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通用11篇)

在不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时,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如何把调查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情况:

xx市xx乡中心小学共有496名学生,其中有32名学生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感和失落感,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这些孩子多是由爷爷奶奶监护的。由于老人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父母在外劳作疏于照顾孩子,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有限,留守儿童的安全及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二、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活方面: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三、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生活,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困境,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圈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进而使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量的不安全隐患。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

二是多关心过问留守儿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甚少,很容易使留守儿童形成孤僻叛逆、消极自卑、攻击报复的性格。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开设心理教育课,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放学后组织留守儿童集中写作业,老师轮流看管、辅导。老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助他们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缺失。

三是开展结对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为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学校应该组织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结对活动,使留守儿童获得爱心妈妈的关爱,让爱心妈妈从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关爱、学习上解惑,让孩子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通过结对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实行假期全程跟踪监管。

寒暑假前,学校应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深入摸底调查,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父母的具体去向及联系方式,并登记造册,形成留守儿童数据库,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最新动态。寒暑假期间,学校应该开展家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监管、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提出具体的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联系两次,做到学校、监护人、父母互相沟通;学校还应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五是加强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孩子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确保留守儿童有个温馨、快乐的家园,使其既愉悦身心,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找到回家的感觉。特别是寒暑假期间,留守儿童之家应该免费为留守儿童开放,不但提供学习场所,而且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真正把留守儿童之家办成留守儿童满意,外出父母放心,社会舆论认可的学习、生活场所。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隐患。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家由自发、自觉到有组织地来关爱、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调查发现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对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家庭方面

二、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三、社会方面

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一、基本情况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调查内容:河南山区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目的:通过对当地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及生活情况的调查,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以及其物质需求同心理需求,进一步针对当地留守儿童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推广

调查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鲁山县背孜乡、熊背乡;洛阳市嵩县德亭镇、九店乡;郑州市新密市尖山乡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谈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此次调研我们走小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新密市尖山乡发放问卷77份,平顶山鲁山、郏县发放问卷347份,洛阳嵩县德亭镇、九店乡发放问卷1份,共计的588名适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数量550份。其中特别针对儿童关于留守原因,监护情况,学习、生活情况及需求,情感关系及需求等问题做了重点调研与谈。

(1)留守儿童情况

对当地不同地区的调研发现尖山乡留守儿童占72.7%,平顶山鲁山、郏县留守儿童占76.4%,洛阳嵩县71.4%占。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

新密市尖山乡留守儿童比例平顶山留守儿童比例嵩县留守儿童比例

72.7%76.4%71.4%

表2-1受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

而在对于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发现,接近60%的留守儿童属于父母均不在家的双留守现象。平顶山山区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占57.6%;一个月回来一次占19.6%,多是半年或一年回来一次的占67.2%。一年以上占11.2%。嵩县的因不少务工人员在洛阳周边打工,多是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照看孩子,不过均不在家也占了31.1%,一个月回来一次占45.1%,一年以上回来一次的占8.5%。

(2)留守儿童监护家庭教育问题

在对各地区留守儿童现阶段被监护情况的调研中发现,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由祖(外)父母照顾的占48.7%,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30.5%,由哥哥姐姐或亲戚照顾的占19.6%,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1.8%,自己照顾自己的也有一定比例5.8%,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4.3%。在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上不经常联系的占据33%,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占23.2%。

根据这两项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情感缺失的情况,这部分孩子多表现得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卑,学习成绩差等。

在与能够与父母联系的孩子中,被关心得最多的还是以学习,生活问题居多,占总数的51.9%,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比例较为分散其中询问学习和生活的占27.4%。

而对于自己最喜欢的人这个问题的调研中发现%的孩子选择了爸爸妈妈,有1.1%选择了谁也不喜欢。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最喜欢的人上选择爸爸妈妈的占75%,有6.1%的选择了谁也不喜欢,对于选择谁也不喜欢这些孩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完全是一种漠视、消极的态度,其父母几乎难得回家,甚至在走中发现,有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样貌等等并不能有很清晰的描述。

