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冻品肉类进口贸易相关风险的破局之道

1、价格波动导致卖家拒不发货、迟延发货、临时加价或者不退款。由于在国际牛肉价格经常存在波动,而现在行业中目前流行的是先付款的交易模式(通常为T/T电汇),即买家被要求在发货前预付部分甚至全部订单款项,因而在牛肉价格或汇率经历波动时,经常发生国外卖方在收到预付款之后不履行交货义务且拒不退款,或者卖方因为货物市场价格上涨而要求买方补价差才肯发货,或者等到货物市场价格下跌后才逐步发货等情况。

2、有些国外的贸易商(非厂家)属于没有足够履行能力和资信的中间商,其低价接单并预收货款后不发货、延迟发货或随意加价,起诉其也基本没有用,因为其在中国国内没有财产,在境外也基本只是个皮包公司,没有足够可被执行的财产。

3、冻品货物国内到港后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如货不对板、垃圾肉、霉变肉等,找卖方处理但卖方不给积极回应。买家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后,也会面临难以执行的困境,难以弥补损失。

二、可考虑的法律应对方案

1、由行业协会牵头,推广使用信用证,提高付款安全和对款项的控制

随着国际市场牛肉价格不断波动,行业内发生违约以及非诚信交易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现在行业中常用的买方预付款模式,对于国内进口商而言有巨大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买家在预付货款后,若卖家要挟增加价款、延期发货、拒不退款时,买家此时缺乏对货物和已付款项的控制权,在协商中处于被动地位。降低此风险的方式之一为提高支付手段的安全性,推广使用进口信用证作为付款手段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进口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向受益人(国外出口商)开具的,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凭议付行/通知行寄来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全套单据,按照信用证条款对外付款的书面承诺。信用证是比较成熟、完善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为出口商安全收款、进口商凭合格的单据提货提供了保障。

实践中,五大国有银行和其他主流商业银行都提供进口信用证的国际业务。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根据其官网的介绍1,进口信用证业务的产品功能总结为:“1、改善谈判地位——开立信用证相当于为出口商提供了商业信用以外的有条件付款承诺,增强了进口商的信用,进口商可据此争取到比较合理的货物价位。2、货物有所保证——变商业信用为银行信用,银行的介入可以使贸易本身更有保证,通过单据和条款,有效控制货权、装期以及货物质量。3、减少资金占压——对于使用授信开证的进口商来讲,在开证后到付款前可减少自有资金的占用。”同时,农业银行还提供如进口押汇、提单背书、保付加签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有助于减少国内买家的流动资金压力,减少汇率、信用风险,促进进出口双方的贸易。

但是,在实际交易中使用信用证方式付款也存在一些障碍需要克服:

第一是主体资格。银行对于申请使用进口信用证进行结算的企业信用资质有相对严格的审查。对于肉类行业中的中小贸易商而言,可能会存在难以符合银行授信要求的情况。对此情况的应对建议是,希望行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等)能发挥其牵头作用,找寻与在卖方所在地区银行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国内商业银行进行对接,对国内买家进口牛肉的国际贸易使用进口信用证的业务提供批量化的长期服务。以行业协会作为连结买家和银行的桥梁,为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信用背书,如此既能保障肉类行业会员的利益,又能促进推广使用信用证付款的模式。

第二是成本问题。相较于传统电汇付款方式,选择信用证结算的买家将以承担较多银行费用为代价为出口商收款提供额外保证。具体而言就是买家需要在向银行落实足额担保条件或是获得银行的授信后,银行才能对外开出信用证。因此,对于中小买家而言,资金压力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对此的应对建议,一是希望行业协会能牵头,寻找固定合作银行使得信用证业务批量化长期化,获得相对优惠的交易条件。还可以尝试引入有信用的第三方融资平台,为这些中小买家提供资信担保,缓解他们的资金压力。

第三是卖家不愿意接受信用证付款的问题。目前,国际冻品贸易中,T/T电汇是整个行业主流的付款方式。信用证作为付款方式虽有利于买方,但对于卖方而言,通过信用证获得货款相较于T/T电汇要麻烦一些。在目前整个市场仍属于卖方市场的背景下,存在卖方是否愿意放弃预付款转而接受信用证付款的问题。对此,建议买卖双方在合同谈判阶段要多强调贸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之间的关系,通过贸易量和价格等切入点引导卖方逐渐接受和习惯信用证付款。

第四是信用证欺诈问题。这是信用证这一结算方式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对有关单证作表面的审查,只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就应对卖方付款,对基础交易不做实质性审查,这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机可乘。卖方利用信用证的前述特点,伪造信用证单据或虚构单据内容实施欺诈,例如:倒签提单、提单所载货物与实际交货完全不一样等。对此,一方面建议买方慎重选择交易对象,进行大额交易前对交易对象资信进行充分调查;另一方面,在设置信用证交单文件时对卖方交付的单据内容和要求予以明确,并注意与合同交易安排的一致性,在发现卖方涉嫌欺诈时及时采取相应法律措施维权,对信用证申请止付。

