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12.24
历史继续推进到17世纪中叶。英国的商人爱德华·劳埃德在泰晤士河畔经营一个咖啡馆,主要服务于船长和商人们。这些人在咖啡馆,交换信息,撮合生意,保险商接洽海上保险业务。
为了应对海灾弃货风险,这些商人们联合起来:当某船出海时,投保人就在一张纸(即承保条)上注明投保的船舶或货物,以及投保金额,每个承保人都在承保条上注明自己承保的份额,并签上自己的名字,直至该承保条的金额被100%承保。
后来这家咖啡厅,后来发展成为劳合社,全世界商业保险公司的鼻祖,现在仍位于伦敦金融中心。
1666年9月2日“伦敦大火”,让很多人流离失所,于是火灾保险兴起了。1667年英国出现了大量的火灾保险公司。
1688年正式的人寿保险公司出现,最早的组织叫“寡妇年金制”和“孤寡保险会”。
这两个组织被称为人寿保险的起源,很像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险,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单身寡妇、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建立一份保障,使他们不会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制度,而得不到生活的保障。
1980年恢复财产险,1982年,恢复寿险。1986年交行组建保险业务部,也就是中国太保的前身。
1996年,中国人保开始分业经营。首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中宏保险成立。之后,太平洋安泰人寿等多家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成立。
1999年,大陆首次进行保险经纪人资格考试。当年,险资获准间接进入证券市场。平安推出第一个投资连结型商品: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
1996-1999年,保险行业经历过很大的动荡,称为“利差损毒丸”。
利差损,就是说,给客户的回报过高,超过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使得保险公司出现巨额的亏损,最终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当时的银行存款利率很高,高达8%-10%左右,于是保险公司也相应出台了预定利率较高的保险,最高利率有8%,平均利率也有6.5%。
之后,银行存款利率急剧下滑,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至冰点1.98%。很多老的保险公司,如平安、国寿、太保,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利差损负担。2000年之后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则因为开业晚,避开了这个不良业务。
2000年,中保国际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民生人寿等中资寿险公司成立。中国太保推出第一张万能寿险商品:太平盛世长发两全。
2001年,中国加入WTO,美国纽约人寿、美国大都会、日本生命人寿3家外资公司获得业务执照。
在这里,停下来梳理一下,合资寿险公司的“跨国婚变史”:
1)美国纽约人寿与海尔集团,合资成立了海尔纽约人寿(后,外方股东纽约人寿撤出中国市场,更名为海尔人寿。由海尔集团、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相互社和北大方正集团联合重组,方正集团控股,2012年第二次更名为北大方正人寿)
2)美国大都会与首都机场集团,合资成立了中美大都会人寿(后,中方股东换为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中美联泰大都会保险)
3)日本生命人寿与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长生人寿,稳定,未变股东。
4)法国安盛集团与中国五矿集团,合资成立了金盛人寿(后,中方股东加入了中国工商银行,工商银行控股,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
5)瑞典斯堪的亚公共保险公司与北京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合资成立了瑞泰人寿(后,中方股东变为国电资本,外方股东退出,由南非耄卫人寿保险接手)
6)英国英杰华集团与中粮集团,合资成立了中英人寿,稳定,未变股东。
7)英国保诚集团与中国中信集团,合资成立了信诚人寿,稳定,未变股东。
8)加拿大宏利人寿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宏人寿(后,中方股东变为中化集团)
9)美国信诺北美人寿与招商银行,合资成立了招商信诺,稳定,未变股东。
10)加拿大永明人寿与中国光大集团,合资成立了光大永明人寿,稳定,未变股东
11)英国标准人寿与天津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恒安人寿(后,更名为恒安标准人寿)
12)荷兰AEGON保险集团与中国海洋是有总公司,合资成立了海康人寿(后,中方股东变为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同方全球人寿)
13)德国安联保险集团与大众保险,合资成立了安联大众(后,中方股东变为中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德安联)
14)美国恒康人寿与天安保险,合资成立了恒康天安(后,外方股东撤资,更名为天安人寿)
2001年,中国保险业协会成立。
2002年,泰康人寿推出第一个“保底产品”——银保“放心理财”投连险。
2003年,保监会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养老金/年金险业务,取消外资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
2004年,第一家专业年金保险公司太平养老保险公司获准筹建。平安在港交所上市。
2005年,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2006年,被允许用人民币自有资金购买外汇,进行境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