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勰投资吴家麒:传统交易是在做演绎,而量化是在做归纳,不存在谁取代谁资管大家公司新闻股票

(原标题:思勰投资吴家麒:传统交易是在做演绎,而量化是在做归纳,不存在谁取代谁|资管大家)

本期访谈人物:

上海思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麒

“一个画家和一个音乐家谁创造的价值更高?这其实没法回答;类比量化交易和基本面交易也没有办法去做比较。他们是不同的方法论,只要这套方法论是逻辑自洽的,那每种方法做的好都是挣钱的。

但这也并不是说,会方法就一定挣钱,就好像价值投资人人都知道,方法都写在书里的,但巴菲特只有一个。方法论最终只是工具,能不能赚到钱还是要看你是怎么用的。”

▍个人介绍

上海思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15年在中国从事量化投资管理经验。目前负责公司的市场开拓、管理运营等业务。

拥有复旦大学数学硕士学位,复旦大学数学学士学位。

多年积累了广泛的量化策略行业各方面经验,包括多种量化策略开发、金融数据的生产及应用以及量化产品结构设计。在创立思勰投资前,曾在券商研究所负责金融工程研究。在此之前,曾在多家私募基金及券商自营工作过,也在国内最大的金融数据公司负责过金融数据规划工作。

▍第一标签

百亿量化私募的佼佼者

▍公司简介

上海思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投资二级市场高流动性资产(股票、期货)的量化对冲基金公司。公司创始合伙人均来自海内外知名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曾任职于量化策略研究和交易系统开发部门。团队人员将之前所学习到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论投入实践,保障了公司投研策略与算法交易的稳健性。思勰投资成立至今,已经成立200只以上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0亿。投资客户均为各大银行、券商、期货、三方理财、信托、企业等机构,是各大资方在投资量化私募基金产品的首选配置之一。

根据火富牛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思勰投资超额收益为34.73%,位列量化私募收益的第一名,年超额最大回撤仅有2.50%也属于前10名内相较优秀。除全年超额波动率达到了10%较大以外,基本没有弱项。管理规模也在近几年突破百亿。

回望过去,早在2016年,思勰还是一家规模不大的量化小私募,同时也可以算是国内较早从事量化期货交易的公司。在2017年、2020年等艰难大行情中,诸多私募都已黯然离场,而思勰仍稳步的一路发展至今。

01

——————————

从纷繁复杂的数据里找到重要信息才是关键

财联社:根据公司官网显示,主要的三位创始人是陈磐颖先生,和吴家麒先生以及李苏苏女士。能否介绍下三位在公司里分别是负责哪些业务的,具体的策略开发是他们一起配合完成的吗?

吴家麒:我们三位合伙人从成立以来一直是比较稳定的。陈磐颖主要是负责策略方面的制定,策略开发肯定是私募最重要的;李苏苏是负责IT方向的维护,给策略部门做服务,IT配套的一些内容。那么剩下的一些事情,内部管理,客户维护,对外沟通就基本是我在处理了;我也是数学专业做策略出身,但是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会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负责策略的核心人物需要专注,所以总要有人来做策略以外的事情的。

财联社:因为我自己也做期货交易,所以很想问您,开发策略的人是不是又要懂编程,又要有实操的交易经验?

吴家麒:我觉得并不是的。首先,编程只是一个工具,除非高频策略,否则对于编程的要求不是很高,会一些普通基础的就够用了。如果有涉及比较深入的编程方面的内容,这块让IT去负责就可以了。

那关于交易方面,我觉得实操交易经验也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更多的是要求数理统计能力比较高,怎么从纷繁复杂的数据里找到异常的信号,让它能够转化成策略的有用信息。

所以一家量化公司,并不一定需要大家都有主观的手工交易经验,甚至是创始人可能也更注重的是数理统计的能力。

02

未来无论什么方法都会有成功的人出现

吴家麒:我觉得这个不太可比,不同方法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量化也好,主观也好,做到顶尖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就好比我问你,一个画家和一个音乐家谁创造的价值更高?这其实没法回答;类比量化交易和基本面交易也没有办法去做比较。他们是不同的方法论,只要这套方法论是逻辑自洽的,那每种方法做的好都是挣钱的。但这也并不是说,会方法就一定挣钱,就好像价值投资人人都知道,方法都写在书里的,但巴菲特只有一个。方法论最终只是工具,能不能赚到钱还是要看你是怎么用的。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量化不可能打败所有的其他交易方法,纯主观基本面或技术面也不可能说没有竞争力,未来无论什么方法都会有成功的人出现。就像国外,美国很早就有量化私募了,但是到现在巴菲特也好,索罗斯也好,还是西蒙斯他们都还经营着不错的,没有说谁会取代谁。

