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创新思路来设计产品?设计达人

创新在产品设计和驱动商业中有着不可或缺重要性。作为设计师,如何抓住乍现的灵光时刻并不断复制思路,生产源源不断的创意活水?《设计策略|源源不断的创新思路》分为渐进篇和激进篇,旨在从创意的启动、过程和决策三个阶段出发,提供创意策略,通过具体的案例或思维过程帮助大家在工作中打造自己的灵感永动机。

了解创新类型:渐进式&激进式

创新前需要首先定义设计命题是哪种程度的创新,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发散。创新可按照程度分为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Innovation)和激进式创新(RadicalInnovation)。

渐进式创新是较为常见的微创新,是对现有概念、产品或服务的渐进设计和持续改进,通常不依赖新的技术。一些软件或服务的周期性迭代、在微创新中让新版本比旧版本更好、满足更多用户需求,便是典型的渐进式创新。

激进式创新是相对罕见的,它同时依赖革命性的技术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来解决问题,像人工智能(AI)、区块链技术等是当下较为熟知的、在不断探索市场和落地产品的激进式创新设计。

以我们熟悉的手机产品为例,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是第一款支持手指触摸操作的电容屏手机,颠覆了以往手机必须使用键盘或触控笔的操作时代,奠定了至今十多年的智能手机操作体验,是非常经典的激进式创新。而近几年手机在更少遮挡屏幕内容上的屏幕探索,如去掉Home键,使用刘海屏、水滴屏、全面屏等操作,则是在体验和外观上的渐进式创新。

本篇讲述:渐进式创新

Darin在《TheBusinessWarrior’sDojo》中提到:“大多数创新都涉及将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点,而不是创造一些全新的和不同的东西。”激进式创新的发生往往依赖技术的革新,所以渐进式创新比激进式创新更常见、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微创新并不是旁枝末节,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很多日常的迭代创新都是渐进式创新。一个有效的微创新所能提升的体验是不容小觑的,让用户心动的产品其实就是每一个微创新的叠加总和。

一、渐进创新启动/策略2则

启动是理解创新命题和需求背景的步骤。

策略1.清晰审题+SMART原则对齐

这样的沟通就像传话“马什么梅?”。当这个命题传递到你的手里的时候,可能已经埋下了诸多过程中交流不畅、理解不一致的坑。此时一定要确认题目、审题清晰。

(2)设计师复述理解的内容,确认你们在同个频道。

(4)达成一致的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后期对照启动。

S(Specific)具体明确的需求目标。

M(Measurable)项标可度量。提供具体的数据目标作为依据,如具体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T(Time-bound)所有的标都是有时限性的,不是限久的。

策略2.命题聚焦,具体形容替换抽象描述

你是否遇到话术华丽但语义笼统的需求,并且感到难以“猜中命题”?重新审视你拿到的项目命题,去掉它的话术包装,把抽象词语具体化。如果需求仍然模糊,便继续深入和需求发起人确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将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化。

使用具象的形容、描述,替换原本笼统、中性的表达,把命题聚焦、目标具体化。举例、提问的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确认,例:

“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效”“更趣味”…

“用户更喜欢的产品”->想让用户喜欢的是什么?感官刺激?流程体验?…

“五彩斑斓的黑”->可以给个参考图吗:)如果想要的黑色是底色,“五彩斑斓”追求的是否是一种光泽感?…

二、渐进创新过程/策略4则

当我们有了清晰聚焦的起点,现在就到了放肆发散创意的阶段,在过程中无论个人思考、或团队脑暴一定要遵循三个原则:

(1)没有差点子。许多最初看来难以实现甚至天真的想法,经过碰撞或思虑后可以成为很精彩的创意,所以要将所有想法都记录下来。

(2)数量优于质量。在创意发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瓶颈和困难,继续保持发散,不要在已有的点子上停下。

(3)不批评不扼杀。在想法发散阶段绝不扼杀任何可能性,让团队或个人均能具有安全感地发散非常重要。

下面提供策略四则在渐进式创新时高效的发散方法,帮助设计师找到着手点发散。

策略1.人物角色画布+同理心地图

我们创新和设计的受众通常不是自己,而是某具体人群。

在受众人群中找到核心用户,或由核心用户的特质组合成一个或多个最核心的用户,TA是目标用户们的代表或希望成为的人。包抄观察TA的生活,思考设计TA想要拥有的产品,对比TA当前产品和解决方案,研究你的创新对于TA的意义,找到亮点突破。人物角色画布和同理心地图这两个工具在“包抄”用户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分析用户行为和用户心理。