(3)生活问题及需求

在对500多名孩子的调研中发现,在对其自身卫生习惯的问题上,如:刷牙、洗澡,平顶山鲁山和郏县的留守儿童:在多久刷一次牙上62%一到两天刷一次,有32.3%的孩子们从没刷过牙,在洗澡上,52.5%的孩子们一星期洗一次,半年以上洗一次的有28.2%。在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在这道题目的选择上,只有51.8%的孩子们一到两天刷一次牙,有35.2%的孩子们半年以上洗一次澡。可见相比较而言洛阳嵩县的留守儿童卫生问题堪忧。在家有谁洗衣做饭,祖父母的占了43.9%,自己洗衣做饭的占了20.1%,嵩县的留守儿童61%由爸爸洗衣做饭,自己洗衣做饭的占17.9%。

放学以后一般会做什么,不管是鲁山、郏县,还是嵩县的留守儿童都一致的选择了在家写作业分别占68.8%、71.3%,家人做家务的1214岁的孩子较多,占23%,和同学玩占比例比较小分别是2.7%、4.9%,孩子们普通表现出喜欢处,不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在一点的孩子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若日常生病了怎么办谁会到你去看病,选择自己的分别是13%、13.3%。生日的时候是否会收到礼物,没有的也占相当的比例。平顶山山区的孩子占了26.5%,嵩县的更多一些占了44.5%,生日的时候收到过蛋糕了分别占了32.3%、32%。

(4)学校生活情况及需求

在你最想得到的学习用品上不管是哪个地区的孩子们对这一需要都是很占了84%左右,且比例比较分散,其中普通的笔、书包、文具盒对部分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望。

在违学校纪律上,平顶山山区有超过73.2%的孩子违犯过学校纪律,以和同学闹矛盾居多占30.7%。嵩县与之情况致相同。显然留守儿童疏于监管。

(5)心理情况及情感需求

平时你有困难了会找谁,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仅有15.3%,谁也不找的占27.9%,嵩县山区的孩子找爸妈的占37.8%,谁也不找的占了28.5%,你认为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平顶山山区的孩子有60.3%选择了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可见孩子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嵩县山里的孩子对这道题的选择在认为以后的生活会很好的占了31.7%,不知道以后生活会怎样的占了30.5%,没想过的也有相当的比例占了23.8%。

在最后几道问答题上,孩子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都表现出一个主题那就是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以及希望爸妈能多陪陪自己。

如第一题,你最想要什么礼物孩子多选择的是最基本的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盒、钢笔等,也有的孩子想得到毛绒玩具。像郏县1214岁的孩子思维稍微成熟一点,都开始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写的答案也多让人深思。如他们这样写道:“最想要的礼物是一家人在一起”“我最想要的礼物是家人在家”,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想要一本文言版的《聊斋》,一个熊(因为这样晚上就不会孤单)。在父母不在家有什么困难上有不少孩子说不会洗衣服、吃饭有困难。也有不少说学习没有人辅导,还有的写自己有心事不知道和谁说,很孤。在对待自己的生活希望和学习希望上,多数孩子希望生活美满幸福,希望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学,对于年龄稍微低一些多是要好好学习。在你最想对爸妈说什么这一问题上,12-14岁的孩子多是说的感恩父母的话,也有孩子这样写:你们不用担心我,一年回来一次就行。在映其懂事成熟的同时,也相应映出来,在其生活中情感依恋关系等等的单一性。

三、思考与建议

(1)思考

(2)建议

针对项目调研地区,解决现阶段其对学习工具用品,生活教育,以及情感陪伴是最为急需,并且也是可以操作并且可以推广的模式。“留守儿童温暖包”作为一个切入点,同时开展志愿者定期陪伴情感关怀,以及开设安全教育,生活教育课程模式。建立可复制可推广项目机制。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人口计生局从4月下旬以来,抽调了20名计生工作人员进学校、进村组、进农户,下发调查问卷1024份,对全县19个镇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总体现状

