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万件中国文物流落海外,故土难归!为何流失,如何回家新闻频道

百年来,近千万件中国文物流落海外,故土难归

为何流失,如何回家

无论是刚刚完结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还是“文物拟人化”创作,都让我们回想起百年前的那段历史,以及流出国门,散落于异国他乡的文化珍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文物不仅仅有历史、科学、艺术三大价值,也有情感价值。我们赞叹中国文物之美,又愤恨于外国人盗掠之后的惨状。文物的际遇与国运相连,上个世纪初中国文物遭受劫掠的历史,我们应该有所了解和认识。

去年出版的《国宝流失百年祭》作者之一常青,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与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他在美国三大博物馆都从事过研究工作,参观过欧美大部分重要的博物馆,常常在中国国宝的展柜前嗟叹不已。他与另一位作者黄山一起,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物流散史实及流失国宝多重价值做了梳理与研究。哪些人以何种方式导致众多中国文物流失海外?这些文物有何种价值?它们现在身在何处?

探险家和古董商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还没有文物法,民众对文物也没有认识,看不到文物的价值。这就给当时的外国探险家“乘虚而入”的机会。这些探险家中,以英国的斯坦因最为著名。

1900年代,在印度和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斯坦因前往中亚探险考古,在中国新疆、甘肃等地都留下足迹,此后,他又往返中亚三次,卷走大量文物。

这是一幅盛唐8世纪的《引路菩萨画》,图中的菩萨身佩璎珞,身后跟随的女子梳着典型的唐代女子的发式,其衣着、发型乃至丰腴的脸部均与盛唐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如出一辙。这是唐代佛教绘画中的精品,也是研究中国绘画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斯坦因把它从敦煌藏经洞带去了伦敦,现藏于大英博物馆。藏经洞共出了300多件唐宋时代的纸本、绢本、麻布本的绘画作品,其中,斯坦因拿走了200多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法国伯希和拿走了100多件,现藏巴黎吉美博物馆。

他获取了“满装写本的二十四口箱子,另外还有五口内里很仔细地装满了画、绣品以及其他美术品的遗物”,全部运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而这些所有的文物,他只花费了40块马蹄银,相当于500卢比。对斯坦因来说,这笔交易简直没有更划算了。

“可惜的是,当时这种情况,没有引起当地官员的重视,甚至在斯坦因把文物打包装箱、准备运走的时候,部分官员还大力为他联系工人、提供帮助,设宴招待,热烈欢迎他下次再来。”常青说,如今,大英博物馆收藏着斯坦因1907年从敦煌莫高窟获取的9000多卷古代写本。

但是,以斯坦因为代表的探险家仅仅是使中国文物外流的第一类人。“他从中国获得的文物有几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来自全世界的文物大概有800多万件。”探险家所谓的“壮举”,引起了外国收藏爱好者与古董商的极大兴趣,而这些人则是使中国文物外流的第二、第三类人。

很多人听过卢吴公司与山中商会的名字,这是在中国文物外流中起关键作用的两大古董商行。卢吴公司的创建人卢芹斋(ChingTsaiLoo),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古董界。卢吴公司向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口文物长达30年之久,不计其数的国宝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美,包括唐太宗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两幅浮雕作品,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另一大出售中国文物的古董商行是由日本人创建的山中商会。在1927年以后,山中商会参与了对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造像的盗凿。在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的25所洞窟里,150多件精美雕刻被盗凿,整个石窟群基本被毁。

常青介绍,这些古董商,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分号,在中国文物外流中起到关键作用。甚至可以说,从中国流向海外的文物,大多都曾经过这些古董商的手。

有家难回

常青说,百年来,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大概在1000万件左右,除了保存于国外博物馆里的160多万件有明确下落外,还有800多万件文物在私人手里,下落不明。

这些流失文物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财富,背后凝聚着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情感,让它们回家,是所有国人的期盼。迄今中国流失文物的回归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购回、捐回和追索。

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成功促成了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回归。但即使如此,文物“回家”这条路,依旧漫长而坎坷。文物流失国提出的归还请求,要么被拒绝,要么被敷衍、拖延,直到不了了之。比如,2002年西方多家著名博物馆就联手发布《环球博物馆价值宣言》,抵抗文物流出国追索要求。此宣言遭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文物流出国的明确反对。

这背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外应对文物的思维差异。“在中国人看来,文物中蕴含着民族精神与情感,归属于国家,出口文物也是被禁止的。但在外国人看来,文物是具有鉴赏价值的收藏品,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至今进出口也自由。旧时中国没有文物保护法,哪个国家的人买了就是谁的,由此,他们也很难接受返还的要求。”

除此之外,通过官方渠道促推文物返还也是难上加难。

最大的阻碍在于,国外博物馆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政府无力干涉博物馆的管理,也无权过问文物的流向。“国外博物馆采用的是财团法人制度,或归私人所有,需要自负盈亏。为了获取一件文物、办一场展览,四处向私人收藏家或基金会‘化缘’,政府不会为它们提供任何保障,他们不得向博物馆提供资助。这也导致政府无法向博物馆施加压力,强制要求对方返还文物。”

