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做长期储蓄,这种最好,没有之一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20福建

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又来了。

很多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分红险的优势,但并不了解分红险到底该怎么挑。

本文想好好谈谈,为什么目前做强制储蓄,分红险是最好的产品类型,搞清楚分红险的优势和分红逻辑,就知道该如何筛选产品了。

绝佳时机

目前入分红险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3.5%时代到3.0%时代,传统险种的预定利率下调了0.5%,但分红险目前是没有改变的,3.5%时代预定利率2.5%,目前仍然是2.5%。

现在购买分红险,相当于用0.5%的保证收益换来了1.5个点的浮动收益。

什么意思?

保证利益从3.0%变成2.5%,减少了0.5%,但是演示利率高达4.5%,即红利利率为2%,红利分配比例不低于70%。

在不考虑附加费用率的前提下,演示收益为:

2.5%+70%*(4.5%-2.5%)=3.9,

可以说远远超固定利率产品的3%。

再看存款,目前五大行1年期定存的利率为1.55%,5年期为2.25%。

分红险的保底2.5%实际上就已经具备一定吸引力了。

也就是说,无论分红情况怎么样,客户不会承担亏损风险。

这时候很多人就说了:我进股市的时候,别人都告诉我“有机会赚大钱”,您这浮动的红利部分不会和股市的“有机会”一样吧?

这还真不同。

红利也很稳

但是,这个可分配盈余不会全部分配给你。

原因很简单,所有的投资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风险,即使强如保险公司也会有亏损。

今年把盈利的钱全部分配给客户,第二年如果亏损,分红时的数据就会很不好看,这样就感受不到保险的“稳”。

所以2015年,中国保监会以保监发〔2015〕93号印发《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规定:保险公司应对分红保险账户提取分红保险特别储备,保险公司应对分红保险账户提取分红保险特别储备。

意思就是,收益特别好的年份,将其中一部分盈余“储存”起来,在投资收益差的时候用。

这就是所谓的“投资平滑机制”。

所以,分红险的浮动部分,是基金、股票无法比的,非常稳定。大多数分红险都能实现演示的红利,甚至高于红利。

也不必担心保险公司收益很高的时候不分给客户,因为监管还规定,红利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70%。

大趋势

分红险最初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避免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当中大幅获益,从而保障客户的利益。

在保险发达地区,分红险早就已经是主流产品了。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而风险最大的特征就是不确定。

对于超长期的保险产品而言,由于保险公司很难预估几十年后的风险状况和投资环境,如果保费定价太激进(便宜),那保险公司就会承担很大风险;如果保费定价太贵,客户就会承担过高的成本。

所以更好的方式就是用分红的形式,既保证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又保证了客户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这样一种更科学更公平的产品形态,在利率下行和从业人员整体素养提升的大背景下,更能保证客户的更高利益,更能让保险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一定是大趋势。

似乎不如万能险?

我在初学分红险的时候,有个事情就想不通:

分红险和万能险都是部分保证,部分不确定,万能险看着利率还更高,为什么我还要买分红险?

分红险的分红,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直接关联,客户是看不到具体的数值的。

投资侧重

分红险需要通过“分红平滑机制”来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所以分红账户会配置更多的权益类资产,分红情况一定程度上跟随资本市场的表现而变化。

而万能险的高流动性,则决定了其大部分会配置固收类的资产,结算利率跟随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在利率下行的趋势下,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也会不断下降。

而分红险就不一样,很多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即使是在投资环境很差的时候,分红实现率也能达到100%。

分红险怎么选

主要是这三点:

1、保证和预期收益率

2、历史分红实现率

3、保险公司投资能力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怎么挑,我说一下为什么我说:看了好多款分红险,还是最中意“一生中意”?在筛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逻辑来。

1、保证和预期利益都高

以30岁女性10W10年交为例

保证部分一生中意的IRR达到了2.3%,在同类产品中遥遥领先。

算上红利部分,一生中意的表现仍然表现非常好。突破了3.5%。

经测算,其他缴费年限同样是十分优秀,本文重点不是这款产品,故不赘述。

中意人寿的分红险历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二十年来,所有的分红险分红实现率全部达到了100%,可以说是“巨稳”。

3、投资能力

咱们先看看中意有什么投资项目

西气东输项目:

2013年6月中意资产成功发起设立“中石油西一、二线西部管道项目股权投资计划”,募集资金人民币360亿元

是迄今为止保险业内规模最大的股权投资计划。

京沪铁路:

