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野牛

野牛(拉丁学名:Bosgaurus),又名“独龙牛”,偶蹄目洞角科牛属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1][2]。

云南有印度野牛和爪哇野牛分布。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稀树草丛。野牛肩部不明显向上隆起,两角较短而细,角尖斜向外上方。四肢时、滕部以下呈自色,雌性体背灰褐色或巧克力褐色,雄性为黑色或浅褐灰色。它们的四肢时、膝部以下呈白色。以青草为主要食物,也食乔木鲜嫩枝叶、竹笋。每胎1仔或2仔,以1仔居多。野牛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理想的改良黄牛品种的种源[2]。

截至2022年12月,种群总数量约700-800头,尤以西双版纳最多[2]。

印度野牛也叫野牛、野黄牛、白肢野牛等,以体躯巨大而著称。公牛的体长为2.8米~3.3米,尾长90~100厘米,一般肩高1.8-2.0米,通常体重800千克,其中巨大体型的公牛肩高可达2.2米,体重可达1500公斤,比非洲野牛体型更大。母牛体长为2.5米~2.8米,尾长90~100厘米,一般肩高1.5-1.8米,通常体重500~600千克。头部和耳朵都很大,眼睛内的瞳孔为褐色,但透过反光,常呈现出蓝绿色。鼻子和嘴唇都呈灰白色。额顶突出隆起,肩部隆起然后向后延伸至背脊的中部,再逐渐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巴很长,末端有一束长毛。

印度野牛也叫野牛、野黄牛、白肢野牛等,以体躯巨大而著称,是牛类中体形第二大的一种。野牛属Bison是唯一分布非洲和亚洲以外的牛亚科成员,包括美洲野牛Bisonbison和欧洲野牛Bisonbonasus两种,欧洲野牛数量稀少,现处于半野生状态,美洲野牛曾经是美洲数量最多的大型动物,但一度几乎被捕杀殆尽,经过保护得到了恢复。

体毛短而厚,而且很亮,深暗褐色、近似黑色,身肩高约2m,个头比家牛大。毛色随着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有差异,颜色最深的是成年雄兽,近于黑色,雌兽呈乌褐色,幼仔和亚成兽则是淡褐色或赤褐色。但无论雄兽、雌兽或是幼仔,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长筒袜,所以被叫做白肢野牛,在产地更是被形象地称为“白袜子”。雄兽和雌兽均有角,但雌兽的角较小。雄兽的双角非常雄伟,弯度相当大,由额骨高起的棱上长出,先垂直上升,再向外弯,复又向上,最后角尖又向内并略向后弯转。角的颜色主要是淡绿色,只有角尖为黑色,靠基部的四分之一较为粗糙,以上的大约四分之三部分则很光滑。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林缘草坡、竹林或稀树草原。

性情凶猛,以草、树叶、嫩枝、竹笋和树皮等为食,也常舔食盐碱。听觉和嗅觉灵敏。成年的自然天敌只有孟加拉虎。

发现有人接近,会迅速逃走。只有在被人射杀受伤或被逼走投无路时,才会变得凶狠,对人进行攻击。以啃食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竹叶、竹笋等为食。

亚洲水牛是世界上现生野牛体型最大的一种(此野牛是亚洲野生水牛而非白肢野牛)。自然界中,它的天敌只有凶猛的孟加拉虎。非洲野牛是非洲上最成功的食植动物。它生活在沼泽,非洲的平原以及mopane草场和森林的主要山脉。水牛可从居住在最高山脉海拔地区,喜欢栖息在被植物密集覆盖的地方,如芦苇和灌木丛。也被发现在开放的林地和草地生活。

每年都传出非洲野牛杀伤成倍的人的消息。非洲水牛每年杀死的人数要比其它任何动物杀死的都多。

除了人类以外,非洲野牛一般没有天敌。狮子会定期吃野牛,但通常情况下,多头狮子合作才会对一头成年野牛构成威胁,,而落单的狮子是无法捕杀一只野牛的。除了狮群外,尼罗河鳄鱼也会攻击年老和年轻的野牛。另外,豹鬣狗也是一种威胁,不只有新生犊牛受猎,发现已记录鬣狗杀死公牛的纪录正在全面增长之际。

印度野牛为典型的热带种类,是世界上最大的牛科动物。国内仅见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包括怒江以西的腾冲至瑞丽的西部边境地带);国外主要见于印度、缅甸和东南亚诸国。

