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残疾人;伤残等级评定;伤病关系处理;截瘫;截肢
摘要:残疾人外伤后伤残等级评定是法医鉴定中的难点,在司法鉴定工作中时常会碰到一些原有残疾、疾病部位再次损伤的伤者,甚至会碰到有些残疾人健侧器官损伤的伤者来评定伤残。现就残疾人的伤残评定(按《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评残)以案例形式进行探讨。
案例展示:
(一)案例1
2022年5月1日,易某(男,42岁)驾驶的无牌证三轮摩托车被重型半挂牵引车撞伤,伤后导致左小腿踝部肿痛畸形伴左踝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同时伴左小腿及右小腿右手局部伤口渗血,左足跟部肿胀明显。查体显示:右手及双小腿可见浅表擦挫伤略有渗血,左小腿及踝部局部青紫肿胀明显,左小腿下段近踝部可触及骨擦音和骨擦感,局部可触及骨折断端,踝关节及足跟部环形压痛(+),左小腿纵行叩击痛(+)。辅助检查:2022年5月1日DR正位片检查意见:左内、外踝粉碎性骨折,左跟骨粉碎性骨折。于2022年5月10日行左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左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带袢钢板内固定术。诊断:1.左侧内外踝骨折;2.左侧跟骨骨折。临床治疗终结后法医检验见其乘坐轮椅进入检查室,按《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T0111-2021)检查并测得其左踝关节跖屈30°-50°,背屈不能,右下肢肌肉萎缩,肌力3级,右踝屈曲状,活动功能障碍,因此计算其左踝关节功能时以正常踝关节跖屈50度计算,测得其左踝活动功能丧失80.0%。阅片见其内外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改变,左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二)案例2
2021年3月29日,许某(女,56岁)坐轮椅车被两辆发生事故的车撞伤,伤后入院治疗,过往有脑出血及截瘫病史5年,双下肢肌力0级。查体:左大腿及左膝关节肿胀畸形,可扪及骨擦感。辅助检查:2022年3月29日CT检查显示:左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右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并周围软组织肿胀,右髌骨脱位,左胫腓骨近端骨折;右髋关节、右股骨、右膝关节骨质疏松。于4月8日行“左股骨粗隆下骨折PFNA内固定术+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月22日行“右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诊断:1.左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左、右股骨远端骨折;3.左胫腓骨近端骨折;4.右髌骨脱位;5.多处软组织挫裂伤;6.截瘫;7.骨质疏松。临床治疗终结后按《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T0111-2021)检验并测得其左髋关节、左膝关节被动活动丧失分别为40.5%、78.6%右髋关节、右膝关节被动活动功能丧失分别45.33%、35.33%,双踝关节被动活动尚可,主动活动不能。
(三)案例3
2022年1月23日,李某(男,32岁),患者缘于1小时余前车祸外伤致全身多处疼痛,以右胸部、左大腿为甚,伴颜面部、左大腿远端流血,既往左小腿中段截肢史;X线片示:左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急诊在全麻下行左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左膝关节僵硬再次入院治疗。入院情况:左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3月半余,左膝肿胀,股四头肌较健侧萎缩,左小腿中远段截肢术后改变,膝关节活动度0-70°,截肢残端见一窦道并少量渗液,无浅表静脉曲张,膝关节局部皮肤不红,皮温不高。诊断:1.截肢残端溃疡;2.左股骨内固定术后;3.左侧膝关节僵硬。临床治疗终结后伤者前来本鉴定中心进行伤残等级鉴定,法医按照《法医临床检验规范》(SF/T0111-2021)检验见:左下肢佩戴假肢,左膝关节活动:屈曲90°(右140°)。
鉴定分析:李某既往有左小腿截肢史,但其佩戴假肢可与正常人行走无差异,假肢已具备代偿功能,本次损伤导致左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功能丧失35.71%。可直接依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5.10.6.11)“四肢任一大关节(踝关节除外)功能丧失25%以上”之规定,评定为十级伤残。
分析与讨论
(一)残疾人释义
残疾人即肢体、语言、听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长期缺损的人,这些缺损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或可阻碍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切实地参与社会[1]。文中所述的残疾人指肢体、听力、视力等功能障碍的残疾人。
(三)法医学鉴定要点
1.残疾人外伤后导致健侧组织器官伤残
2.损伤使原残疾功能进一步丧失
3.原残疾通过辅助器具可代偿的,损伤其余部位伤残
综上所述,对于残疾人外伤后伤残评定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损伤前残疾的具体情况;二是损伤基础要明确,且临床治疗终结后确遗留功能障碍;三是要明确外伤所遗功能障碍与原残疾的因果关系;四是要正确把握损伤参与度;五是要在兼顾伤病共存的情况下对残疾人群体给予一定的“救助”,缓和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