全县19个镇6-16周岁的学龄儿童27228人(男生14810人,女生12418人),其中城区10347人,农村16881人,13人辍学,共有留守儿童7560人,占同龄儿童27.8%。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3115名,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4396名,孤儿49人。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动人口外出打工的群体性,多数镇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在不包括城区留守儿童的情况下,全县农村留守儿童698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2783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4157人,孤儿43人,占同龄儿童的41.4%、16.5%、24.6%、0.25%。回龙、永乐、木王、达仁4个镇留守儿童占同龄儿童在20%以下。6个镇的留守儿童占同龄儿童50%以上,铁厂、西口、大坪3个镇分别高达69.1%、68.4%、67.2%。

全县6758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主要由学校和祖(外祖)父母承担。据调查,3844人属寄宿学校,2167人由祖(外祖)父母抚养或看管,458人由亲戚朋友照顾,11人由社会福利机构或代理家长监护,分别占56.9%、32.1%、6.8%、0.2%。43名农村留守儿童属无人监护。

1.缺乏有效监护,学习成绩欠佳。据调查问卷反映,37.6%的留守儿童属独生子女户,71%的留守儿童随祖(外祖)父母生活,由于他们年龄大,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辅导和监管力不从心,3.2%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比较优秀,60%左右的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调查显示,62.8%的监护人主要关心孩子的安全、身体、生活,21.7%的监护人从不操心孩子学习,58.2%的监护人偶尔检查或从不检查孩子作业,63.3%的监护人很少主动与老师联系。

2.缺乏严格管教,行为习惯较差。由于平时溺爱多、管束少,不少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长辈;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进出网吧、游戏室,调查显示,60%的监护人对待孩子旷课或逃学不与学校主动联系,65%的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表现为懒惰、不讲卫生、爱讲脏话、小偷小摸,早恋。据调查,85%的留守儿童对学习兴趣不浓,50%的留守儿童道德行为习惯较差,表现为经常课堂违纪、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撒谎欺骗老师或监护人,少数留守儿童有吸烟等不良行为。

4.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日、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监护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转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三、原因分析

4.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一是全县关爱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的各类关爱活动,缺少明确的牵头部门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未能形成全面覆盖的网络体系,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社会资源的整合不够。由于宣传引导不足,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支持、参与的程度不够。三是学校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在农村集镇学校周围,仍有一些网吧、游戏室,进入的有不少的是留守儿童,极易产生负面作用。

四、几点建议

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心,方方面面协同配合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现结合我县各地已经开展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家庭方面

1.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

3.寻找“代理”。倡导和完善“代理家长”制,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需要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祖父母又没有能力照看孩子的,父母可在亲戚朋友中为孩子寻找“代理家长”。“代理家长”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又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学校方面

1.要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全县各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及时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3.要强化有机渗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强化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训练,组织留守儿童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让留守儿童在体验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设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要强化家长学校功能。要充分利用各学校建立的家长学校平台,不断创新家长学校机制。要通过培训班、座谈会形式,对留守儿童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农忙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举办“留守儿童”家长会,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培训工作等,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政府方面

1.引进项目,增加本地就业岗位。政府应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草根”经济,促进企业在本县上项目,使农民工能够就近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增加就业机会,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加强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立完善留守儿童保护管理制度,政府应加大校园周边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场所的整治力度,常抓“扫黄打非”工作,整治向学生兜售有害卡通画册、淫秽书刊等不法行为。派出所定期于学生下晚自习后在校园周边巡逻,发现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

3.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解决留守学生教育行之有效的办法。要让留守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适当扩大寄宿制宿舍、食堂建设和师资力量的配备。力争通过几年的逐步投入,逐步实现所有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都能寄宿,使留守儿童有一个真正的“暂时的家”。

