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地区异常气候多发,连续遭遇台风等自然灾害,玉米种植的产量不确定性大幅增加。而2016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加大了玉米价格的波动。因此,当地玉米种植户承担着产量和价格两个维度的风险,极大的影响着实际收入,为武城县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带来了一定阻力。
二、项目开展情况(以2021年项目为例)
(一)理清运作逻辑,明晰项目流程
在武城县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开始前,首先需要的是制定项目方案,明确实际执行操作过程。步骤一,由玉米种植户通过保险公司购买保单,转移价格风险。步骤二,保险公司收到玉米种植户的保费后,便承接了相应的风险,产量方面以保险公司自留风险为主,价格方面通过向期货公司买入看跌期权转移风险。步骤三,在保险到期后,一方面由专业的测产机构测量实际产量;另一方面由期货公司根据有效期内的结算价格得出实际收入数据;最终得出实际收入与目标收入之间的差额,即项目赔付金额。(具体流程参照图1)
(二)扎实有序推进,保障农户收益
1.成立项目组。2021年5月,以浙商期货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下简称:太保产险)为核心,地方政府、另外4家期货公司、测产机构、银行、购销企业等共同参与的项目组筹备成立,携手推动武城县玉米“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
3.厘定保障水平,农户保投保。2021年6-7月,太保产险陆续完成了玉米种植户的保险出单工作,按照武城县高、中、低三个产区(0.63吨/亩、0.62吨/亩、0.575吨/亩),以2600元/吨的价格乘以0.85的保障系数,为武城县的31万亩玉米提供种植收入保障,分别为高产区1392.30元/亩、中产区1370.20元/亩、低产区1270.75元/亩。保险责任期为7月24日到10月23日。
4.多方助力,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在保费方面,山东省财政厅支持百分之31.36、德州市财政支持百分之4.5、武城县财政支持百分之9.14、大连商品交易所支持百分之25、期货公司支持百分之5,玉米种植户自缴比例为百分之25。另外,由于该收入保险可有效玉米种植户基本种植收益,武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还为参保农户提供了1200万元信贷支持。
5.价格风险用期权对冲,产量风险用再保险转移。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用半数以上的保费通过浙商期货等购买玉米场外看跌期权,浙商期货等随即进行对冲,将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产量风险则由保险公司通过再保险的形式进行转移。
6.保险到期,确定赔付金额。项目到期后,由专业机构分别对高中低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实际产量测量,另外期货公司了结期货端头寸,采集有效价格。根据保单约定,以及产量、价格因素,确定最终赔付总金额为809.16万元。
三、项目效果情况
(一)为武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可持续的动能
本次“保险+期货”项目承保了武城县的31万亩的玉米,覆盖了百分之50的玉米种植面积,对应现货超过19万吨,涉及8个乡镇(街道)的4股份合作社及16597户玉米种植农户,最终实现保险赔付超过809万元,而农户的实际自缴约为558万元。良好的保障效果弥补了负面因素带来的种植损失,为武城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动能。
(二)为期货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了可复制的模板
本次项目采用“收入险”的模式,即规避了由于自然灾害带来的产量减少的风险,也规避了由于市场因素带来的价格下跌的风险,为武城县的玉米种植户提供了玉米种植收入的更优保障。各级政府、交易所、期货公司的保费补贴,又进一步减轻了农户的投保压力。项目很好地满足了农户的天然需求,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益。且无论是标的品种,还是保障区域,都具有很好的可复制性,项目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三)为涉农机构开展三农工作贡献了创新性的模式
本次项目在基础收入保险的模式上,附加了包含银行信贷、卫星遥感、基差收购、粮食商行等多个增值模式,全方位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尤其是对“基差收购二次点价”的创新运用,为购销企业、合作社等涉农机构在开展三农工作中提供了可参考的创新性模式。
四、总结与思考
一是利用期货工具管理农业风险具有现实需求。当前,我国粮食增产保持平稳态势,但产业安全面临的挑战越来越突出。自“保险+期货”模式推出来,在帮助农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的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交易所和保险公司、地方政府等多方的欢迎。因此在扩大“保险期货”覆盖面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保障质量。
二是需要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当前,作为主要参与方的农户对期货等基础金融知识了解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基于用户视角,充分整合行业外各类资源,制作“保险+期货”等科普片,打造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期货投教基地等,努力促进期货知识的向农村渗透,使期货市场在农业风险管理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完善“保险期货”助农模式。保需求。深入了解三农基层真实需求,对症下药、排忧解难,从满足价格端风险管理需求向匹配农户真实保险需求转变,让期货更“接地气”。护产业。针对农业生产经营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面临产量、价格双重波动,也面临融资难、卖粮难等多种现实难题,需要从前段融资到后端销售为农户提供全链条的专业服务。联政策。以政策为导向,探索开展创新类收入“保险期货”、积极参与三部委收入保险试点,并通过项目实践为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参考,形成正向影响,切实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