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风险案例分析3个风险管控案例天扬网络学习平台财税人的实务学习平台

近年来,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了众多贪污、挪用等经济案件,在互联网上,更是可以搜索到涉案金额达百万、千万甚至近两亿元的大案。很多人在锒铛入狱的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令人扼腕叹息,痛心不已。但追根溯源,这些案例,其实都与单位内部控制失灵有关。现代审计理论提出,审计工作重点应由先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服务为主,促使审计对象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经济运行安全。为此,本文剖析了内部控制失灵案例的种种表现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降低内部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失灵的表现形式

(一)现金收入延期或没有入账

1是不打字据收取现金

2是开具白条收取现金

所谓白条,是指非财政或税务部门监制的收入凭证,至少也不是单位统一印制的资金收入凭证。最简单的就是白纸一张,内容随意写就。其实,这同不打收据实质上没有多大差异,收入极有可能被挪用贪污,或放进小金库。这样的的案例也是难以胜数。如某单位违反财政性资金收支两条线和票据管理规定,使用从市场购买的收款收据,收取复印费4000多元,直接购买年货发给工作人员。

3是隐匿销毁收入凭证

有的当事人当时按照制度规定,开具了发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等正式凭证,私下里却瞒天过海,隐匿甚至销毁部分凭证,以达侵占集体资产目的。如某市中医院财务科女收款员张某,在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采取隐匿业务收入日报表等办法,先后截留医疗业务收入26万余元。除个人作案外,也有的集体单位为了能够支付一些非正常的开支,故意让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

4是提现少入或不入账

有的出纳从银行提取现金不记账,月末却以所谓的“未达账项”形式,挪用现金。有些表现得稍微隐蔽一些,一是利用银行管理疏忽,另行购买一本支票,专门用于作案;二是只让部分资金入账,比如实际提取3万元,移动一下支票存根金额小数点,入账金额就变成了3000元;同时月末编造虚假银行对账单,蒙蔽总账会计。某市农林局女出纳吴某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曾以此手法挪用公款263万元,最终110万元无法归还。

(二)非法支付或转移货币资金

1是暗渡陈仓转移资金

将款项转移到预定账号,套取资金。如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小会计、自诩“国内首富”的卞某,多次采用做假账等手段将近2亿元“掉包”给多家私人企业使用,从中取得现金回报。

2是同一事项重复报支

3是篡改增大报销金额

篡改单据,增大报销金额,主要利用总账会计与本单位办公地点分离,领导一时“管不到”和总账会计“不知情”之漏洞进行作案。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报账员张某某,1999年至2008年,通过涂改报销凭证数据,把发票的数额扩大等方式,贪污公款近1000万元。几百元的单据,她拿给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在原数据前再加上两位数,就变成了几万元;原本单位负责人已经签过的报销单据在其涂改后,报销数额就变了原来的几倍或者几十倍,然后到区会计核算中心套取现金。

4是摹仿他人签字报销

有的人直接摹仿领导笔迹,在虚开发票、假发票、捏造事实的自制单据上签字审批,然后拿去进行报销。由于经过潜心研究和多次练习,伪造的笔迹可能较为逼真,难以辩别。如原三门峡市扶贫基金会出纳郭某某,1993年至2001年间,虚开票据并摹仿签名,以支付房租、会议费等名义,贪污公款11万元。

(三)团伙合谋作案侵占公款

(四)利用领导权力侵吞公款

近年来,一些单位领导干部利用手中之权,职务之便,大肆贪污、挪用公款,甚至直接指使会计人员编造假工资单、假材料单等单据。例如,广东省东莞市某镇长李某某,贪污、挪用1。1亿元,用于澳门赌博;原重庆经济开发区主任唐文峰自1997年至2008年挪用公款2。18亿元。这些“一把手”、“一支笔”手握重权,作奸犯科,下属人员往往很难阻止,即使有内控制度,也可能是摆设。

二、货币资金内控失灵的原因

(一)个人思想道德滑坡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引进国门,一些人表现为心理失衡,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不惜铤而走险。有的因为江湖义气,一诺千金,挪用公款;有的因为手头拮据,爱慕虚荣,监守自盗;有的甚至包养情妇,挥霍公款;有的沉迷赌场,埋头股海,直至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此外,有的人本来生活非常优裕,却不可思议,鬼使神差般走上犯罪道路。这些直接经手现金,或掌管资金大权的人,早已成了“高危人群”。

