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审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该教育局自有资金规模较小,也不时接受上级督查、检查,区内巡察等,在执行党和国家法律法规上较为规范,其下属各级各类学校资金统一存于该教育局开设的专项账户内,但资金的使用却是自行审核、支配,教育局主要负责根据各校提供的票据进行金额审核后再进行账务处理等工作,同时学校的资产管理、使用、处置等由学校自行负责,各项收入也都由学校收取再上缴该教育局。鉴于此,审计组将此次审计重点放在了延伸审计学校,主要查清学校支配资金时是否存在虚列套取,管理的资产形成的有偿使用收入是否存在截留,收费收入是否存在设立非规定名目等问题。
三、找齐审计所需资料
1.教育局及下属各级各类学校工作总结,主要内容是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等。
2.教育局及下属各级各类学校填列审计组设计的资产报表,主要囊括了资产的类型、名称、数量、价值、使用状态和具体的使用地址等。
3.教育局管理的所有学校电子账。
5.审计需要的其他常规资料。
四、确定审计步骤与方法
1.海量数据找端倪
2.初探真相却受阻
审计组进驻B中后,开始调阅该校的会计凭证,逐一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的疑问,很快发现每年缴存的水电费收入仅仅一张银行现金存款单,无从得知缴存原因,经办何人,每年支出的水电费都是直接付给水电公司,发票真实,每月电表、水表的起止数一直连续,线索似乎就此中断,审计人员难抑沮丧之情,最后只剩下资产这一项疑问,但该校众多资产到底哪一项会与这些异常的水电费产生联系?审计人员心中满是疑问。
3.重逛校园找真相
就在审计人员反复翻看的资产台账与脑海中该校表面资产一一对应时,终于发现端倪,学校旁边已建起高楼,但却有几栋矮旧居民楼就那么直挺挺地立在学校旁边,“肯定不是钉子户,会不会这就是解题的钥匙?”这是审计人员的第一反应。为了解到具体情况,审计人员向该校负责与审计组联络的人张某提出希望回归学生时代,请他们带着在校园内逛一逛。对方虽有疑问,倒也欣然应承下来,带着审计人员一边逛一边介绍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倒也干脆,一副谦逊的学生态度,不时请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张某也打开了话匣子,开始长篇大论地介绍学校发展至今的成绩和困难等等情况。在长篇大论之后,审计人员终于得到了需要的信息,张某介绍道,校内有几栋居民楼是以前修建的教师集资房,水电是和学校共用,每月需要派人收取这几栋楼的水电费。至此,审计人员也不用再玩那套扮猪吃老虎的游戏,换回监督执法者的身份,就地向张某作了询问调查笔录,详细记录了水电费收取的经办人,金额如何确定,收取的钱如何使用等等情况。
4.深挖细究获线索
五、审计结果及成效
同时,审计所发现的情况也引起A区党委、政府、教育局的高度重视,2021年,教育局首先对下属学校的财务问题进行核查,紧接着A区党委、政府下发专项文件,成立了以纪委、监委为首,财政局、教育局等部门派员组成了专项调查组,对全区各级各部门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问题进行专项督查。
六、案例分析和启示
该项目是新时代大数据环境下一次重要的尝试,是数据分析技术具体应用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切不可进行单一分析,要结合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按照相同或相近级别、类型、规模、业务、事项等因素进行分类,横向分析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差异,纵向分析年度、月份之间的差异,同时要结合具体行业的特殊性,分清楚个体差异、突出差异,找准差异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线索,提高现场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另外询问方式也在该项目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询问的方式方法不可一概而论,应当根据所面对的行业采取不同的询问手段。在本案例中,因为面对的是教师,审计人员采取的是以学习的姿态让对方放松警惕,才会得到想要信息。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此次审计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虽处于大数据时代,事实上大数据的共享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单就该项目涉及的水电费而言,审计无法取得电力、供水公司的系统数据,没有在分析过程中先通过电力、供水公司的立户,水电量等情况推演出更准确的水电费收、支产生的原因;二是数据分析技术薄弱,审计时因为涉及问题中居民楼的存在,才找到了突破方向,但若因为旧城拆迁,学校改扩建等原因无法找寻原貌,我们的大数据分析是否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学校原规划图、现规划图等资料进行比对发现端倪。
由此可见,数据分析在当代审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人员却少之又少,下一步应当切实加强该方向人员的培养。
七、思考题
1.如何培养数据分析人员
2.数据分析与传统审计方法该如何取舍
3.如何改进审计询问的方式方法
审计询问是收集审计证据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如何让经验尚浅的人改进询问策略,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碧江区审计局: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