5.落实留守学生管理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领导,要建立组织、刚化措施,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工作。要充分发挥村(居)基层组织作用,建立村组干部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制,建立村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要建立特困生资助制度,多方筹集资金,建立贫困学生基金会,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的重要内容,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地”的工作目标,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本次调查覆盖该镇14个行政村,主要对象为初中及以下、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家庭。调研采取发放调查表格、入户入校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整体情况概述

1、基本情况介绍:

高流镇总人口61394人,18岁以下(包含18周岁)人口14908人,其中16岁以下人口13821人,男7778人,女6043人;14岁以下12871人,男7217人,女5654人。

全镇初中以下留守儿童390人,其中14岁以下364人,占14岁以下儿童总数的2.8%,14—16岁25人,16-18岁1人。幼儿园及学龄前留守儿童67人,占17.2%;小学27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0%;初中留守儿童50人,占12.8%。

父母在外务工两年以上的5人,占总人数的1.28%;在外务工一年以上的19人,占4.87%;一年返家一次的176人,占45.13%;半年返家一次的190人,占48.72%。

3、留守儿童都有什么心愿:根据年龄的不同,留守儿童的心愿侧重点也不同,年龄大一些的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愿主要是希望能和父母多团聚,希望父母能辅导自己的学习;而年龄偏低的留守儿童心愿则集中在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以该镇育才幼儿园的12名留守儿童为例,他们的心愿集中在: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动物园玩,想叫爸爸回来买许多玩具,想叫爸爸送自己上学,想爸爸带自己去旅游,想爸爸给买好吃的。

4、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状况:学习方面,成绩中等偏上的留守儿童132名,占33.8%;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3名,占3.33%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生活方面,留守儿童的早餐和晚餐基本全部在家中解决,由于学校较远,父母不在身边无人接送,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午餐在学校解决。心理状况方面,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懂事,知道父母在外赚钱辛苦,能认真学习,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尊心强,性格偏内向;一种是缺乏管束,自由散漫,性格相对偏激,易爆易怒,容易受不良习气影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教育情况令人堪忧。留守儿童的监护一般是单亲监护或者隔代监护,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基本上都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学校教师虽然和留守儿童结对“成长导师”,但也只限于在校期间,无法兼顾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遇到困难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向老师寻求帮助,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性格行为存在缺陷。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任性、压抑、敏感、不安、胆怯等缺陷性格以及因祖辈的溺爱造成的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严重影响留守儿童以后的健康成长。

3、安全状况不容忽视。一是饮食卫生安全。由于学校较远,父母不在身边无人接送,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午餐在学校解决。由于留守儿童缺乏营养观念,中午不好好吃饭,喜欢到校外小摊上买些辣条、炸火腿肠等垃圾食品,影响身体健康成长;二是生活卫生习惯存在隐患。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如不讲求个人卫生,饭前不洗手,睡前不刷牙,晚上不洗脚,长期不洗澡等。三是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三、对策与建议

3、整合社会力量。一是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和农村经济,通过实现农民增收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二是降低学龄儿童异地接受教育的门槛,让留守儿童能有机会跟父母一起生活;三是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违法行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辨别是非,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四是强化家长、学校、社会之间的监管网络,加强联系和配合,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为了了解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近日,剑阁调查队在汉阳镇中心村和武连镇计划村对4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查。

一、留守儿童超五成,父母双双外出占绝大多数

据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统计,2015年春季,全县27284名小学、初中生中,留守儿童占56.6%。调查的汉阳镇中心村、武连镇计划村有小学、初中生138名,留守儿童达到80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63人,占留守儿童的78.8%。

