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为民航飞机停靠在地面登机廊桥时保持机舱和驾驶舱温度的专用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飞机地面空调系统,具有制冷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飞机地面空调系统,包括相互独立的多级制冷循环系统,每一级制冷循环系统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过冷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连接压缩机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回路,多级制冷循环系统的多个蒸发器并排设置,多个并排设置的蒸发器旁设置有送风机,多个蒸发器和送风机设置于密闭箱体之中,从而形成一个风道;还包括多个用于给蒸发器除霜的除霜装置。通过蒸发器的底部设置集水箱,回收蒸发器凝结水,凝结水通过水泵送到过冷器进行热交换后,再经过喷嘴,形成水雾喷到冷凝器上角风场最不利处。
其中,制冷循环系统设置为四级,分别是第一制冷循环系统、第二制冷循环系统、第三制冷循环系统、第四制冷循环系统。
其中,第一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第一过冷器、第一干燥过滤器、第一膨胀阀、第一蒸发器。
其中,第二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第二过冷器、第二干燥过滤器、第二膨胀阀、第二蒸发器和第二气液分离器。
其中,第三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凝器、第三过冷器、第三干燥过滤器、第三膨胀阀、第三蒸发器和第三气液分离器。
其中,第四制冷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压缩机、第四冷凝器、第四过冷器、第四干燥过滤器、第四膨胀阀、第四蒸发器和第四气液分离器。
其中,除霜装置包括设置于压缩机的旁通支路的旁通阀和设置于气液分离器之前的压力传感器;旁通支路的一端连接蒸发器和膨胀阀之间的管路,另一端连接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的管路。
其中,多个过冷器并排设置于过冷器壳体之中。
其中,蒸发器的翅片表面光滑,并且覆盖有用于引导冷凝水的导水膜。
其中,蒸发器的底部设置集水箱,回收蒸发器凝结水,凝结水通过水泵送到过冷器进行热交换后,再经过喷嘴,形成水雾喷到冷凝器上角风场最不利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地面空调系统,多级制冷循环系统的多个蒸发器并排设置,多个并排设置的蒸发器旁设置有单个送风机,多个蒸发器和送风机置于密闭箱体之中,从而形成一个风道;这样相当于采用了梯级式结构将多级系统的多个蒸发器均设置于系统的正压段,使得蒸发器的工作受到的系统内压缩机的工作产生的温升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只需要设置一台送风机在多个蒸发器旁,而不是像现有的多级系统一样每一级均需要单独设置一台送风机,同时回收蒸发器凝结水,凝结水通过水泵送到过冷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凝结水再经过喷嘴喷到冷凝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减小了能耗,提高了制冷效率,同时保证了整个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机地面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的附图标记:
第一压缩机11,第一冷凝器12,第一过冷器13,第一干燥过滤器14,第一膨胀阀15,第一蒸发器16;
第二压缩机21,第二冷凝器22,第二过冷器23,第二干燥过滤器24,第二膨胀阀25、第二蒸发器26,第二气液分离器27,第二旁通阀28,第二压力传感器29;
第三压缩机31,第三冷凝器32,第三过冷器33,第三干燥过滤器34,第三膨胀阀35,第三蒸发器36,第三气液分离器37,第三旁通阀38,第三压力传感器39;
第四压缩机41,第四冷凝器42,第四过冷器43,第四干燥过滤器44,第四膨胀阀45,第四蒸发器46,第四气液分离器47,第四旁通阀48,第四压力传感器49;
送风机5;
集水箱10,水泵20,喷嘴3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其中,蒸发器的翅片表面光滑,并且覆盖有用于引导冷凝水流出的导水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