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区域船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广东地区加快海工向中高端转型

我国辽阔的国土面积以及丰富多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由此带来我国船舶行业市场的区位分布差异。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为中心的5个港口群体,同时内河港口也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黄河以及京杭运河等河流沿岸,形成以石油、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车辆、陆岛滚装及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船舶的市场需求多集中于港口较多的地区,因此,由自然因素带来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进一步带来了我国船舶行业区域市场分布的差异。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与结构、产业布局及未来经济走向等。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步,对于政府支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产生不同的影响。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政府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刺激了本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市场的发展;反之,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受制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缺乏,进而影响当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不相同,造成了目前各地经济结构存在差异。船舶下游来自于水运、捕捞等行业,我国各区域经济对于船舶行业的需求程度不同,对我国船舶行业的市场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三、政治因素

政策因素本质上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主观性再分配。得到政策扶植的行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来用于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行业的进步以及市场空间的开拓。

中国船舶行业区域市场分布

华东地区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1、江苏省

2022年1-11月江苏省船舶工业发展情况据统计,江苏2022年1-11月份全省造船完工量为294艘159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3%,出口船舶占81.6%。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1.4%,占全国份额的47.2%。

全省新接订单量为249艘1566.0载重吨,同比下降54.4%,出口船舶占93.6%。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1.6%,占全国份额的39.5%。

全省手持订单量为717艘4772.2万载重吨,出口船舶占87.8%。手持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2.4%,占全国份额的46.1%。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交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2022年12月15日,由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承建的全球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VOLTAIRE”号(N966)完工交付,该项目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今年交付的第4个重点建造项目,实现交付年的完美收官,以交付实绩献礼中远海运重工成立六周年。

该船是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为欧洲顶尖疏浚公司比利时JANDENUL集团设计建造的全球首艘起重能力最大、最先进的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船长181米、船宽60米、型深14.6米、桩腿高度131.94米,主吊起重能力3200吨,项目设计4条桩腿,配DP2动力定位系统,适用于18-20兆瓦海上风机安装。项目甲板有效载荷约14000吨,生活区可容纳110人居住,桩腿高度130米,可在80米以下水深内进行作业。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建造的70000吨木屑船交付2022年12月26日,该公司为PRIMESTAR公司建造的5号70000吨木屑船“CLACACIA”号在多方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在澄西扬州公司码头隆重交付。

该船总长215米,型宽37米,型深25米,服务航速14.5节,装载量71000吨。5号70000吨木屑船CX0686号是中船澄西为PRIMESTAR公司建造的首制船。

扬子江船业交付海丰国际第五艘2600TEU集装箱船2022年12月19日,扬子江船业集团新扬子造船为海丰国际建造的2600TEU集装箱船“SITCYUANMING”(海丰元明)轮举行线上交付仪式。这是海丰国际10艘系列姊妹船中的第5艘。该船于12月20日上午从船厂码头解缆启航,将很快加入运营船队。(扬子江船业)

南通润邦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交付保利长大16000吨多功能甲板驳2022年12月13日,润邦海洋为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16,000吨多功能甲板驳“长大海平”号在润邦海洋码头举行交船仪式。

该船为非自航16000吨甲板运输驳,型宽39.99米,型深8.5米,总长141.5米,箱形船体,直角船尾,舭部斜角、纵骨架式、单连续甲板钢质焊接结构,本船设置6点系泊定位系统。主要用于海上风电、海上油气、跨海桥梁等超大构件和超重模块的装卸、运输及存储,在国内同类驳船规模中位居前列。

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一艘内贸散货船顺利交付2022年12月27日,该公司为安丰海运建造的76000吨内贸散货船顺利交付,该船被命名为“安丰07”。

据悉,“安丰07”轮总长225米,型宽36.5米,型深18.8米,设计吃水11.3米,服务航速13节,最大载重接近76030吨,是进江最大型内贸散货船。

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两船顺利下水出坞、两船出海试航2022年12月25日,该公司建造的59990吨散货船DY4116和75000吨散货船DY4112顺利下水出坞,这两艘船分别是为芜湖长能物流和宁波润华海运建造的。

