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积极老龄化”的经验及启示(国家智库报告)
摘要
国家智库报告《日本“积极老龄化”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胡澎郭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9月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多国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如何避免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因素,发挥长寿化的积极因素,即积极应对老龄化,是每一个老龄化国家以及正走向老龄化的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当今,我国也面临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课题,我国制定了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提出实现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让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国际视野,汲取国外应对老龄化的先进经验,把“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
本报告聚焦日本的“积极老龄化”政策与措施,从社会福利制度、地域综合照料体系、智慧养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友好社会、老年人社会参与、终身学习型社会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日本实施“积极老龄化”的一些经验,并对中国的“积极老龄化”政策提出了诸多合理化建议。中日两国在应对老龄社会,特别是养老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本书也是献给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一份礼物。
作者简介
胡澎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日本学会秘书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副秘书长。出版专著《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性别视角下的日本妇女问题》『戦争体制下日本の女性団体』(日本こぶし出版)。主编有《平成日本社会问题解析》《东亚社会发展与女性参与》,《少子老龄化社会:中国日本共同应对的路径与未来》(副主编)、《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副主编)、《平成时代:日本30年发展轨迹与前瞻》(副主编),在《日本学刊》《国外社会科学》《日本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郭佩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研究室助理研究员。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长期从事日本社会问题研究,研究方向为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主要发表论文有《日本养老看护服务体系的重构—以“看护四边形”理论为视角》,《日本推进积极老龄化城市治理的经验与启示》,《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日本育儿支持体系的重构与启示》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积极老龄化”新理念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
一、“积极老龄化”概念的产生与内涵
二、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
(二)日本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
(二)对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影响
(三)导致地方社会活力不足、经济不振
(四)影响企业的创新和进取精神
四、日本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老年友好型健康支持体系的建设
一、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特点
(一)从“国民皆保险”到“老年医疗免费”的终结
(二)高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三)老年医疗保险保险制度的特点
二、护理保险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一)护理保险制度的财源与申请流程
(二)护理保险制度的使用情况与意义
(三)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四)护理保险服务的多样化类型
三、日本“医养结合”的实践与发展
(一)地域综合照料体系的构建
(二)大都市“医养结合”的案例:东京都新宿区
(三)小地方“医养结合”的案例:鸟取县日南町
(四)日本“医养结合”的特点
第三章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制度建设与实践活动
一、在全社会营造“积极老龄化”的氛围
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老年人再就业
三、让老年人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
四、发展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第四章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多元保障
一、老年友好型的城市建设
(一)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案例:基于秋田项目
(三)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特点
二、“智慧养老”社会的建设
(一)“智慧养老”社会的发展
三、日本老年贫困与孤立现状及应对
(一)日本老年人贫困现状及原因
(二)老年人的孤独与孤立问题
(三)应对老年贫困与孤独的措施
第五章日本“积极老龄化”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在全社会普及“积极的老龄观”
二、对“积极老龄化”进行制度设计和路径探索
三、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四、开展家庭照护支持行动
六、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七、推进智慧养老战略与老龄化政策的融合
八、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九、促进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
十、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序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全球老龄化趋势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之快,规模也是最大的。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主要表现在: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生育水平持续走低,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等诸多方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3.5%,2020年我国人均寿命提高到77.93岁。中国的老龄化还在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常态,也将对我国未来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党和政府对人口问题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出台了诸多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和措施。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把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把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起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落实中央的老龄工作方针,发挥长寿化的积极因素,避免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因素,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课题。我们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外应对老龄化的经验,其中,位居世界人口老龄化之最的日本是中国解决老龄问题的重要参照国。自20世纪70年代日本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21年9月,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640万人,占日本总人口的29.1%,人均预期寿命84岁,已是不折不扣的深度老龄化社会。伴随这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本政府积极应对,进行了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其中既有失败的教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中日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特征、养老观念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日本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及措施,特别是“积极老龄化”的一些举措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我所日本老龄问题研究涌现出较为丰厚的成果,出版有《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平成时期日本社会问题解析》《少子老龄化社会:中国日本共同应对的路径与未来》《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日韩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等多部学术著作以及智库报告《日本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发表了数十篇日本老龄化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涉及战后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演变过程、现状及成因、日本老年人雇佣和再就业、日本老龄化城市治理、日本养老护理模式及养老护理非营利组织等,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为配合我国的“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今年年初,结合创新工程“日本的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项目,我所成立了“日本的积极老龄化研究”课题组,旨在对日本“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和措施做进一步深入研究。课题组从拟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到理论准备、框架设置、人员分工、研究思路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社会室主任胡澎研究员和郭佩助理研究员进行了潜心研究与撰写,本智库报告就是课题组的最终研究成果。
本报告总结和归纳了日本实施“积极老龄化”的一些经验。例如:日本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完善,特别是护理保险制度在应对老龄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发展社区养老护理服务,开发智慧养老,减少了家庭对老年人护理的后顾之忧;挖掘老年人力资源、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弥补劳动力不足现象;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注重对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保证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应对老龄化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得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在此对为本书编辑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王茵副总编辑和侯聪睿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