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毕业论文大全11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基础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收治复发性喉癌、下咽癌98例。男83例,女15例,35~76岁,平均53.4岁。原发肿瘤从首次治疗到确诊复发为4个月至9年,平均17个月(图1)(本文图见封三)原发肿瘤分期见表1。

1.2再手术治疗采取单纯根治性颈清扫23例。全喉或全下咽切除术45例,并常规行患侧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及健侧选择性颈清扫术,修复方法为食管内翻剥脱+胃上提咽胃吻合术15例,下咽癌切除+结肠上徙代下咽食管术2例。因颈部术后组织缺损较大,其中行胸大肌肌(皮)瓣修补术29例。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用SPSS12.0软件包,组间用t检验,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chart。

2.结果

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延期愈合31例,咽瘘9例,经抗感染以及局部换药处理6例咽瘘自行愈合,仅3例手术修补并获成功,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3年死亡45例,失访11例,随访率88.78%。失访按死亡计算。喉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33.33%,下咽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和5.88%而单纯放疗或姑息治疗1年及3年的生存率仅为10%和0%。

3.讨论

2课程设置

3培养模式

当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单一导师制培养模式,即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基础医学研究生主要是在基础医学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培养从事基础医学教学与研究的人才,显然已经不能解决现阶段我国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就业难问题。为此,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开始提出基础与临床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3个阶段来完成。

3.1理论课学习阶段

3.2临床见习阶段

3.3课题完成阶段

各教学单位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以导师为组长的论证小组,指导研究生结合自身实际,做到兴趣和专业要求相结合,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科研实践、收集病例、论文撰写等工作。导师组有责任和义务对每名研究生进行辅导,安排专人就毕业论文的内容、质量等进行指导、审核,确保研究生熟练掌握基本要求,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水平。

一、研究思路及方法

见表1,调查对象包括2012级、2013级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问卷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就业单位,采取打分法对24门课程及三个实践环节打分,分值1~4分,1分表示不重要,4分表示很重要。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共有84人完成调查问卷,其中2012级超过60%,2013级超过80%,收集到37条建议,可以反映班级整体状况。

二、数据描述

1.实习及就业单位分布状况

医疗保险专业包括两个实习环节,第一次是临床见习,见习单位学院统一安排,见习单位为医院临床科室,第二次是毕业实习,实习单位由学生自主联络,鼓励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一致。表2显示,2012级实习就业单位一致性明显高于2013级,一致性比例达到80%,保险行业就业实习比例为远高于2013级,76.00%,2013级在卫生行业实习就业比例明显高于2012级,卫生行业实习比例50.00%,就业比例27.78%,医院仍然存在编制紧张的问题。

2.课程分值分布状况

重要性自评打分调查涉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各自包括三个模块。理论课程模块包括医学类课程、保险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三个模块。医学类课程包括医学类课程和疾病分类学,医学类课程采取集合处理。保险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人寿与健康保险、社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学等。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卫生管理学、医院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课程。实践课程模块包括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部分。

(1)三个知识板块总体情况

医疗保险专业知识板块包括医学类、管理类、保险类和实践类课程。四类课程构成医保专业的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知识模块。表3显示,对于医学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打分高,尤其是医学类课程,两个年级都认为非常重要,管理类打分在四类课程中最低。2013级学生打分普遍高于2012级学生,可能与学风有关系。

(2)医学类课程得分高

医疗保险专业医学类课程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和儿科学,以及疾病分类学。医学类课程得分高于其它课程板块,医学类课程打分都高于1分。疾病分类学打分较高,2013级高于2012级。

(3)管理类课程得分偏低

医疗保险专业管理类知识板块包括管理学基础、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课程。表5显示管理类课程得分都低于3分,低于医学类课程,2012级整体平均得分在2.24分,2013级得分2.82分。管理学打分都高于1分,2013级打1分的比例在各门课程中都明显少于2012级。2012级对此类课程打1分的比例较高。