野牛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此时雄兽之间难免发生一场激烈的争雌格斗。在争斗中,双方以坚硬的角作为武器,互相剧烈撞击,并发出大声吼叫,其声音可以传到1千米以外的地方。雌兽的怀孕期约为9个多月,每胎仅产1仔。初生的幼仔的体色为淡褐色或赤褐色,2-4岁性成熟。寿命为20-30年。

大多数牛2-5岁时性成熟,每年9-12月发情交配,此时公牛变得异常凶猛,争偶行为十分激烈,难免发生格斗。在格斗中,双方以坚硬的角作为武器,互相剧烈撞击,并发出大声吼叫,其声音可以传到1千米以外。母牛孕期一般为9个月左右,每胎一仔,幼仔出生半个月后便可随群体活动,第二年夏季才断奶。牛的寿命约为20-45年。

美洲野牛

在罕有情况下,部分野牛出生时全身是白色的。但某些并非白化症,因为其身体,如皮肤,毛发和眼睛仍然会正常生产色素,并在渐渐长大后变回啡色。但有些则是白化症,即使长大了也是白色。此外,白野牛更被美洲原住民认为是神圣物。

由于其体型关系,并受到同住野牛群的保护,美洲野牛除了人类外,它们很少有令其受威胁的敌人。即使灰熊和狼群会攻击刚出生的或年幼的小牛,但也只是在严冬,因为那时候野牛无法消耗能量去保护那些离群的野牛。虽然狼群也能击败一头野牛,但一般都要有7只狼以上才能做到,不过狼很多时候都会败给野牛。除了人类的猎杀外,野牛消失的另一原因就是与家畜牛的品种杂交。实际上,现时在北美的野牛里,很少是纯种野牛。

非洲野牛

非洲野牛,又称为好望角水牛或者非洲水牛,是一种产于非洲的牛科动物,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脾气暴躁,性情凶猛,虽是纯素食动物,但却是非洲最可怕的猛兽之一。会主动攻击人类,有杀人记录,高度危险!

非洲野牛平均体长约2.1-3.4米,高度1.4-1.7米,体重约425-900千克。个别野牛体重可以达到1吨。非洲野牛胸膛宽阔,四肢粗壮,头大角长,雄性的角会像大盾一样覆盖在头顶,身体覆盖稀疏的黑毛,耳朵大而下垂。雄性个体大于雌性,角也更大更长。

欧洲野牛

欧洲野牛一种非常大类型的野牛(自1627年灭绝)。欧洲野牛又被称为Bosprimigenius,是欧洲最为著名的灭绝物种之一,它们是体型非常大的一种牛,200万年前,欧洲野牛进化形成于印度,之后迁移至中东和亚洲,在25万年前抵达欧洲。13世纪的时候,欧洲野牛的生活范围仅限于波兰、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和东普鲁士地区,当时捕猎大型动物只是当地贵族和王室成员的一种特权,随着欧洲数量的减少,王室政府禁止了所有捕猎行为,并要求猎场看守员为欧洲野牛提供草场,对欧洲野牛进行放牧养殖,作为一种交换,猎场看守员可以免征当地税费,更为严厉的措施是,偷猎一头欧洲野牛者即可判处死刑。截至1564年,据王室统计猎场仅有38头欧洲野牛,最后一头被记录的活欧洲野牛是一头雌性,在1627年死于波兰Jaktorow森林,其骨骼之后被瑞典陆军带走,现保存于斯德哥尔摩市Livrustkammaren。

二十世纪20年代,两名德国动物园管理员:汉兹·海克和卢斯·海克兄弟试图从欧洲野牛的后裔物种——家养牛中繁殖并重新饲养出欧洲野牛,他们的计划基于只要某一种物种的基因仍存在于现有存在的物种之中,那么这种物种就不能算为灭绝。之后他们繁殖培育出一种“海克牛”,又被称为“重生欧洲野牛”或“海克野牛”,这种动物具有欧洲野牛不完全的生理特征。

野牛曾经有几百万只野牛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后来因为商业猎杀和居住地的丧失而逐渐灭绝。至1889年,仅有不足1100只野牛存在。1905年,美国野牛协会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布朗克斯动物园总部成立,借助于动物园和其他地方的野牛资源,研究人员开始致力于在大平原恢复野牛的数量(当时在布朗克斯动物园和昆士动物园有野牛)。世界上大约有50万只野牛,其中仅有2万只是野生的,其余的生活在私有农场。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首席执行官史提芬·E·桑德森说“野牛不仅是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珍贵遗产,更是整个美国的珍贵遗产。100年前,通过很多人的努力,野牛脱离了灭绝的危险。我们展望,在未来100年间野牛可以兴旺起来,因为我们相信北美地区会有一个美好的生态前景。”

