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保险走进大中国千万家,越来越多人开始有转移风险的意识。很多时候会听到“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那么什么是保险深度和密度呢?
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应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保费收入/总人口)
保险深度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
2017年,全国原保费收入达3.66万亿,保费增速18%。强监管之下,2017年并不是保费发展最好的一年,但还是远超GDP增速6.9%。
2017年保险成绩单
全国原保费:36581亿元,同比增长18%
全国GDP总量:82万亿,同比增长6.9%
全国保险深度:4.42%,较上年增加0.26个百分点
全国保险密度:2646元,较上年增加407元
保险密度:38年,5629倍
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人口数量,就是平均一个人花多少钱买保险。
保险深度:0.1%增长到4.42%
保险深度=保费收入/GDP,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6-11倍发展空间
注:除中国外,其余国家保险密度均为2016年数据
2017年,中国的保险密度约为407美元,虽和1980年相比增加了5600余倍,但保险密度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发展空间还有6-11倍。
2017各省保险密度地图
北京、上海遥遥领先,沿海地区的保险密度整体偏高,中西部省份保险密度偏低。
2017各省保险深度地图
除北京、上海外,黑龙江、山西和四川等地区,虽人均保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保险深度均高于5%,反应了保险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较高。
2017年前10省市保险深度、密度
注: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数据按照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人口计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