人物角色画布PERSONA帮助建立关键用户的个人特点和在场景中的期待目标。我们以为旅游出行产品为例思考核心用户,进行信息和价值的串联:

(2)剖析兴趣、影响力、目标,深入发掘的洞见都建立在上述基础信息之上。

(3)发掘TA的需求和期待,激励点,痛点/痒点。

在上述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将用户的点滴罗列出来,我们即可拼接出一个生动的用户形象,在产品创新中抓住一两个核心用户的痛点、未满足点,就能进行对用户有意义的渐进式创新。

代入用户的视角去了解发生的事件,体会他在当下场景里的行为、想法和感受。站在用户的角度,TA是谁,TA的目标是什么,他需要看/听/说/做什么,想什么,有哪些痛点和收获。从用户的视角去思考和验证设计师的猜想。

图源:AGatewayToUser-CenteredInsights

同理心地图帮助我们不断建立假设,共情体会,找到痛点和价值。以一位上班族女性通勤的场景来举例:

(1)谁:用户是一位忙碌的上班族女士,在清晨通勤的时光中,她通过乘坐拥挤的地铁经过10站路去上班,地铁前后各需十多分钟的步行,而现在是炎热的夏天。

深入、包抄、假设和代入,会帮助我们从用户视角体会、审视,针对每一个用户没有被解决的难题痛点和潜在的爽点,都可以成为创新的机会点,在产品上作出渐进式创新的升级。

我们可以从两个基于用户洞察的真实案例,来看包抄理解用户后的微创新设计:

例a.Airbnb最近更新的海外产品体验中,许多创新都是基于对用户预定房源的体验洞察获得的。

策略2.模块化+SCAMPER奔驰法

需要创新的内容常包含许多元素和内容,我们可以尝试将要设计的内容拆分、模块化,之后进行重组创新。不论是流程上每一步骤,界面上每组元素,产品上每块结构,都可以作为被拆分出的模块。拆分模块后,可以使用奔驰法进行发散创意,就可能创造出的场景和效果。

拆分模块后,用奔驰法进行发散创意,可能创造出特别的场景和效果。奔驰法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创意工具。七个字母分别代表了七种创意思路,替代(Substitute)、结合(Combine)、适应(Adapt)、修改(Modify)、用作他用(Puttootheruses)、去除(Eliminate)、重组(Rearrange)。

例:以IOS系统的一些功能为例,我们可以倒推奔驰法的模块重组运用。

智能手机的大屏需求增多,导致了手机的整体尺寸逐年增长。在Iphone手机的发展过程中,将上下的非屏显区替换,用界面操作「替代」了硬件Home键区域,用上滑手势和界面HomeKey满足需求,在不放大手机整体的高度、重量的状态下拥有更大屏显。

IOS系统运用「结合」的思路,通过系统支持分屏,浮窗等交互框架,让多个APP可以同时使用或相互结合使用。就能把原本支持的APP能力赋能开拓出更多使用场景。

原本手机电脑的屏幕只支持调节亮度,但随着科研和调查发现睡前、暗环境下屏幕蓝光的照射可能导致兴奋和伤眼,亮度调节不能完全覆盖面对这些细分需求。通过将界面的颜色、模式进行「修改」,增加暗黑模式、护眼模式等让屏幕色显满足用户在不同时段的偏好需求。

手机内地图等应用有定位功能,手机丢了,可以用其他电子设备找回手机。可是,如果是其他非电子物件丢了,应该如何找回呢?苹果将定位功能「用作它用」独立出Airtag配件,可以轻便地为其他不带定位的产品提供该能力,让这些产品可以被手机找到。满足用户更多的寻找物品/宠物/定位的需求。

原本在手机、电脑等各种设备间想要传输图片、音乐、视频、文件等内容,都需要数据线或第三方软件传输,非常不便。为了让流程变得优化方便,iOS系统用「去除」的思路减少中间媒介,Airdrop功能只要开启蓝牙就可以在设备间快速传输文件。

以前离开电脑、希望在手机上继续阅读刚才查看的网页,需要将链接单独复制黏贴到三方软件进行传输,现在这些麻烦也由「去除」的思路解决,用Handsoff功能打开浏览器即可直接继续打开网页阅读。

