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跌破2%,保险理财收益超3.5%能买吗?

四大行的存款利率又下调了,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化利率跌至1.8%,这对于喜欢去银行存款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然而现在各大银行所推出的保险等理财产品的收益却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稳步的上涨。大多数保险理财的收益都超过了3.5%,像这样的产品能买吗?

从官网上查询到近期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国有银行的整存整取的年化利率,这四大国有银行的挂牌利率都低于2%,哪怕是存款期限5年期的整存整取产品年化利率也仅有1.8%。

但对于存货而言,我们去银行存款要看的是执行利率,但是这四大国有银行给出的执行利率相对来说也比较低。其中一年期年化利率率下调为1.6%,两年期下调为1.7%,三年期下调为2.15%,五年期下调至2.2%。

如果按照现在的物价上涨水平,就拿猪肉来说,两个月之前猪肉还是1415一斤,而现在已经涨到超过20元一斤,蔬菜的价格更是翻了一番。

如此对照来看的话,把钱存在银行拿这么点定期存款收益的话,甚至连当下的通货膨胀都跑不过。

可能有网友会说,既然定期存款年化利率比较低,那么就选择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年化利率要比普通定期存款高不少。

然而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各大银行就陆陆续续的停止发售大额存单,甚至有银行发售的大额存单仅有三个月6个月这种短期的,而且收益率相对来说也比较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是有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发售大额存单,普通储户想要抢购也比较困难。

在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的同时,银行的那些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越来越惹人注目,尤其是某国有银行大厅内的理财产品宣传栏上醒目的选择年化收益率5%的字眼。

确实现在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各种各样的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在银行也是想方设法的想要把钱放贷出去,对于手头上那么多的存款也是犯难。

因为对于银行而言,在这个情况下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跌,贷款利率也不断。下行的情况下再加上政策的影响,现在首套住房贷款的年化利率甚至可以做到3.5%左右,商业贷款哪怕是国有银行也可以做到年化利率2%。

此时用已超过2%的利率吸收存款,对于银行来说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为存贷利差现在已经无法支撑银行的正常运转。

而银行除了依靠存贷利差的收益过日子之外,银行还发售一些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甚至有些时候代为销售这些产品。

而前两年自从打破刚性兑付之后,银行销售的这些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等等,这些产品的收益将不再有保底,而是需要由购买者承担该产品的亏盈。

这也就是说像银行出售的这些保险产品理财产品,除了银行产品之外的其他产品,所有产品的收益率都是随着市场变化而在不断的波动着。

那么这也就存在一旦你购买了这些保险理财产品之后,如果市场效益不好,那么很可能出现亏损本金的情况。

除了需要自负盈亏之外,想购买一些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很可能还涉及到一定的交易手续费,违约金等等。

例如说购买了基金产品,那么很可能在你购买时就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卖出时又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

且不说行情好不好,这买进的手续费和卖出的手续费扣掉这两笔支出之外,能赚多少钱呢?万一行情不好,亏损了本金还要额外支付手续费。

而至于一些保险产品,一旦过了犹豫期,有些是7天,有些是14天,那么想要退保拿回本金的话,则需要支付高昂的违约金。

所以说一旦想要购买这样的保险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了解并且知道很可能面临的这些问题。

保险理财产品能够上市就意味着它是合法的,也是可以购买的。

为什么很多人对保险产品很反感,实际上就是一些业务员违规销售的结果导致大家对保险异常的反感甚至讨厌。

随着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现在购买一些保险产品需要做相应的风险评估,还需要有相应的录音录像等等。

尤其是一些有专业理财技能,有专业理财知识的朋友,在了解了一些保险产品的风险以及收益分红等详细情况之后,再通过一定的计算,将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不错的收益。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讲,一方面我们根本就没有专业的理财知识,甚至很多时候面对工作人员递给我们的这一本合同,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看从哪里看。

尤其是一些保险理财产品,一本合同相当于一本书,逐字逐句的看要很久,而且有些文字可以说是你理解是这么个样子,他理解是那个样子,但最终解释权是在对方手里想要,不踩坑也很难。

因此对于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保险理财产品,或者说自己不清楚的保险理财产品,不要一味的听信业务人员的介绍,要自己去了解。不懂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询问对方,要对方给一个明确的答复,有必要的话可以写在合同上。