2、推广使用进口预付款保险,转移风险

根据中信保官网的介绍2,进口预付款保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有进口经营权的企业为被保险人,补偿被保险人在保单有效期内按照进口合同规定支付预付款项后,依据进口合同有权要求并且已经要求国外供应商退还该预付款项,但由于供应商所在国家(地区)发生政治风险或供应商发生商业风险导致其不能收回相应预付款项的直接损失”。其中,承保的商业风险包括国外供应商破产或无力按合同交货且拒绝退还预付款的情况。在资源争夺日趋激烈,进口支付条件日益苛刻的环境下,投保进口预付款保险,可以较好转移预付款回收风险。

中信保同时还提供资信评估服务,通过中信保的专业资信调查方面优势,准确评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信用风险,为进口商提供国外供应商的企业资信报告、企业评级和海内外行业报告,在事前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

当然,进口预付款保险从实践角度亦存在一定的操作层面的障碍:一是该险种目前在国内市场较新,市面上提供类似的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不多,且保费相对较高。二是该产品对于投保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如需三年以上进口经验、年进口额超过一千万美元等)。三是保险人对境外供货商资质也会进行相应调查后才会决定是否承保以及相应可以提供的承保额度。前述问题均需要肉类进口行业与保险公司进行更多的信息交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

3、由国外厂家提供贸易履约担保,并逐步形成覆盖连续交易的担保机制

对于国外厂家而言,想要把牛肉产品出口到我国,必须在中国商务部和检疫部门进行资格备案和获得进口及检疫许可。对于国内买家而言,理想状态是直接与这些获得备案的国外厂商订立牛肉贸易合同。然而在实践中,出于各种原因,这些国外厂家不愿意直接作为交易对手方,而是会指定一些贸易商/代理商来与国内买家订立合同。而这些代理商的资信存疑,有的可能只是无实质性财产注入的“皮包公司”,在我国境内和境外都没有足够的可供执行财产,一旦发生纠纷,国内买家难以挽回损失。

从扩大和便利国内外贸易合作的角度,上述厂商担保可以从一单一保,逐渐发展为类似最高额担保的交易机制,即覆盖双方约定的一定期间、一定范围、一定金额内的连续国际贸易,从而提高贸易便利性和效率。

4、加强对出口企业的资格审查,建立黑白名单、通报机制和沟通机制

同时,建议如中国肉类协会等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综合各类行业内的预警信息,建立一个会员间的通报机制,对于存在违约行为和不诚信行为的海外卖家建立一个黑名单制度,定期向行业会员进行通报,增加信息交流的效率。

5、谨慎约定质保条款及约定仲裁为争议解决方式

质保条款是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重要条款,是当事人提出索赔的依据。对于货不对板、霉变肉、垃圾肉等问题,在法律上可以依据合同的质保条款来主张卖家的违约责任。因此需要谨慎约定合同的质保条款,通过合同条款降低可能发生的损失。

此外,约定法院诉讼为争议解决方式还会面临中国法院判决在域外承认与执行的问题。域外执行主要依据的是我国参与的双边或多边司法协助条约。然而,在海外肉类贸易中产生较多的争议的乌拉圭等南美国家,与我国之间很少有已缔结生效的司法协助条约。因此,中国法院的判决较难在这些国家得到承认和执行。

对此问题的应对,可以在买卖合同中尽量约定仲裁为争议解决方式,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上海国际仲裁中心(SHIAC)、深圳国际仲裁院(SCIA)、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等都是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仲裁机构。相比司法诉讼,仲裁最明显的优势在于执行力。根据《纽约公约》,仲裁裁决可以在各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截至日前,《纽约公约》的缔约国已有170个,涵盖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我国和大部分牛肉贸易出口国都是《纽约公约》的缔约国,这使得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变得相对容易。