12月19日,由该公司建造的75000载重吨内贸散货船DY4111在两艘拖船的协助下缓缓驶离造船码头,开启海上试航之旅。12月20日,由该公司建造的63500载重吨外贸散货船DY4094船经过各单位共同努力,达到试航状态。

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两艘8.2万吨散货船实现两大节点2022年12月23日,该公司完成了下水、上船台两大节点,标志着2022年造船生产大节点圆满实现。

12月23日下午,50号8.2万吨散货船较计划提前一天顺利下水。此船总长229米,型宽32.26米,型深20.35米,设计吃水12.2米,服务航速14节,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Ⅲ排放标准,主机配置有高压脱硝SCR系统,入级CCS船级社。该船设计标准化范围,造船建模指标较以往散货船大幅提升。

12月23日下午,该公司为PRODIGY公司建造的系列散货船中的首制船51号8.2万吨散货船首个分段在中船澄西本部上船台,开始连续搭载。

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15000方LNG动力耙吸挖泥船开工2022年12月26日,该公司承建的中交上航局15000立方米舱容LNG动力耙吸挖泥船正式开工。该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型、全球最大的采用LNG清洁能源动力系统的大型耙吸挖泥船,填补了我国疏浚船舶在清洁能源使用上的空白。该项目是继“天鲲号”“一航津桩”等“大国重器”后,振华启东海工建造的又一个标志性产品。

15000立方米舱容量LNG挖泥船是我国首艘采用完全自主设计的特大型清洁能源耙吸挖泥船,由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投资、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七〇八所设计,船舶总长155.7米、型宽32米、满载吃水9.9米,采用双桨、双导流管、双机一拖二复合驱动、双耙、双燃料(轻柴油和LNG)、全通甲板、艏楼、球鼻艏、双艉鳍钢质焊接流线型船体,泥舱最大舱容17000立方米,可填满6个国际标准游泳池,采用电力复合驱动,并配备先进的智能管理平台和功率管理系统。两台双燃料发动机能满足全船负荷需求,总体设计体现“绿色、高效、智能、环保”的目标要求,适用于沿海港口、深水航道的疏浚吹填及海岸维护工程。

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首艘5900吨多用途船顺利开工2022年12月20日,该公司为德国TOMWrden公司批量建造的5900吨多用途船中的首艘船顺利开工。

该系列多用途干货船,充分贯彻智能、绿色、环保设计理念,满足IMOIII排放要求,建成后将主要用于填补欧洲沿海短途市场的空缺,并且满足该海域对于破冰级干货船的迫切需要,配置CPP主推进系统,经济适用性强,可以运载绝大数的原材料,灵活性高,市场需求稳定,受到欧洲船东的青睐。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2艘21万吨双燃料散货船出坞2022年12月18日,该公司35#、46#21万吨双燃料动力散货船相继驶出船坞,下水大节点顺利实现,标志着该公司全年下水船舶23艘计366.4万载重吨的目标完美收官。

新时代造船顺应绿色航运业发展趋势,加速新能源替代船型研发,推动产品更新迭代,主动应对国际节能环保船舶市场需求,承接了批量双燃料动力船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夯实持续发展根基。为了高效优质建造好这批双燃料船舶,该公司各部门通力合作,创新工法,积极提升双燃料动力船舶的建造能力,缩短建造周期,35#、46#船的出坞实现了下水船舶出坞前完整性的最佳状态,是前期工作的完美体现和结晶。

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两船开工、一船下水2022年12月28日,由该公司为德国船东建造并参与详细设计的第二艘5650DWT自卸水泥船顺利开工。

12月20日,为连云港徐圩港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第3艘3824kW消拖两用全回转拖船“徐圩港消6”顺利吊装下水。19日,由该公司为泉州新港拖轮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2942kW全回转拖船顺利开工。

