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行近10年,横跨投行、投资、二级市场,他从分析师、投资经理一步步走过来。
2、他是一个“舒适区很宽”的人。对待自己的人生如此,做投资找人找项目亦是如此。
3、很多事情要把预期降低,但目标要设高。
在丹麦太空中心做科研,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陈尘那时候要干的事情是设计一个电路用于卫星上去,从太空扫描整个格陵兰岛的冰川,算冰川的融化速度,看海平洋会不会上升......
“干这个事其实挺无聊。你想想,你干得再牛逼,如果有一天你不干了,你还能干嘛?这个东西应用场景其实蛮窄的,等于你学了屠龙之技,离开那个地方是用不上的。”
从丹麦回国进半导体公司Conxant做工程师,再到阴差阳错踏入投资圈,陈尘自嘲是“没有金汤匙的草根投资人”。但在他看来,做投资和专业没什么必然联系,“很多做投资的都不是金融背景出身,我认识的还有HR甚至艺术出身的做投资,并且都做得很好。”
壹
11月末,一个雾霾锁城的早上,我在东三环的一个酒店大堂见到了陈尘,一身休闲装,背着双肩包,风尘仆仆但精神极好,看得出平时健身颇有成效。
自去年7月创建辰海资本以来,陈尘似乎比以前更忙碌了,和我聊完后中午他还要赶回上海。不过,对于这样的节奏他已经习惯了。入行近10年,横跨投行、投资、二级市场,他完全是从分析师、投资经理一步步走过来的。
在看似遇冷的资本市场中出手极快,这和他此前两段工作经历密不可分。彼时,华兴资本还没有如今在资本市场的地位,景林资产的一级市场业务刚刚起步,二级市场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时势让他同时具备了投行的技能,一级市场的投资经验和从二级市场看待标的的视角。
“说实话其实是有规律的,但表面看来规律真的不明显,不过起码有一个的规律就是舒适区很宽。”用陈尘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舒适区很宽”的人。对待自己的人生如此,做投资找人找项目亦是如此。
2010年,景林资本刚刚成立一级市场的第一个基金,初来乍到的陈尘打响的第一枪——迈外迪,其实是从一堆沙子里面捡到的一粒金子。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免费商用WiFi领域的服务企业,迈外迪当时被很多美元投资机构看过,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作罢。
迈外迪的创始人张程纯草根,但人很聪明,有种枭雄范儿,心脏很大,这些特征都符合陈尘看人的标准。而且那个时候移动互联网刚刚爆发商用WiFi极具前景。
“估值几千万,还没有正式融资,团队占股比例已经很小,后面还有20多个天使投资人要摆平,谁会帮你?”陈尘告诉张程,要融资只能重新做交易结构,只有这一条路。
“毕竟在华兴干过,起码交易体量都是几个亿的,从来没有为一个估值几千万的公司设计过交易结构。就是请律师,请投行,人家都不愿意给你服务,根本赚不到钱的。”尽管满腹牢骚,陈尘还是帮张程把所有天使的股份全部收完,帮着迈外迪一路打通关,从估值几千万到如今估值几十亿。
“2013年,大众点评约了张程见面,我也过去了。他们约在一个很低调的咖啡厅里,我转了一圈没找到,结果发现咖啡厅人坐满了,他们在门外商场通道旁边搬了一个小桌子出来对着聊。我远远看到,心想不会吧,‘点评也是几十亿美金的公司,就约在这个地方。’”
“张程比较实在,他不像别人聊商业模式、讲故事什么的。他把笔记本拿打开,第一次见面就给潜在投资人披露了内部会议纪要和工作笔记。剩下的故事你们脑补吧”陈尘笑道,很快,大众点评和迈外迪就敲定了合作。
回顾在景林的那几年,陈尘说,自己最大的收获不是投了多少项目,而是练就了在一个相对复杂的环境里面,能一语道破本质、看到终局的能力。