原本这些信息都需要在每一个单独的app中单独查看,现在用户只需要在桌面上扫一眼就可以快速获取的他们想要的信息重点。这就是在桌面上进行了信息和功能重组,用Widget的形式满足更多信息和功能展示。

策略3.逆向思考:原理/功能/结构逆向

逆向思维缔造了许多打破常规的创意。遵循着顺向的设计思路没有头绪的话,把问题或解题思路反转,往往带来出其不意的惊喜。这里介绍3类在渐进式创新中常见的逆向思路和具体案例,发散时可以将它作为思考清单逐条尝试打开思路。

例a.手触碰内容->内容触碰手

很多手机操作随着屏幕变大无法用单手完成。如何让用户触碰到手机屏幕上较远的地方就成了一个难题。与其让用户用手去够屏幕按键和内容,不如让内容来够着手,让手机界面整体下降半屏/页面整体缩进,就能在需要的场景下让用户快速触发满足用户的单手操作。

例b.下载软件使用->上云使用软件

例a.阻隔外界->放大外界

例a.笔记本电脑摄像头只朝向用户->改变摄像头结构支持翻转

例b.文档作为文件和其他类型内容收录到网盘->文档作为文件夹收录各类型内容

策略4.触类旁通,借鉴其他领域的解题思路

TomFreston,MTV的联合创始人曾说过:“创新是将现有的两件东西以一种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触类旁通在渐进式创新时非常好用的思路启发,很容易产生1+1>1的效果。找一个其他领域里带有某种共性的的解题思路,“强行”运用在现在要解决的问题上,找到“异曲同工之妙”。这些思路可以是日常收集的灵感库、素材库、产品案例库,在遇到需要创新突破的启迪时,从自己的灵感库中触类旁通。

例c.像剪切杂志一般记录生活中的真实物件

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做过剪贴报。而在生活中我们也想把真实世界中的物品剪切放置到文件或情绪板内。ClipDrop支持在手机端拍摄实物,自动扣除背景将物件提取出来,当用户把手机移动到电脑端前,真实世界中的物品就会迅速“复制粘贴”到面板上。

三、渐进创新决策/策略3则

策略1.结构化和筛选想法+优先级矩阵考虑成本

面对大量创意想法,可以将想法以下图中的两种图示进行结构化和筛选梳理,了解他们是否足够匹配现在的机会和状态,之后再进行方案改进和补充。结构化的过程是收敛思维和筛选的过程。

例a.渐进vs激进

下图方法可以快速区分出匹配和创新程度。在创意过程中,我们发散的想法可能会超越最初定下的渐进范畴,此时可以重新审视发散的想法是属于渐变式创新还是激进式创新,先匹配当下需求,其他范围之外的考虑之后投入更多资源实施。

例b.顾客分类vs产品/服务

下图方法将创新的对象加入了筛选过程,因为创新对于产品本身和市场顾客来说是不同的,这种筛选方式有效地结合了这一需求。

可帮助团队考虑每个功能带来的价值与交付它所需的工作量,为创意制定优先级。优先级矩阵的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当我们把想法放入这个举证,当我们把所有想法放入这个矩阵,就可以看出最重要而紧急的想法可以优先考虑实施和计划,其次去考虑那些重要不紧急和紧急不重要的想法,而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想法即使实施回报率也不会很高,就可以将它忽略。通常来说,高投资回报率(ROI)和高优先级的创意更值得被首先考虑。

策略2.制作原型,敏捷迭代

创意发散的过程可能是非常混乱的,只有在删减和迭代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推进创意的过程中,一定会经过许多错误,就像导演伍迪艾伦曾经说过“如果你没有时不时地失败,这表明你没有做任何非常创新的事情。”用最小的成本试错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规避问题的良策。

使用原型工作坊的形式,快速尝试,快速失败,快速迭代。用最小的成本测试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许多会被放弃的尝试,都不需要等到最终设计结果才能决定,在草图和原型阶段就可以进行迭代删减。

交互上可以用一些原型沟通和演示,视觉上可以使用一些草图或色卡来理解感受,泡沫板粘贴的实体产品原型也可以满足沟通。在原型测试阶段重复发散、收敛的过程,最终让好的创意落地,整体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1)功能原型(FuncationalPrototype)

针对关键功能的体验测试关键变量,制作最小可行产品(MinimumViableProduct),然后对潜在用户进行密集测试。

(2)成品原型(FinishedPrototype)

