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13版:保险生活-2020年06月11日
多地交管部门与险企开展“买保险送头盔”活动,助推电动自行车保险发展
□河北日报记者任国省
想要全面保障电动车行车安全,仅仅靠购买一顶头盔就够了吗?
近期,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通过“警保联动”形式,在全国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推广“买电动自行车送头盔”和“买保险送头盔”模式,组织快递、外卖等重点行业示范引领。部分地区还加大保险赠送力度,如苏州交警车管所牵头,推出“买电动自行车,就送保险送头盔”活动,鼓励总经销商或厂商购买电动自行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电动自行车由于车速快、制动能力不足,一遇到紧急情况,不仅容易侧滑摔倒,还会与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发生碰撞,事故率居高不下。
事实上,早在2006年,人保财险就推出国内首款电动自行车综合险。此后,平安产险、天安财险等公司相继推出类似产品。目前在售的电动自行车保险基本上包含两个险种,一个是第三方的责任险,一个是驾驶人的意外险。在合肥市推出的保险方案里,电动自行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保费是每车每年120元,在保险金额方面,每人人身伤亡责任限额11万,每人医疗费用责任限额1万,1年内累计责任限额为12万,每次事故责任限额12万。在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基础上,电动自行车车主,还可以选择按照每车每年10元的保费,再为自己购买一份“附加车上人员责任”,累计责任限额1万元,其中意外医疗费用为0.2万。
不过,总体看来,市场反应较为冷淡。
据统计,50%的交通事故跟摩托车、非机动车有关,70%至80%的伤人和死亡事故是摩托车、非机动车驾驶员以及乘车人员,全市每年涉及电动车死亡、伤残事故百余起、损失金额数千万,一旦事故发生需承担赔偿责任而没有购买保险,将给责任方带来巨大经济赔偿压力。
既然购买保险可以转移风险,市面上现在也有电动自行车的保险,为什么大家不买呢?
“电动车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也有帽子什么的,我觉得没有必要买保险。”省会王女士的说法颇具代表性。
另一方面,由于赔付率高、销售成本大、风险无法控制等原因,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意涉足。此外,电动车的赔偿不“随车随人”且出险频繁,对于保险公司定损人员的工作量也是一个挑战。
据了解,电动车保险跟汽车保险有很大区别,因为每辆汽车上有牌照、有车辆识别码等,能够确认汽车身份,理赔比较明朗。而电动车理赔纠纷因为无法识别车和车主的真正关系,还有被盗的问题,所以这也给理赔带来很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