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针对网络诈骗行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了诈骗罪,指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即构成犯罪。
2.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进一步细化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标准,并列举了多种从重处罚的情形。
找法网提醒,网络诈骗的犯罪构成主要包括四个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1.客体要件指的是网络诈骗行为所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则表现为行为人使用欺诈手段,如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物。
3.主体要件要求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则强调行为人具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这四个要件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网络诈骗的犯罪构成。
1.一般来说,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司法解释还规定了多种从重处罚的情形,如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严重后果、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等。
这些规定旨在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