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案例:某集团审计子公司收入案例

2003年CII集团在Y省ML县独资设立了A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法人独资),其主要业务以生产销售葡萄酒系列、果酒系列产品为主,推出了多款葡萄酒系列产品,使葡萄酒产业规模得以扩大。目前A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拥有国际一流的葡萄原酒酿造设备。

2009年主要财务数据为资产总额53017.35万元,负债总额26585.67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6431.6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2029.88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0947.19万元,净利润513.68万元;资产负债率50%,净资产报酬率1.94%,每股净资产1.32元,每股收益0.13元。由于产品流通需要,A公司将其销售部门单独设置在了Y省会城市,与公司生产、财务等部门所在地(ML县)分离。销售部门主要负责产品的销售管。目前销售部门有人员18人,其中,部门经理1人,总体负责销售部业务;副经理2人,负责销售部经理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业务员14人,负责销售业务的承接与客户联系、市场维护和售后服务联系等事宜;综合人员1人,负责产品销售统计、开具销售发票,与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等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配合协调、其他日常综合业务管理与合同档案管理等。

2010年1月初,CII集团派出审计小组,对其下属独资企业A公司进行常规性年度财务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转移收入舞弊的重大嫌疑,并立即汇报CII集团建议进一步实施舞弊调查。

审计过程

(一)常规性财务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环节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1.内部审计人员首先使用内控制度调查表对A公司单位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内控制度进行了调查和了解,详见表

2.内部审计通过抽查原始凭证、实地考察等方法对A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控制测试。

一是A公司销售合同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客户多,成交额小,A公司忽视了业务合同的签订工作,在抽查的A公司50笔销售业务中,签订销售合同的仅2笔,签订率仅为4%;

再次,审计人员抽取一定数量的销售发票样本进行检查。测试过程见表

最后,审计人员得出测试结论:A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销售环节的内部控制设置存在一定缺陷(见表),并且未能全部得到执行。

(二)常规性财务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环节实质性测试

1.对销售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发现销售收入可能存在少记现象。

A公司近三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表所示。

2.进行凭证抽查,发现收入少记的确切证据。此外,内部审计人员现场审计过程中接到举报信:销售部门可能有“小金库”用于其管理人员福利支出。根据举报线索,内部审计人员根据线索审查了2009年12月现金销售产品最多的干红葡萄酒的现金销售原始水单,发现当月现金销售收入为281.02万元,但是记入公司财务账簿的现金收入仅为56.2万元,内部审计询问后,财务人员不能解释差异原因。审计小组认为以上情况有转移收入舞弊的重大嫌疑,立即将情况汇报CII集团,同时提出进一步实施舞弊调查的建议。

随后,CII集团责成现有审计小组组成舞弊专案审计组,制定舞弊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开始舞弊调查,其余人员继续进行原有常规性年度审计。

(三)舞弊审计——计划舞弊审计工作

(四)舞弊审计——存在舞弊迹象领域的内部控制再调查

由于前文中常规性财务审计的内部调查较为宽泛,并非针对某一舞弊迹象,可能不能发现舞弊领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舞弊专案审计组针对财务审计中初步识别的舞弊迹象,对该领域内部控制进行了再调查,详见

(五)舞弊审计——存在舞弊迹象领域的分析性复核

舞弊审计专案组对收入明细表等执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性复核,以确认转移收入的舞弊嫌疑是否属实,流程见表

由收入明细表的分析得出与财务审计相似的结论,占A公司收入88%以上的三类产品干白类、干红类和柔红类葡萄酒2009年收入较2008年收入下降,但干红类葡萄酒的毛利率降幅特别大,财务人员对于客户资料不完整和丢失的解释不能说明问题,有少记销售收入的可能性。

(六)舞弊审计——举报信调查

审计人员再对举报信进行查证核实,得知该A公司销售经理张某,在2009年享受薪资以外的公费出国旅游、公司发放的巨额商品购物券等违规超常福利待遇,但公司财务账面上(销售费用明细、管理费用明细)并没有反映。由于对疑似舞弊领域的内部控制在调查中发现销售部门向ML县的A公司总部的定期汇报制度流于形式,A公司没有发现销售部门经理的这些行为。内部审计认为出现“奢华开销或生活方式”的舞弊征兆,而销售部门存在重大嫌疑——通过设置“小金库”以用于管理人员超常福利开销。因此,随后对凭证进行抽查,以便获取舞弊细节信息。

