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动态特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我们的声音

【导语】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九年聚焦中国“三农”议题。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围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与精神,我院教师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经管学院教师解读专栏-

一、辛贤:稳产保供不仅事关我国自身粮食安全形势,更具有全球意义

二、何秀荣:粮食安全这件事绝不能放松!

三、林万龙:我们要建设怎样的乡村

从白雪皑皑的东北,到四季如春的南方,从物产富饶的东部,到风景旖旎的中西部,走进2022年,距离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已经一年,广袤的乡村,踏上了振兴的快车道,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就在这个特殊之年的开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如何规划中国三农工作的未来?我们该如何读懂这份指导全年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万龙表示,理解乡村振兴,理解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要走出功利化的误区,真正理解乡村发展背后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明白,我们要走向怎样的未来,要建立怎样的乡村。

四、司伟:要解决乡村产业同质化问题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乡村发展的历程中,产业是至关重要的基础之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提出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等。乡村产业是乡村居民就近就业、提升收入的基础,未来如何才能让乡村产业更进一步发展?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说,“当前亟须解决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也需要重视乡村产业同质化的现象,从根本上挖掘乡村本身的资源禀赋,建立符合乡村特点的产业,让乡村产业具备在市场上立足的能力。”

五、穆月英: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保驾护航,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穆月英表示,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利于避免市场价格波动给种粮者带来的利益冲击,避免“谷贱伤农”。同时针对文件里面强调的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穆月英指出,总体来看,家庭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经营单位,但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农户生产经营较难获得规模效益,在市场竞争中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均处于不利地位。因此,通过政策保底使农民种粮不亏本,再通过市场让农民增收,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六、李晓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这是三大粮食作物首次列入稳定措施范围里。此外,一号文件指出,2022年将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我国农业生产补贴政策和保险支持政策,还有怎样的改善空间?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峰表示,完全成本保险能为种植三大粮食作物的农民提供更高的风险保障水平、更广的保险责任范围,惠及全体农户,解决农民种粮后顾之忧,同时目前的农业保险产品对农业大灾风险的抵御能力还有待提高,形成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全链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势在必行。

七、蔡海龙: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蔡海龙指出,要“软”“硬”兼施,确保粮食长期持续稳产保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首位,要采取“硬”措施稳定粮食生产,还着重强调了两个方面的“硬“责任。同时明确提出,要增加“软”激励,提升“软”实力,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因此,要保障粮食安全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全文阅读:蔡海龙: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八、朱俊峰:从生产环节入手减损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实现“颗粒归仓”,相当于建设“无形良田”。对此,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俊峰教授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中表示,粮食生产环节是粮食供应的第一环节,粮食生产水平决定了粮食供应能力。生产环节的减损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收。

-经管学院智库解读专栏-

即将迎来95岁华诞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续中国知识分子数千年来从未断绝的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匡扶时政”的担当精神,秉持“厚中博外、知理践行、立德育才、济农泽业”的育人理念,遵循学科建设国际化、决策咨政本土化的思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咨询报告,充分发挥着人文社科智囊和智库的作用。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展望未来,各研究机构将以“国之大者”为主攻方向抓好政策咨询研究,以高质量成果为导向更好服务中央决策,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

樊胜根:转型农食系统,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一号文件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从农业食物系统角度转型角度来谈谈乡村振兴。他指出,农业食物系统涵盖了农业与食物价值链上所有活动和要素及其交互关系的总和,是保障国民营养和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转型农食系统助力乡村振兴面临很多挑战。因此,农食系统必须向高效的、营养的、可持续的、有包容性和韧性的方向转型,以应对多重风险叠加的影响。农食系统转型目标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协调统一,应从发展多赢型或集成式技术创新、优化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等路径推动农食系统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

韩一军:全面系统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经管学院教授韩一军表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既注重全面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又注重突出重点和关键点。二是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挑战,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强调了要采取实招和硬措施稳住农业基本盘。三是强调了保障粮食安全和不能发生大规模返贫两条底线。四是明确提出保障好粮油肉菜等初级农产品供给是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而且要压实各方责任。五是更加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问题。

赵霞: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霞表示,粮食生产主题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涉及到农业农村方方面面发展的文件。”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等多重问题和情况交织叠加的背景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如期而至。其中在第四条重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和物质基础,而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则是最为重要的抓手。

国际经济研究所

林发勤:乡村振兴有引导,民族复兴有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林发勤就坚守国家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三个方面谈了对一号文件的理解。他表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一方面是保证目前粮食种植面积稳定,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另一方面是在耕地面积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技,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种子研发力度,充分实现技术强农,科研兴农,利用科技来突破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瓶颈。

