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动画、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皮影动画奠定了动画电影“中国学派”的地位,其运用中国水墨淡彩渲染技巧、红黄暖彩剪纸技巧为基础构建绘画形象,追求主观的“似与不似”,可谓是中国元素融入世界动画并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形成了中国风动画片。诸如,历史动画片《宝莲灯》《那吒闹海》,木偶动画片《小梅的梦》《神笔马良》,皮影动画片《西厢记》《三国演义》《白蛇传》《西游记》,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等。比如,最近大受欢迎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除了汲取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结构和3D特效外(如民风彪悍的长安城、大佛林立的五行山山洞、妖气缭绕的悬空寺,像极了阿凡达的魔幻森林、还有指环王里的魔堡和天宫),还巧妙融合了极具东方水墨淡彩神韵的美学技法,比如市井街头的皮影戏,屋角一枝梅的烟雨,大桃树下红扑扑的果实,石拱桥上的暴雨将至,山前江畔的帆船,以及大BOSS的书生造型。还有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它以豫北剪纸技艺、红黄暖色为造型基调,同时配以中国传统戏剧元素,使得整部动画片都特别有中国民族历史韵味。
四、结语
[关键词]绘本;影视动画;创作手法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动画电影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从2004年开始至今,以每年不低于8部大片的数量抢占各黄金档期。以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为代表性的启动,各国知名影视制作公司累计出品百余部有影响力的动画长片,到2010年好莱坞动画片年票房超过15亿美元。[1]
一、绘本的影视特性及作用
(一)绘本用“画”讲述原创故事
绘本最早起源于欧洲,英文名叫“picturebook”,绘本从字面的理解包括两层内容,“绘”即绘画,“本”即书本,与一般意义上的含有图画的书是有本质区别的。那么什么是绘本?Howpicturebookwork一书中给出这样的界定:绘本是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语言即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叙述故事情节的作用的图书类型,其书中的图片是作为书的内容在每一页中都出现的,并且它对故事的完整叙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日本图画大师松居直描述绘本的这样一个特性,“抛开文字,可以独立叙事的图画”。
(二)绘本的影视特性及其作用
绘本与影视动画有着一样的创作构思、视觉表达的形式,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之初源于创作者的心灵力量对事物的理解与分析,在直觉原动力的意向驱使下,运用理性和逻辑的构思方法构建一个充满情节性与可视性的故事空间。画面是两者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就绘本而言,“画”是传情达意的必要手段,读者借助画面来了解故事的发展及关键信息。因此绘本的“画”不仅仅是为了注释文字的内容,如同影视作品画面的作用一样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内涵深意的主体创作,它的内涵甚至比文字讲述的更丰富,并提供更意味深长的思维理解的深度空间。绘本还强调画面的连贯,绘画要能表情丰富地讲故事、生动地展开情节,还必须具有动感和节奏。
绘本不仅起到生动反映人们的情感现状和温情交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传递人生哲理,启迪智慧的作用。[3]不论是儿童绘本还是成人绘本,都是用充满想象力的表现形式体现向往真善美的纯真心态,从孩童的视角来观察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是独特生命的载体。《霍顿与无名氏》中的微尘世界就生动地叙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空间,在绘本创作的精神领域里时刻都能感受到犹如佛曰“一花一世界”般纯正、空灵的心境。
