(2/75),常规组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67%(8/75),实验组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组(χ2=5.486,P

2.4两组患者医疗服务费用比较

实验组与常规组平均医疗服务费用分别为(53355.26±1992.33)元与(57145.22±1785.23)元,实验组费用略低,两组费用无显著性差异(t=0.901,P>0.05)。住院费用是该类疾病患者经济负担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住院费用来自卒中后复发再住院,结果显示实验组医疗服务费用低于常规组,减少了该类疾病需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对于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来说,进行康复护理的目的在于利于健侧肢体代偿部分患侧的功能,帮助患者维持现有的功能,利于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状态[14,15]。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的护理目标在于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增强或者恢复自理能力,并强调进行自我护理,利于将自我照顾潜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使得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生活活动中[16,17]。有关研究指出[18],休闲娱乐活动对于肢体功能残疾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娱乐过程中,有利于帮助老年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心态得到及时的调整,早日适应疾病。另外,从生理、病理角度进行分析可知,适当参加休闲娱乐活动有利于该类疾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得到良好的运转[19]。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在渡过急性期、恢复期后,将会使得运动功能处于平台期,但是仍然具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目前我国家庭康复护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工作未系统开展,对该类疾病患者出院后给予家庭护理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实验组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

医养一体化护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有效调整不良心态,脑卒中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为脑卒中后抑郁,可导致患者运动、语言、行走等能力降低[20]。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建立养老会所,可根据其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休闲方式,包括麻将、书法、绘画、唱歌、扑克等,可帮助患者有效舒缓压力,利于获取良好的情绪,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分泌一类内啡肽类物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