(七)舞弊审计——存在舞弊迹象领域的抽查

舞弊审计专案组根据以上线索,对A公司的疑似舞弊领域销售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了抽查,发现收入少记的确切证据,审计抽查明细见表

经过舞弊领域的原始凭证抽查,基本可以肯定了A公司销售部门“小金库”存在的事实,销售部门有转移收入舞弊的重大嫌疑。因此,专案组随后对A公司财务、出纳和综合人员进行了询问,以了解舞弊细节。

(八)舞弊审计——存在舞弊迹象领域的询问

舞弊审计专案组重点对负责销售部门与生产、财务部门间协调配合的综合人员王某进行询问,收入询问明细表如表所示。至此,A公司销售部门转移收入的舞弊行为真相大白。

审计意见和建议——完善内部控制以防治舞弊

(一)建议制定销售业务的业绩测评系统

审计中发现业务人员实行“一条龙”服务,从销售合同的签订、发货到账款催收等都由同一业务员负责,没有相互监督的机制,极易造成岗位冲突,没有绩效测评体系统,在发现未开发票的现金交易零售业务异常时,内部审计不能由业绩测评系统获得信息,从而为实施舞弊提供了机会。

(二)建议制定适宜的客户信用核准制度

审计中发现A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未制定客户信用核定内部控制制

度,不能对信誉差的客户进行事前控制,增加了因客户信誉差而产生坏账的可能性,建议尽快制定客户信用核准制度。

(三)建议规范零售业务管理

审计中为实施舞弊提供机会的业务流程之一就是未开发票的葡萄酒零售业务,审计中发现该领域未能建立货物和货款收付、销售发票的相互核对、相互制约的机制,建议A公司尽快建立零售业务有关管理制度。

(四)严格执行产品降价审批程序管理制度

审计中发现2009年降价销售的低质量葡萄酒审批过程松散,仅报销售部经理,而没有按照规定报主管销售部门的副总经理。内部审计强调不可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以防止有人利用这一漏洞,内外勾结,实施损害公司利益的舞弊。内部审计建议销售部门严格执行此项内部控制制度,并对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五)强化销售发票开具与发运单、装货单相互核对机制

(六)加强档案管理

审计中财务人员曾反映销售部门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客户资料遗失,内部审计建议销售部门加强计算机备份等档案管理措施

(七)加强向A公司总部管理层定期汇报销售情况的机制

审计中发现的销售部门经理违规使用资金用于个人福利的舞弊行为和销售部门设立“小金库”转移收入的舞弊行为,部分是由于定期汇报机制流于形式造成的。A公司由于公司总部和销售部门分别在不同的地区设立增加了信息沟通的障碍,建议A公司建立跨地域的信息联网控制A公司内部审计跟踪落实这项政策的执行情况。

这个案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案例中,A公司存在多项内部控制的缺陷,比如业务员“一条龙”服务、零售业务的管理不规范、销售合同管理不当、产品降价审批程序的不严格执行等。这些问题说明了强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舞弊和保证公司运作顺畅的重要性。

内部监督和职责分工:同一业务员负责从销售到收款的整个流程,缺乏相互监督和职责分工,容易导致利益冲突和舞弊。审计人员应意识到内部监督的必要性,并建议公司进行职责分离,以减少舞弊风险。

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检查:定期的财务审计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都是防止和发现舞弊行为的有效手段。案例中的舞弊被年度财务审计揭露,说明了定期审计的重要性。

员工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监控:销售经理享受超常福利待遇是舞弊行为的一个征兆。审计人员应当注意员工的行为变化和生活方式,这可能是发现潜在问题的线索。

沟通和报告机制的重要性:由于销售部门与总部地理位置分离,沟通和信息传递存在障碍。审计人员应意识到建立有效的沟通和报告机制的重要性,以及使用跨地域信息技术来加强内部沟通

