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论文汇总十篇

在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培养农业生产和科研等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基本环节。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综合能力。图分析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有笔试、操作等。实验操作考试是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一项考试,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以笔试的方法进行考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方面,实验操作考试是其他考试形式不能替代的。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重视教学实践的同时,不断地改革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方法。总结考试经验,形成了我们分析化学实验课自己独特的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

一、我校分析化学实验课旧的考核方法

二、旧的考核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分数不成正态分布。实验成绩不成正态分布,一是因为闭卷考试时有些学生在考场上作弊了(有的抄袭学习好的学生的答案,有的抄了书本),二是因为操作时一次考生人数多,有的学生抄袭别人的数据,这样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分析化学实验课新考核方法

为了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即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50%,其中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考试成绩占50%,其中包括实验有关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提出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试题。试题内容为口试加操作。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致,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口试内容为实验有关理论:即所做过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所加试剂的作用以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比如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有几种,Ha、Na0H溶液如何配置,标定二者使用哪种基准物质、采用哪种指示剂辨别终点以及终点颜色如何变化,自来水硬度测定终点颜色如何变化,K2C2r07测FeZ+实验中加H3P4O的作用是什么,甲醛法测N%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作用,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以及差减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实验有关理论我们摘录出来做成卡片,每一个问题一个卡片,一个卡片一个编号。实验操作内容所有学生一样,并且提前通知学生,都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滴定分析操作:即将烧杯中溶液准确定容至容量瓶中,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量溶液至锥形瓶中,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后记录滴定管数据后报告老师。操作内容及步骤我们做成试题形式。每名监考老师拿一份实验理论卡片以及实验操作要领评分细则,监考老师们考前要统一口试题的正确答案。

(二)考试过程。每个考场4张实验台,每次考试一个考场进4名学生,每个考场2名监考老师,即每个监考老师每次监2名学生。

1、试题的摆放。我们把操作内容及操作步骤试题贴在每个考生的实验台上,所需仪器和药品也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

2分析化学实验多元考核模式的建立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考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和实施多元实验考核模式。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平时考核、期末操作技能考核和设计型实验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集中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能力。

2.1平时成绩考核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过程管理,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环节监控,包括检查预习报告、课堂提问、实验过程全程监督(实验态度、纪律和卫生等)及分析数据审核等。

2.1.1检查预习报告

2.1.2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一般在讲解后进行,内容涉及实验原理、注意事项和有关知识的拓展等。依据学生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正确与否等情况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2.1.3实验过程全程监督

学生开始实验后,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员组成监督小组。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包括实验考勤、课堂纪律、动手能力、操作规范、实验质量、清洁卫生等方面进行评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准确评价。

2.1.4实验数据审核

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坚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而不能随意臆造或修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好相应测定实验条件,确定存疑数据。因此我们要求实验后实验数据必须由教师审核。数据考核主要从数据是否合理,数据记录是否规范,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等方面进行评分,对数据错误,误差较大的学生教师不予通过,要求学生须重做直至数据符合要求。通过对分析化学实验中误差分析及其数据处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科研创新能力。

2.2期末操作技能考核

2.3设计型实验考核

3分析化学实验总评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新的考核模式中,分析化学实验成绩按“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综合评定,期末考核成绩由期末操作技能考核成绩(30%)和设计型实验考核成绩(30%)两块组成。在新的实验考核模式中体现了考评体系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动手能力、基本技能所占比例为60%。通过对各环节制定的评分标准综合评定,使分析化学实验评分体系实现科学化和定量化,体现了人性化和公平化。

(1)内容有重复,滴定分析法篇幅过多,且四大滴定方法分别进行介绍。我校分析化学课程是在无机化学之后开设的,两门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多重复,集中表现在对溶液平衡理论的介绍。目前我校分析化学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仍以四大滴定为主,重点介绍了酸碱、络合、氧化还原和沉淀四大反应的平衡理论及滴定分析法原理。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在原理和操作上具有很多共性,仅是化学反应类型不同,分别进行介绍,不仅会造成重复,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它们的共性[2]。