THE END
1.中国肉类进口将破500万吨全球肉类贸易可持续发展问题待解!与此同时,肉类消费结构在加快调整,猪肉消费占比逐年下降,牛、羊、禽肉、水产成为重要替代;形式上传统热鲜肉被更多的冷鲜肉、冰鲜肉替代,品牌肉、高品质肉、有机肉、预加工肉类等细分品类越来越多。 王斌提到,电商平台在推动肉类消费从线下柜台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通过跨境电商,国外的冷鲜肉、...http://www.linyi.gov.cn/info/3445/219487.htm
2.欧美肉制品厂疫情频发,中国暂停5国肉类进口!“二师兄”还能吃吗...目前中国主要从欧盟、北美和南美进口猪肉,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19年前9个月,欧盟已出口近337万吨猪肉,其中46%都出口到了中国。中国的进口牛羊肉则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 疫情期间,国外肉联厂逐渐成为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床。引发了国内消费者对进口肉产品的忧虑。病毒会不会寄生在食物内或通过外包装传...https://www.hntv.tv/recommend/article/1/1275795963306446848
1.国外肉联厂成疫情重灾区,进口肉还能放心吃吗?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5日电 题:国外肉联厂成疫情重灾区,进口肉还能放心吃吗? 记者 张尼 连日来,多国肉类加工企业成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重灾区,上千员工感染、企业停工……这些突然出现的变化令国内民众也感到不安:流入中国市场的肉还能放心吃吗? 资料图: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旧金山湾区一家超市挂出提醒顾客保持...https://www.chinanews.com.cn/m/gn/2020/06-25/9221805.shtml
2.揭秘“僵尸肉”来源:多为国外过期战备肉另一位从事乌拉圭牛肉进口的香港贸易公司负责人林某还告诉新京报记者,存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在业内实际并不多见,只有在国外部分冷库盘点时才会流出,超出保质期1~2年的冻肉才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据他透露,进出口肉类贸易周期较长、交易量庞大,一旦出现积压过期,就会有大量经销商找上门,“提出以40%~50%甚至更...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article/35576/
3.进口猪肉有怪味儿,真是因为国外杀猪不放血吗?去年,在猪肉价格最高的那会儿,吃了不少便宜的进口猪肉。 对于进口猪肉,很多中国人还是心存芥蒂。 除了疫情因素外,冷冻肉让人觉得不新鲜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很多人觉得进口猪肉有股子异味,有人说是臭,有人说是骚。 究其原因,有说法认为是国外杀猪不放血造成的,这是真的吗?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470569
4.猪肉价格小涨!猪产业链股票却大跌啥原因?海关数据显示,今年的3月,我国猪肉进口总量为39.1万吨,同比上涨了2倍多,而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猪肉量为95.1万吨,同比上涨了184.51%。由此可见,国内对进口猪肉需求的旺盛。 但当前国外疫情仍不容乐观,尤其我国主要猪肉进口国的欧盟和美国等地,疫情偏于严重,部分生猪的大型企业出现停宰或停产操作,对国内猪肉进口造成...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6051511897090.html
5.“高高在上”的牛肉,价格跌成这样了?根据海关数据,2013-2023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从29.4万吨提高至273.7万吨,2023年全年牛肉进口均价为36562元/吨,远低于去年44119元/吨的水平。进口牛肉价格基本是国际市场价格1/3-1/2,即使加上运费、关税、增值税,进口牛肉价格优势显著。 除此之外,国内牛肉可能也没有国外进口的好吃。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https://news.cau.edu.cn/mtndnew/bf215544c14e479195e2e63e55a6ab74.htm
6.双汇大量进口美国冻肉,以美国冻肉取代国内鲜肉(个人不太懂,补充了...“进口肉的来源是史密斯菲尔德,史密斯菲尔德被双汇并购后由双汇的母公司万洲国际控股管理,其实还是由双汇高层管理的国外猪场,因为这些双汇冻品猪肉进口到国内能大大降低肉制品(火腿肠)的成本,冻品周转速度也更快更方便大量供应,所以冻品使用更多。双汇的鲜肉都是商超零售的,在猪价上涨那么厉害的情况下用鲜肉做原料的话,...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41916062/
7.专业的冷冻猪肉进口报关行英国猪肉进口报关欢迎咨询批发...进口冷冻肉要确定如下要求的: 1. 国外需要提地书 2. 国外的卫生证书 3. 是否在国家允许进口的列表内 4. 国外厂商是否在中国注册过 进口冷冻肉类清关优势: (1)专业:非专业的报关公司有一定的局限:一般的报关行只负责报关录单子,不清楚相关的准则等;普通的货代又不懂怎么报关。我们是丰富的专业农产品报关公司,...https://v6k5124xh.cn.china.cn/supply/4674505368.html
8.中国买猪影响测算:国内缺口难补,国际猪价必涨全球猪肉贸易量约为800-850万吨,主要出口国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巴西,欧盟、美国、巴西的出口占产量的比例13%-23%之间,加拿大出口比例较大(70%的猪肉用于出口,自用比例较低)。主要进口国包括中国、日本、墨西哥、韩国,除中国外,主要进口国猪肉的进口的依存度较高(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约为35%-55%)。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502764
9.21个国家猪肉将涌入中国市场!或接近2000万头猪!2024猪价上涨是否会遇...农财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猪肉进口量创下自2019年以来的新低。不过,从总量来看,2023年进口量是在过去几年一度达到400多万吨的高位水平上回落到非洲猪瘟疫情之前正常年份的进口量级。 业内担忧进口肉阻碍猪价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最新消息称,中国猪肉市场的准许进口国名单上又添两名新成员——俄罗斯和比利时。据悉,这...https://www.nfncb.cn/xumu/3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