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各大投行2023年第二季度持仓曝光,大摩、高盛、瑞银、瑞信等先后向美国SEC提交了13F报告,一起看看这些顶级投行在二季度的加减法。
瑞银:持仓市值2961.45亿美元,2023Q2大量减持自家公司股票,降低标普500和纳指100的空单,增持阿里、京东、中通、百胜中国等中概股。
一、摩根大通:持仓市值大增近千亿,增持包含多家科技巨头的前十大重仓
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俗称“小摩”)是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由大通银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团在2000年合并而成,是目前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大通的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消费者及社区银行、公司及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
截至2023年6月30日,摩根大通的美股投资组合持仓市值共计9202.67亿美元,环比上季度大幅增加约993.91亿美元(QoQ+12.11%)。前十大持仓分别为微软、苹果、SPY、JPGE、亚马逊、英伟达、Meta、联合健康、谷歌C以及BNDX,TOP10持股集中度为20.84%。
在中概股上,摩根大通的最大仓位是台积电,持仓金额超过40亿美元,不过二季度对其持股只是微增;主要的加仓标的是华住、拼多多、中通和百度等公司,增持幅度分别为56.44%、22.35%、164.68%及142.06%。
二、花旗:增持微软近1/3,加仓拼多多、百胜中国和富途控股等中概股
花旗集团(Citigroup)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由花旗公司与旅行者集团于1998年合并而成,并于同期换牌上市的。花旗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从消费银行服务及信贷、企业和投资银行服务、以至经纪,保险和资产管理等。
2023Q2,花旗买入最多的证券为20年期以上美债ETF(TLT.US)的多单以及美国全股市ETF(VTI.US)。而在股票方面,微软是花旗持有市值最大、买入金额最多的重仓股,增持了近1/3;不过,花旗对第二大重仓股苹果则有小量减持。
另一方面,花旗对罗素2000指数ETF(IWM.US)的多空单减少较多,同时也减持了不少标普500指数ETF。尽管增配了债市,但对于二季度逐渐从科技股蔓延至全市场走牛的美国股市,花旗显然也是不太敢做空,而是从配置上做了些调整。
中概股方面,花旗对拼多多、百胜中国和富途控股等标的有较明显加仓,二季度花旗增持拼多多约54.1%,增持百胜中国约39.7%;而爱奇艺、蔚来以及中通等中概股则减仓较多,分别减持了47.4%、43.1%及72.6%。
三、瑞银:大量减持自家股票,降低标普500和纳指100指数ETF的空单
瑞银集团(UBSGroupAG)是瑞士乃至欧洲最大的私人银行集团,以对客户资料的严格保密制度而著称,两处总部分别位于瑞士的苏黎世和巴塞尔。瑞银集团的业务主要包括包括全球财富管理、个人&企业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投资银行四部分。2023年6月12日,瑞银集团宣布完成对瑞士信贷的收购。
前十大持仓股中,或许是因为已完成了对瑞信的收购和整合,瑞银2023Q2对自家公司股票进行了大量减仓,减持幅度超过60%,目前持仓市值约23.07亿美元。
另外,瑞银对亚马逊、英伟达和谷歌的持仓有所增加,但增持最明显的却是工业指数ETF(XLI.US)的空单和南美电商龙头MercadoLibre(MELI.US)的多单,很可能其对于美国经济的潜在衰退风险有所顾虑,但却看好南美经济趋势。
中概股方面,瑞银二季度增持阿里巴巴、京东、中通、百胜中国等,并减持了拼多多、蔚来、携程等标的,对台湾地区的台积电、日月光半导体、联电等也普遍作了减持。
四、瑞信:建仓Indivior,增持伯福德资本,大型科技股以减持为主
瑞士信贷(CreditSuisse)是一家有着167年历史、全球第五大财团及瑞士第二大银行的大型金融机构,在今年全球银行业危机中,瑞信接连“暴雷”,最终在瑞士央行的撮合下,被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以30亿瑞郎的价格收入囊中。
截至2023年6月30日,瑞信的美股投资组合持仓市值共计1011.7亿美元,环比上季度仅增加约20.12亿美元(QoQ+2.03%)。前十大持仓分别为微软、苹果、瑞银、英伟达、亚马逊、谷歌A、特斯拉、谷歌C、联合健康以及爱尔康,TOP10持股集中度为14.04%。
2023Q2,瑞信建仓了于6月12日刚在美股上市的利洁时旗下处方药开发及制造商Indivior(INDV.US),耗资约3.26亿美元,还增持了英国法律金融公司伯福德资本BurfordCapital(BUR.US),耗资约1.36亿美元。
瑞信二季度对于大型科技股以减持为主,微软、苹果、英伟达、谷歌、Meta等均被其减配,同时瑞信还减持了较多标普500指数ETF。或许,卖身之后的瑞信更多以“做业务”为重心,在资产配置上反而开始变得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