(二)牵制稽查机制不全

一是因为基本没有制度,导致案例发生。如某镇巨额招商引资资金,任由张某支配使用,既无须集体讨论,也无任何制度约束,最终为其挪用1700万元资金去澳门豪赌,大开方便之门。重庆市潼南县原清退办发生了挪用百万公款抄股案,重要原因是该办谷某一人身兼领导、出纳、总账会计三职。二是虽有内部制度,却形成虚设。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生近两亿元经济大案,就是因为主管部门没有很好地进行监管。

(三)内部会计技术落后

(四)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一个单位发生贪污、挪用案件,“一把手”实难辞其咎。有的领导认为财务工作,非本单位主要工作,对上级也出不了成绩,所以关心不多,警惕性不高。特别是任用的关键岗位上的“守门员”不很精干,最后出了安全事故。还有的领导对下级部门,约束不力,致使个别“一把手”长期在赌场潇洒纵横,挥霍国家资财。

三、降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风险的对策

大多犯罪分子采用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和有多巧妙。只要控制到位完全能够避免。国法不可侵,审计是盾牌,如能制贪渎,岂在多刑杀本文认为,应以人为本,积极预防,降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风险:

(一)一把手重视内控建设

常言道,“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事实上只要领导高度关心和支持,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私营企业发生的类似案例非常罕见,是因为老板深知资金管理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前国家总理朱镕基也曾告诫,当好领导,必须“用好人,理好财”。所以,领导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慎重选拔财务人员,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努力防范风险。

(二)健全牵制稽查制度

以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指导具体的内控工作,要严格执行货币资金管理规范,实行职责分开;行政事业单位应对社会全面公开收费标准和所用票据,防止白条和不开收据行为发生;健全登记明细账,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对单位重大资金支付,实行领导集体讨论和审批签名制度,有效约束“一把手”,防止豪赌高官再现。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熟悉下级单位人事和工作内容的优势,积极开展稽查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使一些心存不良动机的人杜绝邪念,悬崖勒马。

(三)规范各类票据管理

货币资金收取本身离不开各类票据,加强票据管理同时就是把好资金进口关。一是实行票据专人管理,统一购领、限量发放、定期缴销。。使票据管理、开票收款和总账核对(核对开票收入是否入账)“三权分立”。二是通过健全会计记录,监督票据连续使用。会计记账凭证摘要栏登记票据号码。三是规范支票使用管理。印鉴保管者,备查登记所购银行支票;开具支票时,存根金额大写处理;定期同银行核对收支情况。如果银行账号比较多,出纳应汇总编报货币资金收支结存日报表。

(四)加强人员培训轮岗

在慎重选配会计人员同时,还需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因为一些人的坏思想一旦形成,就不会按正常牌理出牌,令人防不胜防。要有计划加强外部培训,并提倡自学,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要注意吸取外单位的管理经验和案例教训,创新控制管理,不断升级“防火墙”。此外,还应适时实施轮岗。各单位之间会计轮岗,可以取长补短,也有助于防止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和团伙作案。

(五)健全集中核算内控机制

在20世纪末期,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而快速的变化,汽车产业的竞争早已越出国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资产逐年上升,占整个汽车工业总资产的比例也由2002年的5%左右跃升至2006年的35%左右。当前,汽车产业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整个汽车工业中上游产业,它在整个汽车工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虽然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全球市场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散乱,产业集中度不高,绝大多数的小规模企业既没有充足的运作资金,也缺乏研发能力,根本无法研制出先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这些诸如低效率的结构性等问题不但妨碍了中国的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整车制造行业产生了相当的牵制。

中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诞生于1988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信兴业投资控股的合资企业,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汽车铝合金轮毂生产企业。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开拓创新,以技术为核心、视质量为生命、奉客户为上帝,凭借大量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在铝合金轮毂领域迅速崛起,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竞争优势。2004年以来,随着戴卡集团公司的组建,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翻了几倍,一跃成为一个年产1500万只轮毂的世界级铝合金轮毂制造基地,目前公司总销量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全球前三位。