“你要有一套普适的逻辑和方法,要用两三句话把行业核心逻辑理解清楚,包括未来是什么样子,风险在哪里。而不能被外界的噪音和外部的观点随便影响,这是有问题的。”
贰
如果再往前翻看陈尘的成长史,会发现他“基本上干的事情和同龄人都不在一个点上”。
上小学,别人在玩,他在疯狂看书,只要是家里能找到的书,四大名著、西方哲学史、孙子兵法、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琼瑶小说,甚至连关于刑侦的书他都饥不择食地看。到了初中,别人好好念书了,他却成了半个体育生,在田径队每天训练跑步,但也会把学习安排妥当。
升入高中,大家都在准备高考,他把大学物理、数学都学了一遍。“旁边坐着省状元,得数学奥赛一等奖的,在那种环境里,只要你稍微有一点点好胜心,就一定会把事情干到极致”。
学霸学渣模式随意切换,认真学习起来像拼命三郎,玩起来也瘾大得可以。不可否认,这个人脑子确实聪明,而且到了紧要关头是分得清轻重,也狠得下心来逼自己一把的。这样的陈尘,哪怕是零基础转行做投资,上手也是极快。
刚去华兴的陈尘发现,身边同事里有15岁念大学的省状元,比自己年轻五六岁,还比自己早去一两年,经验值高出很多,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最近很多新投资人在写为什么不干VC了。其实,我觉得现在VC的里面投资经理的日子比我们当年要好得多,我想说少年你真是没吃过苦。”操着一口南方口音的陈尘语速很快,脑子也转得飞快。回忆起往事,细节仍历历在目。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形势低迷,作为一个菜鸟陈尘也被撒出去找案子。怎么找案子呢?蹭展会。
“现在做投行的年轻人都收拾得西服笔挺的,我们那时候穿着不合身的西服,提着高仿的戴尔笔记本包去蹭展会,”说起蹭展会的套路,陈尘抑制不住苦尽甘来的兴奋。
“先要找到展会信息,冒充参展商拿到所有参展商名单(这都是潜在融资标的),一家家去查这些公司的信息,毛估算这个公司到底是什么体量,需不需要融资,一家家去谈。
陈尘发现那时候一些刚进中国的美元(投资)机构也不一定受欢迎,虽然国外经验很丰富,但在国内完全是一抹黑,他们也要建立人脉。国内大致什么情况?其他机构活不活跃?如果你分析得头头是道,前三句话让对方产生兴趣,换到合伙人级别的名片也是大有机会的。
金融危机的时候,一些还不错的公司也融不到钱。当时有家视频网站客户的的数据很好,有千万级别的日活,在现在千万级别日活的互联网平台估值可以达数十亿美金。
当时,陈尘陪他们把市面上几乎所有美元机构上都见遍了,四五十家里没有一家出价。为什么呢?第一,市场不好,第二,视频行业到了瓶颈期,很多机构都在优酷、土豆、56、酷6里面下注了,很难再投第二家。第三,创始人比较年轻,没有光鲜的海归和外资企业工作背景。那时候美元机构还是喜欢高大上的团队。
一口气在两三个月内高密度陪一个公司见完40家投资机构,了解他们怎么看项目,怎么问问题,这是陈尘在这个案子里最大的收获。
“不像现在派一个投资经理就把公司给打发了,聊10分钟说‘好好好,我们很感兴趣,回去研究一下’,都是套路。那个时候美元机构里都是合伙人出动,不会讲这种套路话的,问的问题很详细,觉得不好就是不好,见面两小时基本聊的全是干货。”
当时见到了一个提问题,记笔记很认真的同龄年轻人,任职于摩根斯丹利VC部门,叫胡博予。
叁
近两年,投资圈出现了很多新基金,老基金里的合伙人也在更新换代。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些从传统机构出来另立门户的投资人,不过是重操旧业,驾轻就熟。然而当陈尘搭乘的船由华兴资本、景林资本变为辰海资本时,原本浩渺万里的大海差点化作一片盐碱地。
