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课程建设的一般性要素,还需要有研学旅行的特有的要素,如:研学主题、研学线路、研学基地、课程手册、活动过程、研学导师、安全管理、经费预算等。
1:研学旅行地点选择与线路设计
研学旅行地点选择与线路设计是课程内容设置的决定性因素。基地和线路特色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去不同的地方研学,所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科学设计课程目标与内容,充分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可以兼顾去不同的基地开展综合性研学,也可以去同类基地开展专题性研学。
一般来说,综合性资源、特色性资源最为理想。比如很多学校选择泰山研学,泰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既有自然地理考察的教育价值,又有人文历史考察的教育价值,其资源价值是综合性的,兼顾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和人文底蕴积淀。再如,很多学校会组织去秦岭研学,秦岭南北的气候、地形均呈明显差异性变化,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考察自然景观的分布变化,秦岭具有典型性,能够满足自然考察和科学探索需求,但人文和历史的印记不足,这就需要就近选择另一类研学目的地,比如古都西安,开发设计出一条“秦岭-西安”研学线路。
专题性研学是指在一地或一类研学基地进行深度研学或持续研学,这样便于对学习主题或领域有专注深入的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潜能和特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如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多年来在“钱学森班”开展研学旅行,以“中国梦·航天情”为主题,先后组织学生前往四川西昌、甘肃酒泉、山西太原、海南文昌等地开展研学,参观中国航天卫星发射中心,看中国航天发展示史,听航天员讲一段故事,观看航天发射的震撼场面,让学生感受到一代代航天人对航天精神的传承和践行。航天科技类研学课程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欲望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主,也可以兼顾人文历史类问题的探究,是地点选择与线路设计的典范课程。
2: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步骤与基本环节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研学课程实施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通过大量的学校实践案例总结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8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拟订开发方案、基地踩点考察、制订行程计划、编写课程手册、做好行前各项准备、做好安全保障措施,遴选安排师资人员,面向市场招标或比选。
这八个步骤是最基本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省略的,当然,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略作调整,比如,师资遴选与安排也可以放在课程手册之前进行。实际运行时,也可能会在某些环节之间再增加一些详细的环节,或者重复某一个环节。如编写课程手册,学校应该拿出大致的框架体例和研学内容,招标完成后,还会和中标单位对接实施过程中,对研学手册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定稿、印刷。:
3:研学旅行主题设计与逻辑呈现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按照活动方式分类,研学旅行被纳入“考察探究”类活动中。由于研学旅行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因此其活动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主题决定了整个活动的内容和方向,研学主题可以是单一性主题,也可以是综合性主题。如阿尔山研学之旅可以设定“观草原森林风光,探火山熔岩地貌”主题;红旗渠研学之旅主题可以设定为“走进红色教育课堂,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题;海南研学主题可设定为“观赏南疆海岛风光,全心体验别样自然”等。上述主题中,阿尔山研学和海南研学都属于自然教育类单一主题,红旗渠研学属于红色教育类单一主题。
如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二年级组织的西安历史文化研学的主题是:“走过一段城墙,封印千年时光”“读懂一座古城,天涯便是故乡”。根据不同研学地点,又细分为一些二级主题,如“汉阳陵——帝王虽逝垂辉千秋”“陕西历史博物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西安飞机制造厂——面朝蓝天意气风发”;“秦始皇陵兵马俑——万物化尘随喜赞叹”等。
4:研学旅行目标设计与层级分解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课程目标应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总目标,即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定要与主题呼应,紧紧围绕主题,突出内容重点,进行“总-分”结构设计。根据研学主题确定研学总目标;再根据具体研学地点资源条件,确定每日研学目标;当然还也可以设定在某一个基地探究体验的活动目标。
就研学旅行而言,它的总目标设计主要围绕学生能够通过在大自然、社会上进行的参观游览;在探究中,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爱党爱人民的情感;感受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发挥自己所长,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它是在课外学习的课程、行走中的课程,因此,其课程目标的设计不是以学科学理来构建的,而是以地点和资源样态来构建的。研学基地可以是自然风景区,可以是文化遗产地,也可以是工矿企业、科研院所,还可以是青少年户外拓展营地。因此,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要结合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科技资源,有针对性地设置目的地的课程目标。
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活动类课程,是研究性学习与体验性学习相结合,“情感”的目标应该在先,方法和能力目标在其次,而知识目标应该在最后考虑。研学旅行的定位和价值是打通校园内外的学习,最重要的运用学科知识,运用课堂所学,而不是到研学目的地去学习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