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发布提醒远离借贷营销陷阱:贷款被要求买保险兜底,分期竟收高额担保费信用卡贾先生信贷

没按期还款遭暴力催收、消费分期收取高额担保费、贷款年化利率像“高利贷”、过度借贷导致过度负债……这些问题是否也曾出现在你身边当前,信用卡、小额信贷等个人消费信贷服务与各种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减轻了即时的支付压力,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反映捆绑销售、手续费不透明、暴力催收等风险。与此同时,消费者若频繁、叠加使用消费信贷,易引发过度负债、征信受损等风险。

315前后,极目新闻热线也收到不少消费者的类似问题反映和投诉。为此,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2期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保险费从几十元变成千余元

近期,多名消费者投诉称,在贷款过程中被“套路”引导,签订了捆绑搭售保险的协议。消费者对此并不充分知情,直到细细查阅还款账单,才发现问题。

2019年,贾先生因资金短缺,通过中介介绍,来到某保险公司办理贷款。助贷员给他做了一个信用贷款,额度100000元,分36期还款。签完贷款合同之后,该助贷员称,还需要签订另一份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合同,“当时助贷员说这个保险是怕借贷人出现人身意外,需要保险公司来兜底,而且一个月才三四十块,没什么负担。”贾先生出于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助贷员也一再表示,所有办贷款的人都要签,于是没细看合同便签了字。

消费分期竟收取高额担保费

本想着消费分期减轻自己的消费压力,却为突如其来的高额担保费伤透脑筋,这又是怎么回事?

2018年9月,钟女士在某银行申请汽车消费分期,由某担保公司全程担保,首付金额为20.7万元,申请分期贷款71.1万元,钟女士对该银行的贷款本息表示认可,并已结清贷款。但钟女士认为,自己支付给某担保公司的各项费用7.45万元非常不合理,属于欺诈和误导销售,要求某担保公司全额退还担保费,并向监管部门投诉。银行和某担保公司与钟女士多次协商无果,向湖北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申请了调解。

钟女士坚持要求退还担保服务费及其他费用共计7.45万元,称其将继续通过其他维权渠道进行维权。由于双方差异较大,无法协商一致。

还款利率与宣传大相径庭

“需要钱又不想求人,申请方式特别简单,点击视频下方链接,输入手机号和身份信息就能贷款,最高20万元,5分钟即可到账。”

“之前没注意,现在算了一下,远远高于当时约定的利率,借款一共用了23个月,却还本息总计402791.34元,现在看来比民间借贷的利息还高!”杨先生气愤地说,他致电该行信用卡中心咨询,说利率与当初宣传的天差地别,客服却说按合同来的,是合法的,而他压根不记得看到过什么合同。

记者从杨先生提供的该产品宣传的截图看到,该产品宣传时用的是“手续费率”,且在底部用小字号标明,手续费将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状况、用卡情况在上述标准手续费率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实际费率以该行信用卡中心最终评定结果和出账账单为准。

监管部门发布风险提示

针对频发的借贷领域出现的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2期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