常熟市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SC1型船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获CCS船用产品证书2022年12月13日,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在该公司举行产品授予仪式,其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包、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BSC1型船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电池系统)分别获得了CCS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及CCS船用产品证书。

BSC1型船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是国瑞科技针对移动储能市场的需求开发的集成化储能系统,以20尺标准集装箱为载体,以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单位为基础,集成了电池管理系统(BMS)、变流器柜(PCS)、配电系统、热管理系统、消防系统及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其中模组、电池包、BMS、EMS均是由国瑞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该产品拥有船用模式与岸用模式双模式,船用模式支持孤岛运行,岸用模式支持孤岛保护功能,可应用于工商业用户等对能量调节需求较大且集中分布的场景。国内首批建造的2艘120TEU柴电混合动力河海直达集装箱船就采用了国瑞科技研制的BSC1型船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作为电力驱动动力包。

2、山东

2022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行业主管部门,青岛、威海、潍坊、日照等主要造船地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其中,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海洋局出台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威海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潍坊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日照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也分别发布。

作为“十四五”期间山东省船舶工业发展的“路线图”,《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海洋强省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对海洋的向往和需要,瞄准深海、极地、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山东半岛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聚集区,打响“山东海工”品牌,把山东建设成为我国环渤海地区船舶工业的重要支撑、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到2025年,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保持在全国的10%以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国前三位。

2022年,山东省积极推动船舶与海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全力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召开的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座谈会上,提出扎实推动“链长制”,扎实推动《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地落实,扎实做好行业运行分析,切实提高运行分析水平。

山东船协承办了环渤海湾地区船舶企业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上半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应对疫情挑战、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探索海洋工程“新赛道”、中国船协与地方船协加强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威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协会正式成立,由来自威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配套服务企业以及有关科研院所、领域专家组成,协会将以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共同体,加快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发展,合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装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022年,山东省船舶工业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并实现了诸多新突破。山东省船舶工业企业先后交付了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一号”,高端大型双燃料客滚船,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企鹅”号,全球最大双燃料冰级滚装船,半潜式游艇运输船,国内首艘自主航行300TEU集装箱船“智飞”号,开工建造了全球最大最新一代风电安装船,承接了7000车双燃料汽车滚装船、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等一系列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型。

2022年,山东船舶工业将打造品牌作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招商工业威海金陵船舶有限公司的客滚船、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的舰船用电机入围工信部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获得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奖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青岛华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16家船海企业入选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在山东省科技奖评选中,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的“蓝鲸”系列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及产业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石油工业井控装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的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海洋油气开发井控装备创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大功率中速船用发动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鲁东大学完成的中尺度高端客滚船批量快速建造技术及其应用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淄柴动力有限公司、淄柴机器有限公司完成的新型高性能中速船用柴油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完成的新型金枪鱼围网船的研制与产业化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山东船协还发布了《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目录(第一批)》名单,17家企业的22项产品入选该名单,进一步发挥了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支撑和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高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华中地区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1、湖北省

2023年2月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签署《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以推动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以发展LNG动力、电池动力以及甲醇、氢等新能源清洁能源标准化船型为重点,加快湖北省高端装备产业突破性发展,带动长江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升级。

202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到2030年,内河船舶绿色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应用,配套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产业生态更加完善,标准化、系列化绿色智能船型实现批量建造,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立内河船舶现代产业体系。

2022年以来,湖北先后印发了《湖北省突破性发展高端装备产业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制定了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重点任务清单,力争到2023年省内绿色智能船舶保有量超100艘,到2025年全省船舶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围绕绿色智能船舶领域,湖北省将在武汉、宜昌、黄冈等地建设绿色智能船舶建造基地,实施气化电化长江、汉江、清江示范行动,依托中国船舶集团七一二所、武汉理工、武昌造船、长航集团、湖北港口集团等龙头单位和各类创新平台,重点发展纯电动游船游艇、集装箱换电运输船、LNG动力运输船,助力船舶产业通江达海,加快建成全国绿色智能船舶应用先行区。

