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概括来说:纵观全文,把握主旨。认真审题,定向扫描。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02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二、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
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
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三、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四、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
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现在变得……
五、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03
记叙文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
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
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并列
……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2、递进
……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
3、选择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宁可……也不……
4、转折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却…………然而……
5、假设
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6、条件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7、因果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
十五、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十六、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1、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十八、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十九、比较阅读理解
二十、仿写题
这类题就是仿照文中句子形式造句。题型举例:
1、模仿句式,用上带点的词仿写句子。
春雨,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希望的象征,还是新生的象征。
解题技巧:这类题要求孩子有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句式,修辞,包括句子表达的意境都要统一。上面这个句子如果仿写成这样是肯定没有分数的
“我是妈妈的女儿,也是叔叔的侄女,还是奶奶的孙女”
二十一、拓展题
1、文中引用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李白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有关思乡的作品,试着写出一句。
2、醉打蒋门神故事出自哪本书?你还知道这部书中哪些故事?
二十二、写作题
这里指的不是写整篇的作文,而是写片断。主要题型有
1、请你用自己的话把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2、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经历这件事情以后,你有什么看法?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解题技巧:这类题一般是对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的综合考察,主观性更强,也最能体现孩子的语文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补写的内容不应该脱离原文,这一点很重要。
04
说明文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者类事物。标题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视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5.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⑥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说明对象的XX特征,增强说服力。
6.说明文的结构
7.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成两类:
(1)平实说明: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靠副词来表达限制、猜测和估计)
(2)生动说明:生动形象。(主要靠形容词来表达,让语言生动形象)
二、主要题型
1.找“说明对象”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和中心句。
2.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
3.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题型
(1)说明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体会句中加点词的作用;说说下列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从句子中找出能表达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说明作用(表达效果)。
(2)句子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3)句中加点的词能否被某个词替换,为什么?
(4)从说明文语言的平实性或生动性说明句子的含义。
(5)特殊类型的短语的表达作用。
(6)主要考察的词语分类: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某些词语上,这样的词语分为三类:
(1)起限制作用,表示限制。如大体上、大概、几乎、差不多、左右等。
(2)另一类是起修饰作用,作用是让语言更生动形象,这类词主要是形容词。如:可爱的,美味的。
(3)强调作用:起强调作用的词如完全,最,所有、分为。
例: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表程度的词语:比较、几乎、相当、更、最、尤其、稍微、十分、……
表估计的词语: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范围的词语:一切、部分、全部、大部分……
表频率的词语:经常、常常、屡次……
4.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
对策:
抓住本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6.如何分析中心句
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05
小结
一、阅读理解学的是答题思路。很多同学学习阅读理解,只是把题写了,看不到背后的考点。练了很多题,效果却不好要明白题是写不完的,而考点总是有限的。当我们能看出考点的时候,就能一一对应答题方法。公式类题型参考公式作答,非公式类题型参考答题思路作答。
二、上阅读课,一定要先写题再听老师讲。很多同学上补习课,都是先听课再写题。感觉都听懂了,结果一考试,错误百出。有的同学等老师公布了答案,再把答案抄一遍,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动脑筋。不动脑的学习是无效学习。
三、写好题后,听老师点评很重要。很多同学写完题就不管了,或者对一下答案就觉得完成任务。殊不知,只是自己对答案,你根本不知道哪里扣分,你连哪里扣分都搞不清楚,又怎么能提升呢?记得写好题后,让老师点评一下。
最后牢记:千万不要盲目刷题。很多同学买了很多阅读理解书,买了很多阅读理解课,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一本书是完整写完,没有一个课是完整听完。这样学习只会恶性循环,让你疲惫不堪。选一位好老师,选一种好资料,选到一个好课。资料越少越好,课越精练越好,把每一类考点学扎实,哪一科你都能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