二、留守儿童以隔代照顾为主,暑期普遍继续留守

留守儿童以爷爷、婆婆照顾为主,他们与父母的相聚,一年基本上只有一次,主要是父母返乡过春节或者春节期间到父母身边与其相聚,由于夏季高温,留守儿童暑期一般不到父母务工的城市相聚。调查的`40名留守儿童中,留守期间全部与爷爷、婆婆一起生活,今年暑期仍全部留守在家,仍全部由爷爷、婆婆照看。

三、留守儿童生活单调,暑期以玩耍为主

四、隔代监护乏力,留守儿童需要特别的关爱

担负隔代监护职责的爷爷、婆婆,受身体和文化知识的限制,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是代沟明显,爷爷、婆婆无言以对。孩子自我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的逐步形成,隔辈之间观念的不同,沟通的难度增加,孩子越大,自我意识越强,叛逆心理越重,加之没有开展留守儿童的专门心理引导,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的个性越来越偏激。汉阳镇中心村一留守儿童对他婆婆说:“你们的社会我们过不了,我们的社会你们不懂。”二是“技不如人”,爷爷、婆婆束手无策。汉阳镇中心村一没有的文化爷爷说:辅导、检查孩子的作业是爷爷、婆婆最头痛的事情,平时住校还好,做不起的作业孩子可以问老师或其他同学,放假了,爷爷、婆婆辅导不了作业,只好找邻居帮忙。三是不敢闪失,爷爷、婆婆心力交瘁。20xx年寒假,汉阳镇中心村一8岁女童,与同学家玩耍后的回家途中被车撞了,全家悲痛不已,爷爷、婆婆更是感觉没法向其父母交代。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听到爷爷、婆婆说的最多的是“简直不敢让孩子脱离视线”、“只要孩子安全,其他啥子都无所谓”、“要是孩子出啥事了,我们咋个给他父母交代嘛”。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妇联系统2012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阳山县有3.9万多人,英德市有2.6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基本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宽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只进行简单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6.2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36.4%,读幼儿园的占了12.3%,学龄前的占了16.3%。

(二)主要存在问题。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与其他儿童存在的差异性,使其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缺乏安全监管,生命安全受威胁。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人或年纪老迈,或病痛缠身,对他们上学、放学途中、节假日的安全问题难以监管到位。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更加突显。他们上山捉蛇捕鸟,下河洗澡摸鱼,骑车到处游荡,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连州市龙坪镇7岁的小军,父母到了番禺打工,留下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去年12月,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军由隔壁50多岁的大叔帮忙接他放学,结果途中发生车祸,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应对

(一)推进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生活上的问题。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校配套建设宿舍,并不断改善寄宿条件,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尽量避免家庭教育缺失的弊端。

(二)多渠道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目前教育、妇联、关工委、团委、学校等部门、群团、社会组织都有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扶持工作。如市妇联去年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乡村)”活动,一年来开展家教公益大讲堂1000多场,受教育家长35.6万人次,发放有关宣传资料28万份。招募4400多名(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集体和热心人士担任“爱心父母”,募得帮扶款130万多元,帮扶困境儿童1700多人。暑假期间还联合市关工委、团市委开展“携手关爱留守儿童缤纷夏日五个一”活动,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开心而有意义的假期。这些救助扶持工作虽然一定程度上代偿了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但毕竟力量微弱,而且都是分散、间断行为,并没有形成长效、持续的工作机制,成效是有限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短期内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利用社会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助。如建立综合性服务站、托管中心、心理咨询站等。

xx年7月16日-xx年8月16日

调查对象:

广东省xx县中小学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1、在读未成年人中,留守儿童占很大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难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村民将目光瞄向城市,涌向城市,希望创造更好的生活。因此,在该县读书的同学中随机抽取了50名同学进行调查,其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这说明留守儿童占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此外,“隔代监护”,也就是由(外)祖父母监护的留守儿童占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普遍学习环境差,学习成绩偏低。