科学日报》消息,根据动物保护协会与一些研究机构的估计,如果实行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在接下来的100年内,野牛将在从阿拉斯加至墨西哥的美洲地段重新繁衍兴旺起来。

研究者认为,对这一体现美洲自然历史的关键物种――野牛的生态恢复是可以成功的。动物保护学家认为在下一世纪有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适宜生存地域,包括从美国西南部的草原到阿拉斯加北冰洋附近的低地地带。美国、加拿大的草原和山地森林的狭长地带是野牛生存的最佳地域,而墨西哥的沙漠地带也能适应野牛的生存。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动物保护记分卡”,借此来估计这些地域的发展潜力。这一记分卡可以估测生物生存的适应性、野牛与本地动物麋鹿、食虫、牧羊犬等动物的互动,同时也可以记录一系列的其他因素,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野牛的潜在文化背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所得的分数越高,这一地域的生态环境恢复的可能性愈大。研究人员之一、野生动物协会的埃里克·桑德胜(EricSanderson)博士说:“野牛是北美最重要的象征性物种之一,此次评估表明,通过艰苦的努力和树立一个宏大的目标,我们可以在下个世纪将这些物种的数量恢复到从前的规模。”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易危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3]

受伤的野牛(洞穴壁画,长185厘米,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鹤)

受伤的野牛(洞穴壁画)

这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最著名的美术作品之一。它是1879年由一个名叫蒙特乌拉的西班牙工程师偶然发现的。由于这一壁画中描绘的动物太生动了,以前也从未见过这类壁画,所以,这位工程师将它公诸于世时,西班牙考古界反而说他造假惑众。使他蒙冤二十多年。西班牙的这个洞穴长约270米,壁画集中在入口处长18米、宽9米的地方。上面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15头野牛、3只野猪、3只鹿、2匹马和1只狼。这里所见的被人称为“受伤的野牛”,位于主洞的顶部。从画迹来看,这些壁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可能是用动物的脂护和血调合,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利用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这些壁画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