该提示指出目前存在的几大问题主要有,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诱导消费者超前消费,诱导消费者把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以及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而消费者要了解消费信贷的有关政策和风险,防范过度信贷透支消费风险,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合法权益。消费者应坚持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额信贷等服务,树立科学理性的负债观、消费观和理财观。应从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取信贷服务,不把消费信贷用于非消费领域,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无节制地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选择正规机构办理贷款等金融服务。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手段。与此同时,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THE END
1....警惕养老陷阱消费者教育及风险提示受害者多为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诈骗团伙以“免费体检”、“高额返利”、“专享养老保障计划”等诱人名义,通过电话推销、社区讲座、伪造官方文件等手段,诱骗老年人购买所谓的“高端养老保险”或者参与虚假投资项目。实际上这些保险产品或者项目均为虚构,旨在骗取老年人的养老积蓄。http://www.bohailife.net/khfw/fxts/shouhujinronganquan.shtml
2.常态化消保风险提示老年人防范金融诈骗指南近年,有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实质是吸收社会资金,扰乱金融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尤其是老年人特殊群体,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防三类养老诈骗陷阱。 诈骗陷阱请牢记: 一、“代理退保”陷阱 二、“以房养老”陷阱 ...https://www.cignacmb.com/service/baoxianzhishi/2024-11-08/202411081724.html
3.打击保险诈骗守护金融安全中原农险在行动保险全媒体记者李清峰 通讯员郭娟报道 为打击日益猖獗的保险诈骗行为,防止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2024年4月至11月,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与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联合发起了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行动。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明确了建立包括监管机构、保险机构、行业组织和相关部门在内...https://www.kf.cn/c/2024-11-08/908836.shtml
4.监管部门提示消费者警惕保险营销陷阱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王晓洁 郭宇靖)北京银保监局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互联网保险营销中存在的“免费送保”陷阱,理性进行保险消费,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首月仅1元”“免费送保障”……部分保险机构在通过广告引流开展互联网保险销售业务过程中,打出诱人宣传口号。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此类广告存在过...https://m.gmw.cn/2021-10/04/content_1302627524.htm
5.有关部门发布借款保证保险介绍及”代理退保”的风险提示:充分考虑...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办理退保;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来源|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 陆志忠 编辑| 陈钰榕 审核| 农春雨http://m.nnwb.nnnews.net/p/87721.html
6....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山东保险信息网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http://www.sdbx.org/export/sites/IASD/content/baixingbaoxian/html/news_0152.html
1.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1.在北京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办理人员社保增减、信息变更成功后,会同步至医疗部门,单位或个人可登录北京医保公共服务平台查看医疗保险办理结果。变更定点医疗机构请通过医保部门提供的途径进行办理。 2.请单位通知新参保的人员,通过市人力社保局官网社会保障卡集成服务一件事,选择制卡照片采集服务提交制卡照片进行制卡。https://rsj.beijing.gov.cn/csibiz/
2.保险业扫黑除恶金融知识宣传册保险知识(三)各级银行保险监管机构、各银行保险机构要认真落实属地扫黑办相关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定期不定期开展的督导工作,对于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开展整改,并按要求反馈。积极配合监委、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三书一函”(即监察建议书、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公安提示函)作...https://www.bbbxhyxh.com/index.php?c=show&id=373
3.“代理退保”暗藏深坑,其中的隐患保险消费者要知道另外,谎称可以协助消费者“全额退保”,诱导投保人签署包含不平等条款的代理服务协议,缴纳高额定金或签订高额欠款协议,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此外,还会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沟通,试图切断消费者正常维权通道。 https://www.yicai.com/news/100692424.html
4.“买车包货源”受到银保监局注意你还敢相信这种骗局吗?“买车包货源”骗术已经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发文提醒广大卡友。 5月2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防范物流领域贷款购车纠纷的风险提示,其中指出:近期,部分网络平台、货运公司以“稳定货源”“月薪过万”“随时退车”“以租代购”等条件招聘货运司机,诱导司机贷款购买货运车辆...https://m.360che.com/news/230531/180867.html
5.信美相互保险骗局曝光历史监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信美相互人寿在过去也曾因产品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这提醒我们在购买其保险产品时仍需保持谨慎态度,充分了解产品的保障范围、理赔流程等重要信息。综上所述,信美相互人寿在保险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然而,在购买其保险产品时仍需根据个人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理性决策。 投保...https://www.shenlanbao.com/wenda/topics/893361
6.春节安全防范通知1、注意家庭防盗。外出时一定关好门窗,同时检查门窗锁具是否牢固。大量现金要存入银行,对贵重饰物,有条件的尽量存入保险箱。较长时间不在家时,应将自己的行程和联系方法告知亲友予以关照。 2、注意车辆防盗。外出停车时,尽量将车停放在有人值守的停车场内,不要图一时方便,乱停乱放。长时间不用车时,要提醒停车场管...https://www.yjbys.com/tongzhi/3602671.html
7.银保监会发布六大类保险消费提示点评:根据相关保险监管规定,保险公司开展电话销售的产品限于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销售分红型人身保险产品,但不能销售万能保险产品。案例中相关保险机构通过电销渠道销售万能险产品的行为,违反了保险监管规定。 提醒:消费者通过电话渠道购买人身保险产品,要注意以下事项: ...http://www.zhuhai315.com/show-4-2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