京沪高铁,世界上最赚钱的铁路线。

中意人寿是京沪高铁的唯一一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股东。

还有一带一路、武汉地铁等投资项目,同样是非常稳的项目。

可以看出,中意人寿的投资能力和投资实力是非常非常出色的。

以上几点,就已经可以对比出不同产品的差异了,这几点也是分红险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实际投保时,还需要搞清楚产品的减保规则、缴费周期、增值服务等,和普通的增额寿类似。

总结

具体的产品信息或详细方案欢迎私信交流,买保险不同于买菜,找谁买很多时候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THE END
1.储蓄型保险收益高吗?保险利率计算公式储蓄型保险的收益与投资收益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相对较稳定,但相对于其他投资产品,其收益率可能较低。这是因为储蓄型保险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保险保障,而非追求高收益。因此,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通常会受到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https://www.xyz.cn/discover/detail-chuxuxingbaoxian-3259268.html
2.美国存款年金IUL寿险的理财功能对比1)固定收益年金(Fixed Annuity):该类年金的原理很像定期存款,保险公司扣除一定费用后,投入相对比较保守的投资账户,按照合同的固定利率给予投保人一个固定(Fixed)的储蓄回报率,通常高于银行定存利息。 2)浮动收益年金(Variable Annuity):该类年金属于投资型年金,高风险高回报,保险公司一般不会保证投资收益,收益根据市场...https://www.meipian.cn/4zdmbk2k
1.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行储蓄型保险热度不减要闻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部分投资者已将目光转向保险产品,特别是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产品受到关注。银行理财经理、保险营销员已开始大力推荐此类保险产品。 业内人士提示,保险产品的收益测算方式较为复杂,与存款有所不同,投资者需要充分理解产品。此外,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适合长期持...https://www.cet.com.cn/gppd/yw/10017921.shtml
2.2.75%增额寿终究还是来了,最后的3%红利你要错过吗?现金金生保险业首批预定利率2.75%产品月初正式推出,就是泰康人寿尊享世家增额版2024。 这也意味着后续会有更多的2.75%新品上市,而3.0%产品也会陆续退出市场。 可别小看保险这0.25%的下调幅度,收益差距真的蛮大。 保险可以锁定终身利率,通过持续的复利增值,3.0%和2.75%的收益差距会越来越大。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O9GPPC0519QIKK.html
3.关于储蓄保险意愿需求的调研问卷6. 您认为储蓄保险的收益率如何? A. 高于银行存款利率B. 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当C. 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7. 您认为储蓄保险的风险如何? A. 高风险高收益B. 中等风险中等收益C. 低风险低收益 8. 您认为购买储蓄保险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A. 年轻时B. 中年时C. 老年时D. 随时购买都可以 ...https://www.wjx.cn/xz/249390342.aspx
4.“打飞的”去香港买保险又火了,标榜6%在收益上,根据陈女士提供的保单收益演示表测算,20年时保单可提取的现金价值为25万美元,对应的收益率为5.21%;60年时可提取的现金价值为410万美元,对应的收益率为6.6%。 整理自陈女士保单 为了吸引客户投保,香港各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优惠活动。有香港保险公司针对重疾最高可以给到5个月的保费折扣;储蓄保险方面,5年期...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487313.html
5.利多多3号终身寿险分红型怎么样?利多多3号是存款还是理财?因此长期持有的情况下,这类储蓄型保险的收益率通常高于传统的银行定存利率。 举个例子,30岁男性选择利多多3号,年缴10万,共缴纳10年。 含分红的情况下,持有10年即可回本。 到了50岁时,现金价值达到154.9万元,复利收益率(IRR)可达2.84%,单利收益率则为3.55%。 https://www.naibabao.com/cms/show-44572.html
6.邮政理财储蓄有风险吗如果市场利率下降,储蓄保险的收益率可能会降低。因此,在购买储蓄保险前需要了解相关的利率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4、通货膨胀风险:储蓄保险的收益虽然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但是如果通货膨胀严重,可能会降低储蓄保险的实际购买力。因此,在购买储蓄保险前需要了解相关的通货膨胀风险,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https://www.shenlanbao.com/wenda/topics/892556
7.存款降息下理财新变化:寿险分红险“火”了,黄金也被推荐一位保险业从业人士对记者分析,虽然有可能很多人会来购买储蓄型保险产品,但是如果产品背后的投资收益不达预期,这种锁定长期收益率的产品对险企未来的影响就会很大。东吴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葛玉翔提示道,此次国有大行降息对压降2024年负债端成本的作用明显,也打开了明年年初LPR下降的空间。若后续LPR持续调降,或将打开...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698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