(2)样品采集及预处理内容偏少。分析过程一般可分为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样品测定、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五个环节,试样的采集与预处理是分析过程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两个环节,也是最困难和最复杂的两个步骤,它们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随着分析科学的快速发展,分析方法逐步迈向自动化与智能化,试样的采集与预处理在分析过程中也变得越发重要。这部分内容偏少不仅会导致学生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缺失,不利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提高[3]。

(4)“量”的概念未受到足够重视。“量”不仅关系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更关系到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向学生们灌输了“量”的概念,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落到实处。比如,计算结果及数据记录对有效数字的保留较随意;实验时对测量仪器的选择不够合理;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除上述问题外,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还存在知识较为陈旧,新理论新方法偏少;无机分析的内容较多,有机分析和生物大分子分析较少;理论与实际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4]。

1.2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多以讲授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活动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教师往往只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不负责实验课程的教学。这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不连贯,不仅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更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成绩考核方式不够合理。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与强化,但部分学生通过网上搜取习题答案或其他“捷径”蒙混过关,非但起不到训练的作用,而且会助长抄袭之风。平时出勤、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甚至全部的考核内容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

2教学内容改革

2.1减少重复,调整篇幅

减少不同课程教学内容间的重复,将四大滴定放在一起讲,压缩滴定分析法篇幅。通过协调分析化学课程与其他化学基础课程间的关系,压缩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可有效减少学科间的重复现象。由于无机化学教学中已对溶液四大平衡进行了介绍,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可精讲滴定分析内容,将四大滴定放在一起讲授,既能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又具有对比性,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增加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中通过各种实例详细深刻地介绍各类型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如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离子等的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化妆品中汞含量的测定等。这些实例不仅能让学生快速熟悉分析测定前样品采集与预处理方面的各项操作步骤,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而且由于贴近生活,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2.3增加仪器分析教学课时,引入仪器分析新方法

2.4增加“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量”的概念

3教学方法改革

3.1以“讲”促“学”,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3.2善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善于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争取教学资源利用与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通过PPT、视频资料及Flas等多角度呈现教学要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不仅能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在化学分析部分,教师可通过板书的方式对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描述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仪器分析部分,多媒体技术能形象生动地体现大型仪器的组成、基本结构及操作说明等,通过实物照片展示、Flas演示及操作步骤视频演示等,使学生深入理解大型仪器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程序。同时,教师应用多谋体教学时要善于穿插动画、恰当剪辑,这样既可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8]。

3.3注重课程训练,强化知识体系

3.4改进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更重要的是全面评价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成绩评定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态度与方法的选择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9]。针对老式成绩评定方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新的成绩评定方式不仅应加强对平时环节的考核,考核形式也应多样化。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并通过考勤、作业、课堂提问、课堂随机测试、PPT展示等进行考核;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增加期中考试环节等。

1.2实验仪器之美

分析化学实验使用的玻璃仪器较多,如滴定管、容量瓶等,造型各异,本身就具有直线美、曲线美及造型美。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组装仪器,仪器装毕干净利落、匀称协调,充分展现出仪器美的均衡性。而教师要求学生规范的使用仪器,如通过控制滴定管活塞的开关,就可随时控制反应速度以及反应的终止。使学生体会到仪器美不仅在“外表”,还有“内在”的性能美。

1.3实验技术之美

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实验技术也愈显其美的价值和特征。如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实验,往届学生使用的是手动波长的721型分光光度计,用于可见光区的测定,按钮式、手动波长设置,波长精度10nm,操作繁琐,仪器稳定性能也较差。现在实验使用UV762型全自动扫描分光光度计,通过触摸屏实现全部操作,测量波长范围宽,可用于紫外和可见光的测定,波长精度为2nm,可进行自动波长扫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让学生体验到现代分析仪器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美。

1.4实验操作之美

实验演示时,教师先以规范、优美、娴熟的动作给学生做出示范,从仪器的用法到试剂的用量处处体现出实验操作之美,增强学生获得鲜明的实验现象、准确的实验结果的信心。当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再巡回指导,解惑答疑,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滴定终点将到时,一滴或半滴试剂的滴下就能改变颜色而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操作乐趣,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手段,也是美的欣赏和熏陶的途径。