THE END
1.社保“第六险”将全面推进,业界呼吁建立动态筹资机制保险长护...每经AI快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下称“长护险”)被誉为社保“第六险”,启动试点以来,已运行8年时间,覆盖人口超过1.8亿。近日,多项长护险配套细则和标准发布,长护险迎来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 随着长护险扩面提上日程,如何进一步完善制度安排及服务体系备受关注...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14O7950512B07B.html
2.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分析报告.docx第一章引言1.1报告背景与意义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分析报告背景与意义一、报告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期护理保险行业已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基于当前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因素,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报告的编制旨在为政...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8174095.html
3.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docx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docx,PAGE 1 摘要 老龄化、少子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自2000年步入老年社会的阶段以来,全国失能老人数量迅速上升。老年人的护理问题已逐步发展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仍处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16/5241311032011024.shtm
4.中国医疗护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4年版)中国医疗护理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4年版),医疗护理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和慢性疾病管理中。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高要求,医疗护理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护理向精准护理和远程护理的转变。然而,https://www.cir.cn/R_YiYaoBaoJian/39/YiLiaoHuLi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5.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1.中国养老护理行业发展模式及投资前景策略建议报告20242.3 全球养老护理行业发展现状 2.3.1 全球老年人口规模及占比 2.3.2 全球老年人消费观念背景 2.3.3 全球养老护理模式 1、家庭养老服务体系模式 2、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模式 3、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模式 4、多元化智能养老服务体系模式 2.4 全球养老护理行业市场规模体量及前景预判 ...https://96892234.b2b.11467.com/news/6563153.asp
2.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系统梳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情况,提出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地区逐步增多,筹资机制趋于多元化,保障范围及服务内容逐步拓展,但是具体实践中还存在筹资机制不清晰,保障对象的确定和评估缺少科学性,标准化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注重探索可推...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XZ201913032.htm
3.2023年中国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相关政策市场需求及参保现状...《2023-2029年中国长护险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态势、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分析长期护理保险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长期护理保险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长期护理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长期护理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https://www.gonyn.com/industry/1526376.html
4.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精选十篇)因此,我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的时机还远不成熟。而商业护理保险采用非强制的手段,可以根据居民的收入水平自发的调节需求,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配置养老护理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并优化护理服务的供给,实现保险,护理行业的良性循环。 二、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y55z35.html
5.长期护理保险是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长期护理险属于社会保险范围...四、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长期护理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挑战。首先,人口老龄化导致长期护理需求的增加,但保险产品的供给相对不足。其次,长期护理保险的费用较高,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难以负担。此外,长期护理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定价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更精确的数据和模型支持。 https://www.33360.com/new/art_40405.html
6.降管理型医疗大趋势6篇(全文)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认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 一、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健康产业已不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的产业,而是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 二、新兴业态正在不断引进和成形,养老、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态在中国已逐渐成形,并聚集了足够的产...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2qtsp0z.html
7.医用耗材自查整改报告(精选16篇)此次通过对省无纺布,纱布风的医药器材销售的市场调查统计与分析,得出虽然省的医药耗材市场发展现状良好,发展前景也很可观,但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促进省的医药器材的市场发展和销售业绩的提高,同时也分析出了我公司存在的部分问题并为我公司以后的销售道路找准了方向。 https://mip.wenshubang.com/baogao/2662560.html
8.江苏省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与政策建议国研网数据库同时,长期照护服务市场的形成,将给老龄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和产业前景,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潜力。需要注意的是,从各地实践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顶层设计与落实落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和改进。 [关键字] 江苏省,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现状,政策建议 ...http://drcnet.hbsti.ac.cn/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Summary.aspx?DocID=7493781&leafID=2479
9.医院信息管理系统10篇(合集)若医院以运行效率为标准、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并结合医院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管理理念,从而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的作用,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为维护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4]。 3.3 加强维护和更新管理力度 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更新不但是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同时也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https://www.jy135.com/guanli/1971071.html
10.老年人降宣传周活动计划(通用18篇)力争在2023年基本建立适应闽清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六)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倡导临终关怀服务 13.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按照《闽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闽清县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梅政办〔20xx〕102号)精神,闽清县总医院开展安宁疗护...https://www.unjs.com/fanwenku/354517.html
11.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我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南开大学 朱铭来 申宇鹏 一、商业护理保险政策沿革 2006年6月,原保监会审议通过《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护理保险为商业保险公司可经营的健康保险产品。此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失能人员数量的增长,除了在社保层面建设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外,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商业...http://www.cisf.cn/fxjc/bxyztyj/3891.jsp
12.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痛点及对策探析中国保险2024年07期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痛点及对策探析王乔翟原卉 侯梦倩 王丹 发展现状分析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自推行以来广受关注,被人们称为传统五大保险之外的社保“第六险”,其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老年参保群体为保障对象,保障重点为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所需要的费用等。随着长护险试点范围的扩大及...https://wap.cnki.net/qikan-ZGBX202407006.html
13.医疗服务潜力股“护士上门”为何在中国遭遇发展瓶颈?在日本这个严重老龄化的国家,上门医护的发展模式也非常典型。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开始发展各种形式的居家照护服务。2000年,日本引入长期照护保险,将医疗和长期照护整合起来,逐渐形成了标准化的“在宅医疗”服务。在这里,每个需要在家接受医护的人都有一个完整的医疗护理团队,包括医师、护理师、牙医、药剂师、物理...https://www.iyiou.com/p/42524
14.大学生专业职业规划书范文(通用15篇)1、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理论前景:现今政府要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及其从业人员需要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因而对大学生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自然增加;另外,政府要把一部分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与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必然也增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理论上是不错的。 https://www.yjbys.com/jiuyezhidao/zhiyeguihua/3475925.html
15.万亿级市场!长护险引领养老服务革新,居家照护企业如何突围?丨...2. 长护险制度发展现状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种专业的社会保险机制,旨在通过社会互助共济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长期丧失自理能力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服务。 长护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广泛,通常包括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参保者一旦经过评定确定符合一定的护理需求等级,即可享...https://www.ageclub.net/article-detail/4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