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金融监管专栏·第30期中国偿二代的制度框架和实施路径

2012年3月,保监会启动了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即“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建设工作。建设偿二代是保监会经过认真研究和慎重考虑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深化保险业市场化改革、增强保险业风险防范能力和提高我国保险监管的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2月13日,保监会正式印发偿二代17项监管规则以及过渡期内试运行的方案,保险业自2015年起进入偿二代实施过渡期。这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深入研究欧美模式基础上,保监会确立了“既不简单模仿美国,也不照搬欧盟,而是要建设一套符合我国保险业实际的制度体系”的建设思路,确定了未来中国偿二代与美国RBC、欧II三足鼎立的战略目标。按照这一建设思路和战略目标,偿二代启动以来,保监会科学、系统、稳妥地推进偿二代建设有关工作。

与偿一代侧重定量监管和规模导向的特征相比,偿二代采用国际通行的定量监管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和市场约束机制的三支柱框架,具有风险导向、行业实际和国际可比三个显著特征。偿二代的17项主干监管规则有机联系,共同作用,构建了一套风险识别和防范的安全网。

第二支柱定性监管要求,即在第一支柱基础上,防范难以量化的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具体内容包括:一是风险综合评级,即监管部门综合第一支柱对量化风险的定量评价,和第二支柱对难以量化风险的定性评价,对保险公司总体的偿付能力风险水平进行全面评价。二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即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对其进行监管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计量公司的控制风险最低资本。三是监管检查和分析,即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分析。四是监管措施,即监管机构对不满足定性监管要求的公司,区分不同情形,采取监管干预措施。

第一,风险导向。偿一代对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没有进行系统分类,监管标准与风险关联度低,反映风险不全面,不利于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和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在偿二代建设过程中,保监会深入研究了欧II和美国RBC的风险分类标准,立足我国保险市场实际,在偿二代中首次建立了中国保险业的风险分层模型。偿二代将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难以监管风险和可监管风险,可监管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系统风险。在此基础上,对每类风险又做了多层细分,建立了中国保险业系统、科学的风险分层模型,这是建设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行业实际。一是充分体现我国新兴市场的实际。针对新兴市场金融体系不健全、有效性不高的实际,偿二代下的资产负债评估,既没有采用欧II的市场一致评估原则,也没有采用美国RBC的法定价值法,而是立足中国实际,采用了以会计报表账面价值为基础并适当调整的方法。针对新兴市场底子薄、资本相对短缺的实际,偿二代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准确地计量风险,释放冗余资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针对新兴市场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的实际,偿二代将大量模型计量工作前置到建设过程,量化资本标准主要采用综合因子法,可操作性强,实施成本低。针对新兴市场发展速度快、风险变化快的实际,偿二代预留必要的接口,能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在不影响规则框架的情况下,完善监管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动态性。二是充分体现我国保险业实际。偿二代各项参数和因子,是基于我国保险业近20年的大数据实际测算得到的结果,客观反映了我国保险业的风险状况。在大金融、大资管背景下,偿二代还考虑了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资本监管规则的协调。

第三,国际可比。偿二代在监管理念、监管框架和监管标准等方面,符合国际资本监管的改革方向,与国际主流的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完全可比。偿二代以风险为导向的监管理念,与欧II、美国RBC、巴塞尔资本协议完全一致;偿二代采用国际通行的三支柱框架,符合国际资本监管的改革趋势;偿二代在监管标准制定中,采用先进的随机方法对风险进行测算,并实行资本分级,打开了资本工具创新的“天花板”,丰富了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这都符合国际发展潮流。

偿二代全部主干技术标准共17项监管规则:第一支柱9项,第二支柱3项,第三支柱3项,偿付能力报告和保险集团各1项。这些规则相互关联、密切配合,形成一套有机联系的监管标准。

第一支柱定量监管要求共9项监管规则,具体内容包括:1号实际资本规则规范保险公司认可资产、认可负债和实际资本的评估原则,明确资本分级的标准;2号最低资本规则规范保险公司最低资本的构成和计量原则;3号寿险合同负债评估规则规范人身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目的的寿险合同准备金的评估标准;4号保险风险最低资本(非寿险业务)、5号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寿险业务)和6号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再保险公司)规则分别规范保险公司寿险业务、非寿险业务和再保险公司的最低资本的计量;7号市场风险最低资本规则规范保险公司市场风险最低资本的计量;8号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规则规范保险公司信用风险最低资本的计量;9号压力测试规则建立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压力测试制度,明确了压力测试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支柱定性监管要求共3项监管规则,具体内容包括:10号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规则通过对保险公司总体的偿付能力风险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定量监管与定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11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规则建立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监管评估制度,并将风险管理水平与资本要求相挂钩,风险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可降低资本要求,反之,则提高资本要求,促使保险公司持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12号流动性风险规则建立了财产保险公司和人身保险公司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和现金流压力测试制度,构建了完整的流动性风险防范网。