据介绍,湖北发展绿色智能船舶起步较早,技术储备位于全国前列,全省积极构建推动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示范体系,形成“1+3+N”试点示范工作整体格局,即:一个省级总方案,武汉、宜昌、十堰三个市级子方案,以及一系列支持举措。

其中,武汉市将绿色智能船舶发展纳入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内容,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2022年武汉船舶产业实现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11.2%。下一步武汉将围绕打造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加快产业培育、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示范推广,建设国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设计、建造集群。

十堰市将发挥丹江口库区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改建、新建绿色智能船舶和加强岸电设施配套,推动库区航运、旅游产业绿色化升级。

2、湖南省

华南地区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1、广东省

2021年12月14日,《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以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为抓手,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其中,培育壮大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等7大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船舶工业等4大传统优势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旅游及现代海洋渔业等5个千亿级以上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推进船舶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高技术船舶研发制造能力,加快形成海洋船舶工业产业集群。”《规划》提出,要加速推进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三大主流船型优化升级,创新发展智能船舶,加强智能系统总体设计,重点突破智能感知、探测、航行、检测系统等关键技术。

广东船企建造的豪华客滚船

同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在高技术船舶领域的研发及应用,加快培育碳储运船舶、海上碳封存装置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提升中小型内河及近海船艇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无人船艇技术研发。提升船用低速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绿色清洁能源动力系统等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配套能力。引导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淘汰低端无效产能,实施并购重组、强强联合。

《规划》还要求,加快大湾区游轮谱系化研发设计,促进智能运维和绿色环保技术在大湾区游轮领域的应用。推动新材料、新工艺在高端客滚船、豪华邮轮等高技术船舶的示范应用。大力开拓游艇中端市场,提升游艇设计研发能力,建设集游艇销售、展览展示、游艇体验、物流仓储、商务洽谈、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交易中心。

未来,广东省将加快建设广州、珠海、中山船舶制造基地和江门中小型船舶及配套设备基地,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LNG)船、氢能船舶、特种工程船、客滚船、大型执法船、多功能救助船、万吨巡视船和科考船等高技术船舶,发展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大型打捞船、智能疏浚工程船等特种船舶产品。

海工:加快向中高端转型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海洋工程装备作为海洋新兴产业加以培育。根据《规划》,广东省将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增强高端海工装备研发、设计和建造能力,加快向中高端海工产品和项目总承包转型,加快形成产值超千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广东船企建造、改装的自升式修井平台

具体举措包括突破多功能潜水器、深海传感器、深海矿产资源探测、海上智能集群探测系统、海洋智能监测等关键技术,支持新技术、新材料在海洋装备领域的示范应用。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调整,重点发展综合物探船、油气管道铺设船、海上油气储运设施、海洋钻采设备等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加快发展应用于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维、深远海大型养殖、深远海采矿、海水淡化、海上旅游休闲等场景的新型海洋工程装备。

广东省将大力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海工企业,推进海工自主品牌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动高端海洋装备核心配套产业国产化,发展海洋装备安全保障和智能运维技术。支持海工专业软件、特殊材料、高可靠元器件、极端环境适用和智能控制等“卡脖子”技术与装备的攻关与进口替代。

龙穴造船基地

这一产业集群将重点推进广州龙穴、深圳蛇口、珠海高栏港和湛江、阳江、汕尾等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建设中船南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广州国家级智慧海洋创新研究院和招商局海洋装备研究院。

2、海南省

《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发展中高端船舶维修及研发制造。以临高金牌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为重点,稳步发展船舶维修与制造业。充分发挥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及加工增值政策优势,发展大型海运船舶、港务船艇和邮轮游艇保税维修,引进一批国内外头部船舶企业或研发机构,建设国际化高端船舶研究平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运交易中心。高标准建设海南国际航运交易所,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信息服务、船舶交易、运价交易、海事诉讼与仲裁等高附加值业务。吸引国际航运协会总部落户海南。建立邮轮旅游产品、船舶买卖和融资租赁、国际海员劳务、人民币结算交易平台,拓展外币结算、证券化等业务,开展运价衍生品业务,建设航运数据库。创建“冷链物流”运价指数体系,创立有国际影响力的“一带一路”运价指数体系。