现在银行的存款利率确实是比较低,国有四大行也仅有百分之二点几的年化利率收益还要存5年。而一些小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在不断的下降,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超过3%的存款产品。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没有相应的投资经验,盲目的购买保险理财或者投资的话,很可能面临亏损。虽然银行存款利率收益较高,但是存款的利率收益是保本保息的,不存在任何风险问题。

而且大多数普通家庭也没有多少存款,谁也不是靠这么点存款的利息过日子,在。目前没有好的投资方案面前,不妨就把钱简单的存在银行拿固定的利息,至少能保障本金的安全。

THE END
1.储蓄型保险收益高吗?保险利率计算公式储蓄型保险的收益与投资收益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相对较稳定,但相对于其他投资产品,其收益率可能较低。这是因为储蓄型保险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保险保障,而非追求高收益。因此,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通常会受到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https://www.xyz.cn/discover/detail-chuxuxingbaoxian-3259268.html
2.美国存款年金IUL寿险的理财功能对比1)固定收益年金(Fixed Annuity):该类年金的原理很像定期存款,保险公司扣除一定费用后,投入相对比较保守的投资账户,按照合同的固定利率给予投保人一个固定(Fixed)的储蓄回报率,通常高于银行定存利息。 2)浮动收益年金(Variable Annuity):该类年金属于投资型年金,高风险高回报,保险公司一般不会保证投资收益,收益根据市场...https://www.meipian.cn/4zdmbk2k
1.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行储蓄型保险热度不减要闻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部分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保险产品,特别是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关注。银行理财经理、保险营销员已开始大力推荐此类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方式较为复杂,与存款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产品。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适合长期持...https://www.cet.com.cn/gppd/yw/10017921.shtml
2.2.75%增额寿终究还是来了,最后的3%红利你要错过吗?现金金生保险业首批预定利率2.75%产品月初正式推出,就是泰康人寿尊享世家增额版2024。 这也意味着后续会有更多的2.75%新品上市,而3.0%产品也会陆续退出市场。 可别小看保险这0.25%的下调幅度,收益差距真的蛮大。 保险可以锁定终身利率,通过持续的复利增值,3.0%和2.75%的收益差距会越来越大。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O9GPPC0519QIKK.html
3.关于储蓄保险意愿需求的调研问卷6. 您认为储蓄保险的收益率如何? A. 高于银行存款利率B. 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当C. 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7. 您认为储蓄保险的风险如何? A. 高风险高收益B. 中等风险中等收益C. 低风险低收益 8. 您认为购买储蓄保险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A. 年轻时B. 中年时C. 老年时D. 随时购买都可以 ...https://www.wjx.cn/xz/249390342.aspx
4.“打飞的”去香港买保险又火了,标榜6%在收益上,根据陈女士提供的保单收益演示表测算,20年时保单可提取的现金价值为25万美元,对应的收益率为5.21%;60年时可提取的现金价值为410万美元,对应的收益率为6.6%。 整理自陈女士保单 为了吸引客户投保,香港各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优惠活动。有香港保险公司针对重疾最高可以给到5个月的保费折扣;储蓄保险方面,5年期...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487313.html
5.利多多3号终身寿险分红型怎么样?利多多3号是存款还是理财?因此长期持有的情况下,这类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通常高于传统的银行定存利率。 举个例子,30岁男性选择利多多3号,年缴10万,共缴纳10年。 含分红的情况下,持有10年即可回本。 到了50岁时,现金价值达到154.9万元,复利收益率(IRR)可达2.84%,单利收益率则为3.55%。 https://www.naibabao.com/cms/show-44572.html
6.邮政理财储蓄有风险吗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储蓄保险的收益率可能会降低。因此,在购买储蓄保险前需要了解相关的利率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4、通货膨胀风险:储蓄保险的收益虽然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但是如果通货膨胀严重,可能会降低储蓄保险的实际购买力。因此,在购买储蓄保险前需要了解相关的通货膨胀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https://www.shenlanbao.com/wenda/topics/892556
7.存款降息下理财新变化:寿险分红险“火”了,黄金也被推荐一位保险业从业人士对记者分析,虽然有可能很多人会来购买储蓄型保险产品,但是如果产品背后的投资收益不达预期,这种锁定长期收益率的产品对险企未来的影响就会很大。东吴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葛玉翔提示道,此次国有大行降息对压降2024年负债端成本的作用明显,也打开了明年年初LPR下降的空间。若后续LPR持续调降,或将打开...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69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