财联社:那您觉得量化交易有没有什么缺点,或者说是天然的死角。

吴家麒:我是这样理解的,主观交易更多是在做演绎,比如基于研究框架和动态数据进行推演,判断事件的走向。而量化更多是在做归纳,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和总结建立模型去进行交易。

举例来说,当出现一件历史上或者数据里从来没有的事情发生,那量化就比较难把这件事情演绎出来,只有等到它发生完以后,有了数据,下一次发生时量化才能做出分析。而主观交易,尤其是很厉害很聪明的大咖,在没有先例的事情上,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更容易推测出一个正确的情况。

所以,量化的缺点是没法处理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件,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个风险项来处理;但作为主观交易高手的话,会把它当作一个赚取高额利润的大机会。

财联社:有句话说没有哪一个策略是能长期有效的,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如果是的话,那么该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同时您又是具体通过什么来判断策略失效的?

吴家麒:这是个好问题,也是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任何一个策略如果不做迭代,那它的有效性就会越来越弱;即使不考虑其他竞争对手的影响,策略本身针对市场就是有生命周期的,因为市场环境结构也一直在变。

策略迭代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新策略”肯定比“老策略”要更有生命力,所以我们会给策略一个衰减度,通过这个衰减度就可以保持策略有一个比较强的生命力,也就是一直处于迭代中。

再具体到衰减度,它是一个比较偏固定的值,但对于高频还是低频会有不同。一般高频的话会衰减很快,而低频策略可能亏损好几月,都无法说它失效了。

所以还是要根据具体策略的情况去做一些调整的。

财联社:目前的话,您觉得思勰有遭遇过比较大的困难吗,因为参照国外发展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私募或者成功人物都有过很致命的失败经历。

例如2017年,很多个人交易者和私募都是亏损的,但思勰仍然盈利。所以说,也确实还没有遇到特别大的致命事件。

03

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能帮客户挣到钱是关键。

财联社:前面关于交易的聊的比较多,最后想从资管的角度来提一些问题。目前的话,思勰在管理的资金里客户群体占比是怎样的?其中的股票和CTA占比又是怎样的?谢谢。

吴家麒:思勰现在资管规模总共有100多亿,其中大类来看,CTA占20多亿;股票占60多亿,再细分为多一半是中性,少一半是指增;其余20亿是高频、选股及一些自营和储备策略。

客户群体的话,代销和机构客户大概各占一半。

财联社:这边通过公司主推的产品来看,思勰更像是配置型的公司,不像是绝对收益型的公司,那后续发展是不是更倾向于机构客户?

吴家麒:首先我们认为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能帮客户挣到钱是关键。

因为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对于投资收益的偏好和理解不同,所以我们会倾向于把偏绝对收益的产品,推荐给机构客户;把指增类的产品推荐给个人客户。

