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如何回家?国家多举措引导海外文物回流

伯远帖、五牛图、圆明园兽首铜像、圆明园青铜虎鎣、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这些如今收藏在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它们都是从海外回流的中国文物。

资料图:2019年,“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11月23日,经中国有关部门多方面工作推动流失文物返还,“虎鎣”最终在被安全运回北京。中新社记者贾天勇摄

文物是如何回流的?

2019年,600余件回流文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些曾经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是如何回流的?

促进文物回流的方式包括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

其中,去年回国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是中国近年来在国际文物市场成功制止非法交易、实施跨国追索的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

资料图:观众参观从日本追索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经过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多方施加压力,文物持有人同意将该组青铜器上缴国家并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当年8月,国家文物局、公安部派出的联合工作组,在中国驻日本使馆完成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实物鉴定与接收工作。此后,8月23日国家文物局携运文物星夜抵京,8月24日凌晨安全入库。文物持有人周某于8月23日随公安机关工作组一同回国配合调查。

而已回流的七尊圆明园兽首铜像则经历各自不同的回归路径。其中,牛首、虎首、猴首由国企竞拍,马首、猪首为华商何鸿燊捐赠,鼠首、兔首则是外国友人返还。

资料图:观众在马首铜像(右)前拍照。中新社记者张兴龙摄

现行文物回流政策如何?

2009年,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同制定《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进口藏品免税暂行规定》,规定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以从事永久收藏、展示和研究等公益性活动为目的,接受捐赠、归还、追索和购买等方式进口的藏品,免征进口环节税。

此后,国家文物局积极配合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公布了两批共212家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免税名单,基本覆盖全部省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

资料图:圆明园遗址。中新网记者宋宇晟摄

此外,近年来国家也曾数次下调文物进口环节税率。但同时,民间也不断有声音希望对回流文物免税。

全国政协委员万捷今年针对文物回流问题带来提案。他明确表示,回流文物作为历史上因各种遭遇而流散海外的中国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失物回归”,不应征税;此外,促进海外文物回流,扩大文物市场供给,也可以激活文物市场。他建议,对原产于中国的文物艺术品予以零税率,鼓励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资料图:观众参观从美国追索的王处直墓浮雕石刻。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门槛能否降低?

事实上,万捷的提案并非一个新的话题,甚至于类似的建议在近年的两会期间已一再出现。

李伟认为,“面对如此巨量、流散原因各有不同的文物,仅依靠我国政府依据国际公约进行追索是远远不够的。在我国收藏群体不断壮大的当下,应当通过发展国内拍卖市场,通过民间收藏吸引文物回流。”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目前文物回流的一大“门槛”便是税收。

资料图:观众参观《伯远帖》(王珣《伯远帖》卷,晋代,故宫博物院藏)。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万捷也指出,虽然近年随着国家整体税收政策改革,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行邮税等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是在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行邮税上,回流文物仍与进口商品同等征税。

其中,当文物以行邮形式进境时,如数量超出自用范围或价值超过8000元人民币则须按《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规定缴纳20%的进口税;当文物以货物形式进口时,除按照最新2018年5月3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18〕4号)》缴纳1-6%不等的关税外,还须缴纳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他认为,近十余年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的发展为中国流散文物的回流开辟了新渠道。然而,这些中国失(散)的文物艺术品,在进口(境)时却未被区分,均被视同为“外国商品”,同等纳税。

“这些提案如能通过,则可通过减免文物艺术品进口(境)税收。这从表面上看,国家在进口(境)环节上减少了一些税收,但实际上将吸引大量回流文物,扩大文物供给,活跃文物市场,提升国内的文物交易量,促进社会就业,促进文博产业发展,增加国内税收收入。”

资料图:观众参观山西闻喜西周春秋青铜器。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不理性的言论对文物回流无济于事

但对海外回流文物免税是否会造成交易不规范的现象出现?