1.5实验思维之美

“化学实验过程不仅是感性活动过程,而且更是理论思维活动过程,它本质上是理论思维的物化。”科学之美在于发现,因为科学的发现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其深刻的内在规律,这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所在。如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定性分析实验时,在酸性试液中加入稀HCl溶液,可得到白色沉淀,经分析可确定白色沉淀是由AgCl/Hg2Cl2/PbCl2组成,从而体现出Ag+、Hg2+2的Pb2+的共性。接着将除去氯化物的酸性离心液中加入硫代乙酰胺(TAA)溶液并加热,可得到第二组阳离子的硫化物沉淀,离心分离;再将离心液pH值调为9.0,并加入TAA加热,可得到第三组阳离子的硫化物沉淀。实验要求学生细致观察现象从中发现实质之美。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其硫化物溶解度的差异,第二组阳离子相应的硫化物的溶解度小,因此在酸性试液中可生成沉淀,从而与其它离子分离;而第三组阳离子相应的硫化物的溶解度比第二组的大,所以在碱性试液中才能沉淀完全。由此可见,使离子完全沉淀的条件选择依据是离子生成相应化合物的溶解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系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使他们深深领悟该原理在思维上的动态之美与和谐之美。

1.6实验设计之美

一个体现出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简约性的实验设计,不仅是科学设计,而且是美的设计。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本身就含着美,其本身给人的愉悦就是报酬。”如研究型设计性实验“Cu2+、Zn2+混合溶液各自含量的测定”,有学生会考虑利用Cu2+、Zn2+与EDTA络合性能的差异,采用控制酸度法测定。即在pH为5~6时,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Zn2+的含量,然后调节溶液的酸度pH为4,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指示剂,加热80~90℃情况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u2+的含量。但是,这种方法的结果误差较大且滴定终点的颜色突变不明显。如何解释和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考虑Cu2+、Zn2+两种金属离子和EDTA、XO的络合性的差异,尽管在pH为5~6时,Cu2+与XO不络合,但与EDTA会有络合反应,从而造成较大的测定误差。为此,师生共同探究解决方案,最后结合预实验给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即以硫脲掩蔽Cu2+先测定Zn2+含量(要求严格控制溶液的酸度、硫脲与其它试剂的加入顺序);再取一份试液,测定总量时,首先以Cu2+标准溶液多次实验,确定正确的滴定终点颜色,从而提出正确合理的设计方案。

1.7实验报告之美

实验报告是实验全过程的记录、归纳和升华。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把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现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简要地记录下来,形成常规格式的书面报告外;还要重点强调学生需独立完成并且实事求是的记录数据和描述现象,不可臆造、篡改或抄袭。如滴定分析实验,需要求学生在三次平行实验中,数据极差应在0.08mL以内(以每次消耗滴定液体积20mL计算)才算合格;若不合格,必须再进行操作直到得到三次合格的数据为止。同时鼓励学生对实验报告进行创造性设计,绘制美观、整洁、比例适当的线条图、着色图、装置图等,就像一幅精美的绘画那样令学生自我陶醉,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创造”,用化学语言和简明符号来表达化学之美的能力,从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创造美感。

1.8实验教师之美

在美育和实验教学的渗透、结合与促进中,教师起着媒介、桥梁的作用,所以实验教师不仅要以美施教,从心灵到仪表都要成为美的化身,以美好的形象和言行垂范于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同时要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使学生感到上课就是一种惬意的审美享受。实验教师着装朴素得当、教态端庄自然,使内在学识修养与外在形象和谐统一,就会令学生感到愉快,提高听课情绪,有利于知识的传递。而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传递知识信息时使用的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吐字清晰,发音标准,都能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轻重缓急、高低强弱等众多的语言变化美。从而使师与生、教与学之间呈现一种融洽畅达的氛围,形成一种师生心灵相通、情感和谐的美。

2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审美化

如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展示上述美育内容,就需要教师了解美学原理以及将美学原理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为审美化教学,使学生在欣赏、体验化学实验美的同时习得知识、陶冶情操;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2.1教学目标审美化