(4)专业类课程得分较高

醫疗保险专业保险类课程包括保险学原理、保险法、人寿与健康保险等课程,保险类课程属于专业课程。表6显示保险类课程得分2013级都在3.40分以上,2012级得分在2.80-3.08之间,得分高于管理类课程,低于医学类课程。2012级对此类课程打1分的比例低于其对管理类课程的评价,仍然高于2013级打1分的同学的比例。

(5)实践类课程分值分布

三、数据分析及思考

1.基础医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医保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时限,该专业对医学基础知识主要以了解为主,医保专业设置的医学类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种类不全的特点。医学类课程学习难度大,课时少导致教学进度快而体系不完整,学生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严重。毕业生在经过毕业实习或工作之后,回顾性调查时给予医学类课程很高的重要性分值,说明学生从工作中切实感受到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2.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评价得分偏低

3.管理类课程的重要性评分普遍不高

实践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和医学类课程,管理类课程重要性评价得分最低。在培养目标设置中,医学类、管理类和保险类同等重要,医学类和管理类是保险类的两翼,这两类知识是中医药类大学医疗保险专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也体现学科发展的特色。所以,我们需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相对于医学类和保险类知识直接体现在技能方面,管理类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作用的体现比较慢。

四、培养能力型医保人才的对策建议

1.医学类课程需要增强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课程建议中,2012级学生有2人提及“增强医学知识”,该学生在保险公司理赔岗工作。2013级有8人提出建议,要求增强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医学授课老师应该提高要求。在当前学时空间内,应该加强医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适当延长医学课程的学时,专业所在学院应该加强与医学课程老师(医学院)的沟通,就医保专业对于医学知识的要求程度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共同明确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

2.管理類课程需要调整学时和课程门类

3.毕业论文环节需要重新设计或取消

4.加强医学类课程和保险类课程的衔接

目前,医学课程和保险课程脱节严重,保险行业对医学知识的需求不明确,保险医学课程开发不够,掌握保险知识又懂得医学知识的教师人才缺乏,教材和师资匮乏,使得学生技能难以提高。高校需要与保险企业加强合作,校企合作搭建平台,着力培养双师型人才,或者开展技能培训,企业内的核保核赔等专业技能培训前移到高校课堂,实现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先平,刘雅,袁杰.对我国医疗保险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705-706

[2]方立亿,柳伟华,唐建华,司毅,廖唐宏.社会医疗保险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路径实证研究[J],2013,(8):618-619

[3]张文玲.医疗保险营销人才专业能力研究[J].中国人才,2014,(14):179-180

1.3实验技术的锻炼在思考科研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室研究生的日常科研工作,担当研究生小助手,掌握并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操作,为后续正式实验打下基础。告诫学生不能“眼高手低”,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技术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锻炼实验技术的过程中对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初步的实验,以验证实验想法。当发现实际结果与预期不一致时,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最初的科学问题。

1.4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实验后,根据初步的实验结果进行最终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开题报告。学习用科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科研思想。根据其他老师和学生对于整体实验设计的看法,再进一步修订自己的实验方案。

1.5实验方案的完成学生完成最终的实验设计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锻炼。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告诫学生一定要秉承科研诚信的原则,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中得出的实验结果才是真正的结果,督促学生根据实际结果调整实验方案。在出现实验结果后,学习如何判断和分析实验结果,要有思辨精神,并学习指导自己下一步研究方向,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的科学性。对于不理想的结果不气馁,学会分析原因,并努力解决。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后,要及时与导师和实验室实验人员进行沟通,学会互助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学会坚持,学会对待实验中的点点滴滴,了解细节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总结汇报科研结果,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科研锻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答辩的准备,总结和交流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2.1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当学生按照研究计划完成实验工作后,即进入对所有实验结果汇总分析和汇报的阶段。此时指导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静下心来回想这一年的工作历程,回味其中的细节,对于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最终的实验结果能否回答所提出的科研问题与最初的实验设计进行对比,有哪些改动和补充实验中还有哪些不足如何进行补充和完善

2.2撰写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了解毕业论文的整体构架及写作思路。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学习如何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表达整个实验设计过程,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图、表等展示实验结果。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要实事求是,不浮夸,客观地进行分析。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要有理有据。指导老师要对论文反复进行修改,与学生共同商讨。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主要包括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富有成效的实习带教方法会使毕业生从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中受益匪浅,可极大提高中药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

