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7月28日电(记者杨丁淼、柯高阳)理发、洗澡、挖耳、按摩……家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永怡东苑的黄振通老人,每周都会迎来两位护工上门服务。黄振通前些年中风后身体无法动弹,社区居委会知道情况后,帮忙申请了失能等级评估,老人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享受居家照护服务。
“这些护工真是尽心尽力,帮了我们大忙。”老伴宋树清说,黄振通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好多了,自己的照护压力也大大减轻。小区里还有十多户失能家庭,在她的带动下都参加了长护险。
两位护工在失能老人黄振通家中提供照护服务。新华社记者柯高阳摄
南通是著名的长寿之乡。2016年,南通成为全国首批15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
南通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科长狄红娟介绍,截至去年底,南通长护险参保职工和居民占到全市常住人口的90%以上。
“参保人只要达到中度及以上的失能评级,就能享受长护险各项待遇。”狄红娟告诉记者,当地近90%的失能人员选择居家照护,不同失能等级还有每天8元到15元不等的家庭照护补助,帮助失能家庭减轻经济压力,提高照护质量。
南通市一家辅具租赁机构大厅内,有多种辅具产品可供失能家庭选择。新华社记者柯高阳摄
在南通市银城康养护理院,96岁的张芹如老人已经入住5年,护理院除了每天安排营养餐食,还有护理员提供肢体和认知康复训练,帮助老人舒缓心情。护理院200多名长住老人中,享受长护险待遇的有103位。
南通市医疗保障局局长张劲松告诉记者,入住护理机构享受长护险的失能人员中,约20%是从医疗机构的长期监护病房转入。这样失能老人既可以享受质量等同的护理服务,又节约了医保基金支出,提高了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长护险还带动就业、培育产业。试点8年多来,南通的定点照护服务机构由2家发展到361家,吸引社会投资3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张劲松介绍,当地正在新建5000多平方米的长期护理服务产业园,推动银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