主要的原因是指增类产品好理解,对于个人客户来说,无论行情好坏,都会做横向比较,所以对我们来说,也更方便维护。

THE END
1.保险营销分层技术(14页).ppt保险营销分层技术 (一)营销伪命题思考 1.复杂型产品背后三角模型 高准备低难度 低准备低难度 高准备高难度 低准备高难度 双度 (一)营销伪命题思考 2.中单营销策略:重心前置 气场平等 配置切入 KYC互信 产品呈现 互动增信 成交跟进 (二)中单配置底层逻辑 1.帆船图与草帽图 ...http://www.qzrbx.com/vip/187719.shtml
1.寿险营销的底层逻辑寿险营销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其底层逻辑涉及到市场需求、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和客户体验等多个方面。寿险公司需要理解并应对客户的需求,同时利用有效的销售策略来提供最佳的保险方案。 寿险营销的底层逻辑始于市场需求的分析。寿险公司需要研究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了解他们的保险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http://www.chaoxianzhan.com/cxz/9222.html
2.从科技底层逻辑看未来保险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一万美元,参考其他发达市场的发展历史,当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保险行业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在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阶段。保险行业同样需要思考,未来的保险发展应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什么方向去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科技会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https://jrj.wuhan.gov.cn/ztzl_57/xyrd/bxy/202011/t20201126_1519074.shtml
3.观察丨从蚂蚁保持续开放共建,再看互联网保险底层新逻辑这可以说既帮助消费者减少了选择的时间与精力,也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使险企们更加便捷、高效、清晰地开展互联网保险市场教育,也比以往更加接近互联网及广大的互联网原住民、新生代的年轻用户们。 从认识保险、重视保险到无障碍购买保险产品,一场别开生面的保险科普背后,不仅呈现了当下主力保险消费群体的...https://insurance.hexun.com/2022-08-03/206496800.html
4.保险不是嘲,失去嘲保险业将失去一切!生活嘲保险保险的本质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服务思维下的本质,一个是产品思维下的本质。 从服务思维讲,保险的本质是用户对风险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需求是基于特定场景的风险管理的需要,关键是要去管理而不是出险,管理的过程更多的是服务,产品顶多算是承载的物品。 https://blog.csdn.net/u010199413/article/details/104279777
5.五分钟通晓保险配置的底层逻辑下图展示了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 8 张保单,前面 4 种属于基础配置,每个家庭都应当配置。后面 4 种保险属于高阶配置,建议有闲钱或者中产及以上人群考虑。这篇文章主要阐述基础的 4 种保险,高阶配置会简要提及。不涉及任何产品的推荐,只讲述每种保险的核心作用以及底层配置逻辑。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6/00/5512889_1137643715.shtml
6.汽车服务保险化:“亏钱”的齿科保险,汽车售后服务学什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客户可以即买即用的话,保险公司一定“赔钱啊”,它们为什么敢玩呢?这里涉及到本文我要说的一个关键话题:引流产品与转移支付。 ◆齿科保险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关于齿科保险,似乎和我们一直在《保险思维18讲》里提到的“高倍低赔、大数法则”的内容有些违背啊!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36523880618679336.html
7.发展普惠保险的深层意义与底层逻辑上海证券报□发展普惠保险的深层意义在于三方面:一是保险功能与作用的有效彰显;二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三是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关于发展普惠保险的底层逻辑,主要有四点:一是解决好保险适用性和可及性;二是系统性统筹方可筑牢业务基础;三是把握住风险底线才能可持续发展;四是唯有创新赋能才能降低运营成本。https://paper.cnstock.com/html/2022-11/26/content_1697548.htm
8.4S店保养套餐背后的“保险逻辑”,“服务保险化”将成趋势?3) 保险的底层逻辑是大量同质风险的共担。保险是相同类型风险的先汇聚、再分散,事实上是所有投保客户群体之间的互助和共担。这个过程既是风险汇聚,也是客户汇聚。 虽然不是保险产品,但你会发现,第一部分提到的各类服务权益中,商家给到客户承诺的享权可能性也有大有小,这就同样涉及到了概率问题。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51975060889240097
9.如何让家庭资产以复利每年15%的速度“稳健”增值不是吓唬大家,钱是赚不完的,但可以亏的完。我给各位的建议是,除非你很专业或者很有把握,否则最好远离非标资产或者主投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对各种投资资产的特点和底层逻辑都理解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就该解决资产配置的问题了。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856040215
10.年金保险销售逻辑理财产品五讲首页>年金保险销售逻辑理财产品五讲 怎么说保险的意义与功能?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养老费用提前打算,在年轻时购买人寿保险,为年老时的生活提供保障。人寿保险,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这样的悲剧。关于保险基本职能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保险的基本职能是分摊损失和补偿损失或给付保险金;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的基本职能...https://www.shenlanbao.com/he/1386711
11.四步搞明白智能推荐的底层逻辑稻盛和夫说过:倾听产品的声音,用心观察产品的细节,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出现问题和差错的原因。金融产品创新终究要回归到最初的本质,即以金融业务的某个核心功能为切入点,用底层思维去思考产品的底层逻辑,用同理心去洞察人性。 智能推荐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的一套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推荐服务框架。行业中比较...https://www.51cto.com/article/702517.html
12.深刻解读“华为铁三角”的工作法及底层逻辑(万字长文对于华为铁三角的底层逻辑:华为铁三角的底层逻辑是对企业商道最根本的实现。企业商道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如何让企业的组织,从老板到一线员工,前、中、后台都能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在常规企业中,往往有两个权力中心,即老板的权利和客户的权利。对于客户的权利和企业之间的权利,如何找到相互间的平衡点?权利是靠向老板一边...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0944014.html
13.保险人!再不会就落后了!监管再三敲黑板的“销售适当性”会带来...如此,公司的销售管理就必须提升销售培训的专业度,加强NBS(Needs Based Selling)、产品本身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产品配置底层逻辑和产品组合销售能力的培训。如此进行销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才能做到服务营销和精准营销的完美匹配。 最后,这种模式对于销售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后台管理也是必不可少。因此保险经营机构...https://www.360doc.cn/article/16702792_1036918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