PBL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理念,是时刻不离问题的教学模式,具有有的放矢、高效率等优势。通过PBL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笔者结合毕业生实习带教实际,首次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毕业生实习带教的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提出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实习带教模式。本文提出的PBL毕业实习带教模式,将为中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基于PBL的选题指导

当前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实习期间主要从事偏向于中药药理或化学的实验研究,往往是对具体中药或复方的研究。因此,在实习之初,带教老师可多通过PBL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引导学生首先选取待研究的中药,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研究选用药物的哪方面内容,是偏向于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质量控制还是药理研究,若是药理研究,是研究抗癌、保肝、抗抑郁还是其他等问题。

2基于PBL的文献检索、研读指导

在选好题之后,文献查阅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基于PBL启发学生搜索、思考当前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有哪些,通过哪些数据库能下载到全文而哪些只能看到摘要等;在清楚了文献数据库之后,就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数据库搜索文献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之后,需要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系统的研读。此时,可以通过开展让学生讲解文献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并在纠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文献研读的能力。

3基于PBL的实验设计指导

4基于PBL的实验过程指导

5基于PBL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指导

在实验操作阶段完成之后,即进入了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分析阶段。此时,基于PBL启发学生思考选择何种统计软件、利用所选统计软件中的何种检验方法来分析、如何分析、何时有统计意义、如果需要用图表来呈现结果如何来制作图表等问题。通过基于PBL带教,学生掌握了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呈现结果的方法,不仅使学生独立完成了对实习期间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呈现,而且为毕业后科研生涯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奠定了扎实的科研素质基础。

6基于PBL的论文撰写指导

7结语

当前,实习带教方法的优化改革已成为高等院校从事毕业实习带教同仁共同关心的话题。PBL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优秀教学方法,在国内已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渗透到普外科[2]、肿瘤[3]、麻醉[4]、神经外科[5]、护理[6-7]、急诊科[8]、血液科[9]、中医内科[10]、检验科[11]、医学影像学[12]、乳腺病科[13]、病理学[14]等多个学科。本文结合中药学实习带教实际,首次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的选题、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实验过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提出基于PBL的中药学毕业生实习带教模式,以期为中药学及其他学科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芳明,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19(1):58-60.

[2]于爱军,张学军,刘金龙,等.PBL教学方法在普外科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100-101.

[3]蒋亦燕,杨晓蕾,全世超.PBL教学法在临床肿瘤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健康研究,2011,31(2):149-151.

[4]蓝鹏.PBL教学法在口腔外科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4):75-76.

[5]隋宇玲,王文军,周玉琛.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课间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10-111.

[6]施华.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00-101.

[7]王佳琳.护理专业PBL教学法示范课程的建设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147-148.

[8]王丽,杨辉,宋丹,等.急诊科高护实习生应用PBL教学效果评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98-99.

[9]孙士玲.PBL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65-66.

[10]孙晓敏,余克强,赵晓山,等.中医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54-55.

[11]张苏,唐先平,沈朝辉.PBL教学法在医院检验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2):248-249.

[作者简介]汪炜(1980-),男,江西上饶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林慧(1982-),女,江西上饶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鄢印根(1982-),男,江西南丰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江西上饶334000)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各个领域开始注重对人才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职高专对学生的培养重心偏向于对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及熟练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医学专业领域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转变,缺乏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将逐渐被淘汰。现阶段,医学本科专业就对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科毕业生若继续深造则离不开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到了更高层次的专业研究领域,科研能力越发重要。提高对高职高专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方式的创新与突破,成为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培养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跨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教育体系提出的要求更加具体、符合国情,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可见,教育必须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创新,才能真正逐步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结合要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着重强调了“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党和政府对医学教育的重视更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与卫生事业提出的新要求。科研能力作为医学学科领域重要的素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是需要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方面。