华北地区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2023年3月20日,中铁十八局集团建安公司承建的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转型升级能力建设项目桩基施工全面完成,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大干阶段。

据悉,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船舶制造基地项目是天津市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和滨海新区重点保障项目,也是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转型升级扩容造船厂项目,滨海新区与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签约投资50亿元。

该项目占地面积3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中船(天津)生产场地提升改造、新建出海口码头小组立场地、扩建厂区道路等。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是大船集团“一总部,四基地”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成员,将专注于大型船舶的建造,按照大船集团“十四五”规划,中船天津公司将以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的三大主流船型为产品发展方向,建设成为成本管控能力强、管理模式先进、具备盈利能力的优秀船舶企业。

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港船重工”,位于天津临港经济区,占地3.6平方公里,码头及海岸线长4千米,年造船能力达200万吨,修船能力达220艘。建有50万吨级、30万吨级造船坞,有800吨龙门吊和大型厂房,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国际国内一流的造修船基地。

由于市场低迷和经营管理等多个原因,2016年新港船舶重工被纳入国资委挂牌督导的特困企业,处僵治困工作目标是港船重工完成低效无效资产处置、累计完成富余人员安置1430人以上。2019年公司已资不抵债,面临破产境地。

2020年前,大船集团临危受命接管港船重工。其中,港船重工造船业务由大船集团管理,修船业务分给山海关船舶重工。

公开资料显示,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由大船集团出资成立,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于2021年01月12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王景东。

东北地区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黑龙江省预2022年3月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面向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行业,加快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无人飞行器、智能应急装备等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制造”。

西南地区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1、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始建于1966年11月,1976年10月基本建成投产,公司有两个生产基地。公司本部位于地处重庆市涪陵区,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造船企业,拥有3000米江岸线。能自行设计、制造10000吨以下各类船舶,是国家特种船舶制造基地。公司产品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及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缅甸、荷兰、挪威等国家和地区。10000吨级以下不锈钢化学品船的制造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2、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智能技术装备领域的骨干力量。昆船集团在岗职工人数4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人,资产总额逾60亿元。昆船工业园占地1200多亩。昆船技术中心是国家首批企业技术中心,设有国家首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公司在智能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智能物流系统及装备、烟草机械成套装备、大型枢纽机场行李处理系统智能成套装备研发生产的优势企业。

3、中船建工集团

中船建工集团拥有:四川中船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东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甘肃、重庆、云南、雅安、内江、乐山、南充等十几家分公司。集团公司拥有一批国内外资深钢结构工程、建筑工程专家、教授担当技术顾问。集团公司拥有先进的大型加工生产基地,具有柔性数字化产品生产线,在桥梁、管道设备、钢结构等生产能力。与攀钢集团、TCL集团等全国多家知名企业合作紧密。

4、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处重庆市江津区,始建于1966年,是国内唯一一家集船用废气涡轮增压器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生产与服务一体的专业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000余人,主要产品包括涡轮增压器,高速离心式压缩机组、高速涡轮发电机组、小功率燃气轮机机组等。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其生产的小型径流增压器满足各型发动机需要,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市场。

5、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67年,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属下军民高度融合的骨干军工企业。共有员工2200余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330余人,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重庆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专业从事高效、低碳大功率内燃机燃料喷射系统、调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和船用空压机的研发和生产。为国内所有大功率柴油机配套,舰船配套率90%以上,民用配套率70%以上。产品广泛应用于舰船、海洋装备、海运石化、远洋渔业、内河航运、发电、轨道交通、石油开采、矿山机械等领域,远销欧美、日韩、非洲、中东、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6、中国船舶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船舶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67年,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是船舶工业在西南地区的大型专业铸锻企业。上世纪80年代初,实施“军转民”,为缓解国家铁路运输瓶颈开发生产铁路货车,已累计生产敞车、平车、罐车、棚车等国内四大主流车型近5万辆。重庆长征占地1500亩,现有员工近2000人。具备年产铁路货车5000辆、城铁转向架500辆、模锻件2万吨、自由锻件5万吨、铸钢件7万吨、大型钢结构5万吨的能力。

