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对待宋金为什么不一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南宋端平元年(西历1234年),蒙古灭亡金国,并将金国皇族全部杀光,之前南宋宝庆三年(西历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并且在西夏全境展开了大规模屠杀,导致西夏境内出现万里无人烟的惨状。
再往前,蒙古西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几乎将花剌子模夷为平地,甚至整个西亚都因为蒙古人的屠杀,人口基数出现大规模断层情况。
但是,蒙古灭亡南宋以后,对南宋皇族采取善待态度。蒙古蒙哥汗(元宪宗)因为征宋而死,但蒙古对南宋百姓并没采取报复态度,这其中原因何在为何有这样不一致的风格
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看:
蒙古西征花剌子模,是在成吉思汗时代。此时的蒙古刚刚完成统一不久,并且,文明程度方面,蒙古刚刚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原始人的野蛮、茹毛饮血的传统,还没有得到清除(这和曾经的匈人屠戮欧洲相似),此外,在文明意识上,蒙古人也没有治理国家、征税这些观念,因此,在蒙古人眼里,活着的敌人都是多余的。
因此,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等国,对这些国家采取灭绝模式。
蒙古灭亡西夏,是在成吉思汗刚刚去世之后,因此,西夏遭遇的打击,和花剌子模等国雷同。
蒙古灭金,蒙古朝廷在金国境内,也采取了一定规模的屠杀。此时是蒙古窝阔台汗(元太宗)在位期间,由于窝阔台汗接受了耶律楚材的规劝,因此,在金朝境内的屠杀,比照蒙古之前在西夏、在中亚、西亚的屠杀程度有所收敛。
因此,元朝灭亡南宋之后,元朝皇帝忽必烈为了安抚人心,对南宋皇族采取了善待态度。宋恭帝退位后,还继续在元朝统治下生活了四十多年,最终活到五十多岁而去世。
恩怨方面
除了因为时代不同,导致蒙古统治者对金宋两国态度不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蒙古和金宋两国的关系不同。
在历史上,金朝在金太宗在位期间(当时金朝还在和南宋打仗),就对蒙古各部采取猜忌态度,并打算征服蒙古各部,但由于金朝的统治技术不如之前的大辽,实力上也无法碾压蒙古各部,因此金朝没能彻底征服蒙古。但是,之后历代金朝统治者,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时常去蒙古高原对蒙古各部进行屠杀和压迫。可以说,蒙古和金朝之间仇深似海。蒙古灭亡金朝以后,对金朝皇族的屠杀,可以理解成一种报复。
但是蒙古和宋朝则并非如此,不论是北宋时代还是南宋初年,两宋和蒙古各部都不接壤,彼此之前也无冤无仇。
读史时,常对西夏这个神秘的国度多几分思考。思考的原因,不过是感叹与这个国祚近两百年的强悍小巧政权,最后亡与蒙古之手,唯一留下的不过贺兰山下那石头王陵!其他的一切全部被野蛮的蒙古人付之一炬,留下宁夏建立的典故,"安宁西夏"。
西夏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如用一言形容当是。小而强悍,狡猾又有手腕,在大国夹缝中,用政治手腕左右逢源,最后生存发展的小国典范。可是,历史上就没有长盛的王朝,所有都难逃一个词叫做盛极而衰。西夏也同样如此,从李元昊1038年建立西夏起,西夏的鼎盛时期持续了近一百多年!
直到夏恒宗李纯祐(1193-1206)上台开始,西夏就一日不日一日开始了不可抑止的下坡路!这个下坡路走了20多年,西夏终于在蒙古铁蹄下轰然倒塌!为何一直都处于四战之地,却能在周边强敌中,如鱼得水的西夏,最后难道魔咒被蒙古给灭亡?
不得不说,是值得研究的事情,而这一切的起点,则要归咎于西夏最盛时候的帝王,和那个年代发生的一件事。他就是西夏第五任皇帝夏仁宗李仁孝(1139-1193),这位仁兄上台时候西夏,外交关系和睦、社会安定、经济文化繁荣,彼时的西夏一片歌舞升平场景。
可是繁荣盛世必有隐忧,那就是军人势力集团做大。仁宗朝,发生了著名的任得敬分国。汉人军阀势力的代表,任得敬在通过政治斗争获得军政大权之后,居然胁迫夏仁宗将西平府、夏州交给自己统辖管理,几乎将夏一半的国土,分出去!