2.医学专业领域学术培养的要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中也重点强调:“医学发展新趋势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落实到高职高专医学专业教育领域,培养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而且能够提升医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现阶段,人们对于医学的社会需求正逐渐由防病治病转向对生命质量的提高。在这个趋势下,专业学术领域不仅需要更多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科研应用型人才。传统的纯技能型人才和纯理论性人才培养方式不再满足社会的需求。医学专业领域需要的学术型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探索精神。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拥有创新精神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激情。

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突破方向

1.创新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方式。在我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课程主要有病理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教学方式主要有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其中理论讲授主要是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讲解基本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知识;实践指导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演示和主要要点的强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学到已被证明的知识和原理,可以很好地传承已有的医学知识。然而,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却是欠缺的。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么自行通过理论推导,完成实验报告;要么敷衍实验过程,欠缺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最后为了呈交的实验报告显得完美,即使是实事求是观测到的实验数据也轻易篡改,将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抛到脑后。

为了改变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状况,教育领域尝试将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调换。先尝试引导学生自行实验,并认真将数据记录下来。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不同的实验。如在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中,有一门药理学,以镇痛药的镇痛效果为例,学生实验是以生理盐水为参照,测试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以安乃近溶液做对比。若是学生事先已经在理论课上学习过药理的经典实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不存在求知的欲望了,最多只是求证的过程,然而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不多,有时候实验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的结果大相径庭。此时部分学生要么放弃实验,要么照着教材的实验数据操作,使得教学的过程无效。

学生的科研能力需要持久培养,不仅需要学生的坚持,更需要教师的持续指导。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刚开始会遇见困难,无从下手。我国的地方教育各有差距,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个水平,因此重点培养在所难免,这与精英教育不矛盾。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将论文写作的过程教导给学生,首先根据论题做实验,整理出实验数据,即数据统计、绘图、制表等;其次搜集资料,确定并阅读参考文献;接着撰写论文。论文完毕后,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审核与评估,若是优秀的论文,可以推荐到校报或者地区学术杂志上发表。这是对学生莫大的肯定,也是维持学生撰写论文积极性的最有效方式。

三、创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

3.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医学领域所有的科研成果,均需要实践的证明。从课堂教学开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十分重要的方法。实验课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这是有效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式。如解剖学课程中的解剖实验是考验学生的实践课程。这个实验是综合性的大型实验,在解剖过程中,学生对生物体所有器官的认知是一个立体的画面,需要根据实践,将解剖过程中的重要部位进行图解和标示,并将所研究的器官制作成标本。所涉及的细微步骤均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技巧与专注力。实践的过程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如生物体各个器官的功用、药物的效用等。在医学解剖实验中,并非一开始就开始解剖人体,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研究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医学研究与实践更是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领域,更体现在临床上。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科学态度与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都是现代医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1]华危持.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

1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类型

1.1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科学研究是知识发展的主要源动力,也是推动着病理学科发展水平的灵魂。研究生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主力军。目前,科研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与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培养模式一样,先进行一年的集中授课,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理论讲授。第二年开始按照导师指定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最后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并发表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通过科学研究,研究生可以学习不同的先进的病理学实验方法(如细胞培养、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等),提高科研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研究生期间,基础医学研究生还要进行本科教学,进一步提高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并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但此期间,基础病理学研究生不进入临床进行对疾病诊断能力的基本训练。

1.2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在完成半年的集中授课之后就进入临床,在医院学习疾病的病理学分类,掌握疾病病理诊断的程序和规范,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病理培训,使其获得诊断病理学如外科病理诊断和细胞学检查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其目的就是达到初级病理医师的专业水平,最终成为高级临床病理医生。可以说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病理学研究生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并因病理学在各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各级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病理学专业人才,急需大量的病理学人才服务于医院、服务于社会。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趋加大,一些临床病理学研究生只想尽早参加工作,不想进行所谓的科学研究,这种想法就导致培养出的一些研究生成为没有思想的干活机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和科研资源的浪费。病理学除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外,也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的关系。不仅如此,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病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共同目的和任务就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正常和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为诊断和防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服务。病理学所涵盖的内容和范围非常之广泛[1]。故在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应努力提高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3培养复合型病理学人才的思考

