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赏析八篇

作者简介:刘倩(1980―),女,云南宣威人,西南林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助教,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留守儿童一词,于1994年首次由上官子木提出。少数学者认为,父母有一方在家的儿童不能算是留守儿童。但是,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无论缺失了哪一方的教育孩子都会出现问题。为此,本文把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农村的,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祖辈、亲戚、老师、朋友等)代为监护的6~16周岁正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选取居住在坝区、半山区、山区等共计12所中小学作为调查点,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300份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24份。样本的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469%,女孩占4531%。隔代监护比例为4570%,父母单方监护比例为4688%;在父母单方监护中,母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3633%,父亲单方监护的比例为1055%,亲戚监护的比例为742%。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在父母单方监护中,以母亲在家监护为主,大多数家庭都是父亲外出打工。

2调查内容

编制针对老师、针对学生及针对成人的三套调查问卷,对宣威市的老师、留守儿童以及社会上的知识分子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收回调查问卷后,对各项调查指标数据整理,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二、宣威市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一)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2父母与孩子的联系方式

3父母与孩子的联系内容

4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期待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父母希望留守儿童的文化程度达到大学以上,占7695%,有一部分父母也只希望孩子的文化程度达到高中,占2149%。现代中国大学教育的普及,促使大多数农村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普遍比较高,只有少数的父母期待较低。

5儿童在家的学习辅导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在家没人对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的比例最高,为6250%,妈妈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1875%,爸爸辅导功课所占比例为078%,其他监护人辅导留守儿童功课的占1797%。如果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妈妈辅导功课要高于爸爸对孩子的功课辅导,在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辅导功课的任务转移到了现有的监护人身上,但是辅导的比例不高。

(二)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

对于学龄儿童来讲,学校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给儿童传授文化知识,还包括对所有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因此,从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和评价也能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状况。

1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

从表6可以看出,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的只占到469%,有4023%的留守儿童会偶尔被老师找去谈心,有4297%的留守儿童要犯错误的时候才会被老师找去谈心。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评价

(三)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基本心理现状

1对父母的情感依赖状况

从表9可以看出,喜欢和爸爸在一起的比例为274%,有898%的留守儿童喜欢和妈妈在一起生活。无所谓和谁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占859%。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占7891%,数据说明留守儿童非常希望爸爸妈妈都在自己的身旁,而且对母亲更加依恋与信任。

2遇到挫折时的反应

3和同辈的关系状况

从表1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好,占5000%,与同学之间关系不好的只占352%,4648%的留守儿童与同学关系一般。由此可见,留守儿童与同学能够很好地在一起相处,还比较信任同学。

三、讨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是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历史性问题,它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形成,既包括制度性因素,也包括政策性因素;既包括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个体自身的因素。

其次,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因素:监护人监护不力,监护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以及监护人观念落后。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隔代监护占很高的比例,监护人大多数又是孩子爷爷奶奶。他们大多数的知识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没法辅导,对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沟通。他们大多数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而在精神和道德方面缺少应有的引导和监管。

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引导我院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决定在我院开展“学以致用,强化实践,充实自我”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学以致用强化实践充实自我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

参考主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农村网吧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作用调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状况调查报告;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惩戒教育;网络成瘾;本专业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本专业课程开设对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调查;专业发展访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教育;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农民工现状调查等。

2、开展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

师范生基本功,是一个合格的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在师范学习期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诸多知识和技能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生从教的前提,也是师范生从教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强化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从教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顺利就业,要求同学们暑假期间完成以下任务(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教研办,具体由班长负责等级造册)。

①上交高质量毛笔字作品不少于3幅②上交高质量钢笔字作品不少于5幅③上交高质量教案不低于2份(依据当地现行小课程教材内容)

3、开展“读好书”活动

充分利用假期读几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抒写读书感想。有条件的同学建议观看电视或网络“百家讲坛”,认真做好感想及总结。暑假结束返校第一周上交一本读书笔记。(班长负责收交后到教研办审核评比)

三、参与对象

10级-12级本科学生;12级-11级专科学生

四、评比及表彰方式

下学期开学初,由各班班长将本班作品收齐后,配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按不同项目评出本班人数15%的优秀作品;学院按照15%比例评出师范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我院选出的优秀实践报告送交学工处参与全校评比,获胜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关键词】农村;特岗教师;校本培训;针对性

一、农村特岗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问题

农村特岗教师校门培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不断发展,但时至今日仍旧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没有被农村教师队伍广泛接受。因此,校本培训的发展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不易深入

校本培训一个重要原则即与教师的教学需求相符合,这体现了校本培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多部分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但何种需求才是教师真正需要的呢?很多学校意识到校本培训需要与教师需求相结合,就紧紧围绕着满足教师需要开展培训:基础弱的补书法、绘画和口才;专业知识不足就安排集体阅读书刊来充电。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需要的仅仅是这些吗?农村教育理念落后,这样的校本培训不能够使现代教育理论在农村普及,农村的教育理论也始终在原地徘徊。