二、由绘本改编的影视动画的现状分析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视动画的发展呈现异彩纷呈的趋势。但是每年的暑期档过后,除了超炫的画面、不断升级的技术表现力,我们能说上多少感人至深的作品。深入盘点经由绘本改编的经典影视动画作品,理解“绘本电影”的成功得益于绘本故事的原创魅力、精美动人的艺术画面以及广泛的受众群体。
(一)影视动画作品分析
除上述影片外,还有《翡翠森林――狼与羊》《你看起来很好吃》等优秀动画电影展示不同的绘本风格。自20世纪中叶至今,总计有20余部由著名儿童故事绘本改编而成的影视动画作品,在角色、画面以及情节方面都忠实于原著,保持原著的精髓。优秀的绘本是经典流传的作品,影响着几代人,相信还会流传下去。有为数众多的受众群,这是一部值得去拍的电影作品最应具备的强势先决条件。
(二)影视创作手法在绘本开发中的运用
绘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了影视创作的前期工作,我们试着从影视动画创作的关键环节进一步理解绘本开发与影视动画之间的内在联系。
1.以蒙太奇创作手法表现绘本内容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表现的基石,却不是电影所特有的,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在《论蒙太奇》中就曾这样说过:“蒙太奇的本性是各种艺术所固有的东西”,蒙太奇也是美术、音乐和其他领域的创作基础。要观察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是如何组合在一起,创造出让观众喜爱的一系列元素。[4]绘本创作中,绘本大师最擅长使用的就是通过不同画面的蒙太奇组接完成令人意想不到充满惊奇的情节与时空的跳跃。在宫西达也《你看起来很好吃》的绘本中,娴熟又流畅的运用蒙太奇手法在大跨页的翻阅方式上表现小恐龙朝不同方向的奔跑状态,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小恐龙为了能和暴龙爸爸永远在一起而拼命争取胜利的坚定决心。蒙太奇创作手法的运用是绘本内容生动体现的基本结构方式,绘本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当着“图画书导演”的角色,力争每一个精彩画面的组合都能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深度理解绘本所传达的精神境界,远远超出单纯的想象。
2.设计具有视觉张力的画面构图
3.符合影视叙述的节奏把握
电影节奏是各种试听元素和内容元素运动变化的产物,它作用于人的情绪,是保持观众注意力、激感共鸣的重要环节。电影节奏有两个根本依据:一是电影节奏要符合观众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二是剧情人物的情感节奏是电影节奏的本源。[6]绘本创作中,保持特有的节奏同样是体现作品吸引力的关键环节。作者运用图形元素的变化、画面方向性的逆转、多视角的呈现等多种艺术创作手法满足故事情节本身的节奏要求;在内容的安排上,更是极尽能事设计一波三折的情节,让故事中的角色带领观众进入符合其情感节奏的精神交流中。
绘本注重原创视觉化的开发,从故事到艺术表达都与影视动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影视动画有着相同的价值目标,两者势必呈现相长之态势。借鉴国外绘本开发与影视动画有效结合的经验,加深对绘本开发重要性的认知。
绘本能唤起人性最本真的情感和理论认知,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国外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将近百年的创作历程凭借经典且风格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描绘”一个又一个生动有深意的故事,专注于孩童的情商培养。苏斯博士的经典童书见证了美国启蒙教育,是陪伴几代美国人成长的亲密朋友,几乎每一个人看到那些熟悉的形象,都能回想起自己带着许多温情和甜蜜的童年点滴。正是如此庞大受众群的累积,使得该片轻松创下当年的票房奇迹。除由绘本改编的动画电影呈上升趋势外,英美国家许多畅销的绘本书都被搬上了电视,如查理和劳拉、阿罗系列等,而根据获奖图画书制作的动画更是成为西方电视节目中开启孩子创造力的主要视觉传达方式。
(二)加强中国原创绘本的开发,拓展国产动画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国产动画片暑期扎堆票房不及欧洲片[EB/OL].hq.省略/fukan/2011-07/25/content_23307105.htm.
[2]刘欢.当代绘本书籍的概念界定[J].艺术与设计,2009(07).
[3]徐炜.绘本漫画创作思维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3.
[5]张振宇.经典电影镜语之构图篇[J].电影,2005(10).
