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牛魔王!

今年,当全球的目光都被那群“北移”亚洲象所吸引时,却鲜有人知,还有一群大型动物“印度野牛”——和亚洲象一样,生活在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的森林中。

在云南,它们的数量比亚洲象还要少。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向如武介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云南大约有250头左右的印度野牛,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野牛,甚至比生活在美国黄石公园内的美洲野牛体型还要大。

△印度野牛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野牛(资料图)

今年8月,云南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印度野牛幼崽的珍贵视频,让它们再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

世界上最大的牛科动物

说起野牛,大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生活在美国的美洲野牛了,它们的体重在350-800公斤左右。印度野牛的体型却比美洲野牛要大得多,平均体重800公斤左右,最大体重可达150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牛科动物。因其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等地,故被称为印度野牛。

在国内,体型高大的它们,跟亚洲象的生活区域几乎重叠。它们的体毛大多都是棕褐色、黑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四肢膝盖以下的毛呈白色,故又被形象地称为“白袜子”。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张忠员说,此前曾多次使用红外相机拍到过印度野牛的幼崽,但要想追踪野牛的足迹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红外相机镜头曾拍到过印度野牛的幼崽(资料图)

对于这一点,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卢文深有感触。“我第一次在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见到印度野牛是在2008年。保护区的监测员了解到印度野牛的信息后报给我们。”卢文到现场看到,印度野牛在老百姓的农地里,对人类很机警。但它没跑,跟家牛挨得近。“当我们慢慢越靠越近时,它就吹鼻子警告。”

卢文说,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印度野牛分布的核心区域,有印度野牛28头。

“西双版纳的印度野牛数量估计有100多头,准确的数据还没有掌握清楚。”2013年调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后,张忠员就把目光投注到了印度野牛身上,并和同事们先后到有野牛出没的勐海、勐腊等地做调查。

△一群印度野牛在奋力奔跑(资料图)

在勐海县勐满镇帕迫村村民杨丕荣家的墙上,挂着野牛群在奔跑的海报,很有气势。他最早在山梁子上看见过5头野牛。张忠员聘请他做观察员后,他注意到附近的野牛逐渐分成了4个小群,最多的一群有20多头。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片区也分布着一群野牛。早在2015年,张忠员就曾追踪过这个种群,数量大概有14头。“我们对这个种群的家域、食性做了基本调查。这个印度野牛栖息地面积有4万亩左右。野牛的食物至少有20多种,比如禾本科、矮灌丛、藤本科的都有。”据当地向导们观测,这个种群如今已有20多头牛了。“初步来看,种群数量进入上升期。”张忠员说。

2018年,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一名护林员用手机拍摄到一群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印度野牛,这群印度野牛数量目前在10头左右。

△张忠员对野牛进行追踪拍摄

能闻到350米之外的气味

△印度野牛喜欢结群生活(资料图)

不久前,张忠员在曼稿片区见到了一头独牛。那天早晨,张忠员通过无人机看到一头公牛在一块荒地吃草,但刚拍了几张照片,野牛就不见了。由于保护区草深树茂,人力难以追上野牛,张忠员赶紧爬上一棵大树,才重新看到了野牛。护林员告诉张忠员,每个印度野牛种群会分为若干个小群,每个小群有7、8头野牛。如果出现独牛,可能是在群体里面争夺“王位”没有成功,被撵出来了。“它会跟着这个群,但却没法融入到这个群里面。”护林员说,“牛王”看见它会对它进行追打,所以它只能跟在后面。

在旱季食物不够的时候,牛群也会分群去寻找食源。2015年冬天,早上9点多钟,张忠员来到勐海保护区。走到海拔1500米的荒坡上,突然看到50多米外有一群野牛在吃草。“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碰到这么多野牛,都很兴奋,又怕惊吓到野牛,只能在下风口悄悄地接近野牛。”张忠员说:“一旦被印度野牛攻击,生还的几率很小。”双方试探的过程持续了十分钟左右,印度野牛见周围悄无声息,就掉头跑了。“看到野牛群走了,大家又追着过去,拍了好几张照片。”