这一阶段主要整合分散的功能原型,让用户可以体验整体交互进行反馈。

(3)最终原型(FinalPrototype)

这一阶段的原型时收集了之前的反馈和调整,并进一步完善的过程,通常会有较高的投入和实现度。

策略3.最先进但可以接受,让用户逐步接受

例.美国购物网站Ebay的界面改革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早期他们的官网使用黄色作为文字的底色,阅读起来并不够友好。他们在品牌升级时将文字底色改为白色,却没想到这个在现在几乎是共识的决定遭到了成千上万的邮件质问原因,并要求网页改回黄色。很显然,用户没有准备好改变,于是Ebay选择将网站改回了黄色,并用一年中每天将黄色调低一级,直到一年后完全白色时,已没有任何用户抱怨。所以,在设计和改变时不用追求一蹴而就,尊重用户的节奏调整更容易让创新被接纳。

结语

希望本文的渐进式创新的设计策略可以为设计师们带来一些启迪。持续改进的渐进式创新,会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热情和成长,带来的用户参与度也是最高的,因为产品迭代的可见性利于用户提出反馈和建议,进一步促进产品设计更极致的体验。

下一篇章我们将讲述激进式创新的设计策略,激进式创新更依赖科技、商业模式等综合背景,相比渐进式创新可以带来更多突破,而设计师在创新过程中承接着技术、商业场景和用户体验,是重要的链路角色,希望下一篇章帮助设计师们在渐进创新的基础上为产品带来更大的突破。