教学目标审美化就是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单纯的验证性、知识传授性模式,将知识传授和审美修养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将化学知识变为审美对象,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分析化学实验里的仪器美、操作美、现象美、思维美,提高其审美欣赏、创造和表现能力。同时通过审美模仿与迁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2教学内容审美化

2.3教学过程审美化

教学过程审美化就是教师将实验课的预习、授课、演示、提问、启发、讨论等环节艺术化,引导学生用实验、记录、实验条件控制等科学方法及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过程美、理性美。

2.4教学手段审美化

2.5教学评价审美化

教学评价审美化即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个体差异,给予肯定评价。如在研究型设计性实验中对提出有新意和创新性的方案的学生要及时肯定、积极鼓励,以赞美的评语使学生感到成功和进步,激发学生新的积极行为。

1.3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我校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认真考虑教材情况和教学大纲内容,课件的内容安排、概念、思路不严谨,重点不突出,文字大小不规范,颜色不清楚,过分利用华丽的图片、声音、视频多媒体辅助工具造成多媒体课件与课程内容之间有偏差,最终导致多媒体课件质量严重降低,也有一些教师干脆网上直接复制课件,稍作处理后把它搬到课堂上试教。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例,在制作课件时,应将图片、动画等直观性较强的内容作为课件的重点,因为此部分内容量大课时少,同时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用文字表达学生很难理解,而用动画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教师讲课速度过快,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2.3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了教师的重要地位

2.4在多媒体教学中,板书作用逐渐消失

过分依赖多媒体,淡化板书的作用,影响教师的创造性、灵活性、积极性以及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跟着课件走,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留下任何字迹,这样很难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3对策

3.1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保持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认真负责,高度重视,在教材的处理和PPT的制作方面狠下功夫,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软件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而不是采用简单地从网上复制课件或别人的课件稍加修饰后搬到课堂上教学生。二是学校重视采购一些符合教学情况的有些课件,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3.2精心制作课件,保证课件质量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以及音效、音乐、摄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分析化学课件无疑是对分析化学的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制作课件要注重课件的效率,合理应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合成出精彩生动的课件,既突出中有突出趣味性,所以严格把关课件质量使得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3.3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监督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学校督导组应建立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评价系统,完善多媒体教学软件立项制度、评奖制度。督导组还应经常采取听课、在学生中作调查、和任课教师交流研讨等方式来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解决。每学年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组织教学课件比赛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多媒体课件比赛,从而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1.2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分析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既要强调学科整体基础教学,教好“传统”知识。滴定分析、重量分析都是传统方法,但其理论和实验技能却是做好分析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间的不断交叉和融合,分析化学发展突飞猛进,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分析化学课程又要应尽量反映学科的发展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当代分析新技术发展的动向,经常接触到分析化学学科的前沿,知道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学科前沿的差距,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分析化学最新的分析技术,如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以及各种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获得了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

1.3体现药学特色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既要强调分析化学本学科的基本内涵,又要突出药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笔者注意将药学学科的热点问题渗透和融化到分析化学的教学中,使课程显出蓬勃的活力和鲜明专业特色。在教材的内容和选择上,特意选取药学专业学习和卓越工程师今后的科学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方法和技术,合理删减与药学专业联系较少的纯化学理论及在药学领域实际应用较少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化学与药学的紧密联系,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的,重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适时地引用一些应用实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讲解色谱法的理论塔板数、分离度等概念时,联系到药典的“色谱系统适用性试验”中对这些参数都有要求,让其课后查阅药典,了解其用途,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为提高。实验课内容的选择也同样紧密结合药学专业的需要,突出药学专业中分析化学的特点。总之,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是药学研究的基础。

2基于药学类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2.3考核形式与评价体系的改革积极探索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改变单一的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学业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依据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多样化、多重标准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判断、反馈、改进、激励和强化功能,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目前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考试的评价、筛选功能,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能力。学生成绩以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由阶段学习中布置的课题与调研报告)、实践成绩(seminar汇报与讨论)综合评定。目前笔者已实行考教分离,建立了分析化学试卷库、试题库。考核的形式也相应变化,如采用机考的形式,依据已有的试卷库和习题库,随时可让学生参加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

