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苏氨酸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L-苏氨酸(L-Threonine)的化学名称是α-氨基-β-羟基丁酸,是一种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是猪饲料中仅次于L-赖氨酸的第二大限制性氨基酸,也是家禽饲料中继L-赖氨酸和L-甲硫氨酸(蛋氨酸)之后的第三大限制性氨基酸。L-苏氨酸的制备方法包括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和蛋白质水解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因工艺更为简单、发酵周期短、所需投资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生产方法,使用的主要微生物包括谷氨酸棒杆菌、褪色沙雷氏菌、微黄短杆菌和大肠杆菌。
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L-苏氨酸含量(以干基计)≥98.5%
项目
指标
L-苏氨酸含量(以干基计)/%
98.5~101.5
比旋光度[]20
-26.0°~-21.5°
干燥失重/%
≤1.0
灼烧残渣/%
≤0.5
pH值(1%水溶液)
5.0~6.0
重金属(以Pb计)/(mg/kg)
≤10
总砷(As)/(mg/kg)
≤1
2、全球苏氨酸行业产能、产量有所增长
2021-2022年,全球苏氨酸行业产能、产量下降,进入2023年有所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苏氨酸行业产能约124万吨,同比增长17.3%,产量95万吨,同比增长3.3%。
自2010年以来,随着梅花生物、伊品生物等企业快速扩张苏氨酸产能,中国在全球的产能占比迅速提升。中国苏氨酸行业产能、产量增长变化趋势与全球相似。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苏氨酸产能约115万吨,同比增长20.5%,产量约90万吨,同比增长7.1%,占全球苏氨酸产量的94.5,主要增量是梅花生物的通辽苏氨酸产线投产。
截至2024年9月我国苏氨酸生产企业产能情况
序号
企业简称
苏氨酸产能(万吨/年)
产能占比
备注
1
梅花生物
45
35.5%
/
2
星湖科技(伊品生物)
26.8
21.2%
3
阜丰集团
24.3
19.2%
4
黑龙江成福
10
7.9%
5
绥化象屿
6
希杰沈阳
7.5
5.9%
沈阳苏氨酸产能为共线生产
7
安徽丰原
2.4%
8
山东巨能金玉米
+10
国内产能合计
127
100%
4、我国是苏氨酸行业净出口国,出口量远大于进口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荷兰、巴西、俄罗斯、西班牙、美国占据前五,2023年市场份额分别占比为10%、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