前言
一、什么是多媒体技术
影视动画的后期制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将拍摄到的素材制作成特效镜头,这主要是通过合成手段和三维动画的渲染;另一方面是经这些镜头通过剪辑,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影视动画的后期制作在增强影片的画面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谓特效,就是要通过特殊的技术性手段,来打造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虚拟场景,比如汽车相撞、火山爆发、星球大战、海啸山崩。通过特效手段,不仅可以模拟各种天气状况,还可以呈现出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世界,弥补了实际拍摄过程中由于条件、技术的限制造成的拍摄效果不理想。
三、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
(一)如何运用视听技术
在以往,影视动画都是二维动画的方式,来影响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给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设置相应的背景音乐、灯光和音响效果,都是通过模拟视听技术来完成。在传统的影视动画中,影视后期制作人员根本不可能对视听配置方案频繁进行调整,从而选出最优的方案,更不用提对作品整体构思和整体风格的考虑。但是,多媒体技术投入应用以后,这种状况就可以被改变了。多媒体视听技术的采用,能够完美地模拟场景状况,让音效的处理效果完美无缺。在后期配音中运用视听技术和多媒体软件,能够让声音更加符合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对场景的表现也会有所增强。多媒体软件能够对人类的声音进行处理,模拟声音主人的不同情绪状态,也可以模仿声音嘈杂的餐厅、安静的隧道等真实场景,甚至可以模拟一些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声音。
(二)如何运用模仿现实和虚拟空间
(三)如何运用新的影像设备
光学、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运动捕捉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都促进了影视动画的特效制作效果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运动捕捉技术。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影视动画越来越符合人类的特点[3]。对人物表情、动作和行为的捕捉模拟,生动地再现了人类的生活状态,与传统动画中人物的不真实感形成鲜明对比,是对传统动画局限性的一大突破。旧的动画设备的缺陷得到了弥补,将被灵活性强、模拟程度高的多媒体影像设备全面取代。
四、结论
角色是动画的核心,用来传达感情和意义,虽然它是艺术家创造的假定形象,但未必不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动画角色的类型多样,有写实的人物、动物、植物,有没有生命的实体(如汽车、玩具等),甚至有源于神话的虚拟形体(如孙悟空、邪魔等)。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虽然这些角色是设计者创造的虚拟形象,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人生观。动画角色集想象力和幽默感于一身,同时表演夸张、随意,具有戏剧性,从而使动画有别于甚至超越一般影视作品。
1.角色故事性
角色的性格与命运是整个故事的引线并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在影视动画中,角色具有灵魂,情节才有了意义,故事性也随之增强。如,《赛车总动员》讲述了一位赛车冠军流落小镇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人生真谛的故事。虽然这是典型的“换汤不换药”的剧情,在影视动画中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但它的突破在于通过“嫁接”将角色巧妙地转变为汽车,塑造了如赛车马昆、丑角拖线、美女莎莉等众多汽车形象。新奇的转型给人全新的感觉,同时让无生命的机器具有人的能力,再加上巧妙的造型设计,使这部动画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2.角色思想性
艺术作品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意志以及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人们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动画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反映善恶是非、人情冷暖,是对生活的诠释。角色具有思想性才能勾起人们的某种情怀,所以当我们看到小马王不畏邪恶、奋力跨越峡谷时,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当我们看到樱桃小丸子拿起话筒唱卡拉OK时,童年往事便历历在目。动画角色犹如观众生命中的另一个自己,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将自己融入角色,以求能够在虚幻的世界里达到对现实生活的补偿与提炼,从而思考、反省。
3.角色文化性
文化是艺术源泉,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形象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更重要的是要传承与发扬国家的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动画设计者通过符号化的“语言”将他们对祖国、民族的理解与热爱融入作品,创造出本国的艺术特色,对外宣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情趣。如我国著名的动画作品《哪吒闹海》,它的人物造型借鉴了中国门神画的特色。哪吒上身半裸,黄色皮肤,红绫和金圈是他的武器,一双灵动的眼睛,两道硬挺的剑眉,成功塑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审美特征