7、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研发和生产高、低速重载齿轮箱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公司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占地面积90余万平方米,员工总数2000余人,资产总额超过70亿元。公司前身为国营永进机械厂,始建于1966年。公司以硬齿面齿轮传动装置为核心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船舶、海工、水泥建材、金属冶炼、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油气开采、固体废物处理等行业,是船舶系统内唯一生产舰船齿轮箱减振器的重点企业。

8、中国船舶重庆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西北地区船舶行业市场现状

西北院拥有西北地区最早、最大的国有船舶设计建造企业——中电建(西安)港航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西部地区、北方部分省份河流、水库、湖泊的旅游船、工程船、执法船、趸船码头等各类钢制、铝合金船舶的设计、建造、维修以及内河港口码头、航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等。

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业务范围涉及中小型船舶设计建造、清洁能源结构件加工建安、水环境工程装备制造研发等3大领域。产品涉及生物质气和风电塔筒混凝土预制件、光伏光热金属结构件、两栖水上清淤装备、钢结构工程以及港口、码头、船舶、浮桥、河道疏浚等多个领域。设有西北地区唯一的船舶建造、维修、检测专用码头(兰州)和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安)。先后承担完成了青海湖二郎剑码头及豪华旅游船设计建造项目、兰州金牛街码头、甘肃省海事局“甘海巡100”海事监督船等众多港口码头和船舶修造任务,以及青海、西藏、内蒙、湖南等地多个光伏、光热钢构件业务,累计完成各类船只500余艘,完成各类钢结构加工5万余吨。

近年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冷库和冷藏车的数量都在稳步增长,这给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达到43.2万辆,较上年增长4.97万辆,同比增长12.9%;冷库总量约为2.2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0.18亿立方,同比增长8.3%。

根据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总需求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显示出市场对于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继续得到强化,仅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就已达到2.2亿吨,同比增长4.4%;总收入为2779亿元,同比增长3.4%。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动以及治污攻坚战打响,新能源牵引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销量不断攀升,由2019年的69辆上升至2023年的18926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6.96%。2024年上半年其销量继续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达到16007辆,相较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88.62%。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5万公里;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铁路复线率为60.3%,电化率为75.2%;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5.2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1公里/万平方公里。

其中近年来受益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跨境电商和冷链物流市场的蓬勃发展等机遇,我国航空物流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占比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2年我国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为156.5万吨,占国内外航线总货邮运输量的比例为28.72%。到2023年,我国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增长至278.99万吨,占比达到37.94%。

进入2023年以来,受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市场饱和度的提高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等因素影响,我国电动摩托车市场出现下滑,产销量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动摩托车的产销分别为526.5万辆和481.05万辆,同比下降30.82%和36.97%。

