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渠道分为:线下代理人渠道、银行邮政渠道、经纪渠道、电销渠道及互联网保险渠道。其中代理人渠道及银保渠道保费占比为60.6%、27.7%。
渠道各有优劣。传统险企的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优势在于线下销售成交成功率较高,但仅可销售一家或几家产品;保险经纪公司可同时销售几十家产品,但客户缺乏品牌归属感。
我国寿险渠道发展历程:
1)1982-1992年:产寿险混业经营,中国人保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主要销售模式是直销制和兼业代理;
2)1992-1998年:友邦将个人代理模式带入中国,平安、太保等公司纷纷效仿,个人代理成为寿险销售主流;
3)1999-2017年:各渠道纷纷兴起,形成了个险为主,银保为辅的销售渠道格局;
4)2017-2020年:银保渠道受政策打压,互联网保险兴起,个险渠道极盛转衰。
2.1.1从渠道角度看寿险——现状:个险渠道进入低迷
个险渠道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代理人数量及人均产能。
2021年前,个险主要施行“人海战术”,通过不断招募新人,以“缘故单”销售模式获取保费增长。但随着外灵活就业兴起及人口红利消退,保险代理人吸引力大不如前。此外,叠加疫情影响,客户保险需求下降,面对面销售困难,线上保险兴起等因素影响,代理人数量不断下滑,拖累新单保费。
2020年起,各险企纷纷开启渠道改革,逐步将驱动因素从人员数量转变到提高人均产能上。
2.1.1从渠道角度看寿险——现状:个险渠道进入低迷个险渠道发展受阻的本质原因在于其正处于两个转变阶段:
1)从拥有保险到丰富保障的转变:个险渠道主要销售重疾险。但我国重疾险覆盖人群已达约1亿人,新客户拓展难度大,过去的“人海战术”不适用。但从保障额度看,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考虑医疗通胀,目前重疾险赔付件均远低于疾病花费费用。
2)从代理人粗放发展到高质量发展转变:客户维护难度加大、客户保障需求追求定制化,都对销售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销售人员素质高的友邦,新单保费保持较好的增长。
2.1.2从渠道角度看寿险——现状:经纪渠道分化
线上经纪渠道迎来高增长。在主力消费群体逐步年轻化、疫情影响线下销售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保险线上化进程加速。水滴、慧择、蚂蚁保险等线上经纪平台凭借自身的客户资源或线上大规模的营销投放,保费迅速扩张,远超传统险企。
流量竞争及监管趋严,线上经纪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水滴、慧择等经纪公司不仅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流量竞争,还要面对新的监管要求。监管对经营互联网保险的险企提出了诸多硬性指标,以中小险企产品为主的经纪公司必须清退部分不合格产品。除此之外,线上互联网保险存在客户线下服务缺位等劣势,线上经纪发展道阻且长。
明亚等线下经纪公司拥有高素质营销队伍。线下经纪销售模式与代理人模式相似,但经纪渠道能够代理数十家保险公司产品,选择面更广。部分以明亚为代表的线下经纪公司,设立高招募门槛,打造高素质队伍。根据2020年明亚数据,76%以上的经纪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传统险企约25%),MDRT(全球精英代理人荣誉)为1149人,远超传统险企。
线下经纪公司与个险渠道是竞争关系。高素质队伍实现了寿险业驱动从人数到人均产能的转变,破解了目前代理人能力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得益于精英队伍,明亚2020年佣金收入实现正增长,人均收入远超传统险企,导致部分精英团队从传统险企脱落转向经纪公司。
2.1.3从渠道角度看寿险——未来:银保有望补位
银保NBVM改善明显。过去银保渠道的产品主要是低价值、快返还、趸交(一次性缴费)、销售简单的短期年金。自2017年银保监会134号文对年金产品进行了限制,倒逼银保渠道开始转向高价值的终身寿、养老年金等期交产品。目前,国寿、太平银保渠道基本为期交产品,人保寿和新华期交占比稳中有升。期交占比的提高带动渠道NBVM回正。
银保渠道受益于财富管理。银行作为居民财富管理主要的金融产品代销机构,拥有客户资源多、金融产品丰富等优势,较易实现年金险、养老险的场景化营销。
各大险企在银保渠道发展上动作频频。个险渠道低迷时,各险企纷纷加强银保渠道建设,渠道规模和价值有望迎来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