2.形式化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理念,校本培训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展开,根据教师的工作情况来考核。不免有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当做是上级下达的任务,他们所做的工作也仅限于完成任务而已,教师更是把脚本教育看作是“作业”来完成,有些教师还会认真对待这份“作业”,而有些教师就是抄抄了事。这样的校本培训对农村教育理念的革新没有任何意义,它俨然已退化为一种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校本培训没有任何效果。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教育相对于现代教育较为落后,有利的教育资源也很少。尽管农村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稀缺,却并没有达到物以稀为贵的效果,学校没有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农村地区校本培训不能够针对学校具体情况或者教师教学需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有些学校简单的把脚本教育理解为学校内部自己的教育,于是就把大门关上读读书、看看报,于是一次校本培训就这样了事。

4.不同区域的特岗教师存在差异性

许多农村地区的校本培训内容既宽泛又单一,对培训的内容和教材没有取舍,把别人的培训内容拿来使用,不考虑学校差异、城乡差异、教育水平差异和教学内容差异。有些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有些学校忽视教师教学需求,忽视不同学科间的差异,盲目的采用统一的培训,缺乏针对性。

二、农村特岗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发展与优化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理论性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与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将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单一化不断发展为多元化,但农村特岗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农村校本培训需要紧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使教师拥有一定的本土文化基础,从而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培训与培训结果教研相结合。校本培训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活动,对其进行前期安排和后期总结是提高培训效果的保障。许多农村特岗教师对教研没有深入的认识,加上农村教师的畏难心理,使校本培训大打折扣。强化校本教研的普及,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3.注重教师队伍差异,办农村特色培训

校本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校本培训的内容更要贴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求。学校不能盲目设置培训的内容,更不能照其他学校的校本培训开展,农村不同学校间的实际情况差距大,不同教师之间的差距更大,所以,在培训青年教师时不能忽视老教师。校本培训应针对不同教师群体、不同学校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开展。

4.完善培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

在教师培训方面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并且充分利用师范院校对教师校本培训的引导作用。利用师范院校和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校本培训,并以其为核心,构建农村特岗教师校本培训基地,形成校本培训科学体系。

5.激发教师主体性,调动校本培训活力

在脚本培训过程中要满足教师的需求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增加校本培训的活力。因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专业和需求,每次校本培训都要针对教师的具体需要,为教师量身定做,保证每次的培训都可以满足部分教师的需要,这样才能保证校本培训的活力。

三、结语

农村地区校本培训不够正规、专业,使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农村地区的校本培训关系到农村现代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发展,因此,加快农村校本培训体系建立,完善校本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徐珊.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广州大学,2012.05.26;

[2]杨凤勇,王锃,池溢.来自特岗计划教师的调查报告――以2009年河北省首批特岗计划教师为例[J].教育与职业,2010(01)

一、当前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主要实践模式

1.传统支教模式

2.刚性轮岗模式

3.学区合作模式

历史上示范学校的建设产生的“后遗症”之一便是校际差距的拉大,导致广受诟病的“择校热”,因此,优质学校搭配薄弱学校,组成协作体或学区,通过结对交流、跨校任职、共享资源等方式,带动协作体学校共同发展,学区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能缓解区域内一定范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短期柔性模式

短期柔性模式是根据教育行政或培训部门的倡导,临时性、应景性的一种安排,搭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彼此提高。如组织一些区域大范围的教学科研活动、名师送教、教育共同体、外出学习、挂职实践等。

二、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模式的问题剖析

无论是零打碎敲式的支教流动、对新招聘教师或高级职称评定教师的必要条件来强制推行的教师轮岗流动,还是以学区作为一个“松散耦合”体系内的教师流动、行政倡导式的短期柔性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校某个时期教师资源紧张的现象,但产生的实质效益与整个区域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仍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违背政策初衷的现象,当前教师流动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政策缺失

2.单向僵化

教师流动应该是双向的,但目前的教师流动明显是单向流动,常见的是好的学校派出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任教。然而,好的资源并不等于就是受援学校一定所需要的,没有考虑到差异互补性,“薄弱学校通常被看成是一个简单的资源获得者,自身拥有的个性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尊重和有效开发,因此,难以激起自身持续的改革动力”。[1]

3.短时低效

4.层次单一

教师流动主要还限于骨干教师或高级教师等优秀教师这一层次群体,没有覆盖所有类型的教师。单一层次教师的流动既无法承担起整个区域教师均衡发展的重担,同时对这类教师本身也是不公平的,必然无法持续下去。

三、均衡视野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有效突破

当前教师流动实践中的问题,正折射出我们对于教师流动问题在政策研究上的滞后,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教师流动政策,以更好地均衡配置区域教师资源,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1.完善教师流动的配套政策,建立科学的人事、考核监督及利益补偿机制