THE END
1.动物世界(23)牛科动物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都已经退化,但还保留着下门牙,而且下犬齿也门齿化了,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为了贮存草料、躲避敌害,它...https://www.meipian.cn/3d2gkync
2.动物园牛科动物知多少——野水牛动物世界野水牛,又名亚洲水牛,是偶蹄目牛科水牛属的野生动物。野水牛是家水牛的野生祖先,尽管家养的水牛不计其数,但野水牛的数量已不足4000头,属于濒危动物。 野水牛比家水牛更大更重,弯刀状的牛角也是现存野牛物种中最大的,角的外缘可长达2米,雌雄野水牛都拥有这巨大的角,这是区分野水牛与家养水牛最简单的标准。它们...http://lyhylj.liuzhou.gov.cn/xwzx/ylwh/dwsj/202109/t20210930_2928067.shtml
3.[动物生存秘籍——蹄和角]牛科动物羚羊的特征[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黑脚企鹅的双翼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鸟类的喙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火烈鸟的生存策略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互利共生策略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在浅水区觅食 [动物生存秘籍]羽翼的力量 不会飞的鸟 [动物生存秘籍——蹄和角]牛科动物羚羊的特征 [动物生存秘籍——...https://tv.cctv.com/v/v3/VIDE1407256928220139.html
4.上海动物园“牛科宝宝”亮相1月31日,上海动物园“牛科宝宝”——旋角羚宝宝亮相。 近日,2021年上海动物园出生的第一头“牛科宝宝”旋角羚在园区亮相。旋角羚是偶蹄目牛科旋角羚属的唯一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红色目录极危物种。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1月31日,上海动物园“牛科宝宝”——旋角羚宝宝在觅食。 https://m.gmw.cn/2021-01/31/content_1302083937.htm
5.牛科家族系列之——“高原之舟”牦牛陕西自然博物馆牛科动物中有一类牛,身体强壮,背部有明显隆起,身披长毛,浑身散发着充满力量的萌态,是的,它就是——牦牛。 牦牛是一种大型食草类动物,体型健美,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耳朵很小,公牛和母牛都有犄角,母牛的犄角略小一点,它们的四肢短而粗壮,背部的毛发较短,两侧和腹部的毛很长,能够很好的保持体温,应对恶劣天气。https://www.sxnm.net/index.php/wap/azr/749.html
1.哺乳纲动物之牛科动物所有的鹿类动物都是反刍动物,胃有四室。但和牛科动物不同的是,它们不习惯吃粗硬的草,而依赖较容易消化的植物,例如幼苗、嫩叶、嫩草、地衣和果实。即使全吃草的品种,也需要吃大量高品质的树叶。 鹿类动物由鹿科和其他三科跟鹿很相像的有蹄类动物组成。其中包括鼹鹿科的鼹鹿和麝鹿科的磨鹿,二者都有长犬齿,而没...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223/14/37113458_816994121.shtml
2.冷知识丨有些动物叫牛不是牛,是牛却不叫牛专家介绍,牛科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除少数种类外,无论雄性还是雌性,都长有角。而且牛科动物角的骨心和角鞘终生都可以生长,从不分枝和脱落。 另外,由于长期食草的原因,牛科动物的犬齿和门齿已经严重退化。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牛科动物进化出了非常完善的反刍功能(俗称倒嚼,是指某些动物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https://www.cqcb.com/shuangcheng/2021-03-03/3798385_pc.html
3.牦牛(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的动物)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的动物 牦牛(拉丁学名:Poephagus mutus,英文名:Wild Yak),[1]藏名音译亚归,是哺乳纲偶蹄目洞角科的动物,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看物种起源 立懂百科带你了解牦牛 00:59 “牦牛”是什么意思? 00:36 切记!牦牛粪只能烧不能喝! 03:43牦牛体长可达2米多,体侧披长毛;尾端长毛形成簇状,雄兽的...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121595
4.解读牛家谱而在距今一千万年至五百万年前,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东亚季风气候体系的形成以及草原的大规模扩张等诸多因素,牛科动物获得空前绝后的繁荣时机。仅在中国发现的化石就有16属之多。其中包括了较大型的乌米兽、近旋角羊、陕西转角羚等,以及新近在甘肃省和政地区发现的由我国著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先生命名的和政羊...https://www.cdstm.cn/gallery/media/mkjx/smsj/201605/t20160527_327514.html
5.冷知识丨有些动物叫牛不是牛,是牛却不叫牛所有的羊都是牛科动物 “叫牛的不是牛,是牛的却不叫牛。”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专家,点开《中国哺乳动物名录(2015)》,其中列举的31种牛科动物中,既包括野牦牛、野水牛等叫牛的动物,也包括藏羚、长尾斑羚等叫羚或者羚羊的动物,还包括北山羊、岩羊等叫羊的动物。 https://www.thecover.cn/news/7055762
6.以下哪种动物是牛?99%的人都答错据上海动物园专家介绍,牛科除了牛亚科的牛族统称为牛,羊亚科的羊族统称为羊外,其它多统称为羚羊。羚牛、牦牛、角马、斑羚、旋角羚等都是牛科动物。图为摩佛伦羊。 羚牛也被称为“六不像”:庞大隆起的背脊像棕熊,两条倾斜的后腿像非洲的斑鬣狗,四肢短粗像家牛,绷紧的脸部像驼鹿,宽而扁的尾像山羊,两只角长得...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1170094.html
7.动植物资源《山海经》中《西山经》有提到麢(líng),就是现在的羚羊。羚羊是对一类偶蹄目牛科动物的统称。羚羊类的动物总共有86种,分属于11个族、32个属。 羚羊的特征是长有空心而结实的角,是区别于牛、羊这一类的反刍动物。体形优美、轻捷,四肢细长,蹄小而尖,机警。有的种雌、雄均有角,有的种仅雄的有角。 按照外形...https://www.dgbc.cn/zhuanti/Animalsandplants/
8.任乐乐动物考古学最新研究成果本项研究是青藏高原首次牛科动物古DN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将印度野牛分布的北界从此前的约29°N扩展至约34°N。研究团队提出中全新世适宜气候条件促进热带动物迁徙至青藏高原东北部,生物多样性优势促使该地区成为东亚最后的狩猎场之一,而距今五千纪后的气候冷干趋势和人类活动的叠加作用导致印度野牛等热带动物在青藏高...https://whyc.lzu.edu.cn/portal/article/index.html?id=143&ci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