企业集团是企业间以各种形式的资源有机结合为统一战略整体的组织行为,它促使产业中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关系发生改变。因而,企业资源配置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本文充分分析了戴卡集团所处的国内、外大环境,深入研究了戴卡公司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五大竞争优势,以少量资金及品牌资产先后入股了十几家轮毂生产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战略,并探索出了特有的集团公司经营模式--“本部核心+制造基地”。集团公司本部作为同步开发商(WSD),是该模式的核心部分,承担了产品设计、模具开发、样品试制等同步开发功能和25%产品的生产制造,各制造基地作为公司的OEM制造商,则承担了75%的产品生产制造。各制造基地严格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进行生产制造,向集团本部供货。集团本部承担制造检验、质量保证,以及市场服务职责,并将制造基地和自身生产的产品一起向整车厂进行品牌销售,提供系统供货服务。在集团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戴卡集团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集团管理原则--“五个统一原则”,即:

统一产品开发:集团公司本部负责产品开发阶段的全部工作,包括产品质量的前期策划、工程图纸的设计、模具的制造,各制造基地仅负责按照集团本部分配的订单计划进行生产。统一品牌:各制造基地生产的产品都必须统一使用“戴卡”商标,并在每件产品上永久标注“Dicastal”标识。统一技术质量管理:各制造基地需要按照集团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集团的《产品质量管理办法》的管理,方能进行批量生产,各制造基地全面接受集团技术质量部的管理。在产品技术标准上必须要满足集团的全部技术标准要求。统一销售:各制造基地所生产的产品全部由集团统一销售及进行售后服务,各制造基地不得自行销售产品。统一生产计划指挥安排:制造基地按照集团下发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计划的按时完成。在产品的包装方式、发运等物流系统上,制造基地要按照集团的统一要求进行。

通过对中信戴卡集团案例的深入研究表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佼佼者,现在正是快速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增加产能,与世界顶级对手同台竞技的时刻。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8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收购、重组意向,并且他们有的欠缺资金,有的欠缺经验。那么,希望通过分析戴卡集团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给国内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

但是这样一家有着煊赫历史的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品牌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诺基亚超过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则又被三星超过,排到了第三位。

而在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分析公司StrategyAnalytics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罗拉的当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下降39%,手机部门亏损4。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了80%。

败于“铱星计划”

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铱星。

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铱星系统卫星之间可通过星际链路直接传送信息,这使得铱星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地面网而直接通信,但这也恰恰造成了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维护成本相对于地面也高出许多。整个卫星系统的维护费一年就需几亿美元之巨。

谁也不能否认铱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却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费用,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发展了1万用户,这使得铱星公司前两个季度的亏损即达10亿美元。尽管铱星手机后来降低了收费,但仍未能扭转颓势。

营销战略失误

——价格跳水快,自毁品牌形象。在新品跟不上的情况下,降价成了摩托罗拉提高销量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许多摩托罗拉的忠实用户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称为“(价格)跳水冠军”。以V3为例,从刚上市时的6000多元的高端时尚机型跌入4000多元的白领消费群,再到2000多元的普通时尚消费群,直到停产前的1200多元。短期的大幅降价让不少高端用户无法接受,同时也对V3的定位产生了质疑,后果就是对摩托罗拉品牌彻底失去信任。

组织结构不能支持战略的发展需要

摩托罗拉是一个很重视产品规划的公司,此前摩托罗拉每开发一款新产品,通常先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趋势。但在快速升级换代的手机行业中,制造商们试图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者需求是非常困难的。

再加上摩托罗拉是一家技术主导型的公司,工程师文化非常浓厚,这种公司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技术论”,从而导致摩托罗拉虽然有市场部门专门负责收集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术导向型的企业文化里,消费者的需求很难被研发部门真正倾听,研发部门更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在那些复杂系统的开发上,从而导致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另外,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统一、不稳定,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一直降不下来,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购、规划上的难度。对于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商而言,同时运营好系统设备和手机终端两块业务,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吉尔莫曾说:“摩托罗拉内部有一种亟须改变的‘孤岛传统’,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此迅捷,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苛刻,现在你需要成为整个反应系统的一个环节。”