3重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分析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和创新能力,必须对实践教学做适当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要求。

3.2优化实验讲义学生每次上实验课,都会按照实验课本来做实验,因教材自身的特殊性,内容较多。笔者精心为每个实验内容都做了实验挂图PPT,给出通俗易懂的实验步骤及计算公式。

3.3实验内容的改革保留经典,删除重复,更新内容。如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笔者删除了一部分重复的滴定分析,如酸碱滴定中涉及重复实验较多。针对卓越工程师班的自身特点,增加了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由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所学的理论知识,给出适当选择性命题,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通过此方式,锻炼学生查阅文献、归纳总结的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方案。在仪器分析实验中,增加综合性实验和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示教实验。在综合性实验方面,笔者让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室合成的样品,拿到仪器分析实验室来作样品的定性、定量及定结构的分析,让学生们掌握系统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同时,增加了一些较先进的仪器设备的示教实验,如GC-MS,LC-MS,CE,ICP等。

3.4开展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发挥导航引路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获得启迪,通过自学研讨产生想法并发展为课题,再通过申报竞争获得资助,在教师指导下将学到的仪器分析新技术和文献检索等基础知识应用到科研活动中。在学习中加强联络交流,也对项目要求的团队精神有促进作用。

3.5加强企业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强化理论知识与工业实际应用的结合,这正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点有意义所在。为配合“卓越工程师”项目工程实践需要,教育部批准本校与国药集团医工研究总院、石药集团、先声药业3家共建“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模式采用三段制(累计1年),由1个月的工程见习,3个月的企业实践和6个月的毕业实习组成。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实践,让学生对药企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书本知识到车间实践,真正锻炼了学生毕业后能担负起工程师的综合能力。

2.主动学习。高一化学教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初三到高一,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许多,学业的压力也增大了许多,因此传统的死记硬背会收效甚微,这时要求学生转变学习理念,以理解记忆为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最初可以遵循教材的设置来进行,以后逐步培养自己思考问题,找寻问题的能力。比如,教材设置了“联想·质疑”、“活动·探究”等活动性栏目,“方法引导”、“工具栏”等方法性栏目,“资料在线”、“身边的化学”等拓展性栏目。学生不应只注重知识而忽略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在这些栏目的导引下,学会观察、思考、质疑、迁移、应用、整合等。

3.适当练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受到初中教师的教法,自身的学法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学的是新教材,做的是旧习题。由于刚开始知识面窄,做题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容易有畏难情绪。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学生对这些习题要学会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更不能去啃难题、偏题。可以先把舍去的题目保留,等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回头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中主要是解决二点:一是调动学生的兴趣;二是介绍最新的化学科技成就。教师应尽可能避免照本宣读,这里介绍课本上所没有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是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尤其应注意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化学知识。这里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知识面和可接受性,避免过度深奥而导致学生的不理解。

2.正式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一章,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突破初中化学中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局限性,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思维突跃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新境界中来,能不能自觉地完成这种思维突跃,往往是能不能适应今后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学中:(1)注重对概念进行对比与联系,使学生建立概念。建立概念的前提就是要使学生明析概念的来龙去脉、所研究事物的对象等。如氧化、还原是“变化”,氧化剂、还原剂是“物质”等。力求通过对比联系过好概念关,这是分析和学好本节的前提和关键。(2)化合价是学习本节的入手点和突破口,也是分析解决氧化还原问题的关键点。鉴于学生在初中化合价的学习中尚存在许多疑点,建议教师首先对化合价进行复习,为学生快速识别价变提供帮助,以防止学生学习分化。(3)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建议教师有意识地、多次重复地加强诸多概念的辩证对比,并引导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4)教学中应着重强调氧化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既对立又统一。注意学生学习中常将二者分离以及得失电子数不等或只有物质得电子却没有物质失电子的错误。