二是发展性研究,这些题材虽有前人或他人曾涉足研究过和探讨过,但作者在此基础上对此又有新的启迪,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也就是选题有其新异之处,这类科研和撰稿的效益虽有局限,但困难较小。

选题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作者自己的特长,要与自己所攻读和从事的专业对口,深知自己的业务能力,对基础理论扎实者,可侧重于理论性探讨,对操作技术熟练者,可选择临床分析或流行病学调查。

例如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新、方法先进,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病例更多,观察更深,诊断治疗方法有创新,效果更好,提新见解等等。创,多指前人没做过或没发表过的,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凡达到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即符合创造性。新,指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已有的,要仿中有创,推陈出新,即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老药新用、古方今用)

引言(前言),引言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1历史回顾

我国开办“基础医学专业”规模有限,历史不长。1996年,原国家教委在建立第四批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时,批准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1]、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2]、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3]和哈尔滨医科大学[4]等成为首批开设并招收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大学,其中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为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而浙江大学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为基础医学专业试办点。2001年,华西医科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5]相继开设基础医学专业。

目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专业均为本-硕-博联读八年或九年制,哈尔滨医科大学为本-硕连读七年制,而浙江大学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和安徽医科大学均为五年制本科。

早在2001年,我们就向学校提出开办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的设想,2004年抓住学校转制移交(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的机遇,再次申请获准,并于2005年正式招收第一届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40名,2006年又有40名学生入校学习。

这些年,尤其是近2年来,我们经过大量文献调研、实践和实地考察,逐渐形成了基础医学专业建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体系。

2基础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1基础医学专业定位

开办基础医学专业的定位很明确,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富有创新思维,适应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现代生物医学科技和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主要从事生物医药基础教学和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知识基础固然重要,但在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惟有创新才能适应,惟有创新才能发展。因此,创新性人才培养是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重中之重。

2.2建立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意义深远

作为我校新开的本科培养专业,综合分析国内同行建设形势,大力加强基础医学专业建设,并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迫切而意义深远的大事。

首先,我校医学基础学科有比较好的科技实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开办基础医学专业在华南、中南地区还是独我们一家,占有地缘优势。但国内开办这一专业的另外六所学校,都是教育部属综合大学或省建“211工程”学校,其中四家建成了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因此,按照名牌专业建设目标要求,着力加强基础医学专业建设,创建具有理工与医学相结合特色的研究型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是我校迎接挑战,提高人才培养层次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基础专业学科建设发展,主动参与国内同类院校竞争的重要标志。

第三,基础医学专业尚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和十分成熟的培养方案。从教学目标来看,基础医学专业人才更需要强化科学研究素质,更需要创造性品质,更需要大学科综合交叉的节点。因此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核心课题,从新开设的基础医学专业和重新组合构建的四大实验平台(见后)作为突破口,将是十分可行,而且大有可为的路径。

因此,加强基础医学专业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性研究型培养人才模式,是改善我校医学基础类研究生质量、优化我校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2.3国内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按照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要求,各校在加强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成效,值得借鉴。

一是重视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拓宽理工科基础。主要是利用综合大学的优势,把学生并入其他理工类专业同步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均采用这一做法。

二是加强教学内容体系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浙江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基地班”教学中,积极探索“以器官为中心”的整合式教学模式,把基础医学课“以系统器官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重组,编写一套适合于基础医学专业的跨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和讲义。有利于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系统思维。

三是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训练。各校在组织学生开展设计性实验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同时普遍实行“导师制”,让学生早期深入科室实验室,早期进行科研工作训练。

2.4建立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我校基础医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牵引,在实践中推进基础医学专业的全面建设;通过改革实证,又反过来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通过加强基础医学专业建设,创建成在国内有影响的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2.4.1科学构建基础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修订和完善基础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全面论证并制定一套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方案。新培养方案要体现出,拓宽理工知识和人文知识,强化科学研究素质,强化创造性品质,强化大学科综合交叉,强化动物实验操作和基础医学科研过程训练,明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我们提出新开设科技史、科学学、科学研究方法论、创造心理学等系列科学研究素质课程,开设生物医学前沿新技术课程,以及以生物信息学为代表的跨大学科新课程。

