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经历了席卷的金融风暴后,大多数投资人都遭遇了自身财富瞬间缩水的心痛。在整体投资市场信心疲弱的情况之下,消费者寻求偏保本型投资工具的需求急速地增加,这样一个投资行为和偏好的变化,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保险市场。
“既能通过保单内含的预定利率实现保本,又能赚取比银行定存更高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你看多好啊!”
分红型的长期储蓄类保险当然有这样的特性和优势。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销售人员为了让这类商品更具吸引力,总以动人的销售话术、夸大的报酬率来打动客户,消费者若无法识别真正的报酬率,很可能会产生误解,买了不符自己需要的保单。
在此,特别为读者整理出市场上三大典型的销售话术,帮你正确解读分红保单的奥秘。
陷阱1。夸大保单投资报酬率
这张分红保单预定利率2.5%,如果按照中等分红水平3%~4%计算,长期年均收益率就可以高达6%左右呢,这么好的商品到哪儿找!
破解:把预定利率加上分红利率视为分红保单的投资报酬率,这是不对的!
保险消费者必须明白,分红险的预定利率的确是固定的,但每年的分红率却是浮动的,而且是没有保证的!
因此,将分红保单的预定利率和分红率相加成为该保单的年投资报酬率,绝对是“障眼法”!
陷阱2。分红保单一定抗通胀
由于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分红,加上内含一定水平的预定利率,因此分红险可以达到打败通货膨胀率的效果!
破解:分红险能抵御通货膨胀,这是大家经常能听到的一种说法。但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分红保单都有对抗通胀的效力,关键还在于分红率,看它能否超越CPI。
分红保单通过分红机制,可以加强抗通胀的效果,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样,消费者必须清楚了解分红是不确定的。
陷阱3。分红险绝不赔钱
分红保单是保本商品,能保证你永远不赔钱!
破解:没错,分红保单因为有预定利率的最低保证,且它的宣告利率下限规定不得为负值,目前市场上的分红险预定利率通常设计为1.5%~2.5%,所以这类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可算是稳健的100%保本的商品。
但是,和很多理财产品一样,分红险的保本当然也有其先决条件,那就是持有该保单一定年限。如果提早解约,特别是在保单生效后三五年内就提前退保,那很可能就会亏本,特别是在投保后两三年内就解约,亏损额度还不小呢!
名词解释:预定利率
保险公司在收了保费后拿去投资运用,并预计未来可得的投资报酬率,再将它折抵到保户的保费上,也可以说是保险公司给予保户的“最低保证”利息,当预定利率越高,所需缴交的保费就越少,或者投保者能得到的投资回报(如领取的生存年金)越高。目前我国规定长期储蓄型分红险最高预定利率不超过年复利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