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人民喜欢摩托车,普及率世界第一
台湾人喜欢机车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因为便宜,一台机车折合人民币几千块钱,贵的不过一万多元,随随便便一个月工资就能买,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省油,也基本没有停车费。二是台湾道路狭窄,摩托车机动灵活,无论宽阔的大街,还是小巷胡同,都可以自由进出,非常方便。三是台湾气候比较好,一年四季没有严寒,即便冬天开着摩托车也没太大关系。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台湾不禁摩,政府反而鼓励和支持人们骑摩托车。
新车销量很低,旧车遍地都是
台湾远比大陆经济繁荣,人均收入是大陆几倍,但是台湾汽车销量并不算高。2014年大陆汽车销量超过2300万台,台湾只有区区42万台,即便考虑到人口比例,台湾的汽车销量和其经济发展也不相称。
不过需要指出,虽然台湾新车销量很少,但是并不代表台湾汽车普及率低,事实上台湾汽车普及率高达30%,比中国大陆的普及率高得多,截止2014年,台湾汽车保有量超过700万台,绝大多数家庭都有汽车。那么既然台湾汽车普及率如此之高,人们为什么却喜欢骑摩托车呢,而且新车销量怎么会那么差?
人们喜欢开摩托车的原因上面已经说到。主要是街道狭窄,人口密度大,如果人人将摩托车换成汽车,估计全台都要瘫痪。其次,汽车的使用成本比机车高得多,无论购买成本、保养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摩托车,考虑到台湾汽车文化已经非常成熟,他们基本不会为了面子去使用华而不实的汽车。
台湾汽车保有量大、新车销售低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台湾汽车普遍寿命很长,很多都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中古车”,很多在大陆早已淘汰的老旧车,比如10年之前的卡罗拉,15年之前的雅阁,在台湾大街上还是随处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是和汽车文化有关,台湾汽车因为使用很少,普遍车况较好,又没有强制报废制度,只要你能过年检就可以随便开。而且汽车对于人们就是一台纯粹代步工具,无论多老的车,外形多么过时,只要性能没问题,人们一般就懒得去换,这就造成台湾旧车服役年龄很长,退役很少,也就导致新车销量一直上不去了。
日系车占绝对主导,卡罗拉一款车占10%的份额
台湾的汽车工业起步很早,但是由于岛内市场狭小,没有像韩国那样发展出实力雄厚的本土品牌,目前市场基本被外资占领,其中日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根据2014年汽车销量分析,日系车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市场排名前五品牌中,有四个是日系,只有美系福特以5.8%的份额勉强占有一个位置。
在日系车内部,份额也是高度不均,丰田以30%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这个比例比南北大众在大陆的市场份额高得多。尤其是丰田旗下的卡罗拉,去年一年就卖了44734台,一款车的销量就超过整个市场的10%,比日产、本田、三菱、福特等等很多车企的销量都高,是不折不扣的绝世神车。
除了日系之外,欧系车和美系车只能充当替补的位置,在大陆呼风唤雨的大众,在台湾属于典型的小众品牌。当然也不是全无好消息,近几年奔驰、宝马等豪华车的销量持续上涨,福特的地位也比较稳固,但是和日系车相比则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也看不到它们像大陆一样将日系车摁着打的希望。
大陆城市不妨学学台湾的交通管理
不容置疑,台湾在社会各个层面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至少在如何管理机车的问题上,台湾做得比很多大陆城市要好。台湾面积狭小,街道狭窄,极少像北京这样动辄4车道、6车道和8车道的宽阔马路,而且台湾汽车普及率比我们高得多,但是台湾极少出现堵车,交通效率比我们好太多。
这一方面和台湾汽车文化比较成熟务实有关,但是更大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管理的高效。典型比如对于摩托车的态度,大陆城市普遍就是一棒子打死,和大陆城市相比,台湾有一万个理由禁摩,但是人家就是没禁,摩托反而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没有出现大陆城市管理者所担忧的交通瘫痪的状况。
反而是大陆很多城市,公交系统不够发达,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管理水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导致超级堵车成为家常便饭,人们出行往往进退两难,既然如此,还不如学习一下海峡对岸的管理方法,让人民也弄台机车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