THE END
1.2023《2023-2029年中国海运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海运行业的现状,全面梳理了海运市场需求、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以及价格体系。海运报告探讨了海运各细分市场的特点,展望了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并基于权威数据进行了科学预测。同时,海运报告还对品牌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了客观分析...https://www.cir.cn/R_JiaoTongYunShu/78/HaiYunDeXianZhuangHeFaZhanQuShi.html
2.2024年海运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前景分析海运行业百科栏目提供海运行业定义及概况、海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分析政策及环境、重点企业投资分析等,同时提供海运行业投资分析咨询报告的个性定制等服务。感谢您查看中国报告大厅海运百科栏目。中国报告大厅有着十年的行业分析及市场研究经验,买报告上报告大厅。https://www.chinabgao.com/k/haiyun/
3.20242030年中国海运行业发展分析投资规划研究报告.docx20242030年中国海运行业发展分析投资规划研究报告目录 20242030年中国海运业发展分析:产能产量等指标预估数据 3 一行业现状分析 3 1. 海运行业规模及发展趋势 3 近年来中国海运市场规模及增速 3 各类航线运输情况及前景展望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503142.html
4.中国船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前言:中国船舶行业在经历了新一轮的爆炸式扩张后,投资过热造成的金融泡沫笼罩着整个造船行业,经济危机的突然介入使中国船舶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提前进入了日程,盲目投资致使的产能过剩,随着经济危机逐渐深入,对实体经济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世界海运市场开始进入寒冬,因此造船市场更不能独善其身,因此中国船舶企业必须经受住...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863421_1.html
1.新版中国海运行业数据与细分市场现状分析中国海运行业数据分析 一、中国海运行业总体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海运业务由实物航运渐渐转变为文件海运,消耗能源越来越少,安全运输也更加有保障。中国海运行业的增长也一直以比较可观的速度在发展,且持续发展至今。 根据中国海联网2019中国海运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集装箱运输量达到9251.9万TEU,同比...https://www.sgpjbg.com/info/97c1453164ebf07ebab3683f596143e4.html
2.20252025-2031年中国海运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 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408510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www.cninfo360.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25-2031年中国海运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案头研究与市场 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依据"S-C-...http://www.cninfo360.com/plus/load/loadPdf.php?id=1408510
3.20241.3 从不同应用,海运货物运输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3.1 不同应用海运货物运输增长趋势2019 VS 2024 VS 2030 1.3.2 短途 1.3.3 长途 1.4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4.1 十四五期间海运货物运输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1.4.2 海运货物运输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1.4.3 进入行业壁垒 ...https://www.zyiti.com/?p=58280
4.中国海运出口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发展趋势工资待遇人才需求...海运进口 空运出口 无船承运 展开更多 中国海运出口行业大数据及细分领域包含:海运、物流/运输、空运、货运、仓储等。仅供参考行业报告: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海运出口 +67% 海运 +26% 物流/运输 +15% 空运 +18% 货运 +14% 仓储 +13% 找...https://www.jobui.com/salary/quanguo-all/ind-haiyunchukou/
5.钢铁物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运输成本是制胜关键钢铁物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运输成本是制胜关键 钢铁物流的属性 钢铁物流是以“钢铁”为载体,以“物流”为运作,以“信息”为核心,集钢材贸易、电子商务、三方物流为一体,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涵盖建筑行业、冶金行业、信息产业、现代物流四大行业的交叉行业。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478380
6.货运代理毕业实习报告(精选8篇)A. 行业现状分析 通过实习,我对货运行业的运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观察到,尽管行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政策变化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巨大潜力。 B. 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的趋势显示出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如无人机送货、智能仓储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https://www.yjbys.com/fanwen/shixibaogao/2008760.html
7.20242030年中国LNG双燃料船市场发展状况与前景规划建议报告1.3.2 海运 1.3.3 石油与天然气 1.3.4 其他 1.4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4.1 LNG双燃料船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1.4.2 LNG双燃料船行业发展主要特点 1.4.3 LNG双燃料船行业发展影响因素 1.4.3.1 LNG双燃料船有利因素 1.4.3.2 LNG双燃料船不利因素 1.4.4 进入行业壁垒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5697463&efid=0rb4-qu04FR5HGNCvhJ7AA
8.中国港口码头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锐观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港口码头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港口码头行业的发展现状、区域市场、优势企业、产业园区、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帮助客户全面把握港口码头行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024157.html
9.港口物流现状(精选十篇)然后重点介绍了国际国内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分析了国内主要地区港口物流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港口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和港口保税区物流,并做了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和行业竞争分析。最后对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厦门港口物流发展现状研究 篇3...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3i9jwa.html
10.基本现状范文12篇(全文)[2]《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万忠 [3]《中国建筑用钢的现状与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钢铁工业首席分析师李世俊 [4]《我国钢结构产业化发展浅析》 (“考试大”网站结构工程师编辑整理) 上海普陀区基本职业卫生现状分析 第8篇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6dgagk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