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不仅要论述理论,同时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因此,案例分析题是难度最高的主观题之一。我们建议各位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一)审阅题干的技巧
1.答哪里。
仔细研读,到底是材料一、还是材料二,或者是综合以上材料。
2.答什么。
一般题干当中会直接告诉回答什么理论,如果没告诉的话,我们常见的案例分析的理论主要有:
3.答多少。
初步判断答案的分条情况。
以10分的题目为例:
首先,总结概括出材料中的现象,初步判断材料中的现象可取还是不可取,大约对应1分。其次,剩余的分数一般都是平分的,即大约需要回答3个理论要点,每个3分。
(二)分析材料的技巧
1.主体分析法的解题思路
(1)判断案例中的主体。找出案例中所涉及的主体尤其是隐性主体是答题的关键。
(3)回归案例。结合案例给出自己的观点。
2.经典试题再现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
(1)试评价该班主任的做法
(2)如果你是这位班主任,你会采取什么方法
【分析】
首先判断主体。
该案例涉及到的主体有班主任、儿子、家长和其他同学。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与“儿子”是非常明显的主体,主要的问题都是围绕这两个主体来展开的。
第二对关系是班主任与家长。班主任对家长的解释背离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影响相一致的原则。
第三对关系是班主任的做法对其他班内其他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在这种方法的教育下,学生容易看到别人的缺陷并疏远学习差的同学,不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以及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最后是回归案例。
结合案例给出如果你是这位班主任你会怎么做的具体做法,这一步是将理论中班主任没有做到的或者是违背的东西都加以纠正,用自己的话完整得表述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1.该班主任做法的评价:
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反思。
(2)违背了德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疏导原则以及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与家长意见相悖的情况下,固执己见,没有协调好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共同培养。
2.采取的做法:
(1)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轻松公平的环境下得到成长。
(2)遵循新课改中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根据班内学生特点,综合运用说理教育、榜样示范、陶冶教育等德育方法,配合使用品德评价法、道德修养法等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
(3)发挥家长与社会的作用,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