THE END
1.110个沟通话术技巧销售员抱歉道:“实在对不起,我在介绍公司产品时,没说清楚,我公司是生产继电器的,与节电器是两类不同的产品,还请您多多关照了!” 采购经理尴尬地说:“哦!好呀!好呀!” 第四把利剑曲线进攻 不管对方出于什么目的拒绝你,你会发现和客你如何解释都很难让对方改变想,与其白费工夫,不如选准对方的软肋,从另外一个...https://www.360doc.cn/mip/639042023.html
2.超强干货!如何创建产品路线图并确定解决方案优先级4. 产品代办事项制定 关于产品中应该有哪些内容的需求来自于不同的群体。我们在之前的一节中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这些需求需要被细致的管理和计划。重要的是要明白一点,准备好的和已将发行的第一个版本可能行不通,因为实际上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落实所有的想法( 如果你没有发生这种情况,那么说明你想的还不够多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57922-1.html
3.疯传:让你的产品思想行为像病毒一样入侵.docx丹尼尔·吉尔伯特 哈佛心理学教授,《撞上快乐》的作者“伯杰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如何让信息疯传。”查尔斯·都希格 畅销书《习惯的力量》的作者“为什么某些思想几乎能够一夜流行,而另一些却石沉大海?为什么有些产品会无处不在,而另一些则无人问津?乔纳·伯杰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在这本书中揭示了疯传的秘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423/7062022045002022.shtm
1.从想法到产品分析,你需要经历哪几步?例如,观察出行类App,滴滴的界面设计简洁,操作简便,其业务流程涵盖叫车、行程追踪、支付等明确步骤。我们需根据自身特点,梳理出独特的产品需求,确保App有明确的方向和意义。在此过程中,需全面考虑实际情况,比如目标用户群体,如针对年轻人的社交App,功能需时尚创新;针对老年人的健康App,操作需简单易用。https://www.7claw.com/2795527.html
2.[产品管理93]:《从点子到产品》主要内容与核心思想《从点子到产品》这本书以产品经理的方法论与价值观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产品经理在从点子到产品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产品经理和创业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从点子到产品》的主要章节可以按照以下四个部分来归纳: ...https://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43896524
3.如何根据现实行业需求将想法转化为商业产品在这次学术报告中,报告人将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讨论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商业产品来满足行业需求。报告人拥有在北美 20 年的产品研究、开发和服务的工作经历,供职过的公司包括甲骨文公司和三菱电机研究所。本次学术报告将会涉及多个不同的主题,如确定行业的实际需求、创建有吸引力的提案和用例、平衡破坏性创新和增量改进、创建...https://www.ncepu.edu.cn/xshd/48aded023fea456284344b3d2ed9e14f.htm
4.产品经理必须掌握的10种优先级决策技术详解CoD的关键维度是直接收益(净利润),因此,从企业范围看,它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利润部门,当然,如果我们仅从产品管理的角度看,那么,它更适用于产品级及以下,包括产品想法,创意,特征,需求,功能。 延迟成本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它允许产品经理从净利润的角度量化我们的产品事务。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84402.html
5.为什么你的设计没有品牌感?收下这份近两万字的品牌设计指南品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词,那是因为一提到品牌,每个人都会对品牌拥有自己的见解。但作为互联网从业人员尤其是设计这个服务性行业,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归结为品牌体验而服务的。“先有品牌后有体验”。这篇文章咱们就聊一聊品牌认知的设计观以及在互联网行业中如何提升产品的品牌体验。 https://www.uisdc.com/brand-design-guide
6.产品方法:如何将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需求很多时候,用户的需求是一个问题、一个想法或者是一个吐槽,但是想要转换为产品需求,这中间的过程会有很多坑。下面拿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我吐槽“百度地图的公交导航没有公交车的实时进度提示”,来说明如何将用户需求转换为产品需求,分为还原、抽象和设计这三个步骤。https://www.jianshu.com/p/f006eb4d6d45
7.Zoom全新白板功能将您的想法付诸实践Zoom下文将介绍我们的数字白板如何帮助您精简内容创作和图形设计项目: 拖放:将您独一无二的内容项目无缝移入白板,供您的团队进行评论和标记。 专业建议:将其他图像拖放到白板上,让您的团队从中汲取灵感或作为内容创作的指导依据。 绘画:在白板的图像上自由批注,使抽象的想法逐步成形、明确想法和编辑内容。 专业提示...http://blog.zoom.us/zh/bring-ideas-to-life-with-zoom-whiteboard/
8.对话正浩EcoFlow王雷:创新的信仰要靠一层层追问极客公园一家在前三年随时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何以成长为估值十亿美元的「独角兽」?中国产品如何走出真正的创新道路?进而在全球创造价值?这家公司给出了一些答案。 以下为对话全文: 01 「面壁人」 极客公园:我留意到疫情期间你们给武昌的方舱医院捐赠了 1004台户外移动电源。 https://www.geekpark.net/news/309866
9.DSP诞生40周年,25岁的TIC2000?MCU如何持续演绎经典(未来篇...Q:C2000 的未来蓝图是什么?面对新技术、产品和市场变化,您有什么想法? 在过去 25 年里,C2000 在实时控制产品和解决方案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与客户携手合作,致力于使工厂生产线实现完全自动化和联网,将电机解决方案从传感器梯形控制转向无传感器FOC 控制,使采用变频技术的空调达到更高的能效水平,车辆电动化...https://mcu.eetrend.com/node/100556962
10.管理者课程点评:如何将自己的想法透彻明了的表达给同事 5.具体而量化 视频分享④ 减少“诗歌般的语言” 小组讨论:与外部人员沟通,有哪些注意事项? 点评:避免笼统大概,杜绝我估计、应该是等用语。 四、向上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1.理清角色关系 2.向上司请示汇报工作的程序要点 ...http://www.ynsaiheng.com/html/about/about-120.html
11.创业者如何做资源整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经过调查发现,80%的成功人士一定是有想法,并且能立刻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人。 2.将一般思维转化为整合思维 一般思维和整合思维有什么区别?如表1-1所示。 表1-1 一般思维和整合思维的区别 一般人只关心自己想要的,不关心别人想要的,更不愿意给别人想要的,他们只想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所以,一般思维和整合思维最大...http://www.58fw.com/bangbang/qywt/739.html
12.2019年如何跟随市场趋势挖掘好产品?请参照这份爆款选品法则因此,本文将深度解析紧跟市场趋势获取产品灵感打造未来式爆品的电商选品法则,希望带给所有卖家2019年度的产品灵感和选品计划。 1、使用谷歌趋势验证产品想法 一旦卖家有了关于产品的理念和想法后,验证其是否符合市场潮流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为后期产品开发的资金投入做保证。而验证产品趋势以及产品概念是否具有市场价值的最...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38844
13.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10个步骤帮你迅速摸清!5. 产品原型制作 原型制作在产品设计流程种与开发设计同样重要,原型设计是将之前头脑风暴所汇集的想法落地的关键步骤,原型应该具备演示功能、用户与产品交互及其基本外观,原型的创建原型可以将你的想法转化为物理的或数字的媒介,并将模糊的、概括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对象,这将有助于节省与客户沟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这...https://pixso.cn/designskills/chanpinshejiliu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