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以及师生缺乏沟通,教师教育方式不当,留守儿童中有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根据xx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成绩在中等以下的同学当中,留守儿童占了54.14%,在0~60分之间占28.95%,60~75分之间占21.19%。

3、留守儿童心理现状

普遍欠良好。当问及是否“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成熟缓慢,在问到“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将会一事无成,没有拥有值得别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另外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缺乏监护,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和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有效的纠正,导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以及邻居的访谈中了解到,很多留守儿童都不喜欢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低。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作业未能按时完成,或者应付了事,造成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因为缺少家庭教育,不少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越学越糟,厌倦学习、不求上进。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甚至有些留守儿童上课纪律性差,出现逃学现象。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结束语

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研究这一课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生、教师、监护人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如实反应了当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就此问题,接下来我将做深刻分析。

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谋求发展,留守儿童也就成为了时代的产物。许多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养家,留给子女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无穷的后患。对于学校的影响也令人堪忧,特别是学生自制力差、父母辅导不够、缺乏关心教育,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对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等等,导致现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严重缺失、不足。孩子们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影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主要因素

基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幸福课堂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习惯养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刚上学时,就被父母留在了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身边,甚至有的留在了其他亲友身边。这就使得孩子从入学开始就缺乏行为习惯的有效指导,比如孩子不知道回家应该先完成作业,不知道来学校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不知道上课该干什么,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么他们上课就一塌糊涂,更不要说感受课堂幸福了。对于他们来说,上课就是一种任务,一种折磨,怎么谈得上幸福,更别说享受了。

2.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在很多临时监护人潜意识里,他们的责任就是看好孩子,孩子安全、健康即可,学习就是随意发展,想学就靠自己,不想学也没人管。正是这种思想,导致孩子渐渐发现学习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该做的事,即使不好好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缺乏对上学的'正确认识,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来到学校只是为了玩耍、混日子,课堂上也是不动脑筋思考问题,说话,做小动作,得过且过,这种思想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比比皆是。对于学习的敷衍了事,如何能在课堂上专注学习,感受课堂的幸福。

3.学生的思想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上课不积极发言,不能大胆参与课堂活动。由于电脑、手机等现代设备的影响,孩子回家以后,更多的是沉迷于网络,忘了自己还是个学生,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由于长期跟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在一起,监护人对于学习的不重视,对于学生辅导不够,对于孩子的溺爱等等。这些问题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他们无法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对于课堂教学的幸福感体会的自然不够深刻,甚至无法明白课堂学习其实是一种进步、一种享受。

(二)家庭方面

1.监护人思想影响

在我接触的很多留守儿童家长里面,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学习这个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学有什么,孩子天天来上学就行,至于学到了什么,表现怎么样,根本不关心。孩子表现好了,得不到肯定,孩子表现不好了,得到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孩子想买本书了,得到的是乱花钱的决断,孩子成绩不好了,告诉家长可能是一顿揍。久而久之,对于学习,孩子变得无所谓,好坏又如何,得不到及时的鼓励和引导,只能徒增烦恼。课堂对于他们也就无所谓,熬过一日是一日,得过且过吧。长此以往,课堂幸福如何保障?

2.缺乏及时沟通指导

懂得倾听,善于沟通,正确引导,是培养孩子的有效做法。但是,农村留守儿童遇见问题,跟父母说不着,跟临时监护人又不知道怎么说。加之父母没有跟孩子生活在一起,不理解孩子的生活。临时监护人关心的更多的是给予孩子的物质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孤僻,不善交谈,而临时监护人的溺爱,这这种种因素让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课堂上不积极表现自己,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幸福无从谈起。

3.课后辅导能力有限

(三)教师方面

2.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优秀的教学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性的及时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多元化评价的合理运用……这种种原因无不影响着孩子课堂幸福感的提升。当前教师队伍里,新教师有待提高,老教师部分存在职业倦怠,对于课堂教学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氛围引导不够及时,学生评价缺乏说服力等等,进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没有得到充分感受,有待提高。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将尽其所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环境,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师生关系等等,逐步增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堂幸福感。