△辨认野牛足迹

据卢文了解,印度野牛听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迎着风能闻到350米之外的气味,虽然身躯庞大,但其行动却十分迅速。2011年,卢文第二次近距离靠近的是一头未成年野牛。“见人类逐步靠近,牛就会用凶狠的眼神警告让开一点。当我停下来后,它迅速调头从10米高的岩石上跳到沟里面,再跨过小溪,两三步就跑到了对面。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野牛的强壮和敏捷。”

△印度野牛喜食的西南桦嫩叶

野牛保护日益增强

“印度野牛如今仅存于我国西南部的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卢文说,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带,印度野牛目前主要活动在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等森林中,这样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印度野牛活动,也能满足其取食的需求。

2018年至2019年,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启动极小种群保护项目,选择印度野牛喜食的粽叶芦、鸡嗉子榕等植物,以连片和零星交错的方式种植了57亩食源基地,并改造了野生粽叶芦或鸡嗉子榕分布集中的区域共2000多亩,形成以粽叶芦、鸡嗉子榕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供印度野牛取食。同时,在印度野牛必经的过道和长期取食的地点修建了7个简易的人工硝塘,供印度野牛取食水和盐。

日前,勐海县做了针对亚洲象的食源基地建设,红外相机在这里拍到了两头打斗中的印度野牛。“由此可见,针对亚洲象的保护措施,对同是食草动物的印度野牛来说,同样起到保护作用。”张忠员说。

△印度野牛保护价值很高(资料图)

印度野牛的发情期多在每年的11-12月,受孕的母牛需经过280天左右的孕期才能生下幼崽,一般情况每胎仅生一仔。

令张忠员和卢文感到奇怪的是,他们都发现了野牛和家牛之间的繁殖行为。“野牛一般情况下不和家牛交配,但我们发现离群的野公牛和家牛一起生活,并最终和家养的母牛杂交出了几头幼崽。”卢文说,为防止野外基因被污染,他们特意寻找到了6头杂交的野牛,除了4只脚不白外,体型只比印度野牛稍小一点。目前,杂交野牛们全部安置在普洱市野生动物救护站。此前,卢文也注意到有科研机构专门想让野牛和家牛杂交,但母牛都会因为小牛个头太大难产而死。但在野外,野公牛自己挑选的伴侣,反而能够顺利繁殖出下一代。

对此,张忠员也非常赞同。据他透露,西双版纳下一步将在印度野牛出没地区着重加强调查,建立一个基础数据库,为野牛扩大种群提供支持。

云岭先锋全媒体策划

记者谭江华(部分图片和视频素材由受访者张忠员和云南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提供)

