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华夏基金干了一件很牛逼的事情,作为指数基金超级大厂(华夏基金ETF规模及数量均排名行业第一),拿出自己积攒了20年的行业经验,结合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发布了《指数基金投资者洞察报告》,为行业提供了全面且深入的指数基金投资参考,这份报告非常值得细读。
谁在买?
报告显示,指数基金超过60%的购买群体年龄集中在26-40岁,超75%的投资者家庭年收入在15w-80w,并且呈现家庭年收入规模越高,对指数基金的投资依赖性越强的情况。
买什么?选择困难症怎么办?
指数基金可以说是友好度非常高的投资品类了,不仅可以满足专业投资者工具化的需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看图说话”的命名方式(即基金名称可以较好的概括投资范围),可以更为高效的帮助大家做出投资决策。
如果不知道买什么,可以看看大家的选择。有高达40%的投资者通过宽基ETF进行投资,属于最为省心省力的投资逻辑,只要对未来大A有个朦胧的向上走的认识,就可以采取宽基加仓的方式。另外,如果想要收益更具想象力一些,可以往行业型ETF、主题型ETF延展,通过轮动赚取一波,增加投资的乐趣。当然窄基部分,最受投资者青睐的,集中在制造业,毕竟我们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投资机会更为凸显。
买场内还是场外?
场内场外各有千秋,从投资者的调查可以看出,选择场内主要是因为可实时交易,而对于那些没有精力盯盘,或者管不住这双追涨杀跌的手的朋友,场外基金是更好的选择。当然场内外ETF的差异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可以直接看看选项。
按情绪买还是按策略买?
用指数基金进行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中,超过4成的人采用核心+卫星策略,这一策略在过去一年中为他们带来了较好的盈利体验——近90%的投资者在过去一年里实现盈利,且平均收益率达到9.6%。特别指出,那些在过去一年中实施股债再平衡策略的投资者,其平均收益率表现最为突出。
自己买还是找人问问?
不知道何时购买(40.4%)以及购买哪种基金(36.5%)是当前投资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超7成投资者会参考他人的意见。从盈利情况看,投资前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投资者获得了更好的盈利体验,盈利投资者占比和平均收益率更高。这些专业人士的建议在提高投资者的盈利体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参考这些意见的投资者在过去一年中有85.1%获得了盈利,平均收益率为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