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广袤的三衢大地上,农作物进入旺盛的生长期。
作为农业大市,我市持续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创新力度,推出了一批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险种、特色险种。截至目前,全市保险机构共有政策性农业险种41个,其中特色农业险种16个。
一份保单,如何帮农民抵御农业风险,让农民饭碗端得更保险?
农险让农民种地有底气
“每年种猕猴桃,我最心焦的就是天气,如果年成不好,那损失是很大的。”江山市张村乡琚源村猕猴桃种植大户徐子鹏告诉记者,如3月底到4月中旬,在猕猴桃藤蔓新芽成长阶段遇到倒春寒、冰雹等天气,将直接影响当年挂果和收成。
江山市是中国猕猴桃之乡,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江山市农业主导特色产业之一,在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将会给农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风险如何规避?2018年11月,人保财险江山支公司在市、县两级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江山市猕猴桃种植保险试点方案》。2019年1月,人保财险江山支公司正式开展试点承保工作。
在采访中,江山市塘源口乡仓坂村一位参保的猕猴桃种植户的话,让记者很有感触:过去周围的人遇到七灾八难,大伙会多多少少捐款资助,如今自己缴了猕猴桃种植保险,即使是享受不到理赔款,那也相当于接济了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香柚(香橙)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水稻育秧保险、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聚焦农业生产各种风险“痛点”,特色农险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农民“饭碗”如何端得稳
如今,已落地的特色农险品种基本覆盖我市主要特色农产品品类。在政策性险种之余,各家保险公司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推出更有新意、更符合农户需求的商业特色险种。特色农产品保险正逐渐成为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
然而,特色农业的发展受其天然条件的掣肘,农业特色产业经济附加值高,但规模化效应不明显,险种创新成本也高,特色险种特别是商业性保险要突出重围,也非易事。如:以散户居多的农户需求得不到普遍满足,个体差异导致保险产品内容无法精准对接所有农户;保险公司和农户双方难以找到共同认可的定价依据和价格发布机制;农业保险多数为政策性补贴险种,商业性险种,从落地执行来说更加方便快捷,但因自交费的比例为100%,农户对其接受度不高,导致推进缓慢。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市各级政府及监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资金补贴、监管推动、创新激励机制等方式激发保险机构开办特色农业险种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我市还不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各级财政给予补贴,农户只需承担小部分保费就可以享受相应的风险保障,形成政府、农户和保险公司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