夏仁宗迫于威胁,只能答应了不过却通过后续的一场政变,将威胁皇权的任得敬杀死!自此以后,原本尚武的西夏,也开始了对于武将的防备,很简单,武将势大威胁皇权,任得敬前车之鉴尚在,要想安稳,也必须如此啊!
但这却给后续西夏的灭亡带来了隐忧。作为一个以武立国,民风彪悍的国度,武力才是在强敌环伺之下的自保举措。可是在刻意打压武将后,西夏开始重文轻武时代,一般重文轻武之后,就会有两个副作用。
第一:奢靡之风盛行。第二:勇武之风消退。比如宋朝就是如此。经过一场武人叛乱,西夏也走上了北宋的老路。军队战斗力变的底下,而国内则开始了享受成风的时代,歌舞升平时代还好,一有战争马上露馅。
公元1250年,和平很久的西夏,第一次遇到蒙古攻击,军队一触即溃!这一次攻击蒙古本不是为了灭国而来,只为掠夺,这也给当时西夏皇帝李纯祐(1193-1206)一个错觉,这蒙古就是来打秋风的。可是蒙古的野心可不止如此!
居安思危和居危思治是两种政策。面对蒙古越来越严重的外来威胁,西夏国毫无对策不说,反而还不断内乱,在后续的20年间,五易国主,五个皇帝走马灯一样的上任。
1206年,李安全篡位称帝,1211年齐王李遵顼政变上位,1213年李遵顼面对蒙古进攻,退位让自己儿子李德旺继位,1226年,李德旺穷途末路居然抑郁症死了,皇位又传给了自己的侄子夏末主李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内部,奢靡之风盛行,外部,蒙古强势崛起,而武备却因为打压武人而渐渐松弛懈怠!这样的国家如何能持久!
虽然不可持久,可是西夏依然用自己的灵活的外交政策,在强敌中寻找生机,只不过太过了灵活,也不是啥好事情。原本西夏的铁钢盟友是金国,它们之间保持了近80多年的宗主关系,虽偶有械斗,但守望相助的友好关系一直持续。
面对蒙古的进攻,夏襄宗李安全派遣使者向金国求援,当时的金国皇帝也不是什么清白人,面对西夏的求援不但不发兵,反而幸灾乐祸的说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也。
最后夏襄宗李安全一看金国不靠谱,无奈只能和成吉思汗议和,又是送钱又是承若附蒙伐金。成吉思汗一看,这小国听话,于是也就退兵了!只是兵虽然退了,但与蒙古为盟无异于与虎谋皮,蒙古的战争狂属性,让西夏军队不得不每次都跟随蒙古军作战!如果不愿意跟随作战,蒙古军立马调转枪口进攻西夏!
这让西夏意识到,蒙古才是最大威胁,而曾经的盟友金国,才是最好的助力。幡然醒悟的西夏又转而讨好起金国,并与1218年3月捎信给金国,想重归于好,恢复贸易,并共同对敌。一强横绝,两弱当联合抗敌,所谓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金国时任皇帝金宣宗并不懂这个,反而说西夏反复无常毫无信用,最后引的金国和西夏交战不断。最后两国打起来,一点不含糊,打来打去,十余年间精锐皆尽,两国俱蔽,看热闹的蒙古反而成了最大的渔人!外交政策的失措,让本就弱小的西夏,日益衰弱!
蒙古一开始其实并没有灭西夏的心思,在蒙古人看来,抢掠物资是重点,只要西夏乖乖听话,按时给兵给粮,他还有活着的意义。于是一直容忍西夏的存在,这是不灭西夏的第一个好处。
至于第二个好处,也很明显,西夏可以消耗蒙古的主要敌人金国。只是,这样的微弱平衡关系,在金国被灭,蒙古日益强大之后,变的不再需要!当志得意满的成吉思汗西征归来之后,对于西夏这个小朋友,终于张开了血盆大口!而那个时候的金国虽依然在顽强抵抗,却早已宣不起风浪,留西夏消耗金国的战略目标也不存在。
于是成吉思汗陵借口西夏违反合约,开始了对西夏的权谋战争。此时的西夏,早就在蒙古征兵整粮还有和金国的不断战争中,耗尽国力。民穷国弱,面对蒙古大敌压境,西夏人骨子里的悍勇反而被激发起来,即便是州府各自为战,依然节节抗争,顽强抵抗!可是时也命也,蒙古的崛起势不可挡,而西夏的抵抗却越来越微!