杭州人的捐赠

流失文物漫漫归途,映射着那段失落的历史,也让文物回归的迫切性重新摆到公众面前。

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流失海外的文物,大致摸清了流失海外文物的情况;近20年来,更通过国家和爱国人士的努力,部分国宝回到祖国的怀抱。这十年间,有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2021年,央视春晚播出特别节目《国宝回家》,杭州人张荣无偿捐献回国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次与全国人民见面。这尊佛首,是2020年回归祖国的第100件文物,在海外漂泊近一个世纪后,它终于被张荣送回祖国。“对我来说,捐赠佛首在我的人生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少我做了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与身体分离已百年之久的佛首,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他的故土。”2021年7月的回归仪式上,张荣这样说。

遗憾的是,2个月后,张荣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但像他一样,促推文物回到故土的人还有很多。202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苏珊娜·芙拉图斯(SuzanneFratus)女士捐赠我国的两尊明代陶俑入藏上海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主办文物捐赠入藏仪式;2019年,企业家何鸿燊将流失160年的马首铜像正式捐赠国家文物局,圆明园迎来了第一件“回家”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2018年,美籍华人王纯杰夫妇将拍得的一件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第七窟天王头像赠予山西博物院,这已是两人第二次将来自云冈石窟的国宝文物捐赠回晋。

如今,无数流失海外的文物,正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踏上回家的路。

THE END
1.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你认识几件?国家文物局在2002年、2012年和2013年共计发布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195件(组)。 这些文物被大众称为国宝,而实际上它们所代表和承载的内容比国宝更多,是一条我们回溯中国历史的脉络。 此篇图文收集于朋友圈,在此对整理者的执着与付出表示敬意与感谢。 | 第一批 |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https://www.360doc.cn/article/56808694_1124680468.html
2.微博正文基于历史原因,盖有第一、第二版火漆印(五十年代版为圆形繁体字,七七年版为正六边型简体字)的文物,从理论上讲都应该来自于各国有文物商店(含工艺品进出口公司)。 比较复杂的是1994年启用的第三版火漆印章。该版印章根据当时的现实需求,分为A、B、C三个类别,其中B、C二类分别指私人携运出境文物及海外临时入境...https://m.weibo.cn/status/4658411755013523
1.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为何多是顶级的文物澎湃号·湃客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 而且均是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我们熟知在列强洗劫圆明园、故宫,一些来华的外国人还利用科学探险的名义盗走了在上个世纪初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建国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掘走私出境的文物,也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被贩卖到海外...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44790
2.游客购买并携带出境的文物,海关凭()查验放行。出境修理货物应自出境之日起6个月内复运进境,因故需延长期限的,应向海关申请延期 B. 出境修理货物复运进境时,应如实向海关申报所支付的修理费、料件费 C. 出境修理货物复运进境时,不得混装其他进口货物,也不得以其他进口货物顶替或以旧换新 D. 暂时出境修理的货物保修期限内出境维修,如有原因,可留在国外...https://www.shuashuati.com/ti/29cd01aa35e74d2dbe9f6ad46419d844.html?fm=bdbds8b06c46ce01b1b3df0208fa32e8be8bb
3.解读丨文物进出境小知识因修复、展览、销售、鉴定等原因临时进境的文物,经海关加封后,交由当事人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登记。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查验海关封志完好无损后,对每件临时进境文物标明文物临时进境标识,并登记拍照。 四、海关提示 无论是家传文物、亲友馈赠文物还是个人购藏文物,均应在出境前报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批。走...https://www.hnccpit.org/mch2_flfw/swfl_qtflfw/flfw_hzjz/202205/t20220512_21979.html
4.陕西西安海关查获违规携带494件文物出境案近日,西安咸阳机场海关查获一起违规携带文物出境案,这批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时间跨度大、品类涉及广,成为近年来陕西省最大违规携带文物出境案件。 事发当天,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在监管由西安出境前往日本东京的航班时,当班关员在托运行李图像中,发现一件未申报的托运行李图像存在明显异常,显示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金属物品,...https://3g.china.com/act/news/945/20240221/46187065.html
5.博物馆入境展览流程和申报工作文化部于 2007 年 7 月 3 日公布的《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 42 号)第十二条规定:“因修复、展览、销售、鉴定等原因临时进境的文物,经海关加封后,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登记。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查验海关封志完好无损后,对每件临时进境文物进行审核,标明文物临时进境标识并登记。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498.html
6.流散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家之路有多难?第二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通过组织所谓的“考古”,或是洗劫博物馆等文博机构,对我国文物进行了大肆破坏和掠夺,导致大量中国文物流失到日本。此外,虽然国民政府在1930年制定了《古物保存法》,为文物出境增设了诸多条件,但由于战乱等原因,依然有大量文物被盗掘、劫掠、走私出境。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3_09_09_707922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