2.4.2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引,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优化基础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5~6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其他主干课程全部达到校级优质精品课程。

2.4.3加强系列实验技术平台为主的条件建设

按照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层解剖等)、形态学、机能学以及细胞培养与免疫学等四大技术平台为主体,进行优化重组,建成系列的研究型综合实验室,并达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求。依据四大技术平台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开设并创建系列以研究和设计为主教学实验,新编配套的实验讲义,进一步拓展所有基础学科的研究型教学。

2.4.4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以创评各类教学名师为契机,大力加强青年教师教学骨干培养,要突出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好老专家、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做好科研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提倡PBL教学法,使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6]。

2.4.5巩固完善学生毕业实习和科研创新基地建设

2.4.6改革教学过程管理,建立配套质量保证体系

把好课程考核、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的把关。要在导师制的实施、学分制的完善、集中科研实习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和操作细则。

总之,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培养定位是研究型的创新性人才,不是临床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这一专业的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必须始终贯彻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全程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张仲远、吴金兰、阮晓群等.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流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5-6

2、汪玲、郭慕依、胡锡琪等.加强基地建设,探索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6):15-16

3、贾雪梅、吕正梅、陈晓蓉.基础医学专业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解剖学杂志,2006,29(2):229

4、蔡景一、顾江、李学军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运用PBL方法的效果分析.医学教育,2005,12(6):53-55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一、药学专升本学生的自身特点

相对而言,专升本学生属于较为特殊的人群:一方面,他们已经历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有些学生已经就业过,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心理年龄较一般的在校生成熟,自觉性和自律性较强;普遍具有学习的需求,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另一方面,由于受专科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缺乏创新能力;掌握的专业知识面比较浅,重在实用性和技术性,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此外,专升本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要比4年制的本科生差,不能较好地正视在学习、生活、实习或就业等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面对这些问题,药学高等院校应采取措施,提高药学专升本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学校应对专升本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弥补学生的心理缺陷,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优缺点,提升其对环境等的适应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团举行的各类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草药”嘉年华等,通过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打造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药学专升本学生的专业理论性和技术性较高,从长远发展考虑,毕业生考研是提升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很好的途径,可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深造。

二、药学专升本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专升本的学生专科期间所学专业涵盖药学、中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和药物制剂技术,因而学生基础存在着较明显差异,对药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偏重补充、巩固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加综合性课程的比例,即以药学专业知识为主干,以化学和基础医学为基础,以外语、数学、计算机为基本手段,重点讲授药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前沿性内容。

2.教学模式

由于专升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可借助录像、多媒体、幻灯片等多种教学技术,开展问题式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增加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科的当前现状及发展动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对药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药剂学课程中讲授靶向制剂章节时,课堂讨论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一种靶向制剂,围绕其辅料、制备、优点和不足等,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论文,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汇报,通过小组答辩、教师点评的形式予以评价。此种方式不仅极大地巩固了相应的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组织能力。

三、药学专升本毕业论文导师制的开展

[1]邵海燕,蒯丽萍.药学专升本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药学实践杂志,2006,24(6):375-376.

