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我国保险业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的保险业经营情况显示,2020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53万亿元,同比增长6.1%;赔付支出1.39万亿元,同比增长7.86%;业务及管理费为5728亿元,同比增长4.32%;保险公司总资产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2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7%。
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车险业务仅实现同比增长0.70%,保证保险业务大幅收缩,同比下降0.70%,而得益于健康险13.38%的同比增速,拉动了人身险公司保费快速增长。
财险非车险成保费提速主因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财险公司保费收入为1.19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财险业“看家”险种车险保费收入同比仅增0.7%,在财险业中占比由70.29%下滑至69.12%。自新车销量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以来,车险保险收入增速就不再具有优势,不少财险公司开始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
具体到单月来看,2020年12月,车险保费增速为-12.6%,环比进一步下滑。有业内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自去年9月19日车险综合改革以来,车险费率总体实现较大幅度下调,压缩车险行业的整体利润空间。但作为财险“老大”,车险行业的收入地位不会被轻易撼动。“尽管当前面临车险改革,行业仍在适应期内经营承压。但随着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车需求的增加,车险下沉市场机会增多,车险潜力尚有待开发,预计2021年车险需求将迎来反弹。”
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数据也可以看出,财险市场“老三家”车险保费表现不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人保、平安财险及太保财险车险同比增速分别为-74%、-76%和-71%,车险保费持续下滑。
中银证券分析师王军认为,整体来看,“老三家”车险市占率表现稳定,2016年至2019年“老三家”市占率稳定在六成左右,车险市场马太效应明显。“老三家”科技布局较早,较早加强车险定价能力及数字化经营转型。一方面,在车险改革定价方面有一定数据优势,可以更好消化综合车险改革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费率的严控,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小财险公司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原有市场上存在的陋习被消除,促进车险市场化经营。
在非车险业务中,健康险、农险以及责任险分别为1114亿元、815亿元、901亿元,同比增速达32.62%、21.28%和19.65%,在财险业中占据主导并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多种非车险险种大放光彩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上述业内专家表示,去年以来,《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业务经营条件的通知》《责任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等监管文件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开始规范各险种经营发展,形成积极影响。
王军也表示,政策性险种韧性较强,受到疫情影响较小,未来随着监管层对非车险领域政策的推动,受益于经济基本面改善,非车险延迟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或将持续保持强增长动能。财险行业受疫情负面影响也将逐渐消减。
值得注意的是,财险公司保费整体保持稳速增长的同时,保证保险增速下滑18.36%,成为财险市场的“吊车尾”。近几年,部分险企信用保证保险业务频频爆雷。去年4月,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被罚,其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被暂停两年。此前,长安责任保险、浙商财险等险企均被爆出“踩雷”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近期,安心财险也被爆出偿付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与其信保业务有关。
事实上,信用保险业务和保证保险业务近年来已经成为监管的重点。银保监会先后发布《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前管理操作指引》和《融资性信保业务保后管理操作指引》等多个监管文件,加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降低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控基础,促进信保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人身险健康险贡献近14%增速
相较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91%。这主要得益于健康险13.38%的同比增速,拉动了人身险公司保费快速增长。从具体险种来看,健康险市场以重疾险业务为主,医疗险紧随其后,其余诸如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等险种规模较小,且医疗险也以百万医疗险这一类产品为主,健康险产品整体架构较为单一,部分险种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
众所周知,近年来健康险市场改革发展进程持续加快。首先,在调整最大险种重疾险方面,近几年加大了疾病发生率表的修订完善,加大了对保险公司降低管理成本的监管政策措施,所以现在内地在售的主流健康保险产品,特别是重疾险产品在价格上,不少公司的价格基本上与香港差不多。去年发布《关于使用<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重大疾病保险业务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工作,进一步夯实重大疾病保险定价基础。
与旧版规范相比,新版规范在原有25种重疾定义范围的基础上,新增了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克罗恩病、严重溃疡性结肠炎3种重度疾病;并首次引入轻度疾病定义,将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3种核心疾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两级等条款,新规借鉴国人疾病谱,对众多重疾进行重新定义,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现状,对消费者的保障也更加全面。
其次,除重疾险外,监管部门还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的通知》等文件,对医疗险以及健康管理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为丰富健康险产品供给、产品服务提供有效依据。
相较于高速增长的健康险,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意外险保费收入同比下滑2.47%。不过,近期不少关系联网平台纷纷涌入旅游业或许会在疫情好转后给行业带来积极影响。据悉,小红书、滴滴、抖音、拼多多、快手等平台均与旅游行业“挂钩”,通过“线上+线下”运营,发现消费者需求,抢占旅游市场。有专家预计,一旦未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需求的爆发性增长将会带动意外险大幅上升。
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疫情得到逐步缓解,险企将更好服务下沉市场,保险代理人模式也将恢复,预计2021年,保险业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