筹备出来单干之前,陈尘盘点了一下资源,包括口头承诺的机构,觉得募到10个亿是有可能的,但后来“有的LP承诺到位的资金少了,这还是好的。次一点的LP说没钱了。更差的LP直接人间蒸发了。”辰海资本创立初期处境艰难,但干惯了苦活累活的陈尘却开起玩笑,“我们是新锐机构里的老钝投资人”。
“那个时候我都不敢随便招人,我自己可以承受这个风险,大不了再去打工,但是招过来很多年轻人,他们的心理可能不能承受这种东西。”
对于他来说,很多事情要把预期降低,但目标一定要设高。而一旦做了决定,“你不是考虑能不能成,而是必须要这么干。”
实际上,互联网就是一个圈子社会,对于新兴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无非“口碑”二字。好在,“人品和口碑还不错”,最终,陈尘完成了首期基金的募集。
大学玩了四年电子竞技,陈尘对这个行业很熟悉。投的几单都有电竞有关系,比如王思聪的熊猫TV、电竞社区伐木累,基本上都是以电竞为切入点,布局泛娱乐。
“熊猫等直播平台一开始是从电竞出来的,但游戏可能并不是直播的核心,有可能只是用户的切入点,到后来一定是演变为泛娱乐的内容或者社区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原动力,它能驱使投资人自发的了解和研究一个行业和项目本身。作为一名资深玩家,每个平台的用户在看什么,哪些主播当红,哪个选手未来会火,包括这个行业过往的陈年旧事,现在出来创业的这些人的前世今生,陈尘基本都能如数家珍。
他说,电竞行业都不用做调研。“我脑子里地图已经有了,线路已经画好了,你和我的形状能够合得上就合进去了,合不上马上就Pass掉了。”
虽然从票房来看,今年的电影行业让不少人都感到担忧。不过大趋势上国人文化消费意愿和欣赏水平都在上升,未被开发的购买力需要通过好内容来释放,新的电影制作方机会将变多。
不久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上映,票房已过8亿。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一部与张嘉佳有关的重磅影片《摆渡人》正在热映,目前预测,票房收益会比较可观。
肆
作为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陈尘经常会降低自己的预期来提前做好潜在风险的应对措施,所以最可惜的不是投错了什么项目,而是有很好的项目当时有机会、动了念想,最后却因为过分谨慎或观望太久而错过了。
比如摩拜单车,动了无数次念想,与其老投资人擦身而过数次,却因各种原因没有下手;比如51信用卡,当时估值1个亿的时候就看过,现在估值已经到五六十亿;比如滴滴,当年7000万美金估值的时候,启明和腾讯同时在看,迈外迪错过了与滴滴的合作......
对于陈尘来说,单个案子的错过不足为奇,只有一些战略性的遗憾。
在陈尘看来,一个好的投资人,无论是对于行业还是对于产品都要有深刻的理解,因为投资说到底就是在投变化趋势。
比如消费领域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东西要更讲究品质了,自然会出现消费升级的趋势。但广义的消费升级也包括“消费降级”,它代表了一种消费潮流,就是返璞归真,不讲所谓的名牌,更加注重适用性、功能和性价比,二者是同时存在的,比如小米、优衣库。
有人问他,你有没有储备项目?“我每时每刻都有储备项目。坐地铁、打车、在飞机场......随时随地,每个毛孔都在敞开去接受周遭的各种信息,然后快速做出预判和筛选。”
成立辰海资本后,陈尘越来越忙绿,踢球、健身也越来越猛,不过他享受这种越来越好的感觉。
“踢球既是运动,又要动脑,能让你从做投资的思想里快速切换出来。”
“我包里都会背一双鞋,只要中间有1个半小时,我都会去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