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GDP核算的收入法,“13精”初步估算了所有上市公司创造的GDP规模。
2021年我国GDP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其中上市公司贡献的GDP规模约为15.6万亿元。从历史趋势来看,上市公司创造的GDP规模占比在逐年提高!
2021年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GDP规模9.1万亿元,其中上市保险公司、上市银行创造的GDP规模约为4万亿元,占全国金融保险GDP规模的比重为44%。
2021年上市险企创造的GDP规模约为6846亿元,上市银行创造的GDP规模约为32950亿元,上市险企创造的GDP规模占到上市银行的20%。
2、2021年上市保险总资产规模为20.7万亿元,而上市银行的总资产规模高达226.7亿元。上市保险的总资产仅为上市银行的9.1%。
也就是说上市保险使用了上市银行9%的总资产,却创造了上市银行20%的GDP规模。
3、2021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员工数量有3177万人,其中保险业员工数量有383万人(含代理人298万)、银行业员工数量有251万人。
上市险企提供的就业岗位是上市银行的1.5倍有余!
4、2021年全部上市公司每亿元GDP提供的就业岗位有203个,保险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为560个,银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为76个。
从单位GDP提供的就业岗位来看,保险提供的就业岗位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2.7倍,是上市银行的7.4倍!
5、“13精”给出了上市各行业经济绩效和就业贡献指标的排行榜。
从ROE排名来看,2021年保险业的ROE为11.9%挤入前五!而银行业的ROE为11.7%,紧随其后。
上市险企已经连续五年ROE超出银行业、并且始终高于全行业平均值(10%)。
从就业岗位创造来看,而保险业(含代理人)每亿元GDP提供的就业岗位为535人,排在第三位。
排在前两位的是食品业和零售业,每亿元GDP提供的就业岗位分别为894人、746人。
相比而言,银行与券商能够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数量要比保险业少很多。
去年,“13精”核算了中国上市公司及保险业的GDP指标。
目前,已有478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报,基于此,我们将再次核算上市公司GDP,分析保险业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度。
而其他附着在上市险企上面的产险代理人,以及保险中介等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本文此次并没有纳入。
我们主要是基于收入法核算的上市公司GDP,具体公式如下:
GDP=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其中,劳动者报酬指的是上市公司职工薪酬;生产税净额指的是上市公司营业税金及附加;固定资产折旧指的是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指的是上市公司营业利润。
在全部上市公司创造的GDP规模中,上市保险、上市银行创造的GDP规模及占比情况又是如何呢?
需要说明的是,2021年七家上市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高达298万人,代理人薪酬规模约为1400亿元。但是上述收入法核算保险业的GDP中,我们使用的职工薪酬中并不包括代理人薪酬的。
因此,代理人薪酬所产生的GDP贡献并未纳入到保险业的GDP当中。
考虑到代理人与保险业的特殊性,我们做了进一步修正,重新将代理人薪酬加入到上市险企的GDP当中。
2021年上市保险总资产规模为20.7万亿元,而上市银行的总资产规模高达226.7亿元。上市保险的总资产仅为上市银行的9.1%。
2021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员工数量有3177万人,其中保险业员工数量有383万人(含代理人298万)、银行业员工数量有251万人。
为更客观地衡量保险业的就业贡献,我们使用员工数量与该行业创造的GDP规模的比值进行衡量,该比值指的是单位GDP的就业人数。
2021年全部上市公司每亿元GDP提供的就业岗位有203个,保险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为560个,银行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为76个。
“13精”计算了上市险企、银行业以及全部行业的ROE。
2021年上市险企的ROE为11.9%,银行业的ROE为11.7%,全部行业平均ROE为10%。
从近六年历史趋势来看,上市险企已经连续五年ROE超出银行业、并且始终高于全行业平均值。
表1给出了2021年度上市公司各行业的ROE排行榜。
不难发现,保险业的ROE为12.1%挤入前五!而银行业的ROE为11.7%,紧随其后。
表2给出了2021年度上市公司各行业单位GDP提供的就业岗位。
其中,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是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业,每亿元GDP提供的就业岗位为894人;
而保险业(含代理人)每亿元GDP提供的就业岗位为535人,排在第三位。排在前两位的是食品业和零售业,每亿元GDP提供的就业岗位分别为894人、7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