4.学生初次结识能量问题,加之能量问题涉及面相当广泛,而本节教学要求并不高,为此,建议:(1)教法要灵活,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注重让学生探索问题;注重学生得出结论。(2)要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变化实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3)对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教育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fromLigusticumchuanxiongaimingatsearchingforbioactivenaturalproducts.MethodsAllcompoundswereisolatedandpurifiedbychromatographicmethods.Theirstructuresweredeterminedbyvariousspectralmethods.ResultsSixteencompoundswereisolatedfromLigusticumchuanxiongandtheirstructureswereidentifiedbymeansofspectroscopicanalysisas:sinapicacid(Ⅰ);βsistosterol(Ⅱ);Z6,8’,7,3’–diligustilide(Ⅲ);ferulicacid(Ⅳ);4hydroxy3butylphthalide(Ⅴ);pregnenolone(Ⅵ).ConclusionCompoundsⅠandⅥarefoundinLigusticumchuanxiongforthefirsttime.

Keywords:LigusticumchuanxiongHort.;Chemicalconstituents;Structureidentification

川芎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收载品种,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1]。川芎含有多种内酯类、生物碱类、酚类、以及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合物。

笔者对川芎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芥子酸(sinapicacid,Ⅰ)、β谷甾醇(βsistosterol,Ⅱ)、Z6,8’,7,3’二聚藁本内酯(Z6,8’,7,3’diligustilide,Ⅲ)、阿魏酸(ferulicacid,Ⅳ)、4-羟基3丁基苯酞(4hydroxy3butylphthalide,Ⅴ)、孕烯醇酮(pregnenolone,Ⅵ),其中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材料

X4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BrukerAvance600型核磁共振仪(TMS为内标),测定溶剂为CDCl3;BioTOFQ型质谱仪;柱层析硅胶(200~300目):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川芎药材购自成都市五块石药材市场,经成都中医药大学炮制制剂教研室胡昌江教授鉴定为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

2提取分离

川芎粗粉(10kg),经乙醇回流提取,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氯仿萃取,回收氯仿,氯仿萃取物经硅胶(200~300目)柱层析,以石油醚醋酸乙酯混合溶剂进行梯度洗脱,TLC检查合并相似流份,各组分进行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先后得到6个化合物。

3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无色针状结晶,mp143~145℃,FeCl3反应呈阳性,显示其具有酚羟基。溴甲酚绿反应呈阳性,表明其具有羧基。1HNMR(CDCl3)δ:3.93(6H,d,J=18.24,OCH3),6.28(1H,d,J=9.48,H7),6.85(2H,d,J=4.44,H2,H6),7.61(1H,d,J=9.48,H8),参照文献[2],可确定该化合物Ⅰ为芥子酸(sinapicacid)。

化合物Ⅱ:无色针状结晶,mp137~139℃,LibermannBerchard反应呈阳性,提示分子中具有甾体母核,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为紫红色。1HNMR(CDCl3)数据与文献β谷甾醇标准图谱[3]一致,且与对照品β-谷甾醇的薄层具有相同的Rf值,与β谷甾醇对照品混合测熔点不下降,故鉴定化合物Ⅱ为β谷甾醇(βsistosterol)。

化合物Ⅲ:无色片状结晶,mp106~108℃,ESIMS给出分子量为380,结合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为C24H28O4,1H-NMR(CDCl3)δ:2.02(3H,m,H4),2.57(4H,m,H4),2.02(3H,m,H5),2.17(3H,m,H5),2.58(5H,m,H6),3.47(1H,d,J=7.24,H7),5.21(1H,t,J=7.8,H8),2.33(3H,m,H9),1.47(6H,m,H10),0.95(4H,t,J=7.6,H11),2.74(1H,m,H4’),2.45(1H,m,H5’),2.75(1H,m,H5’),5.93(1H,dt,J=9.6,4.1,H6’),6.17(1H,dt,J=9.6,1.8,H7’),2.94(1H,q,J=7.8,H8’),1.47(6H,m,H9’),1.14(3H,m,H10’),0.86(4H,t,J=7.6,H11’),ESIMS,1HNMR光谱数据与文献报道Z6,8’,7,3’-二聚藁本内酯相符[4]。故鉴定化合物Ⅲ为Z6,8’,7,3’二聚藁本内酯(Z6,8’,7,3’diligustilide)。