灭亡的倒计时在中兴府之战上演。哪里也是西夏最后的战场。公元1227年1月,蒙古大军围困西夏最后的据点中兴府,西夏末主李晛[xin]被困城中,困兽犹斗!右丞相高良惠领兵抗敌,最后积劳成疾累死军中,高良惠累死不久,天灾又来袭,同年6月,西夏中兴府发生强烈地震,震后的中兴府,城墙破裂,瘟疫横行,饿殍遍野,彻底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无奈的李晛走投无路,只能派遣使者请求投降,唯一的要求是,宽限一个月。七月,因为夏日炎热而选择退兵避暑的成吉思汗突然病重,考虑到西夏并不是一个忠诚的国度,而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国度。未免自己死后西夏又出变乱,遗嘱要求秘不发丧,等一月期限一到,夏主投降时候,杀光西夏人。成吉思汗的遗嘱是如此狠毒,预示着西夏的悲催命运。
日期一到,西夏守约投降,而不守约的蒙古开始了大屠杀!中兴府内,到处是蒙古军人杀人横野,不仅杀光所有西夏人,最后犹自不满足的蒙古人,还毁掉宫殿、烧毁西夏文书,一把火让中兴府成了灰烬。末了又踏平了贺兰山上的西夏行宫和西夏王陵!
西夏就此灰飞烟灭,不复存在,除了少数党项族人逃生之外,这个民族再也没有在中原大地出现过。西夏的灭亡告诉我们,当背弃了自己尚武的传统之后,失去了以武立国的根基之后,你的任何一次犯错也许就是万劫不复!
那么给我们什么警示?第一:穷兵黩武国恒亡,歌舞升平国恒亡。第二:虎狼在前,狼狈互斗,取死之道,狼狈为奸,未尝不可。最后,文武皆备国运乃昌。
在中国范围内,蒙古人曾一度要杀绝中国人,让良田尽为牧场。若非耶律楚材劝说,使他们意识到中国人还有"纳税"这一功能,恐怕今天汉人只是少数民族,甚至早就没有中国人的痕迹。
根据《元史》记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达数十万。
蒙古攻宋时,屠城二百,包括常州屠城。元灭宋,得户九百三十万,校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代户数1千三百六十万也少了30%。按每户5人计算(金朝境内每户平均5.4人),南方宋境内被屠杀人数约2400万。估计中国直接死于屠杀的有3000--4000万。
忽必烈屠杀了中国人1800万人,中国北方90%汉族平民惨遭种族灭绝。
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估计有1300-2000多万人,屠杀后竟然不满80万人,几乎成了无人区。1122年中国全国人口9347万,到元初1274年,人口887万,损失率高达91%。
蒙古人仅在中国北方金境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屠杀汉、女真人口占人口比例约占90%,金帝完颜一族尽数被屠,世间从此再无完颜一姓。
这还不包括蒙古帝国在西夏的种族灭绝行为中丧失的党项族人。以及灭辽后种族灭绝的契丹人。公元1215年,铁木真攻陷金国都城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对城中居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之久的大屠杀,超过100万人为此殒命。
公元1220-1221年,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时,对多思汗也就是撒马尔罕(还有说是玉龙劫赤的)进行了疯狂屠杀。当时共计5万蒙古兵,平均每人手刃24个百姓之多,被屠杀者多达120万。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
明初,河南、河北、江苏北部、山东西部都是千里无人区。明政府强迫其他省份人民移居那里。
伯颜,凶残到逼迫城外居民运土,运完土后就把他们抓来填进垒里,还把人来油煎,最后尽屠了常州一城居民。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1985年版《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公元1227年,屠夫铁木真发泄兽欲时,被西夏妇女咬掉了小弟弟而最终恶贯满盈于宁夏六盘山。其后它的继承者实现了对西夏的征服。出于报复,将西夏境内的居民悉数屠戮。仅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就有超过80万的居民被屠杀,党项民族也从此灭绝于中华大地。
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无谯类,城中遗骸达到惊人的140万!
1258年,旭列兀(拖累的儿子,忽必烈的兄弟)的蒙古铁骑攻陷巴格达,大屠巴格达居民。据说120万人死于屠刀下,以至于底格里斯河河水为之一片血红!直到公元1352年,蒙古统治者还对徐州、杭州居民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丞相伯颜提出屠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只是由于红巾军的奋起一击,这项种族灭绝政策才没有被最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