THE END
1.信用管理案例分析20241116.pptx演讲人:日期:信用管理案例分析目录信用管理背景与意义案例一:某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案例二:某银行信用卡欺诈防范案例三:某电商平台信用评价体系构建案例四:某供应链金融公司客户授信管理信用管理挑战与展望01信用管理背景与意义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控制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而进行的一系列针对客户信用状况的管理活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767994.html
2.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警惕“做流水”提升信用卡额度陷阱二、案例分析 近年来,犯罪分子的诈骗途径不断更新,已向抖音、快手等新兴平台渗透。犯罪分子通过小视频中的链接或者加微信、QQ等途径获取客户信息,再通过伪装成信用卡客服等形式进一步进行诈骗。 犯罪分子诈骗的交易介质也不断在更换,除了传统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洗钱方式,犯罪分子还用上了数字人民币、电子钱包等渠...https://finance.sina.cn/2023-10-12/detail-imzqvvhp8689997.d.html
3.“四项内容”之“十大禁令”典型案例汇编案例分析: 1.对借款人收入证明调查不实、审查不严。信贷人员未按照信贷管理要求履行尽职调查职责:支行经办人员认为公务员属于优质客户,信用风险较小,对其贷款资料未做深入调查核实。 2.应重视和加强借款人(第一)还款能力和还款来源调查。(应包括分析案例形成的原因、违规事项、启示措施等) ...https://www.meipian.cn/fibsopd
4.征信理论与实务第八章企业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ppt第八章 企业征信信息应用案例分析 第一节 银行贷款 第二节 信用交易 第三节 债券发行 第四节 股票上市 第五节 资信评级 第五节 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资产状况、履行各种承诺的能力以及信誉程度作出的全面评价。对于被评企业来时,信用等级的高低决定了其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9/0311/7165056061002013.shtm
5.海尔物流案例分析及启示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海尔物流案例分析及启示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721827-1-1.html
1.信用管理案例(通用8篇)篇2:信用管理案例 课程编号:808 42课时: 16小时 授课讲师: 刘坤强 人气: 28 查看评价发表评价 课程类别: 财务管理 服务流程 初步接洽 需求分析 确认需求 问题调研 提供方案 调整方案 签订合同 课前准备 培训实施 培训评估 成果转化 跟踪服务 五基需求分析 评价-发展中心 柯氏四级评估 培训受众 【适合哪些类型企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6ajj5a8.html
2.诚信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合集4篇)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诚信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第3篇 根据学院的通知要求,我们XX级法学4班于4月1日晚上8:40在S223教室召开了...https://www.77cxw.com/fl/1454031.html
3.公司债违约案例分析及对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的启示最终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债券信用评级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并根据分析总结出的影响债券违约的主要因素对完善我国信用评级提出建议。作者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研究能够引起有关参与者对债券信用风险的重视,并为之后评估债券违约可能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35-1017173080.htm
4.长沙银行信用卡协商还本金应该注意什么7.1 案例分析 许多信用卡用户通过积极与银行沟通,成功协商还本金,减轻了经济负担。例如,一位用户因失业而无法按时还款,通过与长沙银行协商,成功将本金分期偿还,避免了逾期记录的产生。 7.2 启示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及时沟通和合理协商是解决信用卡还款问的有效途径。客户应该积极面对问,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逃避。 https://www.tiboo.cn/info/yqzhengxin/5386810/
5.实务案例财务担保合同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综上所述,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等有关规定,A公司对该项财务担保合同预期信用损失的会计处理不正确。A公司在2×19和2x20年度也应当对该项财务担保合同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而不应等到法院判决之后。 三、案例启示 实务中,企业往往容易忽略对财务担保合同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http://m.kuaijitoutiao.com/article/290008
6.外贸企业信用证结算风险分析汇总邦阅网幸运的是,在各方的努力和配合下,甲公司终于在香港时间 9 月 29 日拿到了香港法院的止付令,最终使这笔跟单信用证诈骗案化险为夷。 二、案例启示 从此案例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有一定差异时,应对供应商和委托人的资信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谨慎判断业务的真实性。代理业务并非只要合同条款...https://www.52by.com/article/13715
7.银行信息治理工作总结(通用20篇)(二)经常对员工开展案例教育,增强其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针对近年来银行案件频发的严峻局面,我们收集整理网络安全案例对全行员工开展深入教育,对案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处理情况及所产生的后果组织广泛的学习讨论,通过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防控能力和应对能力。另外,通过案例分析也查找了我行网络安全工作的隐患...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650587.html
8.银行兴衰——另一家被托管的商业银行尽管合并的信用社的贷款质量更差,但原海发行的资产质量也不容乐观,原海发行逾期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66%,贷款手续不全的占贷款总额比3%。在海发行遭受兑付危机之时,海南省政府组织公检法入驻海发行,协助追缴债务,截止1998年6月21日,海南各级法院受理以海发行为原告的386件案例,诉讼标的54.18亿元,但无一起判决执行。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36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