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方案》,将自然资源资产的范围限定为土地、矿产、海洋、森林、草原、湿地、水、国家公园等8类自然资源资产,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之外的,其他自然资源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1、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经验
2014年,山东省作为试点地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23年,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山东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意见》,同步发布《山东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在5项一级指标下设置了20项二级指标、90项三级指标,评分采取百分制,设“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评价等级。
2、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
2016年12月,《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联合发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依据。《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7个一级指标和56个二级指标。
3、特定自然资源管护考核
2020年8月,在过去已有工作基础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水利部印发《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制定了明确的指标体系,对河湖进行“体检”打分。
(二)自然资源领域相关工作机制案例分析
大鹏新区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南部大鹏半岛,2013年,深圳市将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被媒体誉为“全国生态文明第一考”。大鹏新区实施“双考核”“双督办”机制,“考核由新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出任领导小组“双组长”,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和考核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专家等组成考核组进行年终集中评审评价;党工委管委会督查室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双督查”模式,确保各项有关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三、借鉴与启示
对于考核内容,均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将“三条控制线”、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及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利用总量、岸线开发利用率、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灰霾天数)、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率、用水总量、防洪达标率进行定量分析;将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盘活闲置土地资源、群众反映事项的处理、综合执法监管机制的建立和运行、遵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标、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指标、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考核情况、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情况等进行定性分析。众多指标都可为自然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思路。
对于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与流程机制。首先制定工作计划,下发年度目标,之后形成工作团队,制定实施方案,撰写报告,自我评价,通过征求意见稿与代拟稿之后签发。工作团队一般由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和领域专家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