万捷觉得,免税政策还是“利大于弊”。“当前,拍卖是文物艺术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并且已具备一套政府监管、行业监督和企业自律的管理体系。”

他同时在提案中建议,“回流文物”的具体认定工作由国家文物局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负责。“我相信只要有具体、细致的政策,并不打折扣地去落实,会最大程度上起到防患未然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受访者供图

万捷告诉记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追索文物,不是仅凭法律手段就能解决的,解开这三尺冰冻,也非一日之暖,还要有持久战的准备,需要多种手段并用。“包括政治、外交、行政、道德舆论谴责、协商沟通,以及经济补偿方式收回等等,同时也不放弃利用任何手段和机会。”

资料图:观众参观邓峪石塔塔身。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他也了解互联网上一些针对回流文物的声音。万捷坦言,大家应该理性看待文物回流,不要发出“直接抢回来”这样不理性的言论,“这对文物回流事业是无济于事的”。

THE END
1.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你认识几件?国家文物局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共计发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组)。 这些文物被大众称为国宝,而实际上它们所代表和承载的内容比国宝更多,是一条我们回溯中国历史的脉络。 此篇图文收集于朋友圈,在此对整理者的执着与付出表示敬意与感谢。 | 第一批 |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https://www.360doc.cn/article/56808694_1124680468.html
2.微博正文基于历史原因,盖有第一、第二版火漆印(五十年代版为圆形繁体字,七七年版为正六边型简体字)的文物,从理论上讲都应该来自于各国有文物商店(含工艺品进出口公司)。 比较复杂的是1994年启用的第三版火漆印章。该版印章根据当时的现实需求,分为A、B、C三个类别,其中B、C二类分别指私人携运出境文物及海外临时入境...https://m.weibo.cn/status/4658411755013523
1.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为何多是顶级的文物澎湃号·湃客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 而且均是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我们熟知在列强洗劫圆明园、故宫,一些来华的外国人还利用科学探险的名义盗走了在上个世纪初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被贩卖到海外...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44790
2.游客购买并携带出境的文物,海关凭()查验放行。出境修理货物应自出境之日起6个月内复运进境,因故需延长期限的,应向海关申请延期 B. 出境修理货物复运进境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所支付的修理费、料件费 C. 出境修理货物复运进境时,不得混装其他进口货物,也不得以其他进口货物顶替或以旧换新 D. 暂时出境修理的货物保修期限内出境维修,如有原因,可留在国外...https://www.shuashuati.com/ti/29cd01aa35e74d2dbe9f6ad46419d844.html?fm=bdbds8b06c46ce01b1b3df0208fa32e8be8bb
3.解读丨文物进出境小知识因修复、展览、销售、鉴定等原因临时进境的文物,经海关加封后,交由当事人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登记。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查验海关封志完好无损后,对每件临时进境文物标明文物临时进境标识,并登记拍照。 四、海关提示 无论是家传文物、亲友馈赠文物还是个人购藏文物,均应在出境前报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批。走...https://www.hnccpit.org/mch2_flfw/swfl_qtflfw/flfw_hzjz/202205/t20220512_21979.html
4.陕西西安海关查获违规携带494件文物出境案近日,西安咸阳机场海关查获一起违规携带文物出境案,这批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时间跨度大、品类涉及广,成为近年来陕西省最大违规携带文物出境案件。 事发当天,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在监管由西安出境前往日本东京的航班时,当班关员在托运行李图像中,发现一件未申报的托运行李图像存在明显异常,显示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金属物品,...https://3g.china.com/act/news/945/20240221/46187065.html
5.博物馆入境展览流程和申报工作文化部于 2007 年 7 月 3 日公布的《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 42 号)第十二条规定:“因修复、展览、销售、鉴定等原因临时进境的文物,经海关加封后,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登记。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查验海关封志完好无损后,对每件临时进境文物进行审核,标明文物临时进境标识并登记。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498.html
6.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之路有多难?第二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通过组织所谓的“考古”,或是洗劫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对我国文物进行了大肆破坏和掠夺,导致大量中国文物流失到日本。此外,虽然国民政府在1930年制定了《古物保存法》,为文物出境增设了诸多条件,但由于战乱等原因,依然有大量文物被盗掘、劫掠、走私出境。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3_09_09_707922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