滥用福利

当外部环境使得摩托罗拉进入战略收缩期,赢利空间不再,高福利的企业传统便有些不合时宜。

THE END
1.《企业流动资产管理问题的案例分析》2700字.docx总结:标题:企业流动资产管理问题案例分析正文:案例背景:两合伙人共同成立新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初始投入资金为10万元,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当等原因,该集团运营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将分析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案。该集团流动资产管理存在问题:1.现金流紧张:在四个月后,企业的货币资金余额迅速升高,反映...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22/6221230225005243.shtm
2.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的财税处理会计审计第一门户三、案例分析 某证券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取得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佣金和手续费106万元。其会计处理: 2020年6月30日 借:银行存款1 06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 000000 应交税费——应增增值税 60 000[=1 060 000÷(1+6%)×6%] 将100万元记入《A101020金融企业收入明细表》第22行。https://shuo.news.esnai.com/article/202007/206331.shtml
3.商业银行投行与资本市场业务经典案例深度解析!六、商业银行参与债转股案例 案例小组讨论 第4讲 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业务(4月23日下午13:30-16:30) 一、商业银行参与资本市场产品体系介绍 二、商业银行参与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的路径和案例分析 三、商业银行理财或自营资金参与私募股权投资(PE、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模式 ...http://www.gunshuibbs.com/newslist/1/43184647.html
4.《财务报表分析》综合案例分析1.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分析 整个集团对货币资金实现了集中管理,子公司保有较少的货币资金。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商业债权规模大于母公司的商业债权规模,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预收款项规模小于上市公司自身的预收款项规模。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的规模均大于上市公司自身的相应项目规模。这意味着,对于公司的赊销业...https://www.jianshu.com/p/e2a06cdab2b8
1.会计案例分析报告(精选5篇)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是判定企业能否因此创造更多利润的一种手段,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效率不高,那么企业的高利润状态是难以持久的。公司本期经营效率综合分数为58.18,较上年同期提高24.29%,说明公司经营效率处于较快提高阶段,本期公司在市场开拓与提高公司资产管理水平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司经营效率在本期获得...https://mip.ruiwen.com/word/kuijianlifenxibaogao.html
2.企业资产重组模式与案例分析8篇(全文)企业资产重组模式与案例分析 一、债务式兼并 即在目标企业资债相当或资不抵债情况下,兼并企业将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及整体产权吸收,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为条件来实现兼并,兼并交易不以价格为标准,而是以债务和整体产权价格之比而定。 案例;仪征化纤收购佛山化纤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ksa7uv8.html
3.怎样理解营运资金对企业的影响股票频道案例分析 假设有两家企业A和B,它们拥有相同规模的流动资产和负债。企业A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和优化客户付款流程,成功降低了10%的营运资金需求。而企业B则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导致营运资金需求增加了5%。在这种情况下,企业A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为它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或进行市场推广。 https://stock.hexun.com/2024-05-20/212898296.html
4.内部会计控制——货币资金案例案例二: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 一、案例叙述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严密与否、执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一个企业如果有完善、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严格加以执行,必然会使企业内部组织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奖惩分明、权限适度、紧密配合、管理科学、秩序井然、堵塞漏洞...https://sjc.bfsu.edu.cn/info/1102/1093.htm
5.雷达图分析法–12Reads管理百科目录[隐藏]1雷达图分析法简介2雷达图分析法详解2.11.收益性指标2.22.安全性指标2.33.流动性指标2.44.成长性指标2.55.生产性指标3雷达图解决的问题4雷达图分析法案例分析4.1案例一:宝德信金融集团4.2案例二:...https://www.12reads.cn/wiki/%E9%9B%B7%E8%BE%BE%E5%9B%BE%E5%88%86%E6%9E%90%E6%B3%95
6.资产经营管理案例分析6篇资产经营管理案例分析6篇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资产经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自身资产,以提升竞争力并创造更大价值。在此背景下,分析和学习优秀的资产 创建时间 2024-01-26 15:30:04...https://hsy.chanjet.com/wenku/wkf3ea6c3b45b0.html
7.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案例分析(通用10篇)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经济问题之一,而成功的融资案例则揭示着融资双方共同努力以及良好沟通的结果,他们如何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进行有效融资申请和保证高效率的审批和风险评估,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案例分析吧。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案例分析 1 ...https://m.yjbys.com/chuangye/zhidao/chuangyerongzi/608928.html
8.公司理财案例分析(精选8篇)篇2:公司理财案例分析 1我国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筹资难度大,资金周转不足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的筹集与资金周转问题。首先,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银行通常因为中小型企业资信等级低、贷款业务和监控成本高而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7y297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