化合物Ⅳ:淡黄色针状结晶,mp174~176℃,溴甲酚绿反应呈阳性,表明其具有羧基。1HNMR(CDCL3)δ:3.94(3H,s,OCH3),6.30(1H,d,J=15.84,H3),6.93(1H,d,J=8.10,H8),7.11(1H,dd,J=8.22,1.8,H9),7.05(1H,d,J=1.92,H5),7.71(1H,d,J=15.84,H2),与阿魏酸光谱数据基本一致[4],且与对照品阿魏酸薄层具有相同的Rf值,故鉴定化合物Ⅳ为阿魏酸(ferulicacid)。

化合物Ⅴ:无色片状结晶,mp188~190℃,1HNMR(CDCl3)δ:5.55(1H,dd,J=7.98,3.06,H3),7.36(1H,t,J=7.65,H6),7.47(1H,d,J=7.62,H5),7.01(1H,d,J=7.92,H7),2.31,1.77(各1H,m,H8),1.39(4H,m,H9,H10),0.90(3H,t,J=7.08,H11),5.72(1H,s,4OH)。13CNMR(CDCl3)δ:170.7(C1),80.7(C3),136.1(C3a),150.4(C4),120.0(C5),130.6(C6),117.8(C7),128.5(C7a),32.4(C8),26.8(C9),22.4(C10),13.9(C11)。以上物理常数及光谱数据与文献报道4-羟基3丁基苯酞相符[4]。故鉴定化合物Ⅴ为4羟基3丁基苯酞(4hydroxy3butylphthalide)。

化合物Ⅵ:无色片状结晶,mp191193℃,1HNMR(CDCl3),13CNMR(CDCl3),二维谱数据与文献孕烯醇酮标准图谱[5]一致,且与对照品孕烯醇酮的薄层具有相同的Rf值,与对照品孕烯醇酮混合测熔点不下降,故确定化合物Ⅵ为孕烯醇酮(pregnenolone)。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8.

[2]孙凯,李铣.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20(6):419.

如果说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那么一堂呆板枯燥的课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学生只有在下课后才会感到如释负重,假如真是这样,即使资料再少,作业再少,“负”也未必能减下来。所以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要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中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愉快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主导,是外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的教,学生专心的学。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注意听课,做小动作,瞌睡等情况。怎样处理才能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2当学生上课走神时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通过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

3遇到学生对答不上来或答错时,不要训斥、冷淡,应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促使学生知难而上,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数学家波利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说:“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结果是论证推理,是证明,但证明又是由推理,猜想等非逻辑思维而发现。”所以他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学生猜想吧!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除法”时,教师先不进行直接教学,而是出几个除法算式“—10÷5=-10÷(-5)=10÷(-5)=

0÷(5-)=”

,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几个算式的结果各是多少,这样,大家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对于种种答案,教师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最后学生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

三充分运用学习正迁移,达到“轻负担,高效率”的目的

1

注重强化新知识的生长点,形成迁移动势,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定向有序的兴奋状态之中。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先复习“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再教学“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迅速地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规律?由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规律,在这样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能力得到。