除上述规则外,16号偿付能力报告和17号保险集团两项监管规则,涉及三个支柱的所有内容。16号偿付能力报告规则将现行以年报为核心的报告体系,改为以季报为核心的报告体系,有利于保监会对行业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17号保险集团监管规则拓展了集团监管的内涵,将保险(控股)集团以及各种类型的隐性或混合保险集团都纳入到监管范围,对保险集团的定量监管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和市场约束机制进行了规范,迈出了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的实质性步伐。

为确保偿二代制度的科学性,保监会组织全行业开展了多轮定量测试。从测试情况看,偿二代比偿一代的风险识别能力显著增强,风险结构更加合理,能够科学、准确、全面地计量和反映保险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与偿一代相比,偿二代下行业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稳定,仍然保持了紧平衡状态。从公司情况看,以2014年6月30日为例,偿二代下大约三分之一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上升,三分之二的公司有所下降,但从行业来看,整体基本保持稳定。

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对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显著增强,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区分高风险公司和低风险公司。在偿二代下,高风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显著下降,甚至不足;低风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显著提升。比如:传统险占比较高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上升;高现金价值产品规模大、高风险投资品种占比高的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比偿一代有所下降。

偿二代下量化风险最低资本,主要反映保险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三大量化风险,并考虑了风险之间的分散效应。从测试结果看,风险结构和风险分散效应比较合理,能够反映我国保险市场的实际状况。以2014年6月30日为基准日,测试结果显示,产险公司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最低资本占比分别为48%、17%、35%;寿险公司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最低资本占比分别为22%、66%、12%;再保险公司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最低资本占比分别为51%、36%、13%。

第一,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偿二代全面科学计量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投资、再保险等各种经营活动的风险,强化了偿付能力监管对公司经营的刚性约束,增强了风险防控对公司管理的重要性,督促保险公司在追求规模、速度和收益等发展指标的同时,必须平衡考虑风险和资本成本,推动公司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引导公司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偿二代建立了风险管理的经济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将风险管理能力与资本要求相挂钩,督促保险公司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保险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增强保险业对资本的吸引力。偿二代采用我国实际数据,运用随机模型等科学方法,测算摸清了保险行业的风险底数,释放了偿一代下过于保守的资本冗余,有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资本使用效率,增强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偿二代对境外再保险业务的风险提出了资本要求,促使外资再保险公司积极增资或者在境内开设机构,增强了我国对国际资本和国际再保险业务的汇集能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

第四,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偿二代是我国金融监管领域自主研制的监管规则,是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实际量身打造的标准,符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利益,有利于扩大我国在国际保险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有利于支持我国保险机构走出去、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行业发展空间,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影响力。

改进监管制度和流程。偿二代在框架内容、监管标准和监管要求等方面,与现行偿一代相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保监会现行基于偿一代所建立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流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偿二代下的监管需要。保监会将按照偿二代的监管框架和技术标准,结合保险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改进和完善现行监管制度和流程,提升保险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偿二代国际交流与推广。偿二代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监管规则,具有鲜明的新兴市场特点,加强偿二代国际交流和宣传,有利于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完善,增强我国在国际保险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保监会将通过亚洲保险监督官论坛(AFIR)等平台和方式,加强偿二代在新兴市场的宣传和推广,力争让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能够认同、借鉴或部分采纳偿二代技术标准,并通过在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参与国际监管规则制定、开展等效评估等方式,提高偿二代在发达国家和成熟市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偿付能力监管模式之一。

