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描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多次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作为国内唯一的国有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化拓展理论学习和调研成果基础上,经常性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运用数字化思维观念和工作方法,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转型、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服务工具,服务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找准“支持发力点”,通过优化承保理赔条件,持续提升政策性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二、找准“服务契合点”,通过数字金融手段,持续提高政策性普惠金融服务便利性
(一)推出小微外贸企业出海的“掌上风险管理专家”——“信步天下APP”普惠版
为更好服务支持小微外贸企业,中国信保持续完善“信步天下APP”普惠版功能,在满足小微外贸企业线上便利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帮助小微外贸企业“找客户、控风险、管订单、查应收”,为小微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山东某小微外贸企业通过使用“信步天下APP”普惠版的买方体检功能,查询某国外买方信息,初步了解到其经营状况,并对该买方进行收藏,之后陆续收到中国信保推送的买方风险提示信息。企业评价,该服务贴合小微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相当于为企业配备了一位“掌上风险管理和咨询专家”。
截至2023年8月末,“信步天下APP”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0万,并获评全球首届数字贸易博览会先锋奖铜奖。“信步天下APP”普惠版累计点击量超过100万次,成功入选2022年亚洲金融协会年度普惠金融实践案例。
(二)推出全线上数字化营销服务新模式——“单一窗口+政策性保险”
为了“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小微企业少跑腿”,中国信保与海关总署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合作,以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作为服务小微外贸企业的数字化政务平台,以信用保险作为加强企业风险保障的服务切入点,创设“出口信用”专版,共同打造“单一窗口+政策性保险”服务新模式,提供在线投保、在线索赔、在线融资、风险资讯等10余项信用保险综合服务功能。“单一窗口+政策性保险”服务模式,极大便捷了小微外贸企业在“一键式”办理出口通关业务的同时,获得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
截至2023年8月末,全国小微外贸企业利用“单一窗口”在线申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已超过40万张,累计超16万家外贸企业享受了大数据赋能服务。
(三)推出手机端海外买方资信快查工具——“资信红绿灯”
“资信红绿灯”是中国信保依托覆盖全球的3.6亿家企业银行数据库,研发的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数字化服务产品,主要解决小微外贸企业海外买方风险识别难题。小微外贸企业只需输入进口国的企业名称或者扫描企业名片,就可在数秒之内得到查询结果,了解海外买方的资信状况:“红灯”建议“停一停”,审慎交易;“黄灯”建议“看一看”,稳妥交易;“绿灯”基本可以放心交易。
宁波某主营机械产品、五金工具的小微外贸企业接到一家来自波兰买方约15万美元的合作意向。这是该企业第一次接到来自东欧国家的采购意向订单,但因波兰买方要求的支付方式为“预付款+赊销”,考虑到当时波兰受俄乌冲突影响较大,企业最初曾犹豫是否放弃订单。但为了保订单、拓市场,企业习惯性使用“资信红绿灯”查询了买方风险状况,在得到查询结果为“绿灯”的提示后,进一步通过中国信保对该波兰买方进行了资信调查。目前,宁波企业已与该波兰买方签订了合同,积极生产备货,成功开辟了东欧市场。
截至2023年8月末,已有超过5.9万家小微外贸企业使用“资信红绿灯”查询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的10万多个买方的风险状况,累计查询次数超过67.9万次,有效帮助小微外贸企业提升了风险识别能力,缓解了“有单不敢接”的难题。2021年,“资信红绿灯”成功入选亚洲金融协会年度普惠金融实践案例,2022年又荣获首届“鼎新杯”数字化转型应用成果二等奖。
(四)推出手机端在线知识学习平台——“小微学堂”
为及时满足小微外贸企业在线教育培训以及市场资讯服务方面的旺盛需求,中国信保整合资深风险管理专家、内部专业研究报告、理赔案例等独家资源,推出了面向小微外贸企业的手机端在线知识学习平台——“小微学堂”,免费向广大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关于出口信用保险、外贸风险管理、国际贸易结算、法律风险防范、国别风险报告,以及国际贸易最新资讯等增值服务。截至2023年8月末,“小微学堂”已发布音视频课程520余节、资讯4800余篇,企业客户访问量已超过220.6万次。其中,视频课程《什么是出口信用保险?》访问量超过47.8万次,《出口埃及信用证-经验总结和条款注意》等20余篇资讯信息的用户点击阅读量超万次,部分精品课程被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湖北、辽宁、深圳等多地政府纳入当地外贸服务培训专栏。
浙江某小微外贸企业收到一家知名海外企业的询价,并经过几次邮件往来沟通,采购事宜商洽十分顺利。在正式确认订单前,知名海外企业发函希望浙江企业与其集团的统一对外采购公司签订货品采购合同。浙江企业负责人通过学习“小微学堂”《信控五步法》课程,认为海外知名企业这一举动与课程中讲到的风险点非常类似。为确保交易安全,浙江企业通过“资信红绿灯”进行查询,结果显示为“红灯”。经核实细节信息后,浙江企业最终避免了这起“穿马甲”式的外贸商务欺诈损失。
三、找准“工作融合点”,推进“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打造数字服务小微外贸企业的“信保品牌”
2020年-2022年,中国信保服务支持的小微外贸企业客户数从11.2万家增长到14.5万家,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出口金额从988.2亿美元增长到1405.8亿美元。根据北京大学开展的独立第三方研究,2022年中国信保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出口规模约3066亿美元,占我国当年出口总额的8.5%,对我国GDP的促进作用达到1.7%,促进就业约420万人,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2023年1-11月,中国信保累计服务支持小微企业16.9万家,同比增长17.8%,占服务支持企业总数的84.5%;支持小微企业出口1561.0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企业出口总额的22.1%。目前,全国每三家小微出口企业就有一家获得了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助力国家普惠金融发展,中国信保深切认识到: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之路的根本遵循,必须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守正创新是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之路的不竭动力,必须要守住“政策性业务”的“正”,努力争创“数字化服务”的“新”,用新的理念、思路、办法和手段服务支持广大小微外贸企业;三是高质量发展是走好中国特色出口信用保险之路的关键所在,必须要坚持数量和质量、规模和结构、发展和安全的统一,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实现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普惠金融业务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