留守儿童以爷爷、婆婆照顾为主,他们与父母的相聚,一年基本上只有一次,主要是父母返乡过春节或者春节期间到父母身边与其相聚,由于夏季高温,留守儿童暑期一般不到父母务工的城市相聚。调查的40名留守儿童中,留守期间全部与爷爷、婆婆一起生活,今年暑期仍全部留守在家,仍全部由爷爷、婆婆照看。

THE END
1.关于某市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某市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字数:4291 字 浏览:1236次 下载:2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最大限度把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民工现实状况,准确把握其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民工工作,我会组成课题组,全面对我市农民工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https://m.wydbw.com/show.asp?Id=99656
2.关于杨汛桥镇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这种状况的出现和当前杨汛桥镇的用工现状有关。 一、杨汛桥镇农民工用工状况 1、企业用工需求量大。杨汛桥镇面积37.8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和9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人。全镇工业经济发达,一直以来走在全县乃至全省前列,共有大小企业1300余家,其中境外上市企业4家。全镇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建筑建材、纺织印染...http://rd.kq.gov.cn/art/2009/6/15/art_1604834_28532351.html
3....202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名称:202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编号:1982528 ←电话咨询时,请说明该编号。 市场价:电子版8200元 纸质+电子版8500元 优惠价:电子版7360元 纸质+电子版7660元 可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电话: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邮箱:KF@Cir.cn 《订购协议》下载 提示:如需英文...https://www.cir.cn/8/52/LaoDongLi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1.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8篇(全文)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第1篇 前言:在我国,一般“农民工”泛指无某地长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自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大步伐的向前迈进着,而当前,农民工的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着。这个庞大的特征群体一方面为城市的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v1niafs.html
2.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精选6篇)关于山东泰安地区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主要活跃在沿海城市和大城市,他们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p3muc2.html
3.关于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关于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1篇) 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务必要去调查清楚情况,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民工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488942.html
4.农民工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农民工的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背景和调查方式 2017年底,温总理为农妇熊德明讨薪一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政府到民间,都以各种方式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尽力帮助农民工争取应得的权益,政府部门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欠薪问题。时隔一年半有余,1.4亿农民工的现状是否有所改善,权益是否得到保护...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644221.html
5.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年)关于农民工Th存现状调查报告(2020 年)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 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https://m.renrendoc.com/paper/202814097.html
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报告(精选10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报告 1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层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现状:成效比较明显 全区劳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第一经济”目标,突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和服务管理三大重...https://yjbys.com/diaochabaogao/944354.html
7.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精选7篇)只要农民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并且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农民的收入就能够提高,农村就能够富裕。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城市的长久繁荣。我们吃的穿的都要靠农民耕种,真诚地期望农民早日富裕,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篇2 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https://www.qunzou.com/shuzhibaogao/1979.html
8.农民工调查报告(通用10篇)导读:农民工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校门,担当起了一个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职责,关... 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此文《农民工调查报告(通用10篇)》由作文录「Zwlu.Com」小编推荐,供大家学习参考! https://www.zwlu.com/word/837664.html
9.民生民意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民生民意情况调查报告 7 一、目前农民工的医保状况 一是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工特点是流动性强,打工的地点不固定,加之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比较年轻,而且身体健壮,因此,他们往往只顾眼前,不看长远。 二是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 出来打工的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又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多数只能从事城里人不爱干,...https://www.cnfla.com/diaochabaogao/126988.html
10.2019年度思想政治理论综合实践课优秀调研报告获奖名单5.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南宗孔庙”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外国语学院英语1702谢晴 6.家族史和家风研究 作者: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01张莅莱 7.民间艺人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1731杜洪毅 8.关于城乡一体化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谷村为例 ...https://mks.tyut.edu.cn/info/1028/2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