THE END
1.偿二代监管规则正式发布保险业新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基本建成近日,保监会正式发布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简称“偿二代”)17项监管规则,以及《关于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决定自文发之日起,进入偿二代过渡期,保险公司自2015年1季度起,编报偿二代下的偿付能力报告。保监会设置https://finance.huanqiu.com/article/9CaKrnJHYnc?re=nextnews
2.2016年一季度《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简称“偿二代...2016年一季度《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简称“偿二代”体系)正式实施,在“偿二代”体系下大部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滑。其中,某寿险公司连续3个季度偿付能力不足,已被保监会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暂停增设分支机构,不得增加股票投资。偿付能力监管体现的主要作用是( )。 A. 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f094c47fa5e428d9d87663cfd478ee2.html?fm=bdbdsb70c4cd11bcb7742c24d0137400f67bf
3.中国保监会在2012年初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更多“中国保监会在2012年初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简称偿二代)》,偿二代采取三支柱的整体框架,请问以下哪项是三支柱的具体内容()。”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15年2月13日,原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偿二代采用了国际主流的“三支柱”监管...https://www.xuesai.cn/souti/58DF54AA.html
1.补监管短板保监会起草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方案新闻建立偿二代等效评估制度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和地区的偿付能力监管合作;在近年来相关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国保险会计准则和偿二代监管规则适用于境外机构的标准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监管规则制定,为国际监管规则和全球保险业治理提供中国的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促进建立公平、合理、多赢的国际保险监管规则...https://news.cnstock.com/news,bwkx-201708-4111602.htm
2.保监会:推动落实“1+4”系列文件和偿二代监管制度加强保险业风险...【保监会:推动落实“1+4”系列文件和偿二代监管制度 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财联社20日讯,保监会发布2017年上半年偿付能力监管工作情况的通报称,上半年保险业偿付能力状况保持充足稳定,行业总体风险可控。下一步,保监会将继续深入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1+4”系列文件和偿二代监管制度,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https://m.cls.cn/detail/184462
3.偿二代是什么?这种制度对金融行业有何影响?基金频道国际上许多先进的保险市场都采用了类似的风险导向型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偿二代”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我国保险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声誉。 总之,“偿二代”作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创新,为金融行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了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https://funds.hexun.com/2024-10-16/214984741.html
4.保监会调研“偿二代”制度及实施情况补齐监管短板5月22日,中国证券网获悉,为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补齐监管短板,进一步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项目,保监会决定对“偿二代”制度及实施情况开展书面调研。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70522740681723.html
5.保险公司安全机制偿二代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保险法对公司...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这套标准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关键指标更是超越了欧洲和美国现行的标准。 偿付能力监管改革背景市场化改革下的监管模式放开前端条款、费率投资管好后端偿付能力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资本约束管住管好资本补充放开放活“偿一代”是一种规模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偿一...https://www.baoxianziliao.com/view/77889.html
6.保监会发布;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其他前言:昨日,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整体框架》作为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偿二代”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三支柱”框架体系,制 定了“偿二代”建设的若干基本技术原则,既为 “偿二代”建设勾勒出了完整的蓝图,也为“偿二代”各项技术标准的研制和测...https://www.shenlanbao.com/zhishi/10-336492
7.保监会决定对偿二代制度及实施情况开展调研保监会5月23日发布通知称,为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补齐监管短板,进一步提升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项目,保监会决定对偿二代制度及实施情况开展书面调研。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5月23日讯 保监会5月23日发布通知称,为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补齐监管短板,进一步提升偿...https://item.btime.com/047pdhi02e1shqs567pndr5nvpa
8.风险工作计划(精选16篇)1、认真组织2021年偿二代监管评估各项工作。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开展2021年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发〔2021〕13号),今年公司将接受江苏银保监局的现场评估。风险管理部将认真做好接受江苏银保监局SARMRA现场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场评估检查期间,优先办理评估组安排的各项工作...https://mip.ruiwen.com/gongzuojihua/4949934.html
9.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制度特征统一监管新兴市场风险导向兼顾价值市场约束机制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监管要素监管基础公司偿付能力管理(一)制度特征偿二代的制度特征是基于我国保险市场环境和发展阶段特征的一种现实选择,是开展偿付能力监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体现在偿二代体系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标准之中。1.统一监管中国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https://m.renrendoc.com/paper/92539247.html
10.“偿二代”体系概述:风险导向型的“三支柱”监管体系偿二代是《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简称。2012年4月,保监会正式启动了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建设工作,2013年5月完成偿二代https://www.zwzyzx.com/show-341-209262-1.html
11.风险管理部工作总结15篇根据偿二代监管要求,按照《公司偿二代风险管理及内控合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保法〔xx19〕5xx号),结合xxxx年公司偿二代风险管理工作、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及合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风险管理部组织开展了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xxxx年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完成了绩效考核得分测算。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62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