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运用技术手段,使静止的造型活动起来,并赋予生命的电影艺术,是一个广义的名称。中国习惯称为“美术片”。电影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等类影片的总称。
02表现手段
它以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的主要表现手段,不追求故事片的逼真性特点,而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法,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生活、理想和愿望,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
03拍摄方法
动画电影一般采用逐格拍摄方法,把一系列分解成若干环节的动作依次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便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
PART2
卡通片概览
Overviewofcartoons
01表现手段
狭义的动画片亦称“卡通片”,是动画电影中的一个主要片种。它以各种绘画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
02制作方法
一般采用单线平涂方法,也有以其他绘画形式绘制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用三维动画手段来制作动画片,其原理是相同的。
PART3
动画片的八个分类
Eightclassificationsofanimated
01传统动画片
以手绘为主要创作手段的动画片,亦称“手绘动画片”。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制作中日益广泛的运用,描线、上色、绘景等工序均可由电子计算机完成,于是用二维空间坐标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制作的动画片亦被称为传统动画片(“单线平涂”为主要特征),以区别于用三维空间坐标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制作的动画片(亦称“纯三维动画片”)。
02三维动画片
定义及特点
亦称“3D动画片”,指运用3DMAX等电脑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由于三维动画片是通过建立数字模型连续生成的,所以有别于传统动画片人工手绘、单线平涂的平面视觉形象,背景有真实的空间感,人物造型也更立体,多声道的动效更加真实并有强烈震撼力。
优秀作品案例
1995年迪斯尼公司出品了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获得成功后又相继推出《怪物公司》(2001)、《海底总动员》(2003)等三维动画片。梦工厂也制作了《蚁哥正传》、《怪物史莱克》等一系列三维动画片。2001年由北京轶形梦幻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制作,并联合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共同推出的《小虎斑斑》是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片。
03影院动画片
在影院放映的长篇剧情动画片,长度一般为90分钟左右。其影像质量、动作设计和声音处理等较一般动画片要求更高,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多。如美国的《白雪公主》、《狮子王》;日本的《龙子太郎》、《千与千寻》;中国的《大闹天宫》、《宝莲灯》等。
04电视动画片
在电视上播出的动画片。电视动画片分系列片和连续剧两种,一般为26集、52集或者更多,每集约7分钟、11分钟或22分钟不等。也有加工成长度约45分钟左右,以系列片或连续剧的形式,讲述相对独立故事的版本,称为“剧场版”。
05动画系列片
以一个或一组角色贯穿全片,或以一类题材组合而成的多集动画片。每集故事相对独立。如美国的《米老鼠》、《猫和老鼠》;日本的《聪明的一休》、《名侦探柯南》;中国的《黑猫警长》、《可可、可心一家人》等。
06动画连续剧
故事随剧情发展连续展开的多集动画片。其戏剧结构除总悬念贯穿全剧留待最后解决外,每集均须有矛盾冲突,提出悬念以吸引观众。如日本的《灌篮高手》、《棋魂》;中国的《哪吒传奇》、《大英雄狄青》等。
07实验动画短片
以艺术或技术上的创新为特色的探索性动画短片。此类动画短片题材涉及面很广,强调主创者的个性和独特风格,往往具有较深的哲理内涵;可以不具备常规的故事结构或明确的主题思想。由于作品短小,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大,所以有利于在动画观念、动画语言、风格样式、表现手法、技术手段以及材质使用等多方面进行各种尝试。
实验动画短片一般都是非商业性的,主要在一些国际动画电影节上展映或动画界内部交流,对动画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是动画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08真人动画片
以真人、实景(或虚景)为拍摄对象,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逐格(或逐帧)处理而成的动画片。如加拿大导演麦克拉伦拍摄的《邻居》。
PART4
动画电影的发展
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
通常认为法国人埃米尔·雷诺是动画片的先驱,他于1888年创造了光学影像机,从1892年起在巴黎放映绘制的动画片近十年之久。动画电影的真正诞生在1907年,美国人斯图亚特·布莱克顿发明了“逐格拍摄法”,摄制了最早的一批动画片。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的动画片产生了广泛影响,制作出米老鼠、唐老鸭为主角的一系列动画短片,其后于三四十年代又制作出《白雪公主》《小鹿斑比》、《幻想曲》等长片。在动画片问世后不久,法国人埃米尔·科尔于1910年开始摄制木偶片。德国人洛特·莱尼格尔于1919年开始摄制剪影片(与剪纸片近似)。
PART5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TheemergenceofChinese
01先驱“万氏兄弟”
中国的动画电影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他们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41年摄制的《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在亚洲有较大影响。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1948年摄制了动画片《瓮中捉鳖》,为新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奠定了基础。
02工艺手段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动画电影事业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中期,特伟导演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靳夕导演的木偶片《神笔》形成了从内容到形式和谐统一的民族风格。1958年,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问世,由于它运用中国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1960年,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摄制成功。水墨动画技术是一项重要发明,引起国内外动画界人士的瞩目。1960年成功摄制的以折纸为工艺手段的《聪明的鸭子》(亦称纸偶),使动画片又增加一种表现形式。
03动画片创作高潮
1961—1964年,动画片创作出现高潮。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因在美术造型上具有中国古典的装饰风格,民族色彩浓郁,猴王孙悟空的形象生动感人,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映。水墨动画片《牧笛》在技术上更臻成熟,在艺术上则意境高雅,别具韵味。木偶片《孔雀公主》、《半夜鸡叫》,剪纸片《金色的海螺》、《红军桥》,动画片《黄金梦》、《没头脑和不高兴》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成功之作。
04动画长片和系列片
1979年以来,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寓意深刻的《三个和尚》,抒情性的水墨动画片《鹿铃》,富有创新精神的水墨剪纸片《鹬蚌相争》,风格新颖的剪纸片《猴子捞月》、《火童》及《牧童与悍牛》、《雁阵》、《毕加索与公牛》等都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此外,还出现了一批动画系列片和动画连续剧,如《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猫咪小贝流浪记》、《西游记》、《我为歌狂》、《蓝猫淘气3000问》、《哪吒传奇》等。
中国动画电影吸取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绘画和其他民族艺术的营养,逐步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学派”,有不少影片在国内外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