THE END
1.动物世界(23)牛科动物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https://www.meipian.cn/3d2gkync
2.动物园牛科动物知多少——野水牛动物世界野水牛,又名亚洲水牛,是偶蹄目牛科水牛属的野生动物。野水牛是家水牛的野生祖先,尽管家养的水牛不计其数,但野水牛的数量已不足4000头,属于濒危动物。 野水牛比家水牛更大更重,弯刀状的牛角也是现存野牛物种中最大的,角的外缘可长达2米,雌雄野水牛都拥有这巨大的角,这是区分野水牛与家养水牛最简单的标准。它们...http://lyhylj.liuzhou.gov.cn/xwzx/ylwh/dwsj/202109/t20210930_2928067.shtml
3.[动物生存秘籍——蹄和角]牛科动物羚羊的特征[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黑脚企鹅的双翼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鸟类的喙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火烈鸟的生存策略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互利共生策略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在浅水区觅食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不会飞的鸟 [动物生存秘籍——蹄和角]牛科动物羚羊的特征 [动物生存秘籍——...https://tv.cctv.com/v/v3/VIDE1407256928220139.html
4.上海动物园“牛科宝宝”亮相1月31日,上海动物园“牛科宝宝”——旋角羚宝宝亮相。 近日,2021年上海动物园出生的第一头“牛科宝宝”旋角羚在园区亮相。旋角羚是偶蹄目牛科旋角羚属的唯一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物种。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1月31日,上海动物园“牛科宝宝”——旋角羚宝宝在觅食。 https://m.gmw.cn/2021-01/31/content_1302083937.htm
5.牛科家族系列之——“高原之舟”牦牛陕西自然博物馆牛科动物中有一类牛,身体强壮,背部有明显隆起,身披长毛,浑身散发着充满力量的萌态,是的,它就是——牦牛。 牦牛是一种大型食草类动物,体型健美,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耳朵很小,公牛和母牛都有犄角,母牛的犄角略小一点,它们的四肢短而粗壮,背部的毛发较短,两侧和腹部的毛很长,能够很好的保持体温,应对恶劣天气。https://www.sxnm.net/index.php/wap/azr/749.html
1.哺乳纲动物之牛科动物所有的鹿类动物都是反刍动物,胃有四室。但和牛科动物不同的是,它们不习惯吃粗硬的草,而依赖较容易消化的植物,例如幼苗、嫩叶、嫩草、地衣和果实。即使全吃草的品种,也需要吃大量高品质的树叶。 鹿类动物由鹿科和其他三科跟鹿很相像的有蹄类动物组成。其中包括鼹鹿科的鼹鹿和麝鹿科的磨鹿,二者都有长犬齿,而没...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23/14/37113458_816994121.shtml
2.冷知识丨有些动物叫牛不是牛,是牛却不叫牛专家介绍,牛科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除少数种类外,无论雄性还是雌性,都长有角。而且牛科动物角的骨心和角鞘终生都可以生长,从不分枝和脱落。 另外,由于长期食草的原因,牛科动物的犬齿和门齿已经严重退化。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牛科动物进化出了非常完善的反刍功能(俗称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https://www.cqcb.com/shuangcheng/2021-03-03/3798385_pc.html
3.牦牛(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的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的动物 牦牛(拉丁学名:Poephagus mutus,英文名:Wild Yak),[1]藏名音译亚归,是哺乳纲偶蹄目洞角科的动物,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看物种起源 立懂百科带你了解牦牛 00:59 “牦牛”是什么意思? 00:36 切记!牦牛粪只能烧不能喝! 03:43牦牛体长可达2米多,体侧披长毛;尾端长毛形成簇状,雄兽的...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21595
4.解读牛家谱而在距今一千万年至五百万年前,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东亚季风气候体系的形成以及草原的大规模扩张等诸多因素,牛科动物获得空前绝后的繁荣时机。仅在中国发现的化石就有16属之多。其中包括了较大型的乌米兽、近旋角羊、陕西转角羚等,以及新近在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由我国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命名的和政羊...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smsj/201605/t20160527_327514.html
5.冷知识丨有些动物叫牛不是牛,是牛却不叫牛所有的羊都是牛科动物 “叫牛的不是牛,是牛的却不叫牛。”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专家,点开《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其中列举的31种牛科动物中,既包括野牦牛、野水牛等叫牛的动物,也包括藏羚、长尾斑羚等叫羚或者羚羊的动物,还包括北山羊、岩羊等叫羊的动物。 https://www.thecover.cn/news/7055762
6.以下哪种动物是牛?99%的人都答错据上海动物园专家介绍,牛科除了牛亚科的牛族统称为牛,羊亚科的羊族统称为羊外,其它多统称为羚羊。羚牛、牦牛、角马、斑羚、旋角羚等都是牛科动物。图为摩佛伦羊。 羚牛也被称为“六不像”: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长得...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1170094.html
7.动植物资源《山海经》中《西山经》有提到麢(líng),就是现在的羚羊。羚羊是对一类偶蹄目牛科动物的统称。羚羊类的动物总共有86种,分属于11个族、32个属。 羚羊的特征是长有空心而结实的角,是区别于牛、羊这一类的反刍动物。体形优美、轻捷,四肢细长,蹄小而尖,机警。有的种雌、雄均有角,有的种仅雄的有角。 按照外形...https://www.dgbc.cn/zhuanti/Animalsandplants/
8.任乐乐动物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本项研究是青藏高原首次牛科动物古DN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将印度野牛分布的北界从此前的约29°N扩展至约34°N。研究团队提出中全新世适宜气候条件促进热带动物迁徙至青藏高原东北部,生物多样性优势促使该地区成为东亚最后的狩猎场之一,而距今五千纪后的气候冷干趋势和人类活动的叠加作用导致印度野牛等热带动物在青藏高...https://whyc.lzu.edu.cn/portal/article/index.html?id=143&ci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