THE END
1.美国紧急豁免多种化学物质的残留限量(ExtensionofPesticide...核心提示:2015年12月16日,美国EPA发布一项最终规则,紧急豁免多种化学物质的残留限量。这次紧急豁免是为了回应环保局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和杀鼠剂法(FIFRA)授权批准使用这些农药的举措。其残留限量规定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发布单位 EPA发布文号 暂无 发布日期 2015-12-16生效日期 2015-12-16 有效性状态 废止日期 ...http://law.foodmate.net/show-188077.html
2.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ACSreagent,≥99.0%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 [TAA];ACS reagent, ≥99.0% 别名:乙硫酰胺;Ethanethioamide;线性分子式: CH3CSNH2 CAS号: 62-55-5 分子量: 75.13 Beilstein: 506006 EC 号: 200-541-4 MDL编号: MFCD00008070 PubChem化学物质编号: 24849761 NACRES: NA.21 ...https://www.bszh.cn/%E7%A1%AB%E4%BB%A3%E4%B9%99%E9%85%B0%E8%83%BAthioacetamide-taa990
1.三正辛胺(toa运输时小心轻放,严防撞击。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勿于酸性物质接触。防火、防雨。 优势产品列表: 镍钴分离萃取剂(HS-272) 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p507) 磷酸二异辛酯(P204) 磷酸三丁酯(TBP) 磷酸二丁酯 铜萃取剂(CP-180) 铜萃取剂(ZD54-100) ...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14587690.html
2.TBTA是一种配体标记蛋白质和酶cas:510758288TBTA(Tris[(1-benzyl-1H-1,2,3-triazol-4-yl)methyl]amine,三[(1-苄基-1H-1,2,3-三唑-4-基)甲基]胺)是一种化学物质,主要用于科研领域的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反应,特别是铜催化的叠氮-炔环加成反应(CuAAC)。以下是对TBTA的详细介绍: https://blog.csdn.net/xingbeiaike/article/details/143496285
3.在化学上,一种化学物质是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固有特性的一种材料...【单选题】在化学组成上脂质与糖类的主要区别是() A. 脂质分子中氧原子的比例高 B. 脂质主要由C、H、O组成 C. 脂质分子中C和H原子所占的比例低 D. 有的脂质物质中含有N、P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天然橡胶的化学组成是( )。 A. 聚异戊二烯 B.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C. 聚碳酸...https://www.shuashuati.com/ti/06e9ea40ab044614b8a2346821065f0e.html?fm=bdbds9b6e2b3d2edb3b572150dfaf7fe439a4
4.化学物质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实验动物TAA造模12周,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升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降低,肝组织IGF-Ⅰ mRNA表达水平亦降低,肝组织显示,假小叶形成。DGA造模6个月,模型动物呈现出进行性胆小管增生和纤维间隔形成。 (3)比较医学包括药物在内的化学物质是肝损害和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上,药物引起肝病的机制因品种而异,...https://www.lascn.net/Item/27922.aspx
5.维A酸30279EPA化学物质信息 :Retinoic acid (302-79-4)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T,Xn,N 危险类别码 :22-63-38-20/21/22-51/53 安全说明 :53-26-36/37/39-45-36/37-61-24/25 危险品运输编号 :3249 WGK Germany :3 RTECS号 :VH6475000 F :7-8-16-23 TSCA :Yes 危险等级 :6.1(b) 包装类别 :III 海关...https://m.chemicalbook.com/ChemicalProductProperty_CN_CB3222630.htm
6.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小鼠模型选择指南企业动态2. 化学物质诱导模型 化学物质诱导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很常见,已用于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的构建,这类模型发展到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也很高 [2]。常用的诱导物有,CCL4、硫代乙酰胺(TAA)和链脲菌素(STZ)等。CCL4 和 TAA 常用于成年鼠,STZ 用于新生鼠。CCl4 和 TAA 的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涉及肝细胞对 CCl4 ...https://www.biomart.cn/news/16/3005543.htm
7.上海市贸易调整援助公共服务平台2024年3月12日,英国健康与安全执行局 (HSE) 新增了25个化学物质至英国强制性分类和标签清单(MCL)中,其中包括化妆品原料用途成分: 2-乙基己酸及其盐类(归类为CMR物质,生殖毒性1B),二甲基氨基甲苯(归类为CMR物质,致癌性1B)。 英国将把这两个原料加入英国化妆品法规附件II中,禁止其在化妆品中的使用。 https://fairtrade.sww.sh.gov.cn/taa/action/Important_view?subCategory.id=7&news.id=582
8.铁的化学性质是什么?铁的化学性质是什么 化学性质 1、铁是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金属。铁与少量的碳制成合金——钢,磁化之后不易去磁,是优良的硬磁材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材料,并且也作为人造磁的主要原料。铁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排在氢的前面,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http://m.ye-su.cn/yy/2a22te2ddysa9taa2ns.html