2.组建教师流动信息交流中心,让教师差异匹配流动

现有的教师流动观一般认为,优秀教师的到来必然会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其实不然,学校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改变可能使优秀教师“英雄无用武之地”。应组建教师流动信息交流中心,有利于实现教师资源的差异互补。信息中心负责建立区域内教师资源库,定期区域内所有学校教师岗位配置情况及需求,及时公开所需教师的流动岗位,做到教师流动信息的透明和共享,以便教师能提前预判区域内教师的配置现状,既能改变以往教师流动的盲目性,又能避免教师流动的“暗箱操作”,通过教师的合理流动,真正带来教师资源配置的“倍增效应”而不仅仅是“位置移动”。同时,指导基层学校进行教师岗位设置和人力资源开发,保证基层学校能招到自己实需的教师,使招到的教师入校后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流动变“单一获利”为“多方共赢”。[2]

3.因地制宜,运用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双轨流动策略

教师流动方式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同。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前提下,市场化的无序自主流动,往往使其不均衡加剧;计划性的定期有序流动则会抑制并缩小不均衡。单一的教师流动模式无法适应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尽管刚性流动是区域师资均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柔性流动使参与流动的教师有安全感,因此比较容易推行;柔性流动可以保证一所学校相对稳定的师资力量,所以学校操作起来比较容易。[3]借鉴西方国家中小学教师的流动经验,我国教师流动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以地区需求为本、市场开放为前提、政府引导为保障、教师自主为核心的公正与公平原则。[4]因此,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实情,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尊重教师流动选择和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教师流动操作策略,建立适应本地教育实际的教师流动配置方式,确保教师流动的人性化,增强教师在流动过程中的幸福感,变教师消极流动为积极流动。

4.多维度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流动提供智力支持

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流动,整体提升区域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发展。教师流动使教师进入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阅历、缓解职业倦怠,但其工作环境、角色任务、人际资源的改变,以及自身的适应能力,也可能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和能力出现倒退。因此,必须从多方面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支持,行政部门要创设条件,让每位教师都有定期免费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培训部门要根据教师的学习需求和本地的教育需求,开发各类培训项目,供教师选择性学习;学校应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为教师相互交流和学习创设平台。

5.通畅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加大教师流动的政策研究和宣传

(作者单位:熊伟荣,平湖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嘉兴,314200;邱旭光,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1]吴华,戴嘉敏,吴长平,蔡忠明.从差距合作到差异合作——对发达地区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8-05-10.

[2]蔡明兰.教师流动:问题与破解——基于安徽省城乡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THE END
1.关于某市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某市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字数:4291 字 浏览:1236次 下载:2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最大限度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民工现实状况,准确把握其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我会组成课题组,全面对我市农民工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https://m.wydbw.com/show.asp?Id=99656
2.关于杨汛桥镇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这种状况的出现和当前杨汛桥镇的用工现状有关。 一、杨汛桥镇农民工用工状况 1、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杨汛桥镇面积37.8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人。全镇工业经济发达,一直以来走在全县乃至全省前列,共有大小企业1300余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4家。全镇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建筑建材、纺织印染...http://rd.kq.gov.cn/art/2009/6/15/art_1604834_28532351.html
3....202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名称:202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编号:1982528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市场价:电子版8200元 纸质+电子版8500元 优惠价:电子版7360元 纸质+电子版766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下载 提示:如需英文...https://www.cir.cn/8/52/LaoDongLi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1.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8篇(全文)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第1篇 前言:在我国,一般“农民工”泛指无某地长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自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大步伐的向前迈进着,而当前,农民工的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着。这个庞大的特征群体一方面为城市的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v1niafs.html
2.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精选6篇)关于山东泰安地区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主要活跃在沿海城市和大城市,他们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p3muc2.html
3.关于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关于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 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调查清楚情况,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488942.html
4.农民工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和调查方式 2017年底,温总理为农妇熊德明讨薪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政府到民间,都以各种方式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尽力帮助农民工争取应得的权益,政府部门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欠薪问题。时隔一年半有余,1.4亿农民工的现状是否有所改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644221.html
5.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关于农民工Th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 年)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https://m.renrendoc.com/paper/202814097.html
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报告(精选10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报告 1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https://yjbys.com/diaochabaogao/944354.html
7.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精选7篇)只要农民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并且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农民的收入就能够提高,农村就能够富裕。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城市的长久繁荣。我们吃的穿的都要靠农民耕种,真诚地期望农民早日富裕,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篇2 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https://www.qunzou.com/shuzhibaogao/1979.html
8.农民工调查报告(通用10篇)导读:农民工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农民工调查报告(通用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https://www.zwlu.com/word/837664.html
9.民生民意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民生民意情况调查报告 7 一、目前农民工的医保状况 一是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工特点是流动性强,打工的地点不固定,加之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比较年轻,而且身体健壮,因此,他们往往只顾眼前,不看长远。 二是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 出来打工的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又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多数只能从事城里人不爱干,...https://www.cnfla.com/diaochabaogao/126988.html
10.2019年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优秀调研报告获奖名单5.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南宗孔庙”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外国语学院英语1702谢晴 6.家族史和家风研究 作者: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01张莅莱 7.民间艺人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1731杜洪毅 8.关于城乡一体化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谷村为例 ...https://mks.tyut.edu.cn/info/1028/2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