动画就像制造工厂,在这里任何想象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被诠释或成为现实。动画角色作为核心,承载着设计者对动画的创意、追求和努力,同时也是观众认识、接受、喜欢动画的入口。虽然动画风格各异,但角色的创作同样有章可循。
1.角色个性鲜明
优秀的动画角色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其原因在于角色个性鲜明。设计者要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对角色进行简化处理,使角色与现实原型相似,才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如善良的灰姑娘、邪恶的巫婆、勇敢的王子、淘气的蜡笔小新等。现今随着动画观众群的日益扩大,成年人也逐渐被动画吸引。为符合大众口味,创作者将动画故事情节复杂化,使角色性格多重化。但动画角色仍要沿着个性鲜明、易于理解的路线发展,才符合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欣赏标准,这是动画与其他影视作品的不同之处。
2.角色造型简洁
虽然动画在影视门类中造型元素最简单,但简单中必须突出重点,动画形象要达到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要求。无论是由简单线条和色块组成的人物,还是造型复杂需用三维技术合成的图像,都要在简洁中突出特点。同时为突出角色的性格特征,设计者会对图像进行部分夸张,以吸引观众注意。《蜡笔小新》的角色造型极为简洁,由几个几何图形构成,但为体现儿童的身形特点,设计者将小新的头部画大,占身体的1/2,将嘴巴设计成倾斜状,使得角色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3.角色表演夸张
角色的塑造需要独特的表演来渲染,为突出角色特点,设计者须对角色表演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设计者根据角色将其语言、动作、表情进行适度夸张。如,为创造艺术效果,给《米老鼠和唐老鸭》配音时李扬、董浩刻意改变自己的声音特色;有的动画通过一团烟雾或弧线来表现角色移动速度之快;或通过让脸部比例失调,让眼泪变成“小河”来表现哭的形象。设计者利用夸张的方法令角色的表演简化、形象且个性化。
[关键词]动画场景时空艺术场景造型场景空间
一、场景造型
场景造型则是为创造生动、真实、性格鲜明的动画影片角色服务,它对于角色塑造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场景的空间不但是角色存在的地方,而且还是运动的支点。这种相对于实体形态的虚形,在动画影片中却能够得到人们在视觉上的肯定,营造出深厚的空间感。总而言之,场景造型与空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该影视动画片的成功与否。
二、场景空间
当今的动画影片形式多姿多彩,种类纷繁复杂,但是,依据各个动画影片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制作技术语言大体上我们将它们划分成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两大类别。二维动画趋于平面化,大多具有装饰性美感。早期的一些动画片几乎都是属于此类。三维动画,也称数码动画,其立体感强,观看起来给人比较真实的感受。其中,后者主要采用计算机和多种三维动画软件进行创作。与二维动画相比,三维动画似乎更易于得到观众的青睐,这一点,可以不难在最近上映的一些广受好评的动画影片中发现,如CGI(COMPUTER-GENERATEDIMAGING,计算机生成影像)技术制作的三维动画影片《忍者神龟》,三维木偶动画电影《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等。
对于空间这一概念,在牛顿的相对论中曾出现过,但他所研究的空间观念是一种纯数学的空间观念。在此,我们不予讨论。回到动画场景造型中来,我们首先来看看上文中提到过的内景和外景,也就是场景空间的两个类别。根据字面理解,内景则是被封闭在形体内部的空间,相反的,外景就是在形体外部的较大、较开阔的空间。以上是按照场景的景别给它的分类。可是,如果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影视动画中的场景空间,就必须了解它的根源,即怎样塑造场景空间。一般而言,可分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前者,表示的是实际存在的空间,在动画影片的塑造中,物理空间比较容易实现。而后者,也就是心理空间,它是实际并不存在,属于摸不着也看不到的虚拟空间。这类空间重在表达出一种空间感,一种空间的张力。
在任何一个影视动画场景中,只有把握住了场景空间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两大方面,塑造出适宜的空间感,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这些作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丰富多变的动画场景空间能够塑造生动感,让整个动画影片更生机勃勃,摆脱单调与乏味:第二,动画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幻想和想象之中的一种艺术,因此动画影片极适合表现魔幻、幻想,和超现实等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题材。而若能依据剧情,精心打造其动画的场景空间,就可以营造神秘感,为影片制造一种充满吸引力的氛围,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观看欲望;第三,纷繁复杂的影视动画的场景空间,能够淋漓尽致的刻画各种不同的艺术感觉。正如,阴森而狭小的场景空间会让观众有恐怖感、开阔而平坦的场景空间则使观众产生轻松感、紧张而多变的场景空间却给观众留下危机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