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张正河:对乡村振兴中县域经济及城乡融合的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发表了在学习2022年一号文件基础上对乡村振兴中县域经济及城乡融合的思考。他表示,2012年以来,国家注重发展县域经济对三农方面的作用,但用3节标题和多节篇幅布置县域经济及管理是历年一号文件所没有的,足见对县域经济的重视。今年一号文件明确县域产业、县域消费、县域统筹的在乡村振兴中特殊重要作用,对强化县域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中国农业大学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多年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出版县域经济丛书10部,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在全国有影响力。

“一带一路”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科技创新院

李春顶:以稳产和增收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提出了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重要的农产品供给,也就是要确保“米袋子”,“油瓶子”和“菜篮子”的供应安全。而要保障“粮油菜”三方面的供给,稳产和增收是核心渠道。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世界局势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文件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任务,凸显了国家对农业农村持续发展、农产品产量持续提高的重视。

畜牧经济研究中心

王玉斌:聚焦乡村振兴,畜牧业与服务业大有可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畜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玉斌表示,2022年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突破常规将“2022年”放入标题,一是强调年度性,二是强调工作完成度——从诸多“工程”“项目”任务的明确表述中亦可窥见端倪。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农村、农民”,极富系统性和针对性,突出了“真抓实干”。

健康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

方向明: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健康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方向明表示,2022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是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的新变化,是持续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当前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的重点在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便民服务方面,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对此作了相应的政策安排,他从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和便民服务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中国农业产业链研究中心

吕建军: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增强消费者信心

会计案例研究中心

陈秀凤:深入研究作物生产完全成本,用好农业保险政策工具

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

田志宏: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田志宏教授指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设施农业的智能化装备研发与应用”,以及“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其中,涉及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关键词,主要有全程全面机械化,高端智能绿色装备,补贴农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补贴兑付方式,农机农艺融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最重要的“黄箱”支持措施。2004年起,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农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开辟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黄金时期”。经过十八年的发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重点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助推农业机械化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THE END
1.“乡村振兴保”普惠保险推广创新案例入选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近日,农业农村部在梳理各地、各金融机构选送金融支农惠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遴选出可复制、可推广、可学习借鉴的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与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中国人寿“乡村振兴保”普惠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模式入选十大创新模式,中国人寿参与开展的吉林省商业性玉米种植巨灾保险保障案例入选十大典型案例。 https://m.gmw.cn/2024-05/28/content_37349536.htm
2.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电话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地址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是中国的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主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各种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可能包括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林木保险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其他风险保障服务。农业保险旨在帮助农户和农业企业减轻由于自然灾害、疾病、市场波动等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https://www.xyz.cn/toptag/dongjinghaishangridonghuozaibaoxian-30208.html
1.农业保险案例农业保险案例 近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上海调研时指出,要将农业金融保险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新增长点,坚持服务“三农”,推动实现产业发展、政府满意、农民得实惠。张桃林在听取了农业保险公司业务开展、险种覆盖、产品创新等情况汇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b79k72b.html
2.数据要素×现代农业数据要素x现代农业案例嘲三年行动计划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驱动力,全方位、多层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旨在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数字农业体系,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为全球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通过深化农业保险服务改革、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具...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156294/article/details/138059742
3.农业保险中骗取财政补贴问题研究(二)结合案例并从农业保险合同涉及的内容入手,产生骗取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现象的原因有 1.农业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小农户)相关知识素质低。我国农业发展尚未形成现代农业规模化模式,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单个小农户生产模式。农村地区文化水平偏低,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一些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反映在进行农业保险宣传的时候,土地户...https://m.lunwendata.com/show.php?id=111188
4.农业保险发展分析12篇(全文)通过图1可发现, 近15年内, 湖北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不断增加, 粮食产量也不断增加,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诚然, 这跟水利设施的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提高、农业技术人才的增加、农业器具的便利等因素有关, 但与农险的发展和完善也有关。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使农民更愿意出钱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农业买保险。Arrow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q9g834js.html
5.“农业保险:守护农田的坚实盾牌——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创新之路...农业保险:守护农田的坚实盾牌——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创新之路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河中,农业保险如同一面坚实的盾牌,为农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护。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日益显著,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农业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创新和发展对于保障农业稳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https://zhihxc.com/hy/2546.html
6.2022年海南保险业理赔典型案例发布涵盖农业保险降保险等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 吴英艳)3月15日,海南省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7个2022年海南保险业理赔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2022年海南保险业理赔典型案例,涵盖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保险等不同险种。 据了解,2022年,海南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00.9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31%;提供风险保障65.77万亿元,较2021...https://www.hndnews.com/p/609960.html
7.国内农业保险市场的政府定位:守夜人还是主导者?但是,农业保险经营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严重的逆选择、道德风险使农业保险的经营成本很高,而农民又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因而,农业保险纯市场化经营在国际上鲜有成功案例。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很多国家政府纷纷以各种方式介入到农业保险市场。对此,有学者认为中国政府也有必要介入农业保险市场,[1~3]也有学者提出...http://www.sass.cn/109001/375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