THE END
1.课程保险为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安全保障;保险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家的智慧与力量。《保险学》这门课程从风险和风险要素导入,用浅显的语言向大家介绍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保险产品。学习完这门课程大家会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对保险有更客观、更全面的理解,熟悉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家庭...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73bce0f16d8a05eed6525ce
2.乌什事业编招聘2023年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1:湖北:武汉()单项选择题 陕西:郑州广西:桂林青海:西宁江西:南宁 2: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采取“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是()。单项选择题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28377.html
1.重疾险故事营销经典保险案例分析100例你是否曾经想过,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保险的价值究竟有多大?有人说,保险是一张纸,是纸上谈兵。但在现实中,它往往是那份危机中最坚实的依靠。我想通过一个极具启发性的故事来引入我们的话题:重疾险故事营销 经典保险案例分析100例。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名叫李女士的单亲妈妈,和她的孩子依赖着仅有的一...http://www.zhongxinlm.com/yinxiao/21709.html
2.国外人才培养模式12篇(全文)总之,通过对国外典型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讨,反思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种种问题及障碍,可以为今后探索一条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资借鉴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有效的、企业和学校都充满积极性的工学结合。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glrhu7o.html
3.2015年全球数据安全事件盘点分析安华金和数据库安全专家点评:医疗保险机构业务系统后台数据库中存储大量的医疗保险客户的个人信息,如客户姓名、生日、医疗保险号码等,专业黑客获取批量的医疗保险客户信息,这个案例值得我们对医疗机构的数据安全引起重视,同时要依靠有实力的信息安全公司,持续不断的在防御外部黑客攻击方面投入,避免由于批量数据泄漏带来损失。https://blog.csdn.net/weixin_33694620/article/details/90364545
4.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2017)发展经济学(0202Z2) 一、学科简介 应用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表现出的经济规律,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而建立的,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经济管理的科学,具有跨部门、跨专业和跨地域的特征。 我们秉承“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理念,坚持...http://sass.cn/912021/47830.aspx
5.课本剧教学研究背景及意义(精选6篇)③ 通过具体方案的实施,不断观察幼儿的阅读特点,进行案例的总结,个案分析; ④ 积累2—3岁早期阅读指导的策略,并总结出适宜的指导方法; 二、研究价值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提高本幼儿园上在早期阅读的材料、指导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细致探讨一下针对2—3岁幼儿...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jb3041h.html
6.长文丨未来10年500亿市场规模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能分几杯羹?问:在病理方面,金域和麦克奥迪相比怎么样? 答:麦克奥迪以病理和细胞学为主,金域在整个行业病理诊断做的很好,量在中国也是最大的,但这几年随着基数扩大,今年营收大概在24、25亿左右,因此病理比重在下降,估计也有20%左右。 问:哪些项目比重增速比较快?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7110859344
7.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在此我们将2022fall南京财经大学的部分留学案例作以总结,以供新生参考。再次恭喜所有22fall获得理想大学offer的学生们,你们的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学校介绍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全国粮食行业(南京)教...https://www.xuexi854.com/news/251089.html
8.The19thCIEP海归人才招聘会都有哪些企业,“职”等您来![深圳站]参展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以下企业排名不分先后,更多关于企业招聘详情请登陆JOBS海归官网查看 www.jobshaigui.com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1、机械工程师2...嵌入式开发 15、电气开发 16、硬件开发 17、机械工程师 18、数据分析工程师 19、python开发 20、Java开发工程师 21、机器人算法工程师 ,更多岗位请到展位...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4/21/content_24151001.htm
9.演讲嘉宾?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全球化智库CCG...龙永图先生还荣获伦敦经济学院名誉经济学博士学位。龙永图先生是20国集团中心秘书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担任贵州卫视《论道》栏目嘉宾主持。龙永图先生曾荣获“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称号,还获得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颁发的联合国特别奖,以表彰他对促进中国与联合国合作的杰出贡献。龙永图...https://app.glueup.cn/zh/event/15368/speakers.html
10.丰田和自动驾驶,超全介绍(2023年最新版)丰田已经制定了一项政策,利用MSPF与各种服务提供商合作,包括汽车共享和乘车共享,以及远程信息处理保险,并有望成为未来各种移动服务的平台。 在乘用车互联服务方面,2018年6月推出的新皇冠和花冠运动标配车载通信设备(DCM),全面启动“T-Connect”。 同年9月,我们推出了新的T-Connect导航系统,引入了混合动力导航功能,利...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98328497730224675
11.本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必备17篇)本论文采用的实际与理论、文献搜集和实地调研、案例的比拟等研讨的办法。一步一步的归结和总结留白在立体...工伤保险待遇类材料的归档年度拟以《决定书》的发文年度为准,每一年中则以《决定书》的文号为件的...既对跨文化交流学进行论述,又结合涉外秘书的具体工作进行